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话术:一看就会的说话指导手册
15438800000015

第15章 先识人,后张口!

不分对象也是说话者失言的原因之一,这和部分场合有着非常大的相似性。听众的不同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民族、地域、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阅历、性格等诸多方面。同一句话,有的人能够听得懂,也有人干脆听不懂。有的人可能只听明白了本意,也有人可能听出了弦外之音;同一个意思,有人领会会褒,也有人可能领会为贬。所以,我们说,只有语言的接受对象——即听话人才能检验说话者的表达效果。因此,对说话者来说,要想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就必须区分接受对象。根据不同的接受对象施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分接受对象、信口胡来就会给人的沟通带来很大的麻烦,这包括很多方面,主要的有:

不分性别,降低了说话人的风度与涵养,甚至让自己的“终身大事”一拖再拖。在生活中,经常能够发现一些“毛头小伙”喜欢围在漂亮女孩身边,极尽所能去吸引对方注意。其实,话说得越多,就越容易出问题,更何况是一方的心情处在一种非常兴奋的状态。说话人有时候聊的尽兴,就满以为对方喜欢上了自己的风趣幽默,一时间所有的人及交往原则统统被抛置脑后,个人隐私、粗话、黄段子全来了。既让自己失掉风度,又惹得对方很不高兴。好不容易在对方心目中培养起来的“光辉形象”,被自己三言两语给弄得荡然全无,连继续相互了解的机会也失去了。另外,在一般的正式场合,和异性交往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要保证你所说的话符合对方的口味。一般说来,男性比较喜欢聊时政要闻、名车、运动,女性比较喜欢谈论服装、家具和娱乐。针对不同的对象,要有不一样的策略,不要见了女孩子就上前炫耀说:“你知道新的美国国务卿是谁吗……”

不分身份,损害说话人的直接利益。同样的话,出自不同的说话者,给接收者的感觉就不一样。对你来说,亲密朋友适当的对你开点玩笑未尝不可,但若是一般同事对你说出同样的话来,相信你的感觉就不会那么舒服了。对方说出的话,我们也经常感到不适应。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中,说话者需要时刻牢记自己在不同人面前的身份。尽管我们认为人人平等,但在实际运用当中,什么样的人就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在长者面前需要说话者的谦卑,在上级面前需要语气的诚恳,在晚辈面前要显得大度一些……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少例子都将这条原则派在我们面前。二战时期,美军将领巴顿战功卓著、声名显赫,但往往由于自己说话不分对象、过分地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孤傲与个性,影响到他的发展之路,最终也未能获得五星上将军衔。再看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人因为在长辈、上司或领导面前言语不当、致使自己的晋升职称、加薪升职受到影响。不要因为自己的马虎,将一些话说给不该听的人,让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伤害。

不分受教育程度,让整个沟通氛围尴尬。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人际沟通中的另一门学问。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虽然出身卑微,但却对语言有着非常高的驾驭能力,他就能够做到针对不同层次的听众说出不同的语言。既可以在市井当中说那些非常平民化、胡同气息浓厚的相声,也能坐在北大讲台上,给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和老师讲授语言艺术。不难理解,假使有人同工厂车间师傅们讲述国际贸易原理、或在满桌教授学者的宴会上拿起酒瓶一个个劝酒,就会让他人感到非常不舒服,整个的沟通气氛也会十分奇怪。

不看对方心情,降低对方对说话者的好感。在人际沟通中,应当注意自己的话要符合对方当时的心情。特别是在开玩笑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双方都有同样的兴致。往往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在朋友相处过程中,自己无论说什么,只要不损害对方的利益,就不会受到朋友的心理抗拒。其实不然,什么话需要什么心情,当你在同对方开玩笑时,如果他恰逢不快经历,那么你的玩笑就会多少让对方感到不痛快。同样,当一伙好友在那里说说笑笑、兴致勃勃时,你突然把自己最近的烦心事拿出来,也不符合说话的技巧。长期以往,即便是好朋友,对方也会觉得与你沟通非常“不畅”,彼此之间相互倾诉的意愿也就逐渐减少。

当然,由于没有区分对象而造成失言的情况还有很多,如部分对方的文化背景、兴趣和工作经历等。总体而言,不分说话对象、张口就来,即便是语言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也难免让对方感到不解或生气。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先在心中将彼此的关系准确地衡量一番,让你的说话显得更有教养、更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