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十大华人企业家财富传奇
15463400000031

第31章 5,做好识别人才的伯乐

古今中外,治国也好,治企也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这是一个谁也否认不了的真理。

连瀛洲的好友新加坡前副总理吴庆瑞说:“他观察人和金融市场,判断力极为敏锐。”这一评价正是道出了连瀛洲眼光独特,善于吸收人才和用人的成功之道。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用人,用人又先要识人,眼光、手腕,两俱到家,才智之士,乐于为已所用,此人的成就便不得了了。

在华联银行成立之后,连瀛洲作为华联银行集团的主席和最大股东清晰的知道靠他自己单枪匹马无法把事业发展壮大,于是,他开始寻找优秀能干的专业人才来协助他工作。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发掘、发挥人的一技之长。只要这个人能用,能够独当一面,就应该大胆使用,事半功倍。

可以说,连瀛洲是发现人才的伯乐。被连瀛洲第一个看重的人才就是欧阳奇。银行刚成立的时候,他把曾任华侨联合银行经理的欧阳奇请过来,担任银行的经理,负责日常管理事务。

连瀛洲之所以看重欧阳奇,是因为他是泰国华侨,192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商科,历任菲律宾通讯银行和香港中国银行经理,有着丰富的银行工作经验,熟悉香港、菲律宾、泰国的商务。

连瀛洲的眼光果然不错,欧阳奇空降华联银行以后,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成了工作中绝佳的合作伙伴。

在两个人的配合下,他们利用新加坡、香港、泰国三地潮州人的关系,发展业务,为银行赚到不少利润,也为银行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1957年,欧阳奇顺利成章升任银行总经理,继而被选为董事兼总经理,直到1968年才光荣退休。对此,连瀛洲赞誉他是“奠下银行根基的功臣。”

知人是治理、管理的关键。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无不说明了“人才是事业之根本”的道理。知人不难,难的是如何用人。

到了20世纪70年代,连瀛洲看重富有专业和商业经验的人才,在他的眼里,李喜盛正是不二人选。当时,李喜盛担任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主席和新加坡屋业贷款公事董事经理,是一位合格的会计师和专业人员管理人才。

连瀛洲看中了李喜盛,但在最初聘请这位将才时,李喜盛并没有答应,他表示自己与连瀛洲的管理作风和概念不一样。

这对于连瀛洲来说可是个难题,在他百般劝说下,李喜盛决定要去也可以,但他有一个前提——连瀛洲作出让步,否则不与连瀛洲实现无间的合作。看到李喜盛有了要出山的意向,连瀛洲有了希望,终于经过3年耐心的游说,说服了李喜盛出山。

1974年,李喜盛出任华联银行的董事和首席总经理,掌管日益趋于专业化的高级执行人员的工作。1988年,李喜盛升任集团的副主席及董事部执行委员会主席。

1995年4月30日,连瀛洲卸下集团主席和董事职位后,直接把权杖交到了李喜盛手里,显示了一位卓越领导人高瞻远瞩、用人不疑的做派。

“潮商胜经”对人才的重视是企业的核心战略

如果你想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你想建大厦,人才就是栋梁;如果你想搞企业,人才就是你成功的保证。如果你想把企业做大,不想当一个小作坊主,那就必须重视人才。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

在公司如海,竞争如潮的今天,一个公司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它能不能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否将公司全体员工的能量都释放出来,实现公司利润的几何倍增。

联邦德国最大的冷轧钢厂领导人霍尔曼被西方公司界公认为最优秀的女经理,她在1979年访华时曾说:“作为一个经理,应该知人善任,了解每一个下级的工作能力和特长。在安排工作时,应将合适的人放在适合他能力和特长的岗位上。”

买鞋子首先要确定尺寸大小,然后再看花色和款式,以及场合需要。选拔人才也是这样,必须明确人力资源需求,才能依照具体目标确定招收的人数、所需的技能、职位的性质等。

企业要确立科学的用人标准,是结合自身行业特色与岗位需求而进行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因事用人”、“量才录用”。

自1995年,马云涉足互联网行业起,一路走来创造了互联网的许多奇迹,建立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但是马云最得意的是他的团队,是他的用人之道。马云把用人看得比融资找钱还重要。他经常说:“天下没有人能抢走我的团队,不管你是‘土鳖’还是‘海龟’,也不管你是‘旧臣’还是‘新人’,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马云用人坚持的原则就是“唯才是举”,要符合阿里巴巴的用人原则。

发现和使用人才,永远是管理者的一门必修课。究竟让天才加入团队,还是婉拒,全在当事人自己的拿捏和判断。

用人如治水,要疏导、引领,在人性的基础上发挥对方的才华,约束对方的贪、懒、骄。总之,用人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选择,好的项目加上好的团队才能更好地执行。用人到任何时候都是一门学问,选对人可以让事情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