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十大华人企业家财富传奇
15463400000044

第44章 1,饿肚子的移民生活

上帝是仁慈的也是公平的,他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会给每一个人成功的机会,但是能否经受得住命运的考验,那就要看你自己了。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一个卓越的人物背后总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1944年8月19日,王嘉廉在上海出生。8岁时,他与父母及两个兄弟抛下所有东西来到纽约。到那儿以后他进入了一所白种人为主的学校,被安排在三年级,但他一句英文也不会说。于是又被放回到一年级。3个月后,他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终于回到原来的班级。极不适应移民生活的王嘉廉无论在小学还是在布鲁克林技术高中,都是深受种族歧视的人。

在当时种族歧视的现象是很严重的。王嘉廉的母亲上夜校,成为一名图书管理员。父亲获得了哈佛国际法学位,却不允许在美国执牌从业,只能白天教书,晚上在圣约翰大学从事工作。辛劳的父母成了他学习的榜样。

进入中学高年级,父亲将哥哥托尼送入耶鲁大学,后又送入康内尔法律学院。而王嘉廉则在当地的皇后大学毕业后就结束了学习生涯。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都是将希望寄托到长子身上,王嘉廉是老二,一切都要靠自己。当时,王嘉廉还不太争气,他的专业是数学和物理,在学校他表现平平,无论是成绩还是表现都毫无出众之处,没有人会对他寄予厚望。

王嘉廉说,“移民生活对我的影响很大。”而且他对正规教育一直不感兴趣,却十分向往独立创业。他曾很直白的表达过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欢传统的学校教育,那是浪费时间。”

移民的生活异常艰辛,王嘉廉常做一些被人瞧不起的活,经常连32美分一顿的午饭都吃不上。许多年后,回忆起早年的痛苦,他总是轻描淡写地带过,只是常说自己比比尔?盖茨经历的磨难多。

在回头看自己的过往的时候王嘉廉说:“我的优势是懂得饿肚子的滋味,而比尔?盖茨不懂。”“如果有人问我,我将来的规划和远见是什么?我会说:‘我正想方设法使自己在下周能够存活得下来。”

“财富课堂”把苦难变成财富

由上海滩随夫妇移民到美国的王嘉廉,受了不少的苦,但也正是这份苦难之旅在他的性格里增加了这样的词汇:积极进取、坚定不移、桀骜不驯、温情柔和、激情冷静、精力旺盛、斗志高昂。

许多人创业时都是贫穷的,有些人甚至在年幼的时候就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和困难。“穷则思变”,因为贫穷,他们比别人更想致富,因此,在创业过程中,他们能够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挫折。

就是凭着早年在挫折困难中的磨练,这些草根浙商都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就像小草一样,无论把它放在哪里,它都能生长。

“看人家有钱人多好,看洋车,住洋房,话钱那叫个痛快。我要有了钱,就盖个好房子,老婆、孩子、热炕头,天天待在家里享受。”很多人都会这么想。

“人前要显贵,被地能受罪。人要想获得持久的成功,在每一个阶段都很艰难,只是艰难的程度不一样而已。”这确实优秀企业家的真实生活。

外人只看到老板们一掷千金,往往看不到他们大多“能睡洋房也能睡地板”,隐藏在背后的是他们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

有一个商人,成功之前,几乎尝尽了生活的辛酸。在火车硬座底下睡过,在码头露宿过,不慎被人骗去钱财后,在砖窑里栖息过。他出身于农民,当上老板后也从不避讳自己的身份。

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因为从小种过地吃过苦,学了很多别的老板所没有经历的东西。

他自己举过这样一个例子:“1992年的时候,我在试制卫星天线,那时室外气温有40多度,有员工讲,老板你要不要出去?我说没关系,我觉得我现在比种地好得多了。我一直有这样的心态,所以我做什么都不觉得苦。”

事实上,身体上的苦并不算什么,许多富豪在刚开始的时候甚至被人看不起,被人侮辱,这种心灵上的苦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但是,他们却能够默默的背地里忍受。在他们心里,为了自己心中的事业,他们可以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苦。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吃苦。”

1987年,后来的娃哈哈集团总裁、时年47岁的宗庆后还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街头,推销冰棒。

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今天的成功,白手起家创业,需要的是忍耐、坚毅、果敢和聪慧。被创造财富的激情所驱动,他们会义无反顾、矢志不渝,最终走向成功。

可能有些自作聪明者认为,吃苦不过是那些不动脑筋的笨的行为,有脑子的人不需要埋头苦干。往往持这些观点的“灵光”人士都是些眼高手低之辈。到头来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要忘记,往往复杂的事业成败都系于一些原本很简单的法则,那就是积累。只有将“勤劳”积累起来,财富才能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