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帝王的智慧
15466500000049

第49章 李世民“借人才”

——帝王要是没有人才不生气才有鬼了,李世民算是个有能力的皇帝,说向别的朝代借人才是气话,就是恨不得天下人才全是自己的!

李世民在选拔人才方面,始终抱着广开求贤之路,不可求全责备的态度。他同宰相魏徵在讨论人才时说:“为官择事,不可草率,需谨慎从事。用一个好人,好人就都来了;用一个坏人,坏人也会蜂拥而至。”

魏徵点头表示赞同,并说:“对于用人,在天下未定时,选拔人才主要重其才能,对德行不作过多的考虑;当天下已定,为百姓选拔父母官,就必须注重德才兼备。”

李世民根据魏徵的建议,决定让吏部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去选拔任用官吏。有一天,李世民问右仆射封德彝:“为什么很长时间没有荐举一个贤才?”

封德彝说:“臣下岂敢不尽心举荐贤能志士?只是当今确无奇才啊!”

李世民听了很不高兴,生气地说:“君主用人如用器物,用其所长,弃其所短。古代王朝兴盛时期所用的贤才,都是从当时选取的,不是从别的朝代借来用的;按照你的说法,举贤岂不是神话传说?难道要让姜子牙这些人死而复生,国家才能得到治理吗?你自己不识人,却把责任推脱成当代没有人才!”

封德彝无言以对,惭愧地退了出去。

李世民用人向来不论门第资历,惟才是举,不拘一格,致使四方贤士都聚集在朝中。为了表示对贤才的尊敬,李世民令人在凌烟阁画了24位功臣画像。

这24位功臣里有些人出身并不高贵:农民出身的徐世勋、铁匠出身的尉迟敬德、士卒出身的秦叔宝。

为了使寒门庶族子弟有出头之日,李世民采用了隋朝的科举制度,普通人和官吏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后,是官吏的可以升迁,不是官吏的由吏部给予官职。

一次他登临端门,接见考中的士人。只见100多名进士鱼贯而入,李世民不禁兴高采烈地拍掌笑道:“天下的贤才都落在我的掌握中了!”

李世民君臣同心同德,各显其能,所以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出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全盛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真正的王者,善于任用贤才,将天下能人志士聚集在自己身边,这就是大智慧。善用人者不逞能,不想显示自己处处比人强。让别人得到完成每一件事的功劳,而自己得到的却是成就一番大业的功劳,李世民完全有资格吹点这方面的牛!

打天下的皇帝最看重人才,坐天下的皇帝最怕人才,这都是皇帝的本性。李世民算是皇帝中人才,不管何时都看重人才是大唐之幸,百姓之福,这样的举动对几百年的唐朝来说实在是太重要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