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这样教才对
15432000000024

第24章 23 孩子能照料好自己——别过度保护你的孩子

生活中,几乎每位80后家长都把孩子照料得无微不至,有的孩子已经完全能照料好自己了,其父母还是像照料一个婴儿一样照料着他。家长这种对孩子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的掠夺式的保护,会挫伤孩子的自主意识,损害孩子的自主能力,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过度保护孩子的行为就是在告诉孩子: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没有父母孩子就会失败。这样的孩子不可能自信,更不可能有自理能力,甚至自己就不敢去独自尝试。这样的结果,只能培养出一个事事依赖父母的孩子,就算孩子成绩多么突出,孩子也是有很大欠缺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蓉蓉的事例吧:

蓉蓉是家里唯一的小主人,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家里人都怕她出现一点闪失。冬天,妈妈会给她穿得严严实实的,并保证每天将她从家送到教室,从教室接回家里;为她准备学习用具;为她盛饭、脱衣、取帽……可以说,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爸爸还要经常嘱咐她,课间不要乱跑,避免伤着自己。夏天,蓉蓉的爷爷会在课间给她送来饮料,怕她在学校喝到不卫生的水,还时不时地给她送好吃的,总是怕孩子饿着。然而,家长的这种过度保护并没有给蓉蓉带来一个好体质,蓉蓉经常生病,不是今天发烧,就是明天头疼。

同时,在家人的过度保护下,蓉蓉变得越来越内向,很少与人交往。

可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只会适得其反,它会影响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令孩子对父母过分依赖,缺乏自信和独立能力,甚至使孩子养成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不会关爱他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社会责任感的性格。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事例:

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河南信阳鸡公山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营地参加“我爱大自然”夏令营。一位妈妈担心三年级的儿子自己洗澡洗不干净,竟冲到男生洗澡的帐篷想为儿子搓澡。正在洗澡的男生个个像惊弓之鸟,吓得躲了起来。儿子大声喊着:“你给我出去,你讨厌!”这位妈妈很纳闷,在家不都是我给你洗澡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令儿子在小男子汉面前多没面子。

可见,不管我们作父母的多么想保护孩子,他们一旦融入集体生活,就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会把这种“过分的关心”看成是很没面子的事。

的确,对孩子过度的保护会成为一种伤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磨难,这是一种规律。“酸甜苦辣都是营养,生活百味都要体验。”如果把磨难和体验全部省略了,一切都替他包办,看上去孩子是顺利了,是舒适了,结果却使他软弱而闭塞,胆怯而无能。现在有一种现象,叫“30岁儿童”,是指那些到了而立之年,凡事仍不能自立,没有长辈陪在身边就惶惶不可终日的成年人。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变成这样。

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会限制孩子智力的发展。孩子的智力是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孩子受到父母的过度保护,就很少有机会去探索和发现,甚至孩子得到满足根本就不用动脑筋,不用努力,这样的孩子缺少探索的机会,这样只会影响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父母的过度保护会压制孩子的学习动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动机来推动的,动机的产生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心理学证实: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有某种需要,这种需要的内驱力是动机,由此推动个体产生为满足其需要的一系列行为。如果孩子受到了父母的过度保护,孩子的需要都由父母来满足,那么,孩子就会失去做事的动机,失去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就不会有探索世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意志力了。

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存在许多忧虑的。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孩子在发展过程中,许多要经历的、要挑战的课题都不能面对。比如说,怕孩子摔倒受伤,而不让他骑自行车;担心有玻璃渣会伤到脚,而绝对禁止孩子在沙滩上脱鞋;教孩子绝对不要跟陌生人说话……除此以外,父母总是会不断地给孩子暗示着那些有可能发生的拐骗、绑架、火灾等安全事故。像这样,如果总给孩子烙上事故或是事件危险性的印记,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危险,除了父母,其他人都是不能相信的。结果呢?孩子会变得非常依赖父母,而且对于危险信号总是很敏感。长大了,哪怕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孩子也会觉得紧张不安。

受过度保护成长的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导致自己所取得的经验不足,从而感到自卑并害怕挑战。替孩子去做事和事先告诉孩子,这就像是在向孩子传达这样一种信息:“你一个人做不了。”在父母的这种态度下,孩子就会失去信心,并有了轻易放弃的倾向。

孩子不磕不碰长不大!受过度保护成长的孩子,在社会上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在家里,父母会帮他解决所有问题,但在外面连一个帮忙的人也没有时,孩子就会退缩,回到家后,只会发火,什么事情都怪父母。在人际关系方面,孩子也只会觉得自己应该得到帮助,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无法形成平等的关系。就像是从父母那里得到帮助一样,孩子觉得从朋友那里也会受到欢迎,得到帮助,结果可能是朋友们一个个都离开了。

孩子的自律性也是需要充分的准备阶段才能培养起来的,过度保护孩子也就扼杀了孩子的自律性,最终导致孩子什么事情也不想去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经受适当的失败、挫折、教训,主动克服所遇到的困难,父母只要积极地去评价孩子的能力,并积极地反馈就行了。父母不是代替孩子做事的“代理人”,应该是在后面守着孩子的“坚实保护者”。

总之,保护孩子免受伤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但在保护孩子的同时,若能适当地放手,让他有学习独立面对事情的机会,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长。过多的保护只会毁了孩子,给他探索的空间,给予支持和引导,孩子会比你一手包办学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