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报告集
15441700000109

第109章 论保护开发民间文化和“文化强”的意义(2)

华夏文明、炎黄文化,其始祖就在陕西、就在关中。因此,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内涵定位,应是民族根脉的地位,所承担的,是“把根留住”的千秋工程。既往的馆展与历史,多属皇家文化、宫廷文化、帝陵文化、庙堂文化范畴,如同一个华夏文明大圆,总是决失一半。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之珍藏及其展示的历史,属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民生文化、民本文化,它填补了另一半圆,而它是基础的半圆、根脉性的半圆,因此也是更重要的半个圆。它独树一帜,另矗峰峦,致阴阳平衡,社会和谐,必将吸引全国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将成为中国的、世界的一个新景观。因为,唯有地域的,才是广阔的;唯有民俗的,才是全体的;唯有历史的,才是未来的;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根据以上分析,民间文化工作与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定位与意义是——守护民族根脉“精神家园”,补缺华夏文明“重要半圆”,推进重大项目“强国战略”,打造民俗旅游“世界新景”!

第三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强国战略2001年3月,在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上,一位人大代表的建议为会议所采纳,由此,“文化产业”被纳人全国“十五”规划纲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据此明确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并预言“必将越来越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作用”;十七大报告更是号召“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放眼全球,近20年来,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文化与产业不断接近,以至重合或者融合的过程。特别是近10年,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英国的音乐产业,德国的出版业……包括我们的周边国家,日本的动漫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等等,一些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该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依靠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和强大输出,激活了它们的整体经济。例如韩国,早在10年前,其国家发展战略,就把文化列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韩国的经验证明,在某种条件下,文化产业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而这种成就可以并且需要政府和业界共同努力加以实现。所以说,文化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同步,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不可不为,也不得不为。

文化产业在许多国家都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十年前,美国的文化产业第一次超过农业和飞机制造业,成为美国的第一行业。近年,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由20世纪60年代的2%上升到12%;英国也由3%上升到10%;意大利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25%;在日本,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已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而据资料介绍,至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54%。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产业还属于弱质产业,其经济效益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都很低,支柱性地位远未确立。

文化产业有多重定义,也有不同方式的行业划分标准,但结合陕西省实际及自身工作的情况,感到应该特别重视文物及文化保护业,还有多种类别的旅游业。我们的邻国日本,旅游业早已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柱,不仅是境外的游客,日本国民的国内旅游,10年前就达到了数以亿人次。因此,2000年时,旅游业就被誉为世界头号产业!

旅游业与文物文化保护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陕西,将这两项的结合摆到再高的位置上,都不为过。因为,陕西的文化积淀最厚重,这是祖先遗留下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将这些历史的、文化的资源经过整合,经过创意与开发利用,并同产业融合,就能形成强大的产业优势,推动“西部强省”的建设。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出现了新的动向,人们比以往更关注文物文化,更崇尚旅游。这表明,中华民族又进人了一个盛世。

奥运、世博会与海峡两岸直航,给旅游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把握好这些机遇,振兴文化保护与旅游两大产业,就可以更快建成“西部强省”。文化旅游要设计新产品、新线路,作出特别的策划整合。省、市在旅游广告与宣传方面要有全新的内容与导视,形成全新的视觉效应。在以往人文古迹游、自然风光游较受重视并兴盛的基础上,更大力度地支持发展民俗文化风情游,必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我国是文化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尚未达到文化强国。依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的说法:“与飞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中国文化的发展是滞后的,中国是文化大国……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积极影响力,的确不尽如人意。”总之,由“文化大国”变成为“文化强国”,还有待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

中国要成为文化强国,陕西应该先行成为文化强省,陕西有条件也有责任先行成为文化强省。原因还是陕西具有最厚重的文化积淀,具有最丰盈的历史遗存。如今,全国已有很多省市走在了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工作的前列。而文化大省陕西,也完全有理由进人中国文化强省的“第一方阵”。陕西应该上下达成共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把发展文物文化保护业和全方位的旅游业摆上突出的位置,政策倾斜,措施落实,倾力而为,以尽早进人中国文化强省的“第一方阵”!

第四结合民间文化工作实际,提促进“文化强”的建议陕西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西部强省、推动“文化强”、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省委省政府的态度很坚决,方向已经明确,干部队伍的认识也逐步提高。接下来,就是政策、措施与方法,具体做什么,如何做?

就我们而言,就要继续做好民间文化工作,继续保护、整合、开发民间文化遗存,建设民俗艺术博物院,为打造国家一级博物院、全省全国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世界民俗新景观而努力。

为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建议:

1.继续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发展滞后,是陕西置身全国背景而面临的基本现实。袁省长在今春《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的六大施政理念,为首的一条,就是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和赶超型战略。陕西建设西部强省、实现“三强”,其中的“文化强”,同样必须实施“跨越式”和“赶超型”,舍此,就无法实现“文化强”。

民间文化与民俗博物院的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得到了前来的所有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的高度评价。然而,在工作推进中,在一定范围内,同样受到了省情惰性、氛围环境的制约。理直不能气壮,推进不能高效,各种因素,致使离省委、省政府要求的做大做强还存在距离。

要建设西部强省,实现“文化强”,理念的转变,舆论、氛围、环境的营造是前提条件。

建议省上继续倡导解放思想,在全省上下树立诸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公有非公有的划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等观念,以促进非公经济等进一步顺畅发展。

建议省上继续旗帜鲜明地凸显推进“文化强”,大树重视文化、保护开发利用传统文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的旗帜。在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在广大干部中及全社会,强调文化兴邦、文化强省的理念。将“文化强”方面的建树,列人任用、考察干部的标准,在机关及全社会形成全新风气,达到审察评判标准的彻底革新。

建议省上继续把握宣传舆论的导向,充分发挥各种传媒的作用,大张旗鼓宣传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文化强”主题,变革宣传理念,增加报道规模,提升报道品位,突出报道重点,组织优秀文化典型事迹调研采写,在省市树立全国级别的文化标兵,将省市优秀文化典型推向全国,以进一步提高新时期陕西在全国的文化声望,更广泛地吸引全国与世界的眼光。

2.继续革除体制方面的瓶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曾经指出:“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与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历经20年的艰辛困苦,抢救保护了33600件(套)民俗遗存,但仅仅因为它是非公经济的,发展中便一路遭遇障碍。说到底,瓶颈式的障碍仅在于“名份”问题,是国营的还是民营的?如果是国有博物馆,一路畅通;但因为是民营的,就举步维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今,尽我们之所有,倾全部的精力,将民间遗存抢救、保护,移迁、集中到南五台山下。只有付出,没有收人,民营的“营”字不知从何谈起,又何时才能起始。事实上,这20年,博物院只有公益性,并无经营性。因为这20年,只有投人没有产出。待到以后,博物院真正运营了,它的公益性也远远大于经营性,因为它营的实质是千百年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营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营的是国家与民族的凝聚力,营的也是改革开放30年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伟大成果。同时,博物院的民俗珍藏永远留在南五台,永远是长安的、西安的、陕西的、国家的,永远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后代的,任何人带不走它!按理说,体、名分,这些都不该成为问题。我总想,如同我以毕生的精力,在写一篇有关民族根脉的i章。待到博物院完全建成了,与陕西丰厚的历史和文化融合在一起,与中国中央国家公园秦岭偕南五台山的优良生态秀丽风光融合在一起,到那时,我的这篇文章就写成了,我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重要意义,在于发掘了一个巨大的文化金矿,它不仅丰富了陕西的旅游项目——其价值与意义不亚于兵马俑或法门寺,更繁荣了陕西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填补了陕西乃至中国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一个空白。博物院作为中华民间文化的一个载体与集大成者,它让国人重新认识西安,认识陕西,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3.继续变革制订新的政策与时俱进是普遍法则。由体制制约引起的政策制约,在西部强省、“文化强”决策面前,就应该受到重新审视,变革并制订新的政策。

为民间文化事业至今倾囊而为,没有银行贷款。不是我们不需要贷款,而是得不到银行贷款。博物院前后欢迎接待了20余位银行行长,在由衷赞叹文化工作业绩之后,还是解决不了贷款的问题。在这里,体制狭及了政策,既有的金融政策制约了信贷支持。

为此,我们呼吁:如民间文化与民俗博物院这样的“把根留住”工程、日后将成为省与国家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无疑应该获得政策的支持,获得政策的倾斜,需要出台特殊政策的支持。

综上所述,民间文化与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抢救保护、移迁整合民俗遗存的“留根工程”,是挽救濒临灭失的、原生态的、不可再生的民族资源的千秋伟业,是具有全省与全国性影响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是一个重塑华夏文明大圆的壮举,是在陕西皇天后土之上营建世界新景观、让世界全面“全圆”地真正了解陕西,让世界更多人走进陕西、走进中国的开创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