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担当
15466600000047

第47章 深刻化,标准化,制度化

作为一名合格的职员,做事情不能毫无章法、任意妄为。处理各类事情时做到深刻化、标准化、制度化,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基本体现。企业制定的那些规章制度、行业建立的那些标准化流程,绝对有其合理性。有章可循、按章执行,可以让你少走弯路,让你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在我还是普通职员的那几年里,因为平时在工作过程中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为了避免出乱子,都是小心翼翼地严格按照流程来办事。在逐渐接触企业管理后,我更深深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秩序与流程是很重要的。

按照标准和制度所规定的办事,可以让我们少出错,可以让我们少受损失,可以让我们更有效率。

某市一家公司财务处在2004年11月发生重大案情:财务室的门被撬开,室内的保险柜敞开着,柜内20万元现金不翼而飞。这笔资金是公司第二天急需的购料款,如今没了着落。一起盗窃案也许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让人奇怪的是该公司失窃的保险柜是国内最先进的保险柜,上面配有报警、电击和密码装置,并且电脑控制着密码系统。在这样一个完备的安全系统下,窃贼究竟是如何得手的呢?

经查证得知,原来这一切都是由于使用保险柜的出纳员不遵守规定。公司对财务室的管理有一整套规章制度,虽然这样,这位出纳员却不按规定落实。他个人认为保险柜虽好,但使用非常不方便,于是长期搁置不用。直到一个月前,他因为丢了旧保险柜钥匙,所以才把这一高科技产品从角落里“请”了出来,但他又怕不小心遭电击,于是就没有接电源;怕记不住密码,就按数字大小顺序编了1至6的号码;又怕弄丢钥匙,索性把钥匙直接放在办公室抽屉里。结果窃贼在他办公室里没有动用任何工具就把保险柜打开了。

尽管第三天犯罪嫌疑人就被抓获,但是,该公司因一时无法筹集购料所需资金而不能按时交付订单,失去订货,最终错失商机,一个大客户被同行夺去,公司损失惨重。

显然,事件起因在于出纳员没有很好地按照财务的标准和制度办事。制度制订的目的是让职员有章可依,有助于实际生产和工作。你不妨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毛病。因为,不按标准和制度办事,不仅会造成你个人的损失,甚至会给企业带来重大危害。

有规不遵、有章不循,看似潇洒快意,其实这种违规操作往往隐藏着巨大祸患。走正路才不会走弯路,有时候你想象中的捷径正是把你带入危险地带的歧路。

不要以太忙作为借口,从而给自己的偷懒与缺乏纪律找理由。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企业的运行线上,你是其中一道工序,该怎么走就怎么走,不要偷工减料,也不要画蛇添足。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有时不出错就是对企业最大的贡献。

制度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制度融入职员的思维里,才能落实到职员的日常行动上。

一家企业一定要使职员养成制度意识,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使企业的规章制度落实到位,这样才能实现发展的目标。

张瑞敏在1984年12月26日来到海尔,那时候厂里的职员素质很低,甚至在车间里随意大小便。就这个问题,张瑞敏提出“从严治厂”。整顿消息一传出,厂里的老职员立马搬出过去的旧规章制度。而张瑞敏认为:“没有最基本的,其他便是空的。”张瑞敏根据当时厂里的实际情况,从当时存在的问题出发,废掉原来的制度,制定了对海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三条”,为海尔腾飞奠定了基础。

其中,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是这“十三条”中最主要的一条,还有“不准迟到早退”、“不准在工作时间喝酒”、“车间内不准吸烟,违者一个烟头罚500元”等规定。另外,还有一条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就是“不准哄抢工厂物资”。这“十三条”颁布后确实产生了一些效果,可并不太大:车间里大便没有了,小便依旧随地解决,随意拿公物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于是张瑞敏就问厂里的干部如何防止公物丢失事件,回答是锁起来,可是门能锁,窗户却不能锁。张瑞敏就让干部将这十三条制度贴在车间大门上,并公布违规后的处理办法,同时把门窗全都大开着,在周围布置人监视,看有没有人敢再去拿东西。没料到第二天上午10时,就有一人大摇大摆走进车间扛走一箱东西。两小时后,张瑞敏让干部贴出布告开除了这个人,给所有人一个警告:这个新领导是绝对严格的。

从海尔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制度必须来自问题,哪里有问题,哪里就要有制度。执行制度、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必须“动真格”。制度如果不能落实,将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职员认为制度没用,会进而藐视制度,视制度为一张废纸,那时企业将无法可依。一个企业一定要使职员养成制度意识,人人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使之落实到位,这样才能实现发展的目标。因为只有制度得到了执行,工作的落实才能有保障。

了解了制度不能得到落实的原因,就要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落实。

作为一名精于担当的职员,不仅要对领导明确安排的事情充分理解、不折不扣地执行,就算是领导没有明确说出的事情,也需要遵守必要的流程与规章,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要想执行不走样,接到任务之后,首先要想一想:领导让我做这件事的意图是什么?这件事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流程?否则就很容易出现偏差,甚至执行结果可能与领导意图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深刻化是建立在对标准化、制度化深刻理解之上的,作为企业运行流水线上的一环,你必须先老老实实地遵循,在了解了整个运作流程后,才有可能在日后独立承担任务。没有这个过程的锻炼,你就会在工作中缺乏全局观念和意识,导致瞎忙,浪费时间与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