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打骂教不出好孩子
15462400000045

第45章 孩子,你的心情我理解

点到为智

父母的理解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是使家庭教育步入和谐的一个重要前提。

生活中,有许多父母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其实他们又何尝理解孩子!他们总是按自己的想法为孩子提前准备,孩子想什么父母根本不管。正是这种相互的不理解才造成了代沟的加深和交流的难度。比如下面这个孩子在给他爸妈的一封信中,就强烈地倾诉了对这种理解的需要。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封信的内容吧: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可能不相信,我是含着泪水给你们写这封信的。也许我说我委屈,你们会觉得过分,但你们若是知道我当时的心情,我相信你们会理解的。

记得我在上小学5年级时,我要和几个同学去公园玩,求了你们半天却无济于事。可我已经答应了同学,你们让我怎么办呢?我在虚荣心和逆反心理的驱动下,就和同学出去玩了。一回到家,你们没等我开口,就臭骂了我一顿。我当时好委屈,我也知道你们心疼我,但我又没出事,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呢?从那以后,我心里所有的事都想不跟你们说,只向同学倾诉。我当时的心情你们知道吗?我很希望你们能帮助我理解我,但你们一点反应也没有。从此,我的心真正与你们隔绝了,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出去,再也没跟你们说。

读完这封孩子的信,我们都能感觉出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出现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双方交流不够、缺乏理解而引起的。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愈大,便愈难与他们交流,甚至不知应该怎样去交谈。其实,作为孩子,他们又何尝不愿与父母进行贴心的交流呢,只是因为我们强行将理解的大门关闭了,所以才使孩子不愿意和我们交流。

当孩子逐渐长大,知识面、接触面增大,他们开始学会自己观察、思考,对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觉得有些事情没有必要跟父母说,这样父母就会缺乏对孩子的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理解自己,于是对孩子的怨言也就多了起来。作为孩子呢,他同样也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对自己的想法置之不理。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如果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谅彼此的心境就不难解决了。父母的理解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是使家庭教育步入和谐的一个重要前提。

有一位母亲很善于和孩子沟通。在她念高一的女儿为一段感情而难过时,她对女儿说了这么一番话:“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妈妈跟你一样,也有过青春期,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还比你烦恼得多,甚至因为不安和焦虑,都快要崩溃了。但是最后还是挺过来了。只要一步一步向前,没有什么障碍是跨越不了的。现在想起那时候,尽管有很多苦恼,但是那的确是一个令人留恋值得回忆的时代。可能现在的你比妈妈当初更累,但是没关系呀,你可以把这当作成长的一种体验。”

也许做女儿的并不会因为母亲这么说就把自己所有的心里话都说出来,然而在她心里,母亲跟她之间那种大人和孩子的差距已经消除了。这,就已经是一种进步了。理解孩子,需要时间,做父母的应对孩子多些耐心。总之,只有经常表现出对孩子的理解,父母与子女间的信任和尊重的和谐关系也才能慢慢建立起来。

那么,作为父母,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呢?

首先,要掌握一些教育理论和技巧。父母要多看一些有关孩子心理、生理、教育方面的书籍,抓住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其次,要与孩子及时交流。现代社会最宝贵的品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父母不仅要和孩子及时交流,还有和孩子周围的“重要他人”,比如老师、同学等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

目前很多家庭存在这样的情况,早晨父母上班的时候,孩子还没有醒;晚上孩子已经进入梦乡,父母还因为加班、应酬等这样那样的原因回不了家。亲子之间根本没有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导致大批有父母的“孤儿”出现。据南京有关机构调查表明,父母每天和孩子交流的时间不足15分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开个公司,每天只花15分钟打理,公司不垮掉才怪!而我们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需要的活生生的孩子!要想理解孩子,就应该及时和孩子交流,专门制定出和孩子谈天的时间,并把它作为一项事业去完成。

平时孩子和老师、同学、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比父母还要多。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比父母更了解孩子,对孩子的评价也更公正、更客观、更一分为二。因此,和他们交流的好处是,能够及时从“旁观者”的角度了解孩子的思想、行为动态,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孩子。

再次,对孩子需要耐心和平静。也许有一天,你的孩子突然跟你发牢骚:“真气人,那家伙有什么资格那样说我?”“可恶!他比我差呢,居然数落我!”“我肯定不会输给他的,走着瞧吧!”

也许他针对的是老师,或者朋友,甚至是一个陌生的人,也许只是芝麻大点的事。但是他的确牢骚满腹,愤愤不平。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别急于劝解,最好是先对他的不满表示出理解和共鸣,然后不动声色,让孩子把事情经过细细说给你听,弄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比如,你可以说:“是这样啊?你觉得很不服气,对吧?妈妈非常理解你那种不甘的心情。”

也许孩子并不能立刻接受你的态度,但是至少在心理上,会获得暂时的安慰。这是你进入到他的心灵世界的第一步,需要耐心和平静。孩子认同了你对他的共鸣,那么后面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另外,要倡导民主理解式的教养方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即胜教授曾对99届北大45名高考状元进行调查,这些状元的父母几乎都属于理解、民主、宽松、温暖式的。其中状元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学习上并不怎么要求,但在做人上都要求严格,即做个正直的人;不给孩子施加压力,只要尽力即可;尽量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为此有些父母不看电视甚至少说话;以身作则,这些学生从小到大,都没有挨过父母的打骂。

可见,父母要想真正理解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成年人、成才,就应该经常反省、检查自己的教育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和家教水平。

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孩子就多一分成功,孩子就会充满自信!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理解孩子,不能只是一种心愿或口头上的表达。父母必须切实地做到这一点。一个孩子逐渐懂事,他的心理也会复杂起来。作为父母,你是否了解孩子的性格、喜好、品德、才能、天赋?是否了解他的学习情况?是否明白你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你都不清楚,那么就不要对孩子说:“我理解你……”否则,你表示出的错误的理解会让孩子反感和不屑。对孩子事实上的了解,实际是对他的心情的一种感同身受,想象你处在他的位置,想象你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是什么样。你能做到这一点,那才说明你进入到了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