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帝王的智慧
15466500000060

第60章 李世民“包装”自己

——帝王时常都爱“包装”自己,李世民也不例外,总想天下人天天都念着他这个皇帝,用封禅给自己打“广告”,宣传自己!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大唐王朝终于度过了创业的艰难和立国之初的灾荒,再一次迎来了丰收之年。各地方的负责官员上表,要求李世民进行象征皇帝威仪和天下太平之兆的封禅仪式。当时国家已经走上正轨,李世民仔细考虑得失,并不同意封禅。

贞观六年,由于平定匈奴,远方的异邦都来向大唐朝拜。

于是,一些大臣又竞相上表,称颂皇上的功德,鼓吹封禅,并说是机不可失,天意不可违,现在封禅都有点儿晚了,千万不能再往后拖了。

李世民闻言心有所动,于是召集群臣在两仪殿开会,和颜悦色地对群臣们说:“近来朕屡接奏章,请求举行封禅大典,你们这些人都认为‘封禅’是当帝王的巅峰盛事,朕却不这样认为。其实如果社会安定,家家户户丰衣足食,君王就是不到泰山封禅,又有什么伤害?从前,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人难道认为汉文帝不如秦始皇吗?”

李世民正是欲擒故纵地掩饰自己打算,他想看一看别人的意见。

魏站出来表示不同意见。

李世民心里很不高兴,但是作为一个能听臣子建议的明君来说,他仍和颜悦色地问魏说:“朕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要直截了当地回答,不要隐瞒。你不同意封禅,是因为朕的功绩不高吗?”

魏答:“不是。”

李世民问:“那么是因为朕的仁德不厚吗?”

魏答:“也不是。”

李世民又问:“那么,是华夏还没有安定吗?”

魏答:“已经安定了。”

李世民再问:“那么是边远的异邦还未臣服吗?”

魏答:“已经臣服了。”

李世民问:“是因为祥瑞还没有出现吗?”

魏答:“已经出现了。”

李世民问:“是因为五谷不丰收吗?”

魏答:“已经丰收了。”

李世民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朕不能够封禅呢?”

魏答道:“陛下虽然功高,但人民尚未感到陛下的恩惠;天下虽已安定,但目前尚没有条件保证封禅大典的供应无缺;远方异邦虽已臣服,但还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粮食虽连年丰收,但仓库还很空虚。天下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臣以为还不能封禅。”

魏接着说:“臣一时找不出较早的例子,暂举日常所见为喻。譬如有人长期患病,疼痛得不能支持。后来,久经治疗刚刚病愈,全身只剩下皮包骨了,却要他背负一石米,一天行走100里,这一定是不可能做到的。隋朝之乱,不止10年。陛下犹如良医,为之精心治理,解除了百姓的病苦,使天下得到安定,但国家还不够充实,这种情况和所举的初愈病人的例子颇为相似。现在就告诸天地,说自己大功已成,臣个人以为为时尚早。”

魏又说:“东巡封禅,千乘万骑,兴师动众,所到之处,供应耗费巨大,地方官府负担加重,必然会加重老百姓的赋税。就是竭尽财力赏赐,也满足不了远方来宾的欲望。再免除几年徭役,也补偿不了百姓这次封禅的劳役所费。一旦再遇上水、旱之灾,风雨之变,就会遭到庸人们无知的议论和责难,那时追悔也来不及了。这不只是为臣有此诚心地恳求,他人也多有此种议论。”

作为一名忠耿之臣,魏的这番话已广为人知,载入史传。

李世民对忠臣魏可是没有什么偏见?如果皇帝与宠爱的大臣过于亲近,必然会危及君主的生命;臣子过于势大位尊,他必然会篡夺帝王之位;如果帝王不防范,就会让重臣夺得民心,改朝换代;如果帝王不防范,就会有人伺机篡国夺权。宠臣的势力变大,帝王的王道政治势必衰亡,但魏不是宠臣是忠臣!所以李世民最听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