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父母101条忠告
15467900000028

第28章 心灵沟通最重要

家长与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对教育孩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家长与孩子经常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就肯定和谐、亲密。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必定能创造出一种积极、健康的教育孩子的良好环境。其次,家长与孩子经常沟通,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并及时有效地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最后,家长经常与孩子沟通,能通过对事物的褒贬,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克服其不良的思想倾向,增强健康意识,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进而达到成功。那么,家长应该怎样与孩子沟通呢?

1.了解孩子

如果家长不能与孩子在心灵上沟通,那么,即使他掌握很多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也是没有用的。反之,家长如果能真正放下架子,走进孩子的生活中去,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许多困扰家长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许多教子有方的家长都有一条经验,就是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与孩子沟通。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一般来说,小学生有好问、好群、好游戏、好野外生活的共同特征。如果家长不识童心,总是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居高临下地站在孩子面前,那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与孩子沟通了。孩子好问,提的问题特别多,你却嫌烦,让他在一边自己玩;孩子好群,喜欢和小伙伴接触,你却把孩子整天关在屋子里,他会非常难过;孩子好游戏,甚至把玩看得比吃还重要,你却取消他游戏的权利,不许他玩,反而整天叫他写字、做题,甚至节假日也要加班加点,即使孩子不反抗,心中也是不高兴的;孩子好野外生活,喜欢家长常带他出去远足、郊游,你却一年四季总满足不了他的要求。长此以往,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就打上了与家长不亲的烙印,同家长的关系也会逐渐疏远,家长与孩子之间好像隔起了一堵无形的墙。隔阂一旦产生,再好的教育方法也难以奏效。

相反,如果家长有一颗童心,和孩子经常在一起进行感情上的沟通,情感上就会产生共鸣。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仅会向家长吐露真情,而且也乐意接受家长的教育。当然,我们说家长应有一颗童心,并不是说让家长完全回到孩子的天真中去,而是说家长求得了与孩子在心理上的相通,就可以对孩子的童心施加影响,进而使孩子在告别童年时,能够迈出稳定的步子。

2.尊重孩子

家长对孩子有抚养、教育的责任。孩子也应该尊重家长、听从家长的正确教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必须惟命是从于家长,作为家长,应改变观念,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

现在有的家长作风粗暴,不通情理,委屈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入学后,同学校、社会的接触增多,对家庭的要求也随之多样化。孩子的这种要求,有一些是合理的,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有的则是二者兼而有之。对孩子合理的要求,家长应该尽量给予满足,即使一时不能满足,也要说明道理;对不合理的要求,则要一概拒绝,并说明理由;对于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的要求,则应取其合理成分满足之,对不合理的成分绝不迁就。那种对孩子的要求无论合理不合理,一概拒绝,甚至训斥、毒打孩子的做法,只能使孩子对家长反感,并进而渐渐疏远家长,甚至造成对家长的戒备心理。因此家长必须尊重孩子,理解并接受孩子的合理要求,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与孩子沟通,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才能更好地去指导、帮助孩子。

3.宽容孩子

当孩子做错事后,如果家长不是对孩子进行斥责,而是以宽大的胸怀容忍孩子的过失,那么,孩子就会从内心感到自责,并在悔恨、内疚中对自己的过错深深地反思,继而改正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