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15438100000028

第28章 六、蛇与音乐、舞蹈

(一)蛇与乐器及乐曲

中国先秦时期的乐器,根据质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实际上,革往往要与其他材料结合才能成为乐器,如木框皮面的鼓。后来,胡琴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民族乐器,它的质料则是革与竹、木。

蛇皮是制作胡琴的优质原料,蒙于胡琴的琴筒上,琴弓在老弦和子弦之间拉动,琴弦通过琴码使蛇皮振动发出乐音。

由于蛇皮的成本较高,不少胡琴以别的皮革或塑料等代替蛇皮,但也在上面作出与蛇皮相似的花纹。除胡琴之外,三弦、柔琴等弹拨乐器也用蛇皮做琴面。

以蛇为题材的民族乐曲当数《金蛇狂舞》最为著名。它狂烈、火爆,旋律流畅、节奏跌宕,使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传的蛇的精神。在欢乐、喜庆的场合,这一乐曲总是能够带来热烈而祥和的气氛。在北京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大型民族音乐会上,《金蛇狂舞》又一次演奏,金蛇又在为中华儿女的盛大节日而欢腾。

(二)蛇生肖歌

有一套十二生肖歌,由陈哲作词,侯牧人、董兴东、孙川等配曲。蛇生肖的歌词结合蛇的某些特点写成,讲出了蛇的不少可爱之处:

你喜欢修饰自己,打扮得华丽又整齐,难怪有那么多迷人的神话,说你狡猾又有点魅力,有的人不敢赞美你,其实你并没有坏心,招惹了你却不客气。人们常常说到你,很多人又不了解你,无论人家喜不喜欢你,你都是你自己。你害怕寒冷的天气,你喜欢自己有秘密,生来不会吵闹叫喊,做事也不露痕迹,有时惊动了别人,也可能别人惊动了你,其实你不爱管闲事,我行我素来来去去。

(三)蛇舞

1.彝族蛇舞

彝族有十二兽历法,纪日十二兽神有虎、兔、穿山甲、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有的地方每隔三年的第一个月虎月的第一个虎日,相邻的各彝村联合举行大祭,晚上,巫师在庙中跳起纪日十二兽神的舞蹈。为首的女巫带头表演模仿十二兽的声音和动作,用来象征纪日十二兽神的降临。

蛇舞和穿山甲舞较为突出,都没有声音,巫师用全身蠕动的舞姿,表演蛇爬行时的形态。这个舞蹈的起源应该在原始时代,与当时的蛇图腾、蛇崇拜有关。

2.霍皮蛇舞

霍皮是美国西南部普韦布洛印第安人中的一支。霍皮人认为蛇与降雨关系密切,他们为了求雨而跳舞,其中的蛇舞一般在八月底举行,整个宗教仪式要进行九天。前四天捕捉各种蛇,放入地下基房的容器中。在蛇舞仪式上,蛇被分成几堆,分别象征雨、雷、闪电和庄稼。

第九天的夜晚,蛇舞正式开始。露丝?本尼迪克曾对霍皮蛇舞有以下描述:

霍皮蛇舞中有几套在地下基房跳的舞蹈,他们也是在祭坛上跳,但并不疯狂。它规定了一种像弗吉尼亚舞一样的动作。一种普韦布洛最普遍的正规舞蹈模式是这样构成的:两个舞队轮换在每一场景中变化着一个相似的主题,且交替出现在舞场的两侧,最终在结束的场景中,两队从不同方向同时出现。在这种基房蛇舞中,羚羊会舞者与蛇舞者相对而立。第一场,羚羊会的祭司围绕祭坛,蹲伏而舞,然后退下。蛇舞祭司接着上场如法表演。第二场,羚羊舞者嘴含葡萄藤,在新入会者前起舞。藤蔓在他们的膝下摇曳。他退下后,蛇舞继续登台,口里衔着一条活的响尾蛇,以相同姿势把蛇拖到新入会者膝下。最后一场,两队同时一起出现,以蹲伏姿态,不是绕祭坛而是在它上面起舞,然后结束这场舞蹈。它和莫利斯舞相似,有正规的场次,并在完全节制状态下翩翩而舞。

霍皮人随蛇而舞并非故弄危险和制造恐怖,在我们的文明中,对蛇有着一种普遍的恐惧,以致造成我们对蛇舞的误解。我们会轻而易举地将在类似情形下感受到的情绪归罪于跳舞人。但美洲印第安人并不常把蛇与恐惧相联系。蛇通常受到尊敬。偶尔,它们的神圣性也会对他们造成危险,就像其他圣物或神一样。但我们那种毫无道理的厌恶并不成为他们反应的内容。对于蛇的进攻,他们尤其不感畏惧。印第安人有一民间传说是这样结束的:“那就是响尾蛇为什么没有危险的原因。”响尾蛇的习性使之易被征服,印第安人治服它易如反掌。在蛇舞中,跳舞人对蛇的情感倾向不是非神圣的恐惧或反感,而是崇拜者对动物守护神的那种情感意向。另外,经反复核实,舞时蛇的毒囊已被摘除,或捣碎或割下;舞后,蛇被放了以后,毒囊再次生长,和以前一样生出毒液。所以跳舞时蛇是无害的……

霍皮蛇舞和前面所说的彝族蛇舞同属宗教仪式中的舞蹈,而彝族蛇舞只模拟蛇的动作,霍皮蛇舞要口衔着蛇起舞。这两种舞都有其原始性,显示着人们对蛇的尊敬和信仰。

3.舞剧《鱼美人》中的蛇舞

中国舞剧《鱼美人》中,有一段精彩的蛇舞。精心编排的故事情节和舞蹈动作,专业舞蹈演员的精湛表演,把蛇妖的形与神表现得惟妙惟肖。

这个舞蹈与宗教仪式无关,不见那宗教的虔诚,但舞蹈动作对蛇的模拟,与彝族蛇舞有相仿之处。表演者像蛇那样扭摆、盘绕,身体像蛇一样柔,手臂如蛇一样动。我们感觉到她的手臂是蛇,而她本身是缠绵、阴毒的美女蛇。那柔美的舞姿,透着蛇的活跃和蛇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