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报告集
15441700000022

第22章 对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2)

博物馆最基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教育。尤其许多博物馆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教育市场也是个大而非常重要的市场。教育市场可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青少年市场。青少年学生消费特点是好奇心强烈,尝试欲强烈,消费欲望强烈,购买率高,单笔成交金额小,但市场总量很大。在产品开发时,应有针对性的开发一些新奇、低价位的产品。另外,从根上说学生背后是家长,抓住了学生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家长,开拓了一个学生市场就开拓了一个家长市场。再一个就是成人市场。实际上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这个角度来分析,每个人都有一个终生受教育的问题。在终生教育的过程中,博物馆教育最具优势。博物馆教育今后将会成为中国人,至少是中国城市人口离不开的教育方式和机构,因此博物馆教育市场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如秦俑博物馆2000年在全国率先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并和大学、中学、小学签订了定期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教育。还经常举行一些面向各个年龄段和阶层的专题学术报告及专题研讨,收到了较好的反映。

5.文博主题旅游及观众界务项目

博物馆已经是重要的文化消费资源,并呈现着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缩影,各级各类博物馆分别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发展历史,其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深受观众和游客的青睐。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竞相开发博物馆旅游,有些城市和地区的博物馆,甚至成为该城市该地区的一种文化与精神的象征。如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北京的故宫,西安的秦俑博物馆等等,都已成为人们到这些城市和地区的必游之地。西方人有句俗语:去哪个城市旅游,先要去参观那个城市的博物馆。可见博物馆的形象价值与市场是多么的广博和重要。博物馆旅游的优势主要为:一是文化优势。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和特点是收藏文化,即对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收藏、保护和研究,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向社会展示“历史文物”蕴含的知识、信息、思想和精神,以满足社会观众对教育和欣赏的需求,这也是博物馆独特的精神文化产品和独特的教育功能。二是环境优势。博物馆往往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地域文化的名片。馆内建筑等凝聚着人类的精华,反映着历史沉积的经典,它始终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其神秘、神圣、神奇性也是吸引人们参观博物馆的根本原因。三是产品优势。博物馆在门票收入基础上,通过店面租赁,纪念品、工艺品、复制品开发,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成果、文化活动项目及服务项目的开发利用,能够生产多种旅游产品服务项目。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博物馆城市地区名片的作用,充分利用自身独有的文博资源、人才、区位、设施、品位等优势,开发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展馆际间专线旅游,定会卓有成效。

6.商业会展、文体及节庆等文化活动

博物馆的馆舍与馆藏、资料、人才等是博物馆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在不影响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博物馆的馆舍为小型商业会展和文化活动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是国外博物馆的一种通行的做法,既可以有效利用,也可以让博物馆获得良好的收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几年,国内的丝博、科博、海博、首博、民博等馆都作了积极的探索。

7.文博行业专业服务

博物馆拥有最完备的文物保护等行业专业服务,博物馆完全可以成为“藏品银行”和“藏品工厂”,为私人收藏家提供藏品修复、代存等服务。博物馆还可以利用其资源为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信息咨询、场地租借、课题研究创作等各种文博专业服务。还可以开展行业专用的专业电影设备、电视设备、音响设备、乐器、印刷设备、文具、纸张、磁带、光盘等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专业的文博图书馆、文物数据资料信息等服务。

8.其他产品

如向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招待宴会、企业年会活动场地等,举办文物巡展和文化交流等活动。博物馆为政府承办招待国外元首和政要的国宾宴会,为企业提供年会场地,是发达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标示其高雅的通行办法。秦俑博物馆也曾分别举办过此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惜的是,其重要性尚未能为更多人感受到。近年来,一些有开拓思维的博物馆还联合社会民间收藏家或组织举办民间藏品特别展览,不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创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深了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印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阻碍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困难和问题

1.文化产品市场尚不够成熟

从当前的市场发展来看,虽然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很旺盛,但由于经济仍属落后,文化市场尚未成熟,能形成有效购买力的还很有限。市场规模仍需扩张。

2.管理机制滞后

突出表现在文化产业方面缺乏长远和全面的规划,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健全,发展模式不够清晰有效。特别是在对经营承包者的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致使一些承包者钻制度空子,虚高价格或者以次充好,损害观众合法权益,影响博物馆声誉。

3.经营人才缺乏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缺乏既了解博物馆业务,又擅长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体制不顺畅

博物馆文化产业一直缺乏一个规范、顺畅、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体制。总是随着一些“拉郎配”的行政指令和个别领导的“拍脑袋”决定变来变去,极大地影响了博物馆文化产业的正常发展。

5.知识产权等法制建设滞后

博物馆文化产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产业。这个产业的正常发展,急需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实践比较滞后,极大地影响了产业发展。

四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及思路

1.转变思想观念

要推动博物馆文化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曾指出:“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应该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及中央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坚决贯彻文物工作十六字方针,确立文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导思想。即事业领导产业发展,产业依托和服从事业发展,并为事业发展提供动力。还要继续破除只重视博物馆资源意识形态属性和宣传教育功能,不注重博物馆资源的生产力属性和消费娱乐功能的旧观念,树立文物资源具有双重属性、双重功能的新观念;要破除就博物馆论博物馆,就产业论产业,把资源保护和开展相关产业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旧观念,确立资源保护和开展相关产业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一体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最近下发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完善部分文物旅游景点管理体制的通知》(陕政发[2007]29号文),进一步明确了文物部门经营管理文物旅游景点的主体地位,以及文博单位从事相关产业的职责。从这个决定可以看出,陕西省政府对文博单位从事相关产业是有信心的。要通过召开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切实提高博物馆工作者特别是领导者,对于文物事业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实现以充分利用产业发展来提升文博单位功能水平和“反哺”文物资源保护及历史文化传承的根本目的。

2.国家出台扶持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

博物馆大多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事业机构,其开展的产业经营项目大多依托于文化遗·产资源,属于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范畴,目的是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筹集文物保护资金。而且这些项目大多起点低、底子薄、规模小、收益少,亟须政府制定一些财政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一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环境等方面的立法执法工作;二是建立奖优罚劣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三是在财政及税收政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如在基本建设支出中安排专项资金,建设一批文物事业和相关产业的基础设施;设立文物相关产业发展基金和彩票,对于一些具有西部地方特色的文物衍生产品(服务)和濒临灭绝的传统技术工艺、传统艺术给予重点保护和优先开发利用;建立和加大对文物衍生产品(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在税收方面,可参照国际惯例,逐步取消博物馆所属的文化产业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并适度减免其他相关税种。四是设立投融资绿色通道。国家可以直接向文物相关产业经营管理单位产业实体注资,将博物馆文化产业纳入政策性信贷范畴,以及鼓励社会资金进人博物馆文化产业运行等等。

3.理顺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体制

从国内外成功的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来看,要使博物馆文化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建立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行业规律的管理体制。具体来说,作为国有博物馆所有者的各级政府,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尽量减少行政指令和领导个人意志干预,不直接介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具体经营管理行为。而应该在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配置功能,通过市场去调控博物馆的文化产业体制。并在指导博物馆开展产业经营过程中,坚持博物馆经营性资产管理“四不”的原则。即:文博事业领导相关文化产业的性质不变。文博部门主管相关文化产业的体制不变;文博单位对相关文化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不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方向不变;在这个前提之下,各博物馆可以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产业经营管理体制,以充分满足文博事业发展和观众需求。

4.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由博物馆控股的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博物馆要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搞好经营部门组织结构的配套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在这方面,博物馆应进行积极的探索。可以实行部分资产剥离,组建经营公司的方式,博物馆的文物、展馆、办公房屋、文物仓库等非经营性资产仍属博物馆事业性质,而那些导游中心、旅行社,广告公司,纪念品商店、餐厅、游览车等为观众提供商业服务的资产可界定为经营性资产,剥离后组建博物馆控股的公司。这样,将博物馆的经营职能划归经营公司,博物馆不再从事商业经营活动,而经营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缴纳文物资源使用费或者股本红利作为文物事业发展的部分补充经费。这种各自独立运行模式,既可避免两种职能交错,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到双利双赢。

5.积极融入市场,开拓进取,打造博物馆精品品牌,开发特色鲜明、高中低档结合、满足不同层次观众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项目一是在产业的规划设计上,在积极配合省上提出的周秦汉唐为主的历史文化园区建设的同时,要坚持大眼光审视、大区域构思、大手笔设计,在博物馆建设、藏品展示、产品开发等方面,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开拓市场,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为文物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二是在开发的方式方法上,要强化品牌意识、质量意识、联营意识,通过共同投资、联合开发等方式,加快相关的研发、引进、推广和应用,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改造、包装、合成、创新博物馆文化产品,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克服粗制滥造现象。三是在文物的交流外展上,要积极通过多种形式的外展活动,向世界推介陕西的文物,向世界宣传陕西的文化,向世界推销陕西的文物旅游产品,通过外展外宣外销活动带动陕西省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最终形成具有陕西博物馆文化产业的世界品牌。

6.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打造一支懂文物、会管理、擅经营的博物馆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博物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是事关能否顺利推进陕西省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要加强对现有博物馆文化产业人员的定期在职培训,请专家和学者授课辅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二要鼓励高校开办相关专业,加紧培养博物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的步伐;三要在人事、待遇等多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多渠道引进国内外优秀文物相关产业经营管理和创新人才,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收人分配机制,允许并鼓励有业务专长的文物专业经营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以其技术特长、经营管理经验或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参与人股,为加快陕西省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人才资本。

总之,我们应该坚信,只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各博物馆在坚决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和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努力发掘自身特色资源,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以人为本,下大力气抓科学发展,抓开拓创新,不断地提高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水平,就一定会迎来将陕西建设成西部经济、科技、文化强省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