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说:“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勇气是成大事的前提条件。但是,要想干得出色,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底气,有实力。硬道理、铁保证、真功夫,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打胜仗。带着勇气前行,以底气作为保证,才能真正担当,抓住机遇,采取相应的对策,克难攻坚。
人生就像是一叶扁舟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随时都可能遇到风浪的袭击,暗礁的阻挠。在无边无际狂风肆虐的海域里,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这些狂风、巨浪、礁石,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对这些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在困难面前,需要坚定的信念,需要冷静和从容的心态,更需要惊人的勇气去挑战未来、战胜阻挠。勇气是干成每件事情必备的力量和信心,是对工作的一种执著,对生活的坚定信念。没有勇气,遇到困难就会绕道而行,就会轻易低头。勇气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千锤百炼中慢慢积累而来。
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小的时候要解决说话、走路、穿衣的问题,上学的时候要解决读书、写字的问题,参加工作后要为企业解决问题。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工作上的问题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自动消失;而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企业发展受阻,当然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
马云曾经说过:“未来超过今天,方法总比问题多。”当工作中出现问题、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去面对、去学习、去钻研,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优秀的职员,恰恰是那些能够在困难面前主动找方法,从而在企业里脱颖而出的人。无论接受的任务有多大、多难,只要敢于担当、冷静分析、积极行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勇气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开拓进取的动力源泉。
我记得当年在一家公司工作时,有一次,我的领导交给我一份特别厚的英文合同,让我把它们翻译成中文,并给我下了死命令,让我一个礼拜一定给弄出来。这个任务当时对我来说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之前我没做过合同,也不懂。当时我心里有点抵触,心想:我是做秘书的,我哪知道这个啊?再说,有这个必要吗?
我对英语不是特别熟,专业术语更是不懂。但是我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我告诉自己:别人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我一定要做出来!
于是,我咬着牙,通过查字典、翻资料、问同事,终于在一个礼拜内把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我把合同交给领导,我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用,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却是一辈子都受用的。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勇气是成大事的前提条件。但是,要想干得出色,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底气,有实力。硬道理、铁保证、真功夫,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打胜仗。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在困难面前,还必须想得出点子,拿得出方法,干得出成绩,才能令人心服口服。这就是底气。底气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反映了一个人在工作中的用心和钻研程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增强自己的底气。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拓宽知识面,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使自己具备超凡的智慧、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以及过人的气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稳操胜券。有底气,有真功夫,才更有信心与勇气。
郭继胜是山东省微山县人,1921年出生,1944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敢、指挥灵活,多次出色完成战斗任务。在1947年4月的泰安战斗中,他带领全连取得了俘敌600余人,全连仅轻伤1人的辉煌战绩。同年5月,华东野战军授予他“华东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所在连被命名为“郭继胜连”。1948年11月,郭继胜在淮海战役的董庄战斗中壮烈牺牲。
在短短4年的军旅生涯中,郭继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骄人战绩。他的英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官兵,“郭继胜连”先后涌现出“龙亭班”、“突击模范班”、“遵纪模范班”、“团结模范班”等英模单位和13名战斗英雄。郭继胜英勇善战的动人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老英雄攻坚克难的力量。
1945年5月,在攻打临沂西郊敌伪据点石坝子的战斗中,我军连续几次破障没有奏效。郭继胜猛地脱掉上衣,举起一把大铡刀,一口气把敌人设置的铁丝网砍开了一道近两米宽的大口子,为后续部队开辟了前进通道。1946年8月,在山东泗水城战斗中,当我部陷入敌人重围时,郭继胜带领一个战斗班,顶着倾盆大雨,迅速突进泗水城内,连续打退敌人22次冲锋。
1947年4月,郭继胜率领突击队,不到20分钟就突进泰安西关,连续夺取敌人19个碉堡,迅速攻占敌人核心据点——岱庙,并打退敌人20多次反扑,俘虏600多名敌人,全连仅轻伤1人。
郭继胜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只要肯用脑子,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要不怕牺牲,就没有完不成的战斗任务。在工作中,要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只要鼓足勇气,就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坚定克难攻坚的决心。有勇气,是一种胆识,也是一种魄力;有底气,是一种百战不殆、所向披靡的风范。
作为一名职员,要想增强自身的底气,在工作中就不能敷衍。自己分内的事情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不要以为自己不做,自然会有其他人来做,不要以为问题会在敷衍中消失,也不要以为自己的敷衍不会被别人发现,不会对企业造成什么影响。接到任务时,要用心做事。一个人若是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竭尽全力,那他必将为自己赢得越来越多的机遇。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不敷衍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担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很多时候,优秀的职员都是在面对问题和机遇的矛盾中成长起来的。在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一位管理学家曾指出:“为什么机会来临时我们无法确认,因为机会总是乔装成问题的样子。”而遇到问题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接到重大任务时,第一反应就是“我完成不了这个任务”。在问题面前,只有培养超前的洞察力,有远见卓识、思想开阔,才能在战略上早有预见,才能在问题中发现机遇。
有时问题会成为企业发展、职员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而有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们就抓住了一次改变自己和超越竞争对手的机遇。问题越多,机遇就越多;问题越大,机遇就越大。只要不害怕面对问题,就不会害怕生活,不会害怕工作,职业发展的机会就会更多地青睐你。
带着勇气前行,以底气作为保证,才能真正做到担当,抓住机遇,采取相应的对策,克难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