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朦胧青春没有雾
15439400000007

第7章 建立友情真诚以待

1友情不可靠迁就

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为了友谊,总是让自己委曲求全,不懂得怎样去拒绝,结果迫使自己去做不愿意做或者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这让自己的心理受到不小的打击,也会危急到自己的人际关系。所以对于朋友不合理的要求,要大胆地说“不”,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友情不可靠迁就。

迁就的友情不是真正的友情。真正的友情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可以让你在失落的时候变得高兴起来,可以让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他就像一种你无法说出,又可以感到快乐无比的东西。放眼看现在的中学生中,有很多为友情而累,而心伤,他们为了友谊去勉强自己。分析中学生迁就朋友的心理原因,不难发现:

(1)他们害怕失去朋友。

当一个人特别害怕孤独时,那么他就离不开伙伴。所以这一类的青少年平时跟伙伴或者是朋友说话都是很小心,人家要什么东西或者是办什么事,自己都会去努力帮朋友完成。有些东西甚至不等人家来要,就会主动送上门去,把东西给了别人以后,不会心疼,也不会后悔的。

(2)他们的性格胆小。

有些青少年怕事,胆小,生怕惹哪位朋友或同学不高兴,即使对别人提的要求明明心里不同意,也说不出口。

(3)他们好面子的原因。

在现在的社会上,很多人都是讲面子,一些青少年生怕别人说自己“不懂世故”。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常常做一些违心的事情。比如在饭店吃饭,明明知道不该自己掏钱,但对方不主动,自己只好大方一把,然后离开饭店难免没有怨言。

(4)他们不知道怎样拒绝别人。

许多青少年并不是不想拒绝别人,而是缺乏拒绝别人的技巧,觉得直接说“不”伤害到别人的自尊,也怕危急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就只好自己忍着了。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包庇同伴,或者为对方打抱不平,也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很冲动地做出一些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行动。

青少年要首先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真正的好朋友不仅仅是讲“义气”,好朋友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

青少年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要敢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合理观点,保留自己的正确观点,最好能够采用一切合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真正的好朋友应该为对方的健康成长着想,对方的不当行为我们都应该勇敢而委婉地提出,引导他们改正错误。面对不良行为的影响,应该主动向家长或者老师寻求帮助。

韩凌是一个胆小的人,平时在班里很少说话的,总是保持沉默。班上有几个同学看他老实,总是欺负他。而他却不这样认为,他把他们几个当成了朋友,不管班上的那几个同学让他去干什么,即使自己心里虽然不愿意去干,他都不会说一个“不”字。因为,他害怕别人不理他,不和他做朋友。但即使韩凌这样委曲求全,同学们还是没有人和他做朋友。

青少年要知道,迁就的友情不是真正的友情,迁就来的友情会让自己很累。那么青少年要怎样去面对朋友的不合理要求呢?

(1)用正当理由委婉拒绝。

当你拒绝别人时,通常要用最委婉、最温和的方式表达你的不同意见。必要时,要用委婉和坦诚的语气,向对方详细解释不能答应其要求的理由,而不是生硬冷淡地拒绝,因为那样只能伤害并有可能失去朋友。所以,面对这种“难题”,有时我们不得不使用谢绝的语言。

(2)巧妙转移。

不好正面拒绝时,转移话题也好,另有理由可以,主要是善于利用语气的转折——温和而坚持——绝不会答应,但也不致撕破脸。

(3)用肢体语言表达。

有时让青少年开口拒绝对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在心中演练多次所以就要好好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一般而言,摇头代表否定,别人一看你摇头,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之后你就不用再多说了。另外,微笑中断也是一种掩体的暗示,当面对笑容的谈话,突然中断笑容,便暗示着无法认同和拒绝。类似的肢体语言包括,采取身体倾斜的姿势,目光游移不定、频频看表,心不在焉……但切忌伤对方自尊心,使自己失去一个朋友,而多了一个敌人。

(4)学会拖延。

这里所说的拖延法,并不是让青少年对自己已经承诺给别人的事来进行拖延。而是当别人想让你帮忙时,可以暂不给予答复。当对方提出要求时你迟迟没有答应,只是一再表示要研究研究或考虑考虑,那么聪明的对方马上就能了解你是不太愿意答应的。

(5)找恰当的借口来拒绝。

虽然找到借口来谢绝对方是不礼貌的。但是,借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许多情况下,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理由,也不便向对方说什么道理,不妨寻找恰当的借口(或称“托辞”),以正当的、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这样既解决了问题,也维护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友谊是不能靠迁就来维持的,如果这次你让步了,可能以后还有什么事需要你来迁就。也许你很在意友情,那你只能选择更理性的一者。我想你的好友会理解的,她现在只是心理还不是很适应,等她经历的事多了,她也就明白了,你们的友情将死而复燃。

2别把友情当爱情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拓展自己的活动天地,开创自己的交际空间,以此倾诉困惑,解答疑问,展示能耐,于是产生了主动交友的欲望。但很多同学在与异性交往中由于把友情当爱情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情感困惑。

异性同学互相亲近、乐于交往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正常现象,但是许多人对这种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简单模仿影视作品中的青年男女的行为,谈起了“朋友”,自认为是在“谈恋爱”。

“恋爱”的结果是结婚成家。青少年,别把友情当爱情。

一个初三女生的困惑:我是一个正在上初三的女生,眼看就要中考了,可是我上课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讲课,心里成天都在想着一个男生。我心中想着的男生是一个很文静的男孩,和我以前是同桌。他对我很好,我们以前经常在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我很开心。前不久,老师调换座位时把他从我身边调走了,安排他和另一位女同学同桌,这让我很伤感。

说句心里话,一年前我就暗恋上了他,只是他没有察觉而已。如今,他和那位女同学很谈得来,经常在一起玩耍。每当看到他们开心地在一起玩耍,我的心都很烦躁,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我也想好好学习,可又情不自禁地成天想他。如今,我发觉自己根本无法摆脱他的影响,我该怎么办?

青少年首先要分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恋爱,恋爱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生理成熟是爱情的物质基础。中学生开始步入青春年华,有了性意识的萌芽及发展,开始有接近异性,交异性朋友的需要。但从萌芽到成熟尚有较长(13、14岁——18、19岁)的成长历程。如果这时去急于品尝爱的烈酒,尝到的将是一杯苦酒。就像树上开始挂上果子但不等于已成熟一样,未成熟的果子是酸涩的。

心理成熟是爱情的精神依靠。恋爱不仅是求得生理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契合,双方都应为对方提供一个心理上的安全可靠的港湾。而中学生自身尚处于心理的发展阶段,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变化过程中。从认识到情感乃至人生观、世界观尚不完整、不稳定。情感缺乏深刻性和稳定性,对事物认识的态度仍有较强的依赖性。对爱的对象与内涵还没有稳定而全面的理解。多数同学认为此时遇到的就是最好的。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交往面的扩大,将来到了更好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中才发现,原来还有更精彩的世界。当你看见大海时才发现原来看到的不过是一条小溪。

良好的事业是爱情的物质保障。爱情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事业之上,古人讲“成家立业”,而现代人更应当“立业成家”。我们处于高度现代化的社会,每个人要幸福地生活,必然要有一定的本领,在事业上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也才能为所爱的人提供一片绿荫,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许有同学会说,为了爱,我愿意跟他(她)去流浪。不过,这仅是一种短暂而美好的幻想,你们不可能逃避现实,没有那么美好的伊甸园等着你。虽然爱情不以物质论价,但生活不总是风花雪月,总不能只有精神而不言物质,试想,这样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维持,还何谓爱情呢?

中学生朋友,当你在谈情说爱的时候,想到过以上这些吗?据了解,绝大多数中学生没有对“爱情”二字认真咀嚼过。

小丽是刚踏入高一的一个中学生。以前的她大大咧咧,爱说爱笑,但现在的她看起来文文静静,好像总有什么心事似的。突然有一天夜里,她没回寝室,独自在外面淋了一夜的雨。老师知道了此事,就关心地问她,她半晌不说话,最后在老师的期待的目光中,她道出了一切。原来是她喜欢上了她的同桌,一个阳光帅气的男生,但他却总是和前面的女孩子在一起说笑。老师问:“你喜欢他什么呢?”她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老师又问:“你是怎么喜欢他的呢?”小丽的眼神开始飘忽起来:“有一天中午他见我没吃饭,就立刻跑出去给我买了一块面包,还有别的零食,那时候都快上课了。……”其实,小丽喜欢上这个男孩子,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对方给自己买了午餐。这和小丽第一次离开家,在校住有着很大的关系。陌生的环境,再加上青春期性意识的懵懂,很容易把异性对自己关心当做爱情。

可见,青少年在进行异性交往过程中,常会出现误把友情当爱情。青少年分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是十分必要的。

青少年可能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很多麻烦,尤其是人际关系紧张,深感寂寞孤独,需要有人倾诉。而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轻易向别人吐露,包括父母、老师。特别是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因此,他们希望找一个可以信赖的人,而此时有一个异性同伴能理解他(她),愿意跟其谈心,就感觉得到了安慰,大有情投意合,觅到知音之感,因此,容易误入爱河。

青少年错把友情当爱情,把异性对自己的关心、帮助、爱护错误定位在恋人的行为上;有的被对方潇洒的外表、风趣的谈吐、优秀的成绩所吸引,幻想成为自己的恋人。少男少女情窦初开,常常构想自己的“梦中情人”、“白马王子”。当有一天在校园里突然发现某人正好和自己心中的标准吻合时,顿生爱恋之情。而这种感情常常是一方的主观意愿或错觉,得不到对方的回应。

青少年一定要正确的区分友情和爱情。不要让错误的意识来伤害到自己,伤害到两个人的友谊。

3与人分享,不再自私

自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自私表现为凡事只为自己考虑,不顾及他人感受,以自我为中心。有些人的自私有时并不是很明显,虽然自私的手段高明些不被人发现,但在一己利益没得到满足时会长久地郁闷。这样的自私,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能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有推进作用,但不适用于事物的长远发展,对自私者本身,推动作用也不稳定,随时会让自私者心理失衡而躁动不安。

自私之心是万恶之源,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病态社会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自私之心,自古就有。战国时期,齐国有一美男子邹忌,一天另一美男子徐公来访,徐公走后,邹忌便问妻子、小妾、客人,他与徐公哪个长得更英俊,三人异口同声说邹忌长得好看。邹忌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认为妻子是偏爱他,小妾是害怕他,客人是有求于他,他们不讲真话,都有私心杂念。所以《书·周官》就提出“以公灭私”,孙中山先生也提出“天下为公”的主张。由此可见,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学会分享。

这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园。草丛中盛开着美丽的花朵。另外园里还有12株果树。春天来临时,树上开满红色和白色的花朵;秋天到来时,树上果实累累。鸟儿在树上歌唱,唱得那么动听,孩子们有时会停止游戏,来倾听鸟儿唱歌。他们彼此欢叫着:“我们在这儿多快乐呀!”

巨人离家已经七年了。一天他回来了。他一进家,就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他大吼道:“你们在这儿干什么?”孩子们一听就吓跑了。

“我自己的花园就应归我自己,”巨人说,“除了我自己,我不许任何人在里面游玩。”于是他在花园四周筑了一道高高的围墙,还贴了一张告示:“禁止入内。”他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巨人。

孩子们因此没有玩的地方了。他们只好在马路上玩,可路上尘土飞扬而且到处是坚硬的石头,他们不喜欢。他们放学后就在高墙外转来转去,谈论着墙内美丽的花园。他们相互说着:“以前我们在这儿多快乐呀!”

春天来了,全国到处开满鲜花,鸟儿到处飞。但是在自私的巨人的花园里却仍是一派残冬的景象——因为园内没有孩子的踪迹,鸟儿也就不愿在这儿歌唱,连树都忘了开花。雪花铺满草地,寒冰覆盖着所有的树木,使它们披上银装。北风刮来,接着又下起了倾盆大雨。自私的巨人坐在屋子窗前,望着外面寒冷雪白的花园,说:“我弄不懂为什么今年春天来得那么迟。我希望天气能变得好一些。”

但是春天和夏天一直都没来。当别的花园结满金色的果子时,巨人的花园里却一个果子也没有。那儿永远是冬季,有凛冽的北风,寒冷的冰雪和瓢泼的大雨。一天早上巨人躺在床上,忽然听到一种优美的音乐。这是一只小鸟在窗外唱歌。他已经很久没听到鸟儿的歌声了,所以他以为这是世上最美的音乐。接着,北风息了,暴雨停了。

“我相信春天到底来了!”巨人说着跳下床朝外面看去。

他看到了什么?

他看见一副美妙的景象。孩子们从围墙的一个洞钻进花园里来,坐在树枝上。他在每棵树上都能看到一个孩子。孩子们又都回来了,果树很高兴,用各种各样的花朵将自己重新装饰起来,鸟儿欢快地四处飞翔,歌唱,花儿也在绿色的草丛中抬头张望。

“我多自私呀!”巨人说,“现在我知道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我要把这个男孩抱到树上,然后推倒围墙,那我的花园将永远是孩子们的游戏场。”他对自己以前做的事确实感到后悔了。

于是他走了出来,轻轻地打开门走进花园。但是孩子们一看到他,就都吓跑了。只有那个小男孩没有跑:他眼里含着泪水,没看见巨人走了过来。巨人悄悄地来到他身后,他伸手把男孩轻轻抱起来,放到树上。那棵树顿时开满鲜花,鸟儿也飞来了在树上唱歌,小男孩伸出双手搂着巨人的脖子吻了他一下。

其他的男孩认为巨人不再那么坏,那么自私,于是他们又都跑了回来。

“孩子们,这儿现在是你们的花园了。”巨人说着把围墙推倒了。人们顺大路进城时,看到巨人正和孩子们在花园里玩,那个花园是他们见过的最美丽的花园。

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

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

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六个人的友谊。

青少年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所以说,放弃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乐趣,不再自私是一种健康的心理。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在一个安息日,他觉得手痒,很想去挥杆,但犹太教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什么事都不能做。

这位长老却终于忍不住,决定偷偷去高尔夫球场,想着打九个洞就好了。

由于安息日犹太教徒都不会出门,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因此长老觉得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

然而,当长老在打第二洞时,却被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某某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

上帝听了,就跟天使说,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

第三个洞开始,长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

长老兴奋莫名,到打第七个洞时,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长老吗?为何还不见有惩罚?

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直到打完第九个洞,长老都是一杆进洞。因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于是长老决定再打九个洞。

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惩罚在哪里?

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打完十八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把长老乐坏了。

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你对长老的惩罚吗?

上帝说:正是,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以及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

人生是酸甜苦辣的组合,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而压力却是无限的,喜悦也是无限的。当一个人的压力无穷大,不懂得把自己的压力分给别人一点,早晚要垮掉;当一个人遇到高兴的事情,却没有人与他分享,结果只会让高兴的心情变为郁闷。因为,生活需要伴侣,快乐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细心观察和思考之后,你必然体会到分享的乐趣,那个时候你就能自动自发的爱上这种行为。你从一个无耻的自私鬼变成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当然你也能从中感到分享的无限乐趣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良性循环,多棒啊!

青少年,这样去做吧,尝尝“无私”的滋味,你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4赞美别人,你能获得更多

苦苦挣扎中,有人投以你理解的目光,你会顿感一种生命的暖意。推己及人,你的一句赞美,也会温暖另一个心灵,给他一份勇气和信心!我们应该学会赞美别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精心的打扮、努力的工作都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别人的优点而去称赞他,他们就会觉得快乐,这样你在与人交往中就会有好的人缘。

赞美别人是一种交往艺术。在与人交往时,就像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一样,得到赞美也是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所以一定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赞美别人会使你赢得对方的好感。但是,赞美别人一定要注意分寸,要恰如其分地赞美他们身上最好的东西。即使最差劲的人身上也有优点。我们应该注意从别人身上寻找这种优点,并及时地予以赞美,这样会使你得到意外的收获。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人人都乐于赞赏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

办公室的王丽剪了一个新发型,她把一头蓄了几年的披肩长发剪成了齐耳短发,同事们都齐声称赞她的短发清爽简洁,王丽在这鼓励声之中,对理发师的怨气一股脑儿全消了。“当时我剪完头发,觉得一点都不像我理想中的模样,气得我当时就想跟他吵一场,找他理论,怎么给我做成了这样的发型?这不愉快的心情带到了今天上班,甚至有一个客户来找我,我当时还有些气在心里,平时对客户很有礼貌的,今天不知怎么就看那个客户不顺眼!差点跟他发火,今天听了这些好听话,怎么不知不觉气就消了,心里也觉得顺畅了,看客户也觉得顺眼了,真希望你们天天说让我开心的话!”

可见,一句简单的赞美能给别人带来多大的好处。善于赞美别人会使自己拥有很好的人缘,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善于赞赏别人也会使一个领导者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果对下属说:“大家知道,你很能干。最近单位人力紧张,有件事我们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这样一来,你的下属一定会为你分忧,即使一人干了两个人的活儿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有一位女大学生,她因为宿舍中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在宿舍里同学们互不来往,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似乎相互都有戒心,很难知心交谈,宿舍气氛沉闷,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心理咨询师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今天气色很好!”“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等。不久以后,她宿舍的气氛完全变了样,大家相互帮助,彼此关心,在一起时有说有笑,下课后都愿意回宿舍,好像宿舍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

赞美别人,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的发展;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可以消除人际间的龃龉和怨恨。赞美别人是一件好事,但它却不是一件易事。赞美别人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如不审时度势,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这就需要掌握一些赞美的技巧:

(1)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

在赞美别人时,如果只是平铺直叙,这样的效果是有限的。如果采取从否定到肯定的赞美方法,也许效果会更好。如一般的评价是“我像佩服别人一样佩服你”,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则是“我很少佩服别人,你是例外”。

(2)赞美别人得意的事情。

每个人谈到他认为得意的事情时,往往希望得到热烈的回应。因此,当别人谈到自己得意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妨给予一些适当的赞美。例如,当上级谈到最近做成了一笔大生意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像“不得了,我还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大的订单呢”这样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3)真实的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体验包括对对方的情感感受和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赞美才不会给人虚假和牵强的感觉。

(4)用词要得当。

一定要注重对方的感受。如果对方恰逢情绪特别低落,或者有其他不顺心的事情,过分的赞美往往让对方觉得不真实,所以应注意观察对方的心理状态。

(5)凭你自己的感觉。

每个人的感觉都是灵敏的,也能同时感受到对方的感觉。在赞美别人时,要相信自己的感觉,恰当地把它运用在赞美中。如果我们既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又经常去赞美别人,相信我们的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好。

朋友们,去慷慨地赞扬每一个人吧!每个人,都有他值得被别人赞扬的地方。赞美别人一定要真诚,绝不是虚伪。

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也会使我们自己感到愉快,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

赞美别人等于赞美自己。

如果出一份试卷:你为什么要赞美别人?可能有一些人会说,是一种应酬,或者是一种需要……其实赞美别人,就是赞美自己。

在一次演讲比赛中,演讲的主题是“人生”。有一位高位截瘫的青年讲完后,一位中年人深深呼出一口气,兴奋地朝赵明转过头连声称赞:“了不起,了不起,这才是演讲,这才是人生呵。”赵明和他并不相识,而且他也并不知道赵明将是下一个演讲者。的确,那位青年演讲风格朴实无华,以真情打动了人心;而赵明却正想着自己的演讲,况且他也算我的“对手”吧,虽然感到他的演讲很成功,却没有十分投入,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的。中年人诚挚和充满感情的赞美,立即使赵明惭愧起来。当赵明登上讲台后,开场第一句话竟是对刚摇着轮椅离开的那位青年,或者说是“对手”给予了赞美。赵明感到全场很静,赵明的演讲也收到了预期效果,赵明结束演讲走向座位的时候,中年人冲赵明使劲鼓掌,两次把手举过了头顶。

赞美不是谄媚与逢迎,赞美别人也不是人云亦云;我们也许不会轻易赞美别人,但对那些意气相投的人,值得我们钦佩的人,或者相逢并不相识的人,如果对他们的赞美是情不自禁的,那么,我们自己也将同时感到无比愉快。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适当地赞美对方,总是能够创造出一种热情友好、积极恳切的交往气氛。这是因为,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赞许,是人类一种本能的需要,人们正是在别人的赞美声中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你想要人家有这样的优点,那你就这么真诚地赞美他!”

适当地赞美对方,能够很自然地赢得对方友好的回报。有的人总是抱怨别人不热情,友好的赞许,总能换取对方同样的态度,从而为相互沟通开亮绿灯。

在人际关系中,要善于赞许,那么你将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理解力、有吸引力的人。

由衷的赞美别人,是人生中最能令对方温暖却最不令自己破费的礼物。当然,它的价值也是难以估计的。

当你用心观察到对方的优点,并且发自真心地表达赞美,友善的关系便在一言一语中逐渐建立、积累。

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中长大的人,比较有自信。经常受到老师赞美的学童,课业成绩比较好。甚至,连农夫在牧场上赞美一头母牛,都能使它产出更多、更好的牛奶。千万不要忽视赞美的力量。

对自己缺乏自信的人,讲不出赞美的话。它过度担心对方会以为他的赞美里有别的企图,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他宁可保持缄默。

生性自卑的人,更吝啬于赞美别人。他误以为夸赞别人的优点,会把自己比下去。

其实,赞美别人,就是肯定自己。由衷地表达对别人的欣赏,就是对自己有信心的表现。在别人的优点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别人的特色中,肯定了自己的气度;在别人的表现中,肯定了自己的观察。

不要以为赞美别人是一种付出。从“生命能量”的观点来说,这其实是一种能量的转换,对别人赞美的时候,你已经获得更多的能量。你从嘴里吐出字字赞美的话,就如粒粒珍珠,挂在胸前,它令你充满喜悦的心,更加光华耀眼。

赞美别人,用自己的善意灌溉别人心中的花圃,将开出朵朵心花,美化自己的人生视野。

5宽容待人,赢得友谊

宽容是藏在内心深处的爱心体谅,是一种智慧和力量。中国有句古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不仅是对生命的洞见还是一种文明的胸怀。

如果青少年有一颗宽容的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发展,以及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为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

杨丽是一个脾气暴躁,容易生气的人,朋友很少,令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有一次做课间操,解散后,她被同班的一个同学踩了一脚,那个同学赶紧向杨丽道歉,他点头、弯腰,连声说:“对不起,真的很抱歉。踩疼没有?”还从口袋里拿出一包餐巾纸递给杨丽。可杨丽没有理会他诚恳的道歉,反而说:“你眼睛瞎了吗?这么大一个人站在你面前,也要来踩,你脑子有问题吧?真是的。”骂完后,杨丽又瞪了他一眼,便愤愤地准备离去,这时周围的同学都愣住了,踩着她脚的那位同学被骂得满脸通红,杨丽听到有一位同学小声说了句:“犯得着这么生气吗?只不过踩了一下脚,并且别人马上赔礼道歉了。没劲,走!”

忍让宽容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古人有训:“得饶人处且饶人。”“吃亏就是便宜”、“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均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宽容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凝固剂。法国著名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不仅是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在人与人之间日常交往中,它是一种可取的人生态度。青少年在与朋友、同学、甚至路人在不同的场合交往接触,总免不了与意见相左、磕磕碰碰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各自主动退让,宽以待人,少计较得失,有利于减少矛盾,维护人际间的和谐,于人于己,都是有益身心的事情。尤其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出现过于计较个人功利的倾向,这种宽容忍让的精神更是应当加以提倡。

佛经言:“一念境转。”如果你选择了仇恨,那么以后的生活都将会在黑暗中度过;如果你时刻想着如何去报复别人,那么你就会整日愁容未展、心事重重;相反,如果你选择了宽容,放下心中的包袱,给对方一个灿烂的微笑,把阳光洒向大地,阳光也会照在你身上。因此,宽以待人、宽大为怀是中国的古训,也是一种美德,更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待人呢?

(1)容忍别人的缺点。

青少年朋友应该明白,人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就应该理解和宽容。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要学会包容和忍耐别人的缺点。因为,自己也可能有别人讨厌的缺点,多一点包容也就是多给自己机会与别人好好地相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所以要学会容忍。

(2)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作为青少年,如果与一个性格特别执拗的同学在一起,两个人都不懂得宽容的时候,那么矛盾就会越来越深。其实,这样的朋友也没有别的毛病,只是性格太执拗。要想包容他,你就必须把复杂的问题想得简单一点,否则的话冲突会越来越激烈。

(3)不要记仇。

仇恨可以蒙蔽人的眼睛,仇恨就是人心里长的一个毒瘤,它会随着仇恨的增长而在体内长大,仇恨的人不懂得如何去宽容别人。

(4)从小事做起。

大凡成功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事做起;困难的事,其实是由很多容易的事组成的。而宽容的人,始终不会计较名誉、地位,当然做事总愿做小事,所以总是把有好处的事情让给别人去干。同时,事情做成功了,也不把功劳归自己所有。没有做成功,也不沮丧,而是及时查找原因,逐步完善。所以说,只有你做好每一件小事,你也就学会了宽容。

(5)善于理解别人。

善于理解别人,以豁达的胸怀原谅别人。他人无意或过失伤害了自己,不予计较和追究,原谅、饶恕他人的错误和过失,哪怕是他人故意刁难自己,只要没有造成严重伤害,对方又表示了歉意,也应原谅、饶恕对方。

6尊重他人,为友谊加分

尊重他人是情感互动交流的基础,是爱心的付出。简单地说,人与人间的相处,爱是基础,尊重是表现形式。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广博而真诚的爱作为基础,就不会懂得尊重他人;然而,如果没有对他人的尊敬,那么,人世间的友爱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要懂得尊重他人,学会奉献真诚的爱心,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青少年学会尊重他人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自身的能力和美德。它的基础就是为他人着想、给别人面子并维护别人的自尊。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如果你想要别人尊重你,首先就得尊重别人。在这个社会上,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所以,青少年在交往中,一定要用和蔼的态度对待对方,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这个世界上,人都是感情动物,只有你对他好了,他才会对你好。自己的态度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就好比一个人站在镜子前,当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会笑;当你皱眉不展时,镜子里的人也是如此;如果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那么镜子里的人也会怒气冲冲地对你大喊大叫。换句话说,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所以,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就必须先尊重他人。

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充分肯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别人的认同,每个人的人格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然而,只求索取不求付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会被人接受的。那么,青少年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古语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试想一下,你没有尊重别人,那么别人怎么会尊重你呢。同样,你如果将怠慢和不敬施于人,他人又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因此,要想得于他人的他人,就必须平等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将尊重他人看作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无论是三岁小孩还是年过花甲的老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有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个人交友和受尊重的欲望都非常强烈。生活中如果老师还没有叫下课,就有同学大声叫着说:“下课了”,此时,老师听了会有什么感觉,他认真教学而得不到同学们应有的尊重,心里会非常难过的。每个青少年都渴望自立,都希望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当你回到家时与父母或长辈打声招呼,这是对他们最起码的尊重;上课时专心听讲,课下按时完成作业,这是对老师辛勤劳动的尊重。如果你能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人沟通交流,在对方受到尊重的同时他们对你也会产生好感。相反,如果你表现得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那么,在别人心理上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会拒绝与你交往。

青少年在与别人沟通时,千万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否则,受损失的一定是你自己。俗话说:得人一尺,敬人一丈。意思就是说只有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加倍的尊重你。如果你想处处得到别人的尊重,那么,你就先从学会尊重别人开始。因此,青少年在生活中,要时刻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让生活更加美丽。

在美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他常常在课余时间帮一家中型西餐厅洗碟。

厨房的管理员是一位典型的美国人,他很慷慨大方,但是他最不好之处就是很唠叨。他经常在留学生工作时,自己站在旁边“演讲”:“你太幸运了,美国政府批准你来我们这里读书,我又给你一份工作和食物,现在你连吃饭钱都省了……”这位留学生始终保持着沉默。

有一次,这位管理员又重复说这些话时,留学生站起身指着那管理员说:“再说下去,我就一拳打扁你的鼻子”。

从此以后,那位管理员再也没有说过类似的话,因为他知道了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上面的例子明确说明了只有真正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最终才不会使自己受到损失。

青少年要学会尊重。

青少年学会尊老爱幼是一种可贵的传统美德。因此,青少年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

(1)学会尊重他人的个性。青少年对于别人的习惯及观点,要具有容纳的意识。在不同的人面前尊重也是有差别的,要学会容纳别人的个性和缺点,谅解对方的一时过错。

(2)要有良好的心态。青少年在学校的大集体中,有许多需要学习的楷模。只有拥有“虚心使人进步”的谦虚态度,把握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处世哲学,才能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3)尊重别人的个人隐私。每位青少年都有一两个知心朋友,不管你们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你一定要为彼此保留一份私人空间,不要随便打听他人的私人生活。相信只要你有热心慷慨的大度,当你的朋友确实遇到了解决不了的困难时,自然就会主动开口向你求助。

(4)要学会用文明语言。人类最大的交流工具就是用语言传递情感。因此,青少年要学会使用文明用语。一句简单的“对不起”是对自己的过错表示真诚道歉,这不仅体现着你对别人的尊重还突出了你的真诚友善。一句“没关系”表示你对别人过失的原谅和宽容,同时也表现出了你宽阔的胸怀。

(5)不要打扰别人的学习或休息时间。如果你的同学在学习或休息时,尽量不要打扰他们,这些都是尊重别人的具体表现。

7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

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从客观条件上来说,它是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的思想联系起来,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因此,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彼此间的友谊奠定基础。

一位智者说过:“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做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做自己。”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没有换位思考,等待你的极有可能是失败、痛苦、沮丧或者泪水,甚至于无底的深渊;如果你换位思考,迎接你的极有可能是胜利、轻松、希望、微笑、支持,或是至尊的荣耀。不夸大的说,天地之差,生死之别,尊卑之成因,好坏之缘由,可能仅仅是取决于换位与否。

青少年在人际交流上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同时又很少主动地去理解别人,在对待老师时,这一心理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或衡量别人,积极地换位思考,这样就会减少矛盾和摩擦,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必不可缺的就是谅解,谅解是理解的深一层包容,也是一种宽容。我们都有被“冒犯”或“误解”的时候,如果为此而耿耿于怀,那么,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但如果你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受对方的感受,或许很容易就能达成谅解。在生活中,一般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会有很多误解或是交往中碰到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在考虑问题时,只考虑了自己,而忘了从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

上完晚自习回到宿舍里,张同学给家里打电话,时间打得比较长,其他三位同学也想给家里打电话,看到张同学那幅慢条斯理的样子,他们有点不高兴。而张同学在电话里谈得很起劲,好像忘了周围有人等着打电话,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张同学终于打完电话了。这时王同学开始给家里打电话,他说着说着就忘了后面的两位同学,他还没说完呢,宿舍的灯就熄灭了,后面的两位同学纷纷指责王同学,而王又指责张同学,张同学不服气,四个人开始吵了起来。

在这个事件中,很显然,张、王两位同学都是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的,他们心里只考虑到自己的需要,而没有为别人考虑。以王同学为例,张同学在打电话时他很着急,他抱怨张同学不考虑别人,而当他开始打电话时,他又只顾自己,不为后面的同学考虑,如果稍微为别人着想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矛盾了。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理解和信任,为此,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若常常表现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爱用怀疑的眼光看对方,这样往往会误解别人。

很多人在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的时候,总是立足于自我的立场,考虑更多的是利益和需要,却总是很少关心他人的需要,更别说是从别人的立场来看问题了。这样这就造成了人际沟通中的理解发生障碍和阻塞。我们平常总说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理解别人,主要就是由于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造成的。要做到换位思考,在考虑问题之前,我们先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1)如果我是他,我需要的是……

(2)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

(3)如果我是对方,我的做法是……

(4)我是在以对方期望的方式对他吗?

……

换位思考,有时候而且是多数时候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利益。当你跟别人有了摩擦的时候,如果不去换位思考,可能你就只会一味地去想你是多么的委屈,你会陷入一个胡同里跳不出来,一直想着别人凭什么这样对你。但是如果你换位思考了,也许你会发现对方跟你有一样的疑问,然后,你就会找到症结所在。

有一只狗无意间闯进一间四壁都镶着镜子的屋子,突然,看到房间里一下出现了这么多只狗,它大吃一惊。于是,对着这些狗龇牙咧嘴、喉咙里发出阵阵攻击的低吼。那些狗也对着它张牙舞爪,而且都是怒吼的面容。这只狗一看,吓坏了,于是,它不停地狂吠着试图逃走,没想到它一跑,那些狗也跟着它追。它只好不停地绕着屋子跑,直跑得体力透支,倒地死亡。

可见,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是无法生存的。如果这只狗会换位思考的话,那么它会先朝那些“狗”摇摇尾巴、其后果也会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青少年怎样才能学会换位思考?

(1)在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青少年的出生背景各不相同,想法、意见、理解也不同……也许某一天,你的朋友会让你生气,请先站在对方的角位思考一下,到底是为什么?有时候,往往会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而导致改变自己的内心想法,这就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障碍。每一个人的思考都是有所不同的,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都应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2)在理解中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但是不幸的是,许多人的换位思考却缺少了这一个要素。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这种换位思考并不是真的换位思考,而是以本位主义来了解别人的想法及感受,这并非真正地为别人着想,因为它忽略了“对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这种做法缺乏了尊重,尊重别人的责任,尊重别人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自主权。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别忘了换个位置思考,多一分理解与宽容。

学会换位思考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点,他便能使自己快乐,也同时使别人快乐。对于能换位思考的人来说,每天都是美的,每个人都是友好的,透过屏窗望到的是茫茫草原上白云朵朵,万绿丛中红花点点镶嵌之美景;而对于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来说,每天都是最最痛苦的煎熬,每个人都会对别人冷眼旁观。所以,学会换位思考成就自己,也快乐别人。

8战胜冲动,避免冲突

青少年时期是个易冲动的时期,所以比较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在生理学上,冲动是指神经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冲动是最无力的情绪,也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也就是说理性弱于情绪的心理现象。当和同学发生冲突了,不要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

冲动是魔鬼,其结果青少年将为之付出很大的代价。

一般青少年的情绪特征是以冲动和暴发为主的,这就叫做边界性格紊乱的心理疾病。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常常会遇到很多不称心的事情。例如:学习时受到外界干扰,珍爱的物品被别人损坏或自尊心受到伤害等,这些都容易使其发火。有些青少年与人相处时往往因为一言不合就火冒三丈。在情绪冲动时做出使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所以,经常发火对人对己都是不利的。因此,青少年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自己冲动的情绪。

有关专家说“冲动的行为对于他们来说总是有特殊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迈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情绪和感情都极不稳定。有些青年学生不善于控制情绪,因此,而深受其害。比如,有时因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而极度悲伤或大发脾气,有时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沮丧。还有的青少年常常被悲观、忧郁、孤独、紧张等不良情绪所困扰,导致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甚至有的青少年因为成绩不好或学习压力重,就跳楼自杀。由此可见,自身的情绪控制非常重要。实践证明,调节自己的情绪最好的办法是先把你认为恼火的事搁在一边。等你冷静下来后,再去处理它们。其实,一个人的情商高低,是体现在自身情绪控制的成败上。发脾气是值得赞扬的,如果你能把握住在适当的场合理智地发脾气,那也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因此,控制情绪不只是简单的抑制,而是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中进取的。

珠海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小可,今年16岁,他在家中是独生子,长这么大以来他一直是家长眼中的乖孩子。最近,小可突然发现自己变得脾气暴躁起来,有时因冲动还与其他同学吵架,事后仔细想想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就不必要小题大做。在家里他也经常与父母怄气,有时父母批评他几句,他就暴跳如雷、大动肝火,把父母气得直跺脚,但是也无可奈何。小可为自己的脾气感到很苦恼,他知道自己不对,可是事情一旦发生了,他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过后又十分后悔。

有一天,同桌借了小可的一支钢笔,但是因不小心把笔弄坏了,小可很生气,虽然同桌诚恳地向他道歉了,但是小可还是当众把同桌骂了一顿,这一举动严重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而且,小可的形象在其他同学眼中也大受损伤。小可为此事内疚了好久,他真的搞不懂自己现在怎么那么的冲动。

上面例中的小可就是因为情绪冲动,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最终造成犯下不可弥补的过错。那么,爱冲动的青少年应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自己冲动的情绪。

(1)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用理智和意志来控制情绪,表面上是对自己的自由约束,其实,这种约束却能使你获得更多的自由。青少年在遇到强烈的情绪刺激时,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并快速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采取消除冲动情绪的“缓兵之计”,用理智战胜情绪上的困扰,正确评价自己,这不仅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进而使自己远离冲动、鲁莽的局面。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青少年如果能够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意味着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2)用暗示、转移注意法。

如果青少年遇到了使自己生气的事,一般都触动了自己的自尊和利益,此时是很难冷静下来的,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难以控制时,可以采取暗示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做自我放松,并鼓励自己克制冲动的情绪。坚信冲动并不能解决问题,要锻炼自制力,学会用转移注意力或暗示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3)培养沟通的能力。

在你不生气的时候,去和那些经常受你气的人谈谈心。听听彼此间最容易使对方发怒的事情,然后,想一个好的沟通方式,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生气。你可以出去散散步来缓和自己的情绪,这样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你就不会继续用毫无意义的怒气来虐待自己了。

(4)让自己冷静下来。

在遇到冲突和不顺心的事时,最好不要去逃避问题,要学会掌握一些处理矛盾的方法。你可以考虑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明白发生冲突的原因,双方分歧的关键在哪;然后,进行冷静的分析并找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当你被别人无聊地讽刺或嘲笑时,如果你顿显暴怒,反唇相讥,就会引起双方的强烈争执,最终可能会出现于事无补的后果。此时,如果你冷静下来,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如用沉默来抵挡抗议或者指责对方无聊,这样就会有效地抵御或避免冲动的情绪发生。

(5)多参加户外运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运动是有效解决愤怒的方法,特别是户外活动。青少年时期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要主动参加一些消耗体力的户外运动,例如:登山、游泳、跑步或拳击等,使那些不良的情绪得以宣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情绪无法控制时,可以主动做一些户外运动,让冲动的情绪随着运动一起消失。

9对朋友真诚是你的责任

友情,代表的不只是一份感情,还代表了一份信任,一份责任。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不同的困境,在这个时候可以帮你渡过难关的除了亲人以外就是你的朋友。

有时朋友的一句话,或一个建议可以让你胜读十年书,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人生如同风云,变幻莫测,难以预料,所以人都有旦夕祸福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如果有朋友给你指点或支援就会让你化祸为福,如果你有烦恼和忧愁找一个朋友诉说就会减轻这些苦恼。一个普通的朋友从未看过你哭泣;一个真正的朋友有双肩让你的泪水湿浸;一个真正的朋友会帮助你脱离困境当成自己的责任。

在我们人类所珍视的所有情感中,除了亲情和爱情之外,大概就是友情了。一个人不可能只拥有感情和信任,而遗忘责任,否则,那样的朋友,也不是什么真正的朋友。每个人对朋友也都有一分不可逃避的责任,如果真的是朋友,那就应该担当起对友谊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真正一辈子的挚友。

每个人只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无时无刻不在担负着责任。友谊亦相同,你在和朋友分享快乐时也会在意他的烦恼,而你也同样渴求他们如此待你,没有虚伪和欺骗。友谊是在信任的条件上建立起来的,如果你想要朋友,对朋友真诚的责任是必需的!否则就称不上朋友了,那只能算是相识一场。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朋友,朋友是金、朋友是银、朋友是阳光、朋友是月亮、朋友是星星,朋友是在你走向黑暗时,为你点亮明灯的那个人。朋友不会因为你现在处于困难时期,而离你远去的人;朋友不会因为你处在人生低谷的时刻而抛弃你的人。但想要得到真正的朋友,我们自己首先要学会真诚。对朋友真诚是我们的责任,把对朋友真诚当成自己的责任,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自己的朋友,总会得到真诚的收获。

晓华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有一次作文口头竞赛,初赛时,她负责掌握时间——按秒表。她的好朋友小艳也在这次参赛中,在比赛前小艳悄悄告诉晓华,让她手下留情多给自己些时间,她怕自己的作文太长时间不够用。晓华听了没动声色,小艳以为她那是默认了。便自信满满的准备稳拿第一。

“开始!”晓华严肃地宣布。小艳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着,可是在快要接近尾声时,只听咚的一声,晓华竟然准时按下秒表。在所有人中,只有小艳超时了!她觉得好没面子!好伤心!对晓华的举动更是感到不可谅解和生气。小艳在心里想:什么好朋友,这点小忙都不帮,害得我在众目睽睽之下出丑、难堪,让我陷入万丈深渊。就这样,小艳毅然决定不和晓华做朋友了。在以后的几天里,小艳见到晓会一直装作没看到。晓华已经察觉到小艳在生气了。她一直想找机会给小艳解释,可小艳总是不屑一顾,不理不睬的扬长而去。因为小艳对晓华已经心灰意冷了,觉得她们的友谊已不复存在。

这天,晓华在放学的路上截住了小艳,说要跟她解释清楚。小艳极不满意地停下来。晓华说:“我知道你很生我的气,可你知道吗?我其实也有难言之隐呀!朋友是要讲诚信,讲原则,如果没有这些,友谊还会有价值吗?”小艳说:“你不用再解释什么了,朋友请你帮忙。你却……亏我还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在比赛前我又不是没跟你说!你竟然让我当众出丑,一点儿面子都不给我。”“对不起!我也不想这样啊!形势所迫!当时有那么多老师和同学在场。再说,要是你在我手里过了关,不再提高自己,到了决赛时能独占鳌头吗?不如我帮你拿到真正的冠军。”小艳听了恍然大悟,她们也和好如初。

在接着的几天里,晓华天天陪小艳一起练习,又帮她修改稿子,给她指出不足,还给她出点子,鼓励她上台时不要太紧张。每天晓华都坚持不懈地督促着小艳,有时练得满头大汗、力倦神疲,晓华就在旁边给她倒水,讲笑话让她缓解紧绷的神经。就这样,小艳终于把握住了时间。“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她们两个共同努力下,那次口头作文决赛,小艳获得了一等奖!她很开心,对晓华有说不尽的感激。后来晓华也因此被评上了“优秀班干部”的称号。

由此可以看出:友谊应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诚中,发展在批评中;不然,就会断送在奉承中。朋友是你遇难时救助的大手;朋友,是雨后美丽的彩虹;朋友,是快乐的音符,为你排忧解难。也只有这样的朋友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朋友,对朋友真诚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我们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一时的失误而造成不可挽回的过错,所以,我们更需要有朋友在身边为我们点亮人生的路灯。

说到诚信,现在可能会有许多中学生觉得这是无足轻重的。但是,诚信却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种责任。因为诚实,朋友会更加信任你,但是如果在朋友信任你时,你却做不到的话,就会给朋友不好的印象,或者减低对你的信任度。社会呼唤诚信,时代需要诚信。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我们拥有了诚信,就拥有了终身受益的法宝,就拥有了取之不竭的资源,就拥有了促进发展了保证。所以,为了你和朋友的友谊长存,为了以后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彼此朋友的我们,都应该注重责任二字。

盈盈和绮绮是同学,也是好朋友。星期五下午放学时她们约好星期六早上六点一起到公园跑步。回到家后,盈盈早早就把作业完成了。刚吃饱饭,就上床睡觉了。可是,她怎么也睡不着,一直在想着明天和绮绮一起跑步的情景。直到夜很深时,盈盈才带着笑容进入了梦乡。

星期六早上,不到六点,盈盈就起床了。可是外面下雨了,并且下的好大,盈盈就穿好了雨靴,拿好雨伞,准备出去。这时候正在厨房做早餐的妈妈听见“咚、咚、咚”的脚步声,走出大厅,看见盈盈穿着雨靴,拿着雨伞就上前询问:“盈盈,这么早,外面还下着雨,你要到哪里去啊?”盈盈回答说:“我约了绮绮今天早上6点一起去公园晨运。”说着就往外面走,妈妈忙劝阻她:“外面下着那么大的雨,哪有人还出去啊,绮绮肯定也不去的了。你打个电话给她,改约下次好了。”盈盈又说:“不行,我一定要去,我不能失信,我要对我说过的话负责。”妈妈知道自己劝不了她,只好说:“外面路滑,要小心一点,记得早点回来。”

盈盈到了她们约好的公园,看见绮绮也来了,两人四目相望,会心地笑了。她们俩打着雨伞,踏着雨水,在雨中跑步。这两个小伙伴阔步前进,成了公园里的又一景点,游人向他们投来赞许的目光。虽然外面下着雨,天气也很冷,但她们都很开心,还觉得心里暖洋洋的,因为她们的行为是为彼此负责。

她们只是小学生,就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用行动来维护自己许下的承诺,更何况我们这些每天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学生呢,我们应该是她们的表率才对,也做一个诚实守信,珍惜友谊,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