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护理心理学
15464000000013

第13章 性格

一、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人在活动的过程中,客观事物的种种影响,特别是社会环境的种种影响,通过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在个体的反应机构中保存下来,固定下来,构成一定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当中,构成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方式。

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它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一个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么做。做什么和怎么做意味着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又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态度。性格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它会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况下表现出来。性格的稳定性并不是说它是一成不变的,性格也是可塑的。性格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一个人生活环境的重大变化,也一定会带来他性格特征的显著变化。

二、性格的结构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行为方式也会是各不相同的。性格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为了仔细地了解性格,又可以把它分解为不同的方面。一般来说,可以把性格分解为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即他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好的表现是忠于祖国、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大公无私、正直、诚恳、文明礼貌、勤劳节俭、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等等;不好的表现是没有民族气节、对集体、对他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奸诈狡猾、蛮横粗暴、懒惰挥霍、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狂妄自大等等。

2.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征。按照意志的品质,良好的意志特征是有远大理想、行动有计划、独立自主、不受别人左右,果断、勇敢、坚忍不拔、有毅力、自制力强;不良的意志特征是鼠目寸光、盲目性强、随大流、易受暗示、优柔寡断、放任自流或固执己见、怯懦或任性等等。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良好的情绪特征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常常处于积极乐观的心境状态;不良的情绪特征是事无大小,都容易引起情绪反应,而且情绪对身体、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较大,意志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又比较薄弱,情绪波动,心境又容易消极悲观。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如认知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依存性:独立性者能根据自己的任务和兴趣主动地进行观察,善于独立思考;依存性者则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愿意借用现成的答案;想象中的现实性:有人现实感强,有人则富于幻想;思维活动的精确性:有人能深思熟虑,看问题全面;有人则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或钻牛角尖等等。

性格的上述特征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的。一般来说,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而且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又是最为重要的态度,因为态度直接表现出了一个人对事物所特有的比较恒常的倾向,同时它也决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例如,一个对社会、对集体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他对工作、对学习也一定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他对别人也会是诚恳、热情的,对自己也是能严格要求的。这一点告诉我们,在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时,一定要抓住他的性格的主要特征,由此可预见到他的其他的性格特征。

另外,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常常是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一个人性格的不同侧面。鲁迅先生既“横眉冷对千夫指”,又“俯首甘为孺子牛”,充分表现了他性格的完美,又说明了性格的丰富性和统一性。

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都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组成部分,都是描述人的典型行为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1.区别

(1)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在个体的生命开始时期并没有性格,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2)从可塑性上看,气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少,变化较慢。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使可能改变也不容易,变化表现为量的变化。性格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同样在环境的影响下可以发生改变。它的变化不同于气质的变化,除了量的变化以外,可以产生质的变化。如一个原来有许多坏毛病的人经过教育以后改头换面,洗心革面就是性格的改变。

(3)从行为特征上看,气质对行为的影响是它的动力特征而非行为的内容。它没有好坏善恶之分;性格对行为的影响是它的内容,即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干的事情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是善事,也可能是恶事。所以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2.联系

(1)气质对性格的影响

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如一个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可能会养成大奸大恶的性格,或嫉恶如仇的性格,却不易养成深思熟虑的性格。这是因为气质很早就表现出来,这种很早表现出来的特点会影响家庭、父母、老师对他的态度或教育方式,而环境的影响又会直接导致性格的发展方向。

其次,气质会使相同性格的人具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渲染性格特征。如同样具有热爱劳动性格的人,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热情很高,汗流浃背;多血质的人总在想怎么少出力多出成果;黏液质的人认真负责,操作精细;抑郁质的人总是赶不上别人。

第三,气质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如人要学会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胆汁质的人就比不上抑郁质的人。

(2)性格对气质的影响

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例如,侦察兵必须具备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等性格特征。在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实践活动中,这些性格特征的形成有可能掩盖或改造胆汁质者易冲动和不可遏止的气质特点。

四、性格与能力

性格与能力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性格特征影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优良的性格特征能促使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良的性格特征能阻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甚至使之衰退。如勤奋、谦虚、认真、吃苦耐劳、坚定、有事业心、有责任心等优良的性格特点对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地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优良的性格特征能够弥补能力的某些不足。如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等;懒惰、骄傲、粗心、享乐、对事业淡漠,无责任心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对能力的发展具有消极的作用。

反过来,能力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一般来说,认识水平越高,人在为人处事方面就越理智,理性的看待问题,会养成稳重、明理等良好的性格特征;认识水平越低,处理事情没有一个标准,感情用事,无理取闹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就会形成。

五、性格类型

1.按照心理过程的特点来分:

(1)理智型。认识水平高,思路清晰,明理,以理智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

(2)情绪型。情绪主宰一切。情绪反应大,喜怒无常。

(3)意志型。目标明确,果断干脆,坚定无畏,自控能力强。

2.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来分:

(1)外向型。热情,直率,情绪表现强烈,喜欢交往,人际关系优良。

(2)内向型。沉静,缓慢,情绪不易外露,少与人往来,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

3.按照个体的独立程度来分:

(1)独立型。具有独立处理事务能力和意向,果断,沉着冷静。

(2)依赖型。凡事没有主见,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4.按照对心身疾病的易罹患性来分:

(1)A型行为类型。表现为时间紧迫感、行为急促、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抱负过高、易激怒等。是易罹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身疾病的性格特征。

(2)B型行为类型。表现为悠闲自得、行为迟缓、顺从安宁、抱负较少、说话声低等。是不易罹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身疾病的性格特征。

(3)C型行为类型。表现为过度的压抑、忍耐、缺乏自信,对焦虑、忧郁、绝望等负性情绪体验过多等。是易罹患癌症的性格特征。

专栏3-9

内外向性格类型量表

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如果问题内容适合于你的情况,就在“是”上面画“〇”;如果不适合,就在“否”上面画“〇”;如果介于适合和不适合之间,就在“不定”上画“〇”。回答时不要考虑应该怎样,而只回答你平时是怎样的。每个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因而没有对你不利的题目。请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目上太多思索。

根据被试回答的结果,可求出外向性指数(V。Q),其公式为:

C。Q=(外向性反应总数 1/2回答“不定”的总数)/25100

公式中外向性反应总数是指所有作出外向反应的题数。该量表外向性题的编号为:2、4、5、8、10、11、12、18、20、21、24、25、26、28、29、34、36、37、38、40、41、46、48、49、50.其余25道题属于内向性题。外向性指数大于115,则性格类型属于外向型;外向性指数小于95,则性格类型属于内向型;外向性指数在95-115之间,则属于中间型。

(成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