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帝王的智慧
15466500000010

第10章 李渊“忍术”过人

——每个人都会碰到委曲的事,如何面对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李渊面对委曲,用高超的“忍术”来克制,不是胆小,而是远见卓识。

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李渊出任山西、河北抚慰使,奉命剿捕群盗。许多盗寇,见李渊的军队都望风归降,李渊势如破竹,轻取毋端儿等盗贼。

但北领突厥,这个强大的盗寇却是李渊所不能降服的,北领突厥因恃有铁骑,民众又善于骑射,根本不把李渊的军队放在眼里,李渊大为恼火,但又无可奈何。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突厥竟用数万兵马反复攻击太原城池,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没。与此同时,盗寇刘武周,突然进据归李渊专管的汾阳宫(隋炀帝离宫之一),掠取宫中妇女,献给突厥。突厥即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另外,在突厥的支持庇护下,郭子和、恭举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如果这样下去,一直都怀疑自己欲谋反的隋炀帝一定会以失责借口而杀掉自己。

李渊在内忧外患之际,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子女玉帛”统统送给始毕可汗!

李渊的这种屈节让步行为,就连他的儿子李世民都深感耻辱。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之后还念念不忘:“突厥强梁,太上皇(即李渊)……称臣于颉利(指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

李渊当然不是屈辱偷生之辈,原来他根据天下大势,已经决定起兵反隋。要想起兵成功,太原虽是-个军事重镇,但还不是理想的根据地,必须西入关中,关中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经济又好,只有得到风水宝地,方能号令天下,一统中原。要入关中,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的将士仅有三四万人,即使全部安扎太原,李渊也没多大信心应付得了突厥的神出鬼没,更何况还有刘武周等盗贼时时侵袭太原,而现在若要进兵关中,显然不能派重兵把守太原,惟一的办法是采取“和”的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屈节让步,自称外臣,亲写手书道:“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贵国和亲,如文帝时故例。大汗肯发兵相应,助我南行,幸勿侵暴百姓。若但欲和亲,坐受金帛,惟大汗是命。”

李渊与突厥约定,共定京师,土地归我唐公,子女玉帛则统统归可汗所有,惟利是图的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

在李渊艰难地从太原进入长安这段时间里,李渊只留下第三子李元吉率少数人马驻扎太原,却从未遭过突厥的侵犯,依附突厥的盗贼刘武周因见始毕可汗与李渊修好,也不敢妄动。李元吉于是得以从太原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输送人员和粮草。

在李渊进军关中的路途中,始毕可汗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也借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李渊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增加了不少声势。

暂时的屈节让步不过是一个缓兵之汁,稳住对手,励精图治,-有机会便也让对手屈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大丈夫能屈方能伸。李渊看到了关中必是图霸王业的宝地,也必能如心所愿,所以才暂时屈节,有点见识,深谋远虑,称得上高瞻远瞩。

想当皇帝就得不怕人欺辱,学点“忍术”,这并不是怕别人,这是学习别人的东西,最后用别人欺辱的办法攻击别人,就可以轻松打败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