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舌尖上流动的城市味道
15448800000053

第53章 长沙人的日常饮食

作为湖南首府,长沙的饮食文化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长沙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上有这样的记载:“吴越家饮食多粥少饭。而长沙饔餮独厚,至宴宾则穷其极品,不,则便以陋啬笑之。”长沙人自古以米饭为主食,有糙米饭、熟米饭、红米饭、白米饭之分。民国以前,一般人家多用铁炉罐(一种口圆、底尖的铁铸炊具)煮饭,挂在通钩上,四季咸宜。民国以后,用铁锅焖饭的人逐渐增多,大场合、大户人家多用木甑蒸饭,浏阳东乡则家家户户使用小木甑,用干菜、荤腥等放在甑内蒸熟。很多人家的饭中常拌有红薯、红薯丝、包粟、高粱、豌豆、蚕豆等杂粮,农闲时有的人一天只吃两顿,或早晚吃稀饭。青黄不接时,他们常在饭中拌蚕豆叶、小竹笋、夏枯草等,或做南瓜粑粑、荞麦粑粑、麦子(大麦)粑粑、艾(蒿)粑粑等食用,山区的大多数人家则一年四季吃薯丝饭。

长沙称鱼肉为大荤,禽蛋鳅虾为小荤,豆腐蔬菜为素,俗称小菜。只有官绅富豪人家,才能在三餐中都有荤腥。而一般市民只有初一、十五才吃红烧肉,叫“打牙祭”,平时能捡(买)豆腐、端水豆腐,弄点火焙鱼、淡干鱼、蒸(炒)鸡蛋之类的菜就算不错了。广大农村摆簇席,以十碗蛏干席为常,而蛇肉、狗肉、蛙肉等长期被视为厌物,不仅不能上正席,甚至不准在灶上烹饪。

长沙人比北方人幸运,他们一年四季都能尝到新鲜蔬菜,即使在冬天,也能吃到茼蒿、冬苋、菠菜、油菜薹等新鲜青菜。长沙烹调菜讲究色和味,所用作料多,其最常用的作料是豆豉和辣椒,几乎无菜不辣,正所谓“湖南人有一怪,不放辣椒不成菜”。特别是吃鱼,如果不放辣椒,他们就会觉得味道全无。长沙辣椒有光皮椒、牛角椒、灯笼椒、朝天椒等传统品种,其中,以压扁爆炒的灯笼椒和牛角椒最令人垂涎,被称为“送饭菜”。青椒经盐渍、腕制成酱辣椒、覆辣椒后可四季受用。红辣椒往往晒成干椒,再碾成粉,使用方便,或就鲜剁成辣椒酱,拌入蒜头、刀豆、豆豉等,再倒入适量的酒和麻油,可长期保鲜,四时咸备。除辣椒和豆豉外,芫荽、葱、蒜、姜、胡椒、八角、桂子等也是长沙人喜欢的作料,不但能助其味,而且有提神发汗、祛湿抗寒之功能。

长沙人善于加工贮藏菜肴,普通家庭都会薰腊肉、鱼,卤蛋,做霉豆腐等。腊肉放在茶油或谷仓内可留至伏天,不霉、不走味。至于小菜的腌制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家家户户都有酸坛,泡葛头、豆角、黄瓜、萝卜等,可随时食用,经济、方便。青菜、白菜、排菜经不同的方法腌制后,可以变成风味各异的擦菜和酸菜。如脯成盐菜,则带甜味;若不放盐而让其发酵起酸,取出晒干,再与枫树叶等一起蒸熟,则芳香扑鼻,晒干后可长期保存。生姜、茄子、苦瓜、萝卜等晾晒腌制后,既是美味食品,又是馈赠佳品。如将刀豆、姜做成蝙蝠型,则谐音“福”;制成喜鹊形,则象征“喜”;切成兰草形,则寓意“男”,都是很受欢迎的工艺食品。长沙巧妇善做家庭副食品,仅红薯就能做出数十个品种。如将红薯去皮煮熟捣成糊状,掺入芝麻和橘皮,切块晒干就叫薯糕,用油炸或用沙炒,又香又脆;将红薯熬糖,又甜又粘。薯粉,又称芡粉,是上乘的流食。薯粉加工成粉皮,是农民最喜欢食用的干货之一。至于大米和糯米,可以加工成各式各样的副食品,如年糕、糍粑、汤圆、冻米糕、油积极、粽子、八宝果饭等,还有米粉、夏至坨(或立夏粳),都是长沙人喜爱的食物。每逢喜庆节日,主妇们都要将自制的丰富多彩的副食品加上炒花生、豆子、瓜子等摆盘招待客人,叫“旱茶”(或汉茶),有的地方叫茶食(或换茶)。

在长沙,农家大都自己蒸酒,客人来了,用锡壶盛酒在火中加热,慢慢品尝。富裕人家还会自制甜酒,市民一般都是饮用河水和井水。1949年,长沙共有井千余口,著名的有白沙井、南沙井、鸳鸯井等。白沙井水在民国以前不仅是城南一带居民食用水,四城富户也多饮用之,一天到晚,“买沙水不”的叫喊声不断。至于山区,很多人家自古就食用“自来水”,他们用竹枧将山后清泉引入家中水缸。夏天,人们都喜欢饮用凉茶,即用金银花、淡竹叶、夏枯草、车前草、薄荷之类,加上石膏煎水代茶,既香甜可口,又清热解暑、利尿解毒。

茶叶多自产自制,也有用黄荆叶、十大功劳叶等代用的。中西部的河西、宁乡等地,有吃芝麻豆子茶的习俗,即在泡茶时加入炒熟的黄豆、芝麻及姜末等。西部沩山还有吃擂茶的习惯。东部浏阳北乡则爱吃茴香茶,即在茶叶中加川芎和小茴香,饮后有祛寒止痛、健胃祛风之功效。相传,古有一妪,常恶心呕吐,小腹冷痛,久治不愈。一日,她无意中喝下泡有茴香的茶水,顿觉异香扑鼻,渐成嗜好,多年顽疾竟不治而愈了。邻里得知,竞相效仿,遂有喝茴香茶之习。由于长沙人离不开茶,故把茶与饭并称,问人家有几口人,常说“有几个人吃茶饭”。

对长沙人来说,如果没有吃过“辣椒炒肉”,这简直不可思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有两顿正餐,家庭主妇们都为这七百多个菜式费尽心思。长沙人的餐桌上不可一日无辣椒,每道菜都可以用辣椒做辅料。虽然如今长沙人的口味都趋向清淡,但辣椒仍像姜、葱、蒜一样必不可少,其理由有二,即“不放点辣椒冇味”,“红红绿绿配着漂亮”。

辣椒分红椒与青椒,我们的先辈为了在不出产辣椒的季节也能有辣味入口,发明了许多储藏辣椒的方法,而且风味各异。青椒有两种储存方法,一是晒干后洒上盐腌制成白辣椒,“白辣椒炒肉”就是长沙的经典菜式;二是浸泡在酸菜坛子里制成泡椒,“酱椒鱼头”是这几年风靡长沙和全国的湘菜馆的名菜。红椒则可以制成剁椒、干辣椒、辣椒粉和红泡椒。剁椒是将红辣椒洗净、晾干后用铲刀轧碎,放盐进坛子里腌制,大蒜与麻油的加入能让其更具美味。干辣椒与辣椒粉只是形状不同,都是红辣椒晒干后的产物。剁椒的用途最广,在没有新鲜辣椒的季节,完全可以成为其替代品,无论蒸鱼、炒空心菜还是凉拌皮蛋,拌上一勺鲜红的剁辣椒,味道好极了。干辣椒也是做菜时常见的作料,把它放进翻滚的干锅牛蛙中,油光发亮,染得汤都奇辣。

如今,辣椒已渗入了湖南人的个性中。身为年轻的长沙人,仅仅停留在回忆父母亲的菜肴已远远不够,必须自己学会把“辣椒炒肉”炒出令人垂涎的香味,即肉片嫩而多汁,青椒辣而不糊。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将长沙的饮食文化发扬光大,让它在世界美食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