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十六计教出好孩子
15457300000037

第37章 苦磨计——培养孩子的意志和毅力

现在的孩子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而很多孩子由于生活过于安逸,往往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聪明的父母应该多让孩子经受一些艰难困苦的磨练,以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1.从小要让孩子吃点苦

现在的孩子大多由父母宠着、爱着,泡在糖罐里,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难以经受风吹雨打,而这样的孩子也很难适应未来“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因此家长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吃点苦。

中国的一些父母们,因为自己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因而打定主意坚决不让孩子再吃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保护孩子。一些孩子甚至上了高中还不会洗衣服,不会照顾自己,所有跟“吃苦”有关的事全由家长代劳,然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只能培养出一些娇气、只会依赖父母、又吃不了苦的孩子。

流点小汗让孩子将来更能干在一次夏令营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按照计划,60名孩子要长途步行40公里,途中自己做饭,搭帐篷,行程是3天。可在第一天上午,就有6个孩子哭着给家里打电话,抱怨说太艰苦了,要背着很重的包走那么远的路,而一个女孩则哭着非要爸爸马上来接她。结果到终点时,60名孩子只剩下37个,其余的孩子都因为吃不了苦,中途放弃了。随团的一位医生感叹地说:“现在的孩子太娇了,现在连这么一点苦都吃不了,以后到社会上怎么办啊!”

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可一些家长仍在执迷不悟地“保护”孩子,生怕孩子受罪。然而,就在许多家长挖空心思地满足子女的各种要求时,美国人却千方百计地对他们的孩子进行“吃苦教育”。为了让孩子了解过去困难的日子,美国一家学校给孩子们做了“忆苦饭”,结果,孩子则面对当年大人吃过的黑面包嚎啕大哭,拒食3天。校方毫不动摇,第4天,孩子终于咽下了这顿忆苦饭。在美国的许多孤岛或森林里,人们常常可以看见美国小学生的身影。他们在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面对着既无水源又无淡水的可怕的自然界,安营扎寨,寻觅野果充饥,捡拾柴草,寻找水源,自己营救自己。一位孩子参加野外训练归来后,感慨地对老师说:“我以前以为供我们享受的一切现代化设施都是本来就有的,荒岛的历险才使我明白,人生来两手空空,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过去老师讲劳动光荣,我们没什么感觉,如今才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含意。”

而日本的家长也说:“在送给孩子幸福之前,先要送给他们苦难。”在日本的幼儿园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冬天,孩子都要赤身裸体于风雪之中滚爬跌打一定的时间。天寒地冻,不少孩子嘴唇冻得发紫,但在一旁的家长们个个硬着心肠,没有一个上前搂住自己的孩子。他们知道,这样不仅换来孩子真正的健康,而且还能锻炼孩子面对艰苦与挫折的意志。

能吃苦中苦,方得甜上甜。一些教育学家建议家长们运用“苦磨计”教育孩子,多给孩子吃些苦,让孩子体会生存的艰辛,逐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生存毅力。

吴总的儿子多多6岁了,有一天吴总带他去剧院看演出,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了,多多嚷着肚子饿,要回家吃晚饭,没想到车子偏偏坏在了半路上,怎么办呢?吴总想了一下,就对儿子说:“多多,现在离咱们家只有3公里左右了,爸爸打电话叫人来把车拖走,咱们走回家去吧!”多多不高兴地说:“爸爸,好饿啊!咱们打车回去吧!”“不行!”爸爸一下严肃起来:“这么点苦都吃不了吗?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曾饿着肚子走30里山路呢!”于是父子俩开始沿着马路往家里走,3公里的路整整走了一个小时。有人问吴总为什么要这样做,吴总回答说:“为了让孩子能够吃点苦。”

美国的芭贝拉·罗斯说:“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相伴而来的。”儿童教育学家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是:战胜生活中挫折和困难的勇气,是在童年时开始树立和发展的。因此为了孩子着想,父母们必须尽早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让他们自小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练,有了吃苦精神孩子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苦磨计妙解]:为了让孩子在将来少吃苦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不妨适当让孩子吃些苦,培养孩子的意志和毅力,让他们将来能够适应充满竞争的社会。

2.让孩子从劳动中受益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什么都不会做。而孩子的父母却不以为然:“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要知道我们现在还是一个“按劳取酬”的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如果孩子习惯了懒惰,父母们又怎么能指望孩子将来在工作中苦干、实干呢?

鲁珀特·默多克是世界传媒业的龙头老大,他从澳大利亚一份地方报纸起家,奇迹般地建立了一个国际传媒帝国,而这个奇迹之所以能够出现,靠的就是他的苦干精神,而他的苦干精神,得益于儿童时期母亲对他的劳动教育。

在谈到母亲对他的影响时,默多克说:“我想是她的严格要求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的道理。”

他的母亲伊丽莎白是个极有主见的女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办法。她对默多克很严厉,很少迁就儿子,经常让他整修花园,打扫房间,洗衣服。

为了培养默多克的价值观,让他理解报酬必须靠劳动去获取,她让默多克选择劳动的种类、方式,然后计件或计时从她这儿领取相应的报酬。

伊丽莎白后来回忆说:“在那些日子里,儿子可能认为我是一个旧式的、残酷的母亲,但我必须让他明白,没有什么东西是凭空而来的,等他长大以后就能真正体会那样做的好处。”

作为父母,不要对孩子过分溺爱,应该磨炼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热爱劳动,由此热爱生活。有时,也可以用“按劳取酬”的方式刺激他们,让他们用自己的劳动赚零花钱,使他们逐渐懂得劳动的价值,并慢慢学会计划花钱,这些都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害怕你的孩子身上出汗,手上长趼。只有能使人劳累、流汗、长趼子的劳动才能培养出细腻、敏感、坚强、有温情的心灵。这种紧张的劳动培养人的高尚品格,因为它充满了高尚的动机。”

而生活中,一些父母却认为:“用劳动锻炼孩子没什么用,有那个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多看会儿书呢!”那么家长们有必要看看下面这个调查结果:美国哈佛大学的威特伦教授花费了40年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儿童,结论是:从小受过劳动磨炼的孩子成年后,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少参与家庭事务,不爱劳动的孩子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过得美满充实。这是因为孩子在劳动中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毅力,还有自力更生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孩子到社会上打拼时最重要的武器。

因此,父母们应积极运用苦磨计教育孩子,这样孩子才能长大成才。首先,父母们要多鼓励孩子自己做事。从孩子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时起,父母就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决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稍大一些的时候(7岁左右),父母就要让孩子帮着干些家务事。等到孩子8岁以后,父母就可以给孩子分配一些任务,如打扫庭院、扫地、擦桌椅等等,把这些当成孩子的专属工作,父母决不插手。这样做,不但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毅力。

其次,要放手让孩子去做。生活中,一些父母也知道孩子太娇了没好处,要让孩子从小就能吃苦,适当干些活。可真用劳动去磨炼孩子时,他们又牵肠挂肚地担心起来。看到孩子细嫩的小手磨出了趼子,他们就开始心疼;看到孩子干活累得喘气,他们就更难过,于是孩子刚干了一会儿,父母就让孩子停手:“我来干吧!”这样,劳动磨炼成了走过场。父母应该明白,适当让孩子参加劳动是为孩子好,孩子现在吃些苦,受点累,将来就能生活得更好,因此爱孩子就要放手让孩子在劳动中磨炼自己。

[苦磨计妙解]:让孩子干点活,吃点苦是为了培养他们自强与坚毅的精神,因此,在孩子劳动时,父母应当用鼓励来代替不必要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