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素书)
15464300000015

第15章 引子(2)

“原典”同智相谋。

注曰:“刘备、曹操、翟让、李密是也。”

“解译”人选择对手时,总是高看一眼,即会选择那些在智谋、决心、实力相等,或者稍高一些的人为对手,而不会选择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找到一个真正够资格的敌人,也可以说是智者最大的荣幸。

三国时刘备落魄曹营,有一次曹操请他喝酒,宴中谈起天下的英雄豪杰,刘备正在韬光养晦,故作无知状,东拉西扯。但曹操手指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玄德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因为刘备知道曹操的为人,这是将他视为未来的对手,肯定没有什么好结果。此时正值乌云四起,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曹操没有把当时强大的袁术、刘表等放在眼里,而是将落魄的刘备作为潜在对手,确实有英雄惜英雄之意。

“原典”同贵相害。

注曰:“势相轧也。”

王氏曰:“同居官位,其掌朝纲,心志不和,递相谋害。”

“解译”权力具有严重的排他性,一山容不下二虎。所以,具有同等权势地位的人,永远都不能和谐相处,互相排挤,彼此倾轧,甚至是以死相拼。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早期领导人,在定都南京之前,他一直掌握着军政大权,实际上他才是起义军前期的实际指挥者,曾指挥太平军成功地突围永安,攻克武昌、汉口、汉阳等重镇,战功显赫。然而定都南京之后,他自以为功劳很大,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于是洪秀全密调与杨秀清有仇的韦昌辉率部入京,诛杀了杨秀清全家及部下两万多人,其后洪秀全又诛杀了韦昌辉一家,典型的“同贵相害”。

“原典”同利相忌。

注曰:“害相刑也。”

“解译”两个不认识的人,为了抢一个苹果,会产生彼此憎恨的情绪。两个销售同类产品的商家,也会无意中产生憎恨的情绪。并非他们前世的仇,利益使然。这就是“同利相忌”,忌的本意就是憎恨。

比如说市场上经常有家电行业的价格,几家企业竞相压低价格,为的是挤死对方,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凡是打价格战者,都是“同利”者,卖电视的永远和卖鞋的打不起架,因为他们不“同利”。企业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廉颇是赵国的上将军,战功很大,而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正因为他持和氏璧出使秦国时,以其大智大勇,使“完璧归赵”,后来赵王竟拜他为上卿,地位远在廉颇之上,这使得廉颇很不高兴。他认为自己作为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扩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蔺相如只动动口舌却位高于我,叫人不能容忍,所以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仅仅为了一点虚名,两人就要彼此倾轧,更别说是更大的利益了。

“原典”同声相应,同气报感。

注曰:“五行、五气、五声散于万物,自然相感应。”

“解译”这是中国古人特有的思维,凡是自然界中可以相互发生作用的东西,总有相同的特质。所以中医认为,人的脾胃常湿热,那是因为脾属土,湿气总是喜欢往土里钻,这就是同气相感的原故。看两个心性差别很大的人成了好朋友,仔细分析,他们总有极相似的地方。

社会上的公司也是一样,凡是可以发展为合作伙伴的公司,在业务上总是相似的。前几年分众公司整合了框架公司,那也是因为他们同属于广告代理公司。

所以,天地间,五行内,凡是互相影响的事物,都有其本质的相似性。智慧的人,总是能抛开表面的差异性,把握各种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

“原典”同类相依,同义相亲。

王氏曰:“圣德明君,必用贤能良相;无道之主,亲近谄佞谗臣;楚平王无道,信听费无忌,家国危乱。唐太宗圣明,喜闻魏征直谏,国治民安,君臣相和,其国无危,上下同心,其邦必正。”

“解译”同类型的事物,可以互相依存,自然界风和雨总是相伴而行,人世间成功与奋斗也是相互依存。一个好领导,他的团队中总是有与他志向、品德相同的一伙人。唐太宗有容人之量,所以在贞观时期进谏之风大行。而人品相近的人,则最容易结为亲密的伙伴。晋代好清谈之风,故有竹林七贤之美。

“原典”同难相济。

注曰:“六国合纵而拒秦,诸葛通吴以敌魏。非有仁义存焉,特同难耳。”

王氏曰:“强秦恃其成勇,而吞六国;六国合兵,以拒强秦:暴魏仗其奸雄,而并吴蜀,吴蜀同谋,以敌暴魏。此是同难相济,递互相应之道。”

“解译”处在困难中的人们,很容易相互理解,同舟共济,互相援救,以期共渡难关。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公司,都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只要利益一致,矛盾的双方也能联合起来。抗日战争前,国共两党本来是敌对的双方,但当日本人打入中国以后,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的共同利益就出现了,那就是把日本人赶出中国,于是有了联合抗战。战国末期,秦国独大,想吞并六国,那些相对弱小的国家只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强秦。

但同舟共济并不能消灭以前的矛盾,只是暂时的联合,是权宜之计,当共同的危险消除之后,原来的矛盾还会爆发。

“原典”同道相成。

注曰:“汉承秦后,海内凋敝,萧何以清静涵养之。何将亡,念诸将俱喜功好动,不足以知治道。时,曹参在齐,尝治盖公、黄老之术,不务生事,故引参以代相。”

王氏曰:“君臣一志行王道以安天下,上下同心施仁政以保其国。萧何相汉镇国,家给馈饷,使粮道不绝,汉之杰也。卧病将亡,汉帝亲至病所,问卿亡之后谁可为相?萧何曰:‘诸将喜功好勋俱不可,唯曹参一人而可。’萧何死后,惠皇拜曹参为相,大治天下。此是同道相成,辅君行政之道。”

“解译”一个事业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同道相成”四个宇,志同道合的人为了一个目标团结起来,再难的事业也能成就。

2005年7月,中国的分众传媒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天,分众传媒市值即达到8亿美元,江南春身价超过20亿元人民币。当初江南春创造分众传媒时是源于一个发现:“用无聊的时间来赚钱。”因为人们在电梯里等待的时间最是无聊,而此时恰恰是广告效果最好的时间。江南春抓住这个机会,用这个概念争取到了大量的风险投资,说服了维众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余蔚、携程总裁沈南鹏、新浪CEO曹国伟成了他的股东,迅速占领了上海高档写字楼的液晶电视广告市场。

事后分析起来,江南春成功的关键在于“风险投资”,如果没有大批的资金,他不会快速兼并同行企业,打造出一个上市的平台。而风险投资的注入就体现了“同道相成”的道理,大家共同看好这样一个事业,于是走到了一起,成就了一番事业。

“原典”同艺相窥。

注曰:“李镒之贼扁鹊,逢蒙之恶后羿是也。规者,非之也。”

王氏曰:“同于艺业者,相观其好歹;共于巧工者,以争其高低。巧业相同,彼我不伏,以相争胜。”

“解译”妒忌是人类的天性,自古文人相轻,武夫相薄,尤其是同行中的师兄弟,更是要争出个高低,有时甚至会演变成残酷的斗争。

中国神话中有一位天神叫后羿,是天上的神射手,天上十日并出时,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但也因此得罪了天帝,无法再上天做神仙了,只好留在了人间。后来他收了个徒弟,名叫逢蒙,后羿将一身的本事都传给了他。但人们对后羿太尊重了,逢蒙射艺再高也不会被人重视。妒忌心让逢蒙失去了理智,有天乘后羿不备,射击杀了他。

秦国有位太医令名叫李镒,在当时也是一个名医,但名气却永远没有扁鹊那样高,这让他非常嫉妒,就在扁鹊巡诊到秦国的时候,他派人刺杀了扁鹊。

“原典”同巧相胜。

注曰:“公输子九攻,墨子九拒是也。”

“解译”凡是有相同智慧、相同实力、相同技艺的人,个个心高气傲,不肯轻易服人,总要一争短长。“胜”的意思就是互不相让,相互攀比。

许多动物都有种“同巧相胜”的习性。如果开车在大草原上遇见一群黄羊行进在同一个方向,不要担心错过观赏的时机,只要开足马力就行了,因为黄羊有个习性,就是要超过跑得很快的东西。马也有这个习性,在一群马中,只要有一匹开始奔跑,其它马也会奔跑起来,而且会越来越快。

人有时也是一样的,都有“攀比”心理,武侠小说中常有人无缘无故找人比武,就是出于这种心理。攀比之风自古有之,本不足怪。有些攀比是有意义的,牛根生从伊利集团脱身而出,创建了蒙牛集团,对做大做强中国乳品业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但有些攀比就毫无意义,西晋时的王恺和石崇,为了炫耀自家的奇珍异宝,也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咋舌的攀比斗富游戏,一桌饭十万钱,竟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

凡是“相胜”者,大者结仇,小者结怨,最重要的是,这种行为会毒害一个人的心灵,使我们时时处于一种不快乐当中。比如说,我们越来越富,但是却体会不到幸福,那是为什么呢?部分原因是,我们总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相比。同样的道理,我们拥有多大的房子,并不取决于实际的需要,主要取决于邻居、朋友拥有多大的住房,如果朋友的住房小,那我们也不需要太大的住房。

“原典”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注曰:“自‘同志’下皆所行,所可预知。智者,知其如此,顺理则行之,逆理则违之。”

王氏曰:“齐家治国之理,纲常礼乐之道,可于贤明之前请问其礼;听问之后,常记于心,思虑而行。离道者非圣,违理者不贤。”

“解译”上述种种现象,有顺有逆,有好有坏,都是客观存在的,要么是自然规律,要么是人性使然。如何来把握呢?其实就四个字“顺其自然”,可疏可导,但不可违逆。

许多人做事总是在强调“我想怎么样”,可很少考虑“我能怎么样”。其实回头看一看那些成功的事业,都是顺势而为的结果。比如说在股票市场,凡是赚了钱的人,总是顺应大局的变化,在上升通道中买入,在下行通道中卖出。如果本来大势是向下的,跌跌不休,可有人非要作“多头敢死队”,结果是可以想象到的。

洪水袭来之时,最不可取的做法是迎头堵住,水涨一尺,堤高一丈,这是逆天而行,注定是要失败的。最聪明的办法是顺其水势,疏而导之,使之为害不深。

智慧的人也要像“治水”一样,凡是符合天理人道的事,就要顺其势而广行之,培根固本,使它发扬光大。凡是不符合天理人道的事,也不要想着消灭它,而是要顺其势改造它,疏而导之,大害化小害,小害化无害。假如这些都做不到,那也不能随波逐流,与世沉浮,最好是全身而退,潜居抱道,以待来时。

“原典”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注曰:“教者以言,化者以道。老子曰:‘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教之逆者也。‘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化之顺者也。”

王氏曰:“心量不宽,见责人之小过;身不能修,不知己之非为,自己不能修政,教人行政,人心不伏,心养道,正己修德。然后可以教人为善,自然理顺事明,必能成名立事。”

“解译”道德主义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只要求别人而从不要求自己的人,没有人会听他的,这就叫逆;如果自己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别人的,自己都能首先做到,做事公正无私,这样的人天下都会敬从,这就叫顺。

领导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它不光照见领导者的品行,也会照出整个团队的风貌。隋朝末年杨玄感起兵造反,几乎每战必胜,为什么呢?《资治通鉴》说出了其中的道理:“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凡是能让将士效死命者,都是这种“身先士卒”的人。1883年,法军从越南边境进攻中国,老将冯子材奉命率军驻守镇南关,面对装备精良的法军,冯子材一点也不畏惧,积极备战,誓与镇南关共存亡,将士们深受感动,个个英勇作战。冯子材更是身先士卒,与法军进行肉搏战,最终打败了法军。

所以老子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如果领导不能“正己而化人”、“身先士卒”,光靠颁布众多法令来统治的,那么违法作乱的人是杀不完的,最终没有不灭亡的。

“原典”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注曰:“天地之道,简易而已;圣人之道,简易而已。顺日月,而昼夜之;顺阴阳,而生杀之;顺山川,而高下之;此天地之简易也。

顺夷狄而外之,顺中国而内之;顺君子而爵之,顺小人而役之;顺善恶而赏罚之。顺九土之宜,而赋敛之;顺人伦,而序之;此圣人之简易也。

夫乌获非不力也,执牛之尾而使之却行,则终日不能步寻丈;及以环桑之枝贯其鼻,三尺之绳縻其颈,童子服之,风于大泽,无所不至者,盖其势顺也。”

王氏曰:“治国安民,理顺则易行;掌法从权,事逆则难就。理事顺便,处事易行;法度相逆,不能成就。”

“解译”不顺从领导的属下,最难统领,更别提成就事业了,因为这些人极易发生变乱;而认同领导的属下最易管理,上下一心,事业容易成功。

人如果没有统一的思想,就是一盘散沙,很难聚拢在一起,任何事业都做不成,如有风吹草动,则一哄而散。历史上有个淝水之战,当时前秦的苻坚统兵120万进攻东晋,但前秦的内部意见不统一,许多人并不想打仗,人虽多其实是乌合之众,遇到东晋5万兵马,就一哄而散。这就是“逆者难从”、“难从则乱”的道理。

人如果认同了一个目标,就很容易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合力,再困难的事业也能成就。当年毛泽东上井冈山之时,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几员,但这些人却有个共同的理想。面对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却能以少胜多,第一次反围剿,红军4万对国民党10万,第二次反围剿3万对20万,第三次反围剿3万对30万,第四次反围剿7万对40万。

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就看方法对不对。古代有个大力士,名叫乌获,他拉着牛尾倒行,一天也走不出一丈远,为什么呢?因为他始终跟牛较着劲。但如果让一个小孩用桑木做成的圆环穿在牛鼻子上,牛就会顺从地跟着小孩走。因为这个小孩是顺势而为。

所以,凡事皆有顺逆之情,顺其情则事简单易成,逆其情则事困难无成,理顺则事顺,理逆则事逆。

“原典”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注曰:“小大不同,其理则一。”

王氏曰:“详明时务得失,当隐则隐;体察事理逆顺,可行则行;理明得失,必知去就之道。数审成败,能识进退之机;从理为政,身无祸患。体学贤明,保终吉矣。”

“解译”本书所述的这些道理,表现方式各不相同,但其根本原理是相同的。这些道理虽然并不深奥,却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的经验总结,是至理名言。今天的人们,如果能细心体会其中的精妙之处,并且身体力行,那么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还是创办公司,都可以用得上,而且无往而不胜。

黄石公传

(明)慎懋赏撰

黄石公者,吾不知其何如人,亦不知其所自始,但闻秦始皇时,大下方清夷无事,群黎束手听命、斩木揭竿之变未纤尘萌也,韩国复仇男子张良,策壮士阴袭之,万夫在护不支,大索十日不得,其目中已无秦,谓旦夕枭政首挂太白而快也。

“译文”黄石公这个人,我不知道他是谁,是从哪里来的。只是听说在秦始皇的时候,天下刚刚太平无事,老百姓都俯首听命,揭竿而起的造反之事还没有丝毫的苗头。有一位韩国男子名叫张良,誓报秦灭韩的大仇,于是策划了一次袭击秦始皇的事件,但因为护卫太多,没有成功。秦朝搜索了十天都没有找到他。此时的张良目中已无秦朝,只想着将秦始皇的头割下来挂在太白旗上。

游下邳圯上,徘徊四顾,凌轹宇宙,即英雄豪杰孰有如秦皇帝者,秦皇帝不畏而畏人耶?俄尔,一老父至良所,堕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为其老,强忍下取履,跪进。老父以足受之,良大惊。老父去里许,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良怪之,曰:“诺。”

“译文”张良浪迹到下邳的一座桥上,他徘徊四顾,一股豪气油然而升,天底下的英雄豪杰有超过秦始皇的吗?他连秦始皇都不怕,还会怕谁?此刻,有一老者来到桥上,故意将鞋扔到了桥下,看见张良说:“小子,把鞋给我取回来。”张良感到很意外,但考虑他是位老人,强忍着不快将鞋取回,又跪着递给老人,可老人却伸出脚让张良给他穿上,让张良更感意外。老人走了一里多地又折了回来,对张良说:“这小子还可以教育。五天以后的清晨在这里等我。”张良说:“好。”

五日平明往,老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后五日早会。”良鸡鸣而往,老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伺也?去,后五口复早来。”良乃夜半往。有顷,老人来,喜曰:“孺子当如此。”乃出一编曰:“读是则为王者师,后十三年,子求我与济北谷城山下。”遂去,不复见。

“译文”第五天清晨,张良前往约好的地点,但老人已在那里等候。老人非常生气说:“与老人约会而姗姗来迟,这是什么道理?你且回去,再过五天还在这里相约,你可要早些来。”到了那一天,张良鸡鸣时就去了,可还是晚了。老人生气得让他再过五天再来。五天后,张良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儿,老人也到了,见到张良高兴地说:“年轻人就应该如此。”说罢递给张良一卷说:“读了它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十三年以后,你到济北的谷城山下来见我。”说完就走了,张良再也没有见过他。

旦视其书,乃太公兵法。良奇之,因诵习以说他人,皆不能用。以说沛公,辙有功。由是解鸿门厄,销六国印,击疲楚,都长安,有以大下。其自为谋,则起布衣、复韩仇、为帝师,且当其身免诛夷诏狱之惨。

“译文”等天亮后张良读此书才发现,这是一部太公兵法(其实是《素书》),内容精深奥妙,确实是部奇书。张良反复学习,自认为已精通了此书,于是就去游说他人,没想到别人都不用他。后来又游说刘邦,终于成功了。由此开始,他帮助刘邦解脱鸿门宴之厄运,说服刘邦销毁了六国之印,打败疲惫的西楚霸王,定都安长,建立起了西汉王朝。运用本书的智慧,也使他自己获得了莫大的好处,以布衣而位居王侯,推翻了秦王朝报了韩国的大仇,并且当上了帝王的老师,不但如此,他还使自己避免了像韩信那样被诛杀的惨剧。

后十三年,过谷城山,无所见,乃取道旁黄石葆而祠之,及良死,并藏焉,示不忘故也,故曰“黄石公”。

“译文”十三年以后,张良特意到过谷城山,但却没有见到这位老者。于是,取了道路旁边的一块黄石头,拿回家供奉起来。等到张良死后,家人将此石与他一同埋藏,以表示没有忘记故人。后人就将这位老人称为“黄石公”。

呜呼!良之所遇奇矣!或曰:“老人神也!”愚则曰:“此老氏者流,假手与人,以快其诛秦灭项之志而已,安享其逸者也。”聃之言曰:“善摄生者无死地。”又曰:“代司杀者,是谓大匠斫,夫代人匠斫,希有不伤手矣。”此固巧于避斩杀,而善于掠荣名者,是以知其非神人也。

“译文”张良真是有奇遇啊!有的人说:“这位老人是神仙。”而我却认为,这位老人其实就是老聃(老子)一样的人,他不过是假手于人,以实现自己推翻秦王朝、诛灭项羽的目的而已,而自己却躲到后面,逍遥安逸。老子曾说:“善于保护自己的人,永远不涉险地。”他又说:“凡杀人者,就像是木匠砍大木,很少有不伤到自己的时候。”这位老人的做法,只是为了避免危险,而又能从中获得荣誉。以此来看,他并不是神仙。

苏轼之言曰:“张良出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老人深惜之,故出而教之。”夫爱赤子者,为之避险绝危。老人之于张良,尝试之秦项戈矛之中、而肩迹于韩彭杀戮之际,如是而谓之爱也奚可哉?

“译文”宋代苏轼曾这样解释说:“张良无奈之下做出了与荆轲、聂政一样刺杀秦始皇的事情,但侥幸没有死,这位老人很是为他惋惜,所以才出面教导他。”但我以为,真正爱护后辈的,是让他们避开任何凶险。而这位老人却教育张良冲入秦朝、项羽的戈矛之中,在韩信或者彭越的杀阵中立取功名,这怎么能说是爱护张良呢?

黄石公素书考

(宋)张商英辑

按《黄石公三略》三卷、《兵书》三卷、《三奇法》一卷、《阴谋军秘》一卷、《五垒图》一卷、《内记敌法》一卷、《秘经》一卷、《张良经》一卷、《素书》六编。

《前汉列传》黄石公圯上所授《素书》,以《三略》为是,盖传闻之误也。晋乱,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言,上有秘戒云。

《四库全书·素书提要》

《素书》一帙,盖秦隐士黄石公之所传,汉留侯子房之所受者。词简意深,未易测识,宋臣张商英叙之详矣,乃谓为不传之秘书。呜呼!凡一言之善,一行之长,尚可以垂范于人而不能秘,是《书》黄石公秘焉。得子房而后传之,子房独知而能用,宝而殉葬;然犹在人间,亦岂得而秘之耶!

予承乏常德府事政,暇取而披阅之。味其言率,明而不晦;切而不迂,淡而不僻;多中事机之会,有益人世。是又不可概以游说之学,纵横之术例之也。但旧板刊行已久,字多模糊,用是捐俸余翻刻,以广其传,与四方君子共之。

弘治戊午岁夏四月初吉蒲阴张官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