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是缘,同事是分。既然是命运有意安排我们相识并且共事,那么我们就要好好珍惜。在同事遇到问题时你施以援手,那么,当你遇到困难时,同事会热情相助;当你遇到烦恼时,他会好言宽慰;当你快乐时,他会和你一起分享;当你伤心时,他会陪你流泪。
佛说:“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么,每天的朝夕相处、共同进退、协作解决问题,该是怎样的缘分呢?如果说公司是船,那同事就是同舟共济的人。百年才能修得同船渡。茫茫人海,大千世界,我们能相遇已是不易,更不要说携手共同努力了。
同事是一种既定的安排,一种偶然的组合。同事不同于父母兄弟,有着血缘的牵绊和根深蒂固的道德理念;不同于夫妻,要以感情为依托,彼此承担着义务和责任;也不同于朋友,需要精心呵护才能维护友情。同事,不管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是情投意合的密友还是针锋相对的对头,你都得去面对、去相处,并在慢慢的接触中适应。但是,聪明的员工一定懂得把他们的问题化成自己建立人脉的机会。
有一个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通过自己的资源与关系,经常给周围的一些朋友以及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介绍工作。平时,要是有新人到他的单位去上班,他都非常热心,带他们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了解企业文化,还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
然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个同事走了那个同事又来了,有的同事离开后也一直没联系。有时,这个年轻人心里不禁有点惆怅与失落,但这种失落又不能去跟身边的人说。
有一年夏天,他到外地旅游。在一家寺庙,他有缘认识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在闲聊过程中,年轻人把自己的惆怅向老和尚倾诉一番,他觉得反正不熟,说了也没什么关系,就当吐一下苦水,发泄一下心中的伤感。
老和尚静静地听年轻人讲完,然后微微一笑,把年轻人带到一棵树下,他双手合十,毕恭毕敬地向树深深鞠了个三鞠躬。然后,老和尚说:“你知道我和这棵树的故事吗?这棵树是我几十年前种下的,在我失落甚至失败的日子里,全靠它替我遮阳蔽日、挡风拒雨。如今,它已经长在我心底了。其实,在你那些帮助过的人心目中,你就是这样一棵树,他们都是在你身边栖息过的鸟。他们虽然没飞回来,但你已经长到他们心里了。”
年轻人大悟,心中的惆怅也一扫而光。回去后,他还是和以前一样热心地帮助同事。
给予者永远是埋在收受者心底的一粒种子,随着岁月流逝,它不会被掩埋,而是生根发芽,慢慢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等这棵树郁郁葱葱、根深叶茂时,那些过往的鸟儿累了就会停下来在上面栖息,为它带来莺歌燕语,为它带来勃勃生机。这,难道不是一种回报么?
种树人最大的乐趣在于他所播下的每一粒种子都会发芽并带来丰收。我们看待同事之间的相处,应该把目光放远一些,相信自己今天播下的每个善行,以后都会有相应的回报,即使没有回报,助人时感受到的快乐也是人生路上的收获。
在工作中,每一个人接触最多的就是同事。同事可能会分为领导、下属、竞争对手,可无论如何,同事之间最需要的是尊重,应该真诚地对待同事,有理、有礼、有节地处理关系,携手同行是最可行、最正确的做法。人心都是肉长的,别人对待你的尺度,往往就是你对待他人的尺度。退一步,海阔天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一个朋友跟我讲他所在公司的一个故事:
在2003年“非典”横行的时候,陈慧成为办公室里最受人欢迎的职员,因为她付出了自己的真爱。在那个非常时期,办公室每个人都害怕与同事近距离接触,人人都害怕上班,而陈慧则主动承担起值班的重任。有一个同事的孩子所在的学校出现了“非典”病人,大家都疏远了这个职员,只有陈慧还勇敢地打电话给这个同事,请他到办公室来领取单位发放的药和口罩。当这个同事来到单位时,连门卫都戴着口罩躲避他,只有陈慧依旧平静地向他问寒问暖,并且亲手把药递到了他的手里。陈慧真的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办公室的每一个同事。所以,在下半年选举部门经理的民意测验中,陈慧得票最高。
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考虑,这样才能更多地体会到别人的心情。用体谅自己的心情体谅他人,你会收获更多的同事友情。在非常时期,陈慧为同事付出了自己的爱心,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和爱戴。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肯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同事之间团结协作的结果。要知道,相互协作总是可以创造奇迹。因此,在工作中与同事们和谐相处、热心相助,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