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报告集
15441700000107

第107章 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

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时代要求,是社会与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精神生活需要共同催生的一个新兴产业。

-加快文化产业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进人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步人了快车道,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其发展的速度尤为惊人。在社会物质财富快速积累,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升,科技进步带给人们的空余时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随之增长;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审美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品位也普遍提升。可以这样说,在整个社会快速步入小康的同时,人们曰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的精神文化产品品质及数量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而由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正确引导和充分满足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可避免地滋生出来,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谐。

自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文化产业概i以来,由科技进步和人的需求共同催生的新兴文化产业,在十几年时间里得以迅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对经济的拉动也十分显着。文化,作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正在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加快文化产业建设,引导其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文化产业是依附相关产业并推动社会进步的特殊产业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国家统计局如此定义: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文化产业是生产精神产品,包括提供精神方面服务内容的特殊产业。而作为一种非物质产品,它需要依附相应物质、依附特定的时间与地域而存在,同时还必须受到人们内在的文化认同。因此,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1.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继承与开发,新的文化产品的创造与发掘,以及相应的对广大受众的宣教与引导。2.先进科技手段和相关的物质产业所能提供的条件。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的灵魂是:创意,以及创意人才的发现、培养与使用。

文化的广泛性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广阔领域:文学艺术、影视传媒、餐饮娱乐、旅游度假、博物收藏、远足探险、文化寻踪、展览演出、网络休闲、电脑游戏等等……几乎涵盖了消费社会的所有方面。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势必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拉动经济发展,同理,文化产业的滞后势必导致经济的落后。

由于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在整个大文化的概念下,存在着高雅与低俗、积极和消极、健康与病态之分,因此,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应根据本国民众的文化背景,制定相关的有益于社会和谐进步的方针政策,并由此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机构,以法制形式扶植引导前者,规范制约后者。

文化产品不是一次性使用的产品。在解决温饱和安全问题之后,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如同一日三餐。文化的本质决定了其接受、理解、欣赏需要经过学习,因而也就决定了它所具有的教育职能,决定了它所具有的沿袭性。因此,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的产业必须承担起人类的社会教育职能。

三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完全依照市场经济规律

文化资源中涉及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不可再生和克隆的稀缺资源,但却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根基。因此要在保护好文化资源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否则有可能形成竭泽而渔的局面,也可能沦落成为某些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摇钱树。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不能完全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如前所述,文化对社会的双重作用决定了发展文化产业,必需扶植引导积极、高雅、健康的文化,规范制约消极、低俗、萎靡的文化,因为这是建立和谐稳定进步社会的要求。而文化产品对物质产品的依附性,决定了如果完全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文化产业,势必对消极、低俗、萎靡的文化发展更为有利,更容易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损害了长期的经济效益,所以应受到扼制。

解决上述矛盾的理想方法是依靠政府的决断力和权威性。应由政府召集具有广泛学科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组成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专门机构,由专家们根据当地文化资源分布及特点,会商决定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方案,评估与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有关的规划设计和倾斜政策,并使之成为政府的决策依据。

发展文化产业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由政府提出,并交由政协进行讨论协商,然后交人大审核批准,并以法律法规形式得以确认,最后由政府组织实施。因为一般而言文化产业建设的时间跨越较长,在一两届政府任期内很难完成,而上述做法既能保障科学决策能够得以有效实施完成,又符合依法执政的通则。

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在倾斜政策之外的部分仍是应该遵守的原则。简而言之,发展文化产业应该科学地规划方案,现实地制定倾斜政策并加以实施,在政策的前提下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

文化产业应该是惠及全民,体现二次分配公平性的特殊产业形式,也应该是引导、教化民众,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引导民众健康娱乐,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产业形式。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注意其发展方向始终能为国家控制,国有形式或国有占主体的股份制形式应该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而适度的民营形式对文化产业发展保持旺盛的活力,以及使其经营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国有形式在文化产业中为主体是为了承担两项任务,一是引导文化产品的正确方向,二是使积极、高雅、健康的文化惠及全社会。

四陕西省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陕西曾经是人类早期生存的福地。作为华夏文明繁盛的核心地区,这块土地上曾经上演过5000余年连续不断的灿烂文明,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存。陕西地处中国中部,南北跨度大,地质结构复杂,动植物种类异常丰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遗存。这是陕西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西安曲江新区从创意、规划设计到实施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及其良好的长远展望,世人瞩目。2007年8月国家批准曲江新区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表明陕西的文化产业开发建设已经走到全国的前列。而按照曲江新区思路和模式随之展开的大明宫遗址保护、开发、建设,也已经从创意到规划设计逐步进人到了实施阶段。西安在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方面已经迈出了稳稳的两步,为陕西乃至全国起了带头作用。

陕西文化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确定在以历史文化遗址创意性保护开发上面,切合自身优势,对弘扬中华文明,恢复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意义深远,对陕西的经济拉动也不可小视。陕西众多的文化遗迹如果都能按照如前所述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开发,一个真正的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就会展现给世界,陕西的经济也会因此腾飞,陕西的社会也必将文明和谐稳定进步。

毋庸讳言,影响陕西文化产业建康发展的现象还是能随处可见的。比如,素有国家中央公园,动植物基因库的秦岭,几乎每一条风景优美的峪沟都被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人把持。封沟收费,美妙的风景资源和人文资源竟成了个别人的摇钱树,在这些所谓的开发景区里,一些不伦不类的建筑、雕塑、铭文、石刻等随处可见。在一些着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和自然景点,不协调的新景物充斥其间,这与其说是开发保护,不如说是在破坏。兜售旅游纪念品和服务的摊点商店等,将进入景区的道路变得曲折且行走艰难;与普通民众收人极不相称的门票价格,将绝大多数人挡在了景区门外,甚至让景区所在地居民都没有机会领略其真容;高价门票成了制约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绊脚绳”,成了滋生旅游业腐败行为的“营养皿”。急功尽利等同于杀鸡取卵。政府相关部门在整治上述问题方面应具有远见卓识,以良好环境下的风景名胜为媒介,将世界各地的游人吸引到那里去尽情享受、欣赏、拜谒我们的自然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