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知道点世界文化
15461500000133

第133章 3、亨利?柏格森:生命哲学

1927年的法国知识界兴奋异常,因为这一年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他们的哲学家亨利?柏格森,以表彰他“丰富而生气勃勃的思想以及表达的卓越技巧”。获奖带来的荣誉把柏格森生平的影响力推进到了顶峰,和一生孤独潦倒的尼采相比,柏格森算是第一位生年获得殊荣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家了;但这恰恰又是作为先驱者的尼采给他带来的,因为柏格森的哲学继承了尼采的那些思想。柏格森于1859年10月18日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从巴黎高等师范毕业之后,1896年发表的《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使他一举成名。第二年他以哲学教授的身份回到巴黎高等师范,1900年又进入了全法最高学术机构――法兰西学院,直到1921年正式退休。

柏格森最负盛名的哲学学说被称为“生命哲学”。和尼采相同,柏格森也反对理性主义的关于认识过程和主客观关系的理论,而代之以非理性的直觉认识和“生命创化论”的观点。柏格森的“生命创化论”认为“生命”是万物的本源和发展动力,“生命”进化的方式就是创造。也就是说,人类进化像一条河流,生命之水从远古神秘的地方流来,涌着一个个“创造”的浪头,这些浪头创造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这股生命之水在柏格森看来,具有两个特性,一个是绵延,一个是冲动。绵延是说生命有一种超空间的无限延续的特征;而冲动则就是那一个个创造的“浪潮”,正是这些“浪潮”使得物质被创造和进化了。但遗憾的是,“生命”这种无限神化的动力,在柏格森看来是无法用经验和理性去认识的,生命冲动不可预测,也没有规律可循,只能靠人们的直觉,自己的内心体验,才能“突然地看出处于对象里面的生命冲动,看到它的整体”。

据法兰西学院的批评家认为,柏格森的著作具有严谨的、希腊式的典雅风格以及完美无瑕的文体;这种风格和文体中糅进去神秘的非理性主义思想,使得他的作品无疑对艺术家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为20世纪初的艺术家们缺少的也正是这个。

20世纪初的柏格森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连纳粹德国的士兵都对他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尊敬。柏格森生命的最后时刻,正是希特勒的铁蹄蹂躏法国的时候,柏格森不仅没有因为他的犹太血统而遭到迫害,反而在纳粹的优待中安详死去,时间正是法兰西最黑暗的19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