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始于野心,成功来自目标。凡想有大成就的年轻人,必先有吞天吐月的野心和远大目标。短浅的目标只会限制你的生活向更大空间延伸,目光放远才能扩展人生的舞台。善谋大,善谋远,善谋深——要有大气魄、要看大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如此才能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从青藏高原淌下来的水流成千上万条,为什么只有长江和黄河最终形成两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因为这两条河发源的高度和角度不同!
高度比别人高会导致什么呢?会导致这条河水的起点和终点间的落差大,水的落差大形成较大的势能,导致水流流淌的速度加大!
所以,高度决定速度!高度击穿各种小技巧!
如今,iPhone和iPad等一系列苹果公司的产品火得一塌糊涂,而与这紧密相关的一个传奇人物也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这个人就是苹果公司现任CEO乔布斯。“活着就为改变世界”是乔布斯最为出名的一句话,从中不难看出他的理想主义色彩。可以说,现在的苹果公司是由他一手打拼出来的,整个公司都弥漫着他的气息,他用“善谋大,善谋远,善谋深”的执著创造了一个商业界的传奇。
从1976年乔布斯创立苹果公司开始,除去中间不在位的10年,乔布斯执掌苹果公司仍然长达25年。
他声称在苹果公司干活不是为了钱,所以他领着1美元的年薪。
“我们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打败竞争对手或者挣钱,我们的目标是做尽可能不平凡的事情或者更伟大的事情。”这样的口号如果不是公司的公关标语,听上去倒更像是暴君卡利古拉发出的低吼。
20世纪7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风潮开始在硅谷出现,于是乔布斯的精力自然完全投放到IT世界中。
但这并不影响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构建改变世界的蓝图,反而他的坚持从一开始就让苹果有了一种超越平凡的魅力。他固执地坚持设计要唯美以及用户体验至上,所以,不难理解苹果的产品为何总是如此精致。
然而,这种精益求精的精英意识,在20世纪80年代却并不是最有效的。当时,个人计算机乃至其他IT产品都在走向大众市场,人们对标准和规模的追求远远胜过了对个性和精致的要求。
乔布斯成为“神”,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为金融危机,“两房”破产,雷曼兄弟破产,通用公司也申请了破产重组,这些传统大公司的权威被打垮了。美国人自己也在思考,价廉物美的消费主义是否真的对整个社会有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开始寻找精品和新权威。
此时,乔布斯的固执反而赢得了大众的崇拜。苹果坚持的精品策略让人们觉得苹果的产品不会贬值,虽然价格昂贵,但不会在短时间内被淘汰。就这样,金融危机后,全世界都在为一个电子产品——iPhone而排队购买,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从那时起,乔布斯就成为全球大众顶礼膜拜的权威,所以就算三分之二的人根本不知道iPad的用途,但这个平板产品依然上市仅两个月就卖出了200万台。
“乔布斯从1975年出道到今天,干了35年。最近这3年仿佛是把35年的功力一掌击出——他用一款iPhone超越了诺基亚,之前用iPod超越索尼,再回过身来用iPad撼动微软和英特尔。”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如此评说乔布斯的见招拆招。
乔布斯的远见和坚持让他走向了今日的成功。
拿破仑说过:“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大。”我们嘲笑他的骄傲无敌、妄自尊大,但无法否定他独吞世界的野心造就了他对当时世界的影响。无论拿破仑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推动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我要让世界的各家各户都用上电脑。”一句话造就了一场计算机的改革,造就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伟大的梦想,壮阔的雄心,使得比尔·盖茨在世界大舞台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表演天赋。他使计算机得到普及,他的产品垄断全球,他影响了未来科技的发展。
这都是因为他们善谋大、善谋远、善谋深,让目标变得气势磅礴,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相对于作为企业职员的我们,在执行工作时,也要有这样的观念,首先把目标调高。我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高瞻远瞩;高视阔步。先定好高目标,再用眼睛紧紧盯着这个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向这个目标迈进。
在袁明生进入吐哈石油之前,吐哈的状况并不理想。作为合同乙方的石油勘探开发企业,往往抱着只要不停工,有任务做就能有增长的态度,在竞标时不惜以很低的利润来“抢”一份活做。而甲方则抓住了乙方要找活干的心理,在下一次竞标时则会把价压得更低。由此,造成了整个石油勘探服务市场的恶性竞争和循环。
面对这种情况,袁明生上台担任总指挥后,提出企业今后的发展必须要转变思路,一是把重视发展速度转变为重视发展质量,二是把企业的发展模式从粗放型经营转变为精细化经营。把工程队伍从那些低效、无效的市场当中撤出来,把设备、人员往效益好的市场集中。
这个想法在很多吐哈的老职员心中,几乎等于天方夜谭。他们无法想象,本来做这么多就赚不到多少钱,还要撤出来,这不等于是自断生路吗?尤其是那些为开拓市场付出巨大代价的管理人员更是想不通,这样轻易撤出市场,就意味着自己曾经辛辛苦苦地抢夺市场的努力付诸东流了。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考虑,撤出市场不干活,那样的风险想想也是无法承受的。
大家的不理解早就在袁明生的意料当中,不管干什么事,最难的总是转变思想。他硬性地实施了他的战略方案,进行强行撤退。
当他果然强行命令队伍撤退的时候,一直把价压得很低的甲方也进行了成本核算,觉得乙方要求的价格并不过分,一旦现在乙方撤退,再去找其他工程队则会大大影响打井的进程以及油田的产油量,而早一天出油,对于甲方来说意味着就早一天得到巨额收益。
当甲方把这个利益关系算清楚的时候,他们又把袁明生请回了谈判桌。这个时候,袁明生要谈的就不是这一次的价格问题,而是和甲方讲双赢的事了。他告诉甲方,加价不仅仅是乙方受益的事情,一旦甲方把价格提上去了,乙方工作的安全有保障、待遇有着落了,工人的积极性也就上来了。更重要的是,当乙方得到的收入充足时,乙方就可以尝试新开发的技术了,而一旦用上新技术,则更能提高打井的速度和工作的效率。
经过一番又一番谈判,袁明生对吐哈的市场选择进行了大手笔的调整。对那些能够通过谈判达成共识的项目,则把队伍集中过去;而那些不能经由谈判形成新协议的,则果断地把队伍撤出来。经过这样一个调整后,吐哈石油勘探队伍的效率提高了。一旦成本有了保证,新技术也可以得到施展的空间,由此带来的是更高的工程质量和更快的速度,这样形成的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吐哈的队伍在这个循环中越做越好,越做越有市场。在这样一个集中市场的规模经营当中,不仅管理的成本有所俭省,同时还更利于技术创新,吐哈的队伍在新技术的武装下越来越有优势。吐哈石油勘探开发队伍每个月都创同比历史新高。到年底盘算的时候,所创收益大家想都不敢想,2005年仅仅用了半年就与2004年全年的收入持平,而2005年下半年更是一口气增加了十几个亿的收入。
实践证明: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目标再切切实实地执行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城市建设上,有这样一句话:“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在执行工作之前,我们的着眼点高一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个人“基础”的牢固,工作“水平”的提升,成长后劲十足。我们只有瞄准高目标,才可能揽来大项目,才能获得大效益。
善谋大、善谋远、善谋深是我们赢在执行的前提,更是实现辉煌未来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