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这样教,孩子更优秀
15434200000047

第47章 提高孩子的野外生存能力

某年夏天,中日两国的孩子共同参加了一次野外训练。地点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正在孩子们叫苦不迭时,他们的背包带子松动了,便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有个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她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

相比之下,有一位日本男孩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给你提提醒儿

所谓的野外生存课,主要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老师先教授学生关于看地图、画地图、攀岩、漂流、定向越野、溯溪、行军、安营扎寨、起灶等各项技能,同时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完全掌握后,先要在校内模拟操作,然后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综合实践。

然而,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无论做什么都强调安全第一,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倘若什么都过了头,只能走向反面。在中国的家庭里,为了安全,连基本的教育都被禁锢起来了。比如,因为一个学生溺水而死,许多学校都下令禁止学生游泳;因为孩子爬树不小心,摔伤了骨头,许多家长都禁止孩子爬树。这表面上看起来,孩子安全了,其实这里蕴含了无穷的隐患。其结果是,孩子成了只会做题的机器,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健康的体魄,缺乏野外的生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缺乏实际的生活能力,缺乏社会常识。假如遇到大水他们不会游泳,丛林遇到野兽他们不会爬树,遇到危险他们不会自救更不会救人,将会造成什么结果,谁都能猜得着。

日本的教育家评论:“中国人,你们这一代不是我们的对手。”中国的教育家也不无忧虑地说:“日本式的教育,是在培养狼;而中国的家庭教育,是在培养性格温善的羊。”如果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成为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羊”,一旦遇上了“狼”,除了束手待擒,还会有什么结果呢?

为你支支招儿

鼓励孩子参与野外拓展活动

一次,黄啸替女儿黄秋报名参加了一项为期两天的儿童野外拓展活动,想让她体验一下野外拓展,锻炼实际生存和与别人相处合作的能力。在活动中,负重前行,10岁的黄秋摔了一跤,掉进田里,把脖子擦伤了;走高空绝壁,她一度害怕到全身发抖,挪不开步子……两天的野外生存拓展活动之后,黄秋和小伙伴们一起完成了每一项任务,兴奋劲比以往任何一次和父母外出都要高出很多,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参加这样的活动。

后来,黄啸对女儿参加此次活动的总结是“不虚此行”,他们认为:孩子的想象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不可低估。在这样的活动中,她能够坚持完成所有内容,还从中得出一些关于人生的小感悟,这或许是很多成年人都想象不到的,让孩子参加几次这样的活动还是非常有收获的。

所以,如果学校或教育机构组织了类似的活动,做家长的要积极支持,不要怕孩子吃苦受罪。殊不知,正因为这种吃苦的锻炼,孩子才会强壮体魄,增强意志。

放手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一天,一位学者正在家中看报,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两个小女孩,一个八九岁,一个五六岁。大女孩非常沉着地问他:“您家需要保姆吗?我们是来求职的。”学者好奇地问:“你们会什么呢?年纪这么小……”大女孩拿出一张工作记录单解释说:“我已经9岁了,已有14个月的工作历史,请看这是我的工作记录单,我可以照顾你的孩子,帮助他完成作业,和他一起做游戏……你若不信,可以先试用我一个月,不收工钱,只需要你在我的工作记录单上签个字,有助于我将来找工作。至于我妹妹,她可以用小推车推你的孩子去散步,她的工作是免费的,也只需要你在她的工作记录单上签个字。”

无论家长和学校都要勇于放手让孩子实践体验。要知道,一次切身的体验,胜过说教的百遍。没有实践体验的生存能力教育,无异于没有实验室的物理化学学习,近乎于教师不在场的自习。

为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家长不妨经常为孩子创设带有生存竞争的家庭条件,让孩子自己学习接受挑战。比如,和孩子一起组织各种家庭比赛:吃饭比赛、洗脸刷牙比赛、穿衣服比赛、晨跑比赛等等,并规定给胜利者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培养孩子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意识,再或者,家长索性就直接为孩子创造走入社会参与竞争的条件,让孩子在社会竞争中直接接受锻炼。

家长还可以定时给孩子安排“小留学”场所,让孩子自己学习生活交际。方法是让两个孩子互换家庭环境生活一两个月,孩子上学的学校则保持不变。这样,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家庭,虽然不是一个人生活,但毕竟周围都是外人,孩子在说话和做事方面都可能不会像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放纵,他们会注意观察陌生家庭里各成员的平常表情和生活习惯,注意观察自己的言行给陌生家庭造成的影响,从而自觉而本能地严格要求自己的语言举止,慢慢学会在陌生环境中生活交际的方法,并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独立社交的能力。

让孩子多多走进大自然

星期六的上午,二年级(一)班的同学搞了一次徒步活动。同学们背着小背包,穿着轻便的运动鞋,一路说说笑笑到了西郊公园。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由三位老师带领,开始了游园活动。

园中风景真美!亭台楼阁在镜子一样的湖面上映出倒影;假山上的瀑布腾起水雾,在阳光下出现七色彩虹;百花争艳,树影婆娑;幽静的小路向着密林深处蜿蜒;地毯似的绿草地上白鸽在悠闲地漫步。同学们或游戏或拍照,玩得很尽兴。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向集合地点出发。穿过长廊,走过小桥,钻进假山,越过密林,走了半天,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咿,这里我们来过的。”一位同学说。

“对,怎么又绕回来了?”

“我们是不是迷路了?”同学们七嘴八舌。

一位同学大声说:“我们一定是迷路了。”

“怎么办?”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一齐把目光投向老师。

老师让大家来想想办法。

经过讨论,同学们有四种选择:1.打电话询问公园管理处,2.报警,3.再试试看,4.大声呼喊,看附近有没有游人或者其他小组的同学。

最后一致决定选择第三种办法,老师启发同学们回忆走过的岔路口和建筑物的特点,终于到达了集合地点。

在一些发达国家,经常性地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如四季游、远足、探险、登山等,早就被列为很多国家常规的教育内容。例如,新加坡的中小学每的3月都有一周假期,用以旅游,进行一番体验式学习。我国的学校目前还很少组成这样的活动。家长们可以担负重任,补上这一“第二课堂”。例如,就近出行,带孩子到郊外去放风筝,或爬山,或者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练胆:向美国家长学习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多半体现在表面上,比如孩子摔倒了,家长马上过去扶起来,哄他不哭;而美国家长对孩子的爱则是体现在内心上,他们看到孩子摔倒了,绝不会去扶,而是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美国家长认为,孩子胆小,将来会一事无成。所以,他们非常注重对孩子的“练胆教育”。他们又认为:孩子生下来,胆子都是小的,所以他们对孩子的“练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在美国,家长对孩子的“练胆教育”分家里、家外两方面。在家中,孩子一岁即与父母分床,独居一室。家长给孩子买些小熊等玩具,让孩子抱着玩具入睡,同时,在孩子的床头亮一盏小灯,给独居的孩子以信心。孩子能上桌吃饭时,家长便让孩子自己拿着刀叉进食,即便把食物弄得一塌糊涂,家长也绝不过去帮忙。家外的“练胆教育”主要是社交和旅游。美国家长从小就让孩子学会社交,让孩子跟小朋友玩,使孩子在与陌生伙伴的玩耍中,锻炼胆子。外出野游时,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当“先锋官”,让他们在前面为家人“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遇到危险地段,家长让孩子自己判断危险程度,然后让他们想出化险为夷的办法。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涉险、冒险精神不无益处。

美国家长的“练胆教育”,还有一点是国内家长绝对想不到的,那就是对孩子的技能培训。美国家长认为“艺高人胆大”,孩子从小就学会了生存技能,长大了就不会怕这怕那。所以,家长们从小就教孩子学习各种生活技能,比如做饭、修理电器、驾驶,等等。美国的一些孩子五六岁时就可以参加“野外夏令营”,独自在野外生存一周;七八岁时,就已是家里的“电器工程师”和“厨师”了。美国孩子六岁时就可以自己做饭,而且还邀请小伙伴来家中举办“周末PARTY”,孩子们亲自下厨。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