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修鞋属于小本生意,但只要肯动脑筋、能吃苦,小生意并不比大买卖赚钱少。正是靠这种朴素的信念的支撑,胡少强积累了个人创业的“第一桶金”。
“小店淘金成功案例”
2000年,23岁的胡少强做出了人生艰难而又正确的抉择:退伍后留在青岛“打天下”。对一个只当了3年雷达兵的外地青年而言,处境确实异常艰难。但现在看来,近乎“白手起家”,只用几年时间就发展成拥有7家“一元钱鞋艺”连锁加盟店的“胡老板”当初的选择则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准确地说,胡少强当时摆摊修鞋只是一种谋生手段,“飘”在青岛的他,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2001年2月份,胡少强在市南区沿海的湛山附近租了一间临街搭建的小房开店,屋子面积不足8平方米。当时的月租金为800元。
2003年初,一次偶然的大连旅游,成为胡少强事业发展的“分水岭”。他在大连的修鞋店里发现,修鞋店不只单纯修、补鞋,还兼营给顾客擦鞋——这就是青岛“一元钱鞋艺店”的原始创意。别人不愿意做或做不了的事,很可能就有赚钱的市场机会。胡少强认为,擦鞋不是人人愿意干的事情,与有些人“不屑”弯腰捡掉在地上的一元硬币相比,擦鞋每次1元的收费确实是“小钱”。但胡少强的理解颇具深度:“大从小中生,如果能连续不断地积累,一元钱的生意同样不小!”
在“亮中亮”第一连锁店,有一则十分有趣的广告语:两把刷子一块布,擦亮你的人生路。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内,共有五六个擦鞋工在紧张地忙碌着,靠门的地方还坐着四五个等待擦鞋的顾客。由于该店位于青岛市人气最旺的台东商圈,店铺中每天的客流量非常大。
2004年2月,“亮中亮”与大连人在青岛开办的阿拉发鞋艺店正式结盟,组建青岛阿拉发亮中亮鞋艺店。虽然结盟后双方仍旧自负盈亏,但双方在员工培训、店面标识、促销手段等方面均取得统一,最重要的是,两家原先所发的会员卡在所有连锁加盟店中通用。
所谓会员卡是指顾客一次性交36元后,可以全年不限次数的免费擦鞋,且每次可以带两位朋友同时免费擦鞋;同时,持卡者还享受到修鞋八折的优惠条件。从首家连锁店成立发出第一张卡,仅亮中亮就已经卖出3000多张卡。
胡少强不认可同行是冤家这句话。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元钱擦鞋店的队伍越大,影响的消费者就越多。胡少强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企业联合起来好比是做蛋糕,蛋糕做大后,个体分切的比例不高但收获不菲;而企业“单干”就成了做月饼,虽然没有人分切,但得到最多的就是一个月饼。
“小店前景分析”
单纯的擦鞋只是辛苦且利润低的行当,但是用智慧为擦鞋增加附加值后,结果就大不相同了。拿案例中的“亮中亮”来说,如果只靠他们招牌上的“擦鞋一元”是肯定赚不到钱的,打出这样的招牌是为了招人气,鞋艺连锁店主要利润来源是修鞋与护鞋。鞋擦得好,顾客自然愿意到店里来修鞋、护鞋,档次越高的皮鞋,其修护收费就越高,利润空间也越大。
其实,擦鞋擦出连锁店并不奇怪。鞋艺市场的广泛存在是“亮中亮”的生存之本。只要人们穿鞋,擦鞋店就有存在的价值。越来越讲究的现代人,不愿坐在露天的小摊上擦鞋,尤其是穿着高档皮鞋的顾客,更愿意选择专业性强、上档次的擦鞋店。而且只要选址准确,擦鞋店的客流量一点也不比路边的鞋摊少。由于是薄利经营,只有扩大规模,做到薄利多销,才能赚钱,所以从单个擦鞋店发展成连锁店也是大势所趋。
值得注意的是,鞋艺行业有淡旺季之分。冬天是旺季,而夏天是淡季。但是一旦你的鞋艺店形成了自己的顾客群,就可以做全年旺季的生意了。拿案例中的“亮中亮”连锁来说,虽然夏天是擦鞋、修鞋的淡季,但每天到店里来的客人还是多达到两百人;到了秋冬季节或是春节前后,每天来店里擦鞋、修鞋的客人至少会有三百人。
第四章 为千家万户添温馨,开家家居用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