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中,总是有那么一些员工,他们在完成任务时总是找借口,企图通过借口来逃避任务。殊不知,他们越是这样做,就越不可能完成任务。曾经有人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借口多的人离梦想最远。”同理,“借口越多的人越难完成任务”。想完成任务,明智的做法是把抱怨的情绪引向自己而不是别人,把能量聚焦到处理事情上而不是寻找借口上……
“我不想做”如同一句咒语,出现于一些员工的工作之中。当这个声音不断出现在他们的心底,他们的思维就会停顿下来,他们的行动就会迟缓下来,他们的态度就会懒散起来。
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安逸与享受是最舒服的,可是一旦这种潜意识占据了人们的灵魂,就会变得贪图安逸、害怕困难。懒散懈怠是心灵的毒药,也是失败的罪魁祸首。带着这样的心态工作,必然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在职场竞争中,只有那些主动、积极的人,才离成功更近。
在职场中,有许多人都只是把工作视作取得基本生存保障的无可奈何的“需要”,一种不可避免的“苦役”。他们没有把工作当做一次锻炼能力的机会,一种训练、铸造品格的方式。
他们不懂得工作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最优良的品格,让他们在奋斗、努力中去发挥出他们所有的才能,去克服一切成功的障碍。他们不懂得毅力、坚忍等种种高贵的品格都是从努力工作中得来的。一个人抱怨、鄙视自己的工作,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成功。结果恐怕只能是一个,那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因此,不管你现在的工作如何,你都要以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对待。
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
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
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
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哦,我告诉你,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你只是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如果在拟定合同时,你想的是一个几百万的订单;搜集资料、撰写标书时你想的是招标会上的夺冠,你还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枯燥乏味吗?三个砌砖工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一样,可想而知,他们从工作中所收获的东西也不一样。对待工作,应该像第三个工人那样,把他的工作看成是“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对工作满意的秘密之一就是能“看到超越日常工作的东西”。一旦心情愉快起来,就会全身心投入。原来让你觉得乏味无比的事情会变得妙趣横生。这正是工作的本质所在。
我曾经听过一位成功者讲述他的故事:
在50年前,他刚开始进入社会谋生时是在一家五金店工作,当时的工资很低,每年才挣75美元。
有一次,他正在店里工作,进来一位顾客,这位顾客要买一大批的货物,有铲子、钳子、马鞍、盘子、水桶和箩筐等。这位顾客准备结婚,所以提前来买一些生活用品和劳动用具。
他们合力把这些货物装在车上,装了整整一车,骡子拉起来都有些吃力。于是,这位职员决定帮这位顾客把货物送回家。当然,这完全是他自愿的。骡车在颠簸的路上行走,开始还算比较顺利,后来走着走着,车轮陷入了一个泥潭中,他们使出吃奶的劲儿都推不动。
后来,路过的一位商人用他的马将车从泥潭中拖出来。将货物送到顾客家中后,这位职员在向顾客交付货物时,非常认真地清点货物的数量。当一切都交送完毕,天已经很晚了,但他当时的老板并没有因此而表扬他。
出人意料的是,在第二天,那位买东西的顾客找到这位职员,他说:“我发现你工作非常努力认真,而且热情很高,尤其是你在卸货时清点物品数目的细心和专注让我很欣赏,我想给你提供一份年薪500美元的工作,你愿意吗?”这位职员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从此以后,他走上了成功的致富之路。
当人们要你走一里路,而你能自觉自愿多走一里路时,你就有机会得到别人无法享受到的成功。主动是一种极其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如果你能自愿多做一些事情,你的思维将会变得更加敏捷,它也将驱策你快速前进。帮顾客把货物送回家、非常认真地清点物品数目并不是他的本职工作,可是他却认真地多做一些,由此走上成功之路。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学会“每天多做一点”,将使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将使你得到老板和顾客的关注和信任,这也就意味着你将得到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
人和人的差别就在于你比别人多做了那么一点点:多想一点,多学一点,多做一点。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一点一点地积累下来,你就会有很多收获。
工作不可能一开始就获得成功。如果暂时得不到成功,那么就站在离成功最近的位置,这样你就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机会。一旦机会到来,你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你已经做好了把握它的准备。对于那些懒惰者来说,再好的机遇,也是一文不值;对于那些没有做好准备的人来说,再大的机遇,也只会暴露他的无能,使他变得荒唐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