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在职场中的位置,一定是与他的作为相挂钩和匹配的,有什么样的作为就有什么样的职位,没有作为就很难“有位”,想要坐上满意的职位,拿到希望中的薪水,你就必须有所作为,用事实说话。
职位不提升、薪水不上涨、在公司里不受重视,有人在职场中遇到这些不如意时,往往先将矛头指向外在因素上:一定是某某走了后门,一定是老板偏心,一定是公司制度有问题。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员工业绩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员工取得的业绩大小是上司提升员工时的重要参考。创造的业绩多、对公司贡献大的员工,说明有能力、会做事,对于这样的员工,固然愿意委其以重任。
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在最初进入联想集团时虽然已经拥有了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学历,但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却是最苦最累的柜台销售员,但是15年之后,他却坐在了联想集团的第一把交椅上。是什么让他从当初的柜台销售员一路高升,最终成为企业的CEO呢?不是学历,不是资历,而是作为。
当时,杨元庆接到自己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时,没有任何不情愿,而是非常认真地做好每一天的销售工作,两年时间里,屡屡创造好成绩,结果被提升为联想CAD部门的总经理。
自从杨元庆上任新职务之后,该部门的营业额每年都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将CAD的销售额从5000万元改写为1.8亿元。
1993年,国内计算机市场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联想也因为没有完成既定目标而大打折扣,被委以重任的杨元庆再次出马,担任联想集团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联想自有品牌电脑的销售量一举跻身中国市场前三甲。1997年,联想电脑在国内厂家的销售额已稳居第一,并代表中国首次进入亚太六强。1998年,联想集团的季度市场份额和排名持续保持攀升,成功晋升亚太地区第五名。在创造诸多成绩之后,2000年,杨元庆被提升为联想电脑公司总裁。
从最初的柜台销售员,到CAD部门的总经理,再到联想集团总经理,最后成为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每一步的提升都在于他有所作为、有所突破。不断取得卓有成效的业绩是他被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
恩格斯曾说:“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将这条真理用在工作上看起来更为贴切。在工作中有所作为不仅是为了有“好位”,更是为了体现你的自身价值。想要在工作中有所作为,就要尽力而为,你不仅要活跃自己的思路,还要真正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地去做事。
那么在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呢?仅仅按部就班地工作是很难突出的,你必须比别人多做一点,比别人先迈几步、快走几步,只有这样你才能最终走在员工队伍前面,受到老板的重视。
苏珊是杜邦公司的一名打字员,因为没有专长,而且没有系统地上过大学,公司里没有人看好她,在人才济济的大公司里,苏珊显得太过普通了。但是几个月之后,苏珊的顶头上司芬利却发现了这个打字员的与众不同。
每天早上,苏珊都会提前10多分钟来到公司,将办公室打扫一遍,下班后,她也主动留下来打扫零乱的办公室,每天都要比别人多工作半个小时。特别在芬利因工作不能按时下班时,苏珊还会主动要求留下来,帮助芬利查资料、打字、倒茶,虽然苏珊做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但是对于芬利来说却是很大的忙,因为他再也不用为那些琐碎的小事而浪费精力了,这使他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后来,苏珊几乎成了芬利的专职助理,没有苏珊的辅助,芬利的工作效率就会低下来。加上苏珊平时自学管理学,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除了为芬利先生解决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她还积极协助其他人,也总能处理的十分恰到好处,仅仅3年的时间,苏珊就被提升为部门副经理。
也许你目前在公司里的职位并不高,也没有什么大作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没有“可为”的能力。跬步千里,细流成海,只要你每天多做一点,坚持去做,那么你的工作就一定会有所突破。像苏珊那样,每天都留下来多做一点点,等待你的将是上司的重视和提拔。
罗曼·罗兰曾说:“人到了成熟之年,应能摆脱轻浮,锻炼出稳定的理智。不管幸与不幸,都能奋发有为。”所谓摆脱轻浮、锻炼稳定的理智,用在工作中,其实说的就是要我们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