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这样享天年:朱世增教授谈
15469100000016

第16章 第十四讲:进补与养生

我国民间,向有冬令进补一说,是有道理的。冬季天寒地冻,为御寒,人体要消耗掉大量能量,所需能量补给自然要比其他三个季节多。以生活中养猪为例来说明一下:同等量的饲料,春、夏、秋三个季节平均每天长一斤肉的话,到了寒冷的冬季,每天只能长二三两肉,这是因为御寒,消耗掉了饲料中大部分养分,供给机体的就少了许多。

我国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农村,一向有“抓秋膘”一说,是说人们于秋季多补充些好的食物,身体养得强壮些,以抵御冬季的严寒。

我国是农业大国,祖先们是靠天吃饭,所居住的多是简陋的土木结构房屋,又没有暖气、电气等取暖设施,漫长、寒冷的冬季,自然是令人头疼、厌恶的季节。文人雅士中有种“悲秋”的情结,并不是秋天不好。秋天天高云淡,凉爽宜人,有什么不好?所悲的是,秋天一过,严酷的冬季就来了。

以上是冬令进补所形成的基础和原因。

通常的冬令进补,并不是从立冬开始,而是从天气最寒冷的冬至开始。

每年公历12月21日前后(或早一天,或晚一天),太阳到达黄道270度时,冬至季节就开始了,这一天是民间冬至节。冬至这一天,相当于农历十一月中旬,此时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此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天也逐渐变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所以气温继续降低,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我国民间习俗,冬至也叫数九,所谓“数九寒天”,指从此时开始。冬至当日起至第九日为“一九”,第十日至第十八日为“二九”,以此类推,至“九九”为止,共八十一天,寒冷的天气才算过去。

“三九”、“四九”冰天雪地,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也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

中医学认为,冬气内应于肾,肾藏人体真阴和真阳,以滋养其他脏腑,肾为人体之本,补肾则人体根本固。故冬令进补,能养精蓄锐,增强体质,俗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也是此意。

冬令进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饮食总量应多于其他季节

冬季不仅能量消耗大,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消耗量也大,这就需要增加饮食总量,以补充机体的消耗。维生素、矿物质的分布见《饮食与养生》。

二、适量増加脂肪的摄入

前文曾谈,脂肪为人体提供的能量远远高于糖和蛋白质。举例来说:一个胖子和一个正常人同在低温20摄氏度的情况下,胖子耐寒的程度要高于正常人,因为机体会动员胖人多余的脂肪参与氧化,以抵御寒冷,俗语“胖人抗冻”是有道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冬季倒是减肥的最佳时期。

三、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数九寒冬,人体细胞更易损伤,故需补充足量蛋白质。

四、可以选干果作零食

可选核桃、杏仁、桂圆、花生、栗子、红枣等作零食,补充热量,也能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上是就一般情况而论,中老年朋友若是身体虚弱,或有慢性疾病又表现出虚证者,可参照下文。

本书下篇《补气益阳类》、《补血益阴类》中将谈到,虚证可分气虚、阳虚、血虚、阴虚。气虚和阳虚是人体功能低下;血虚和阴虚是人体物资不足。现分列于下,读者可依据症状不同对号入座。

一、气虚

主要表现有倦怠无力,语音低微,虚汗或动辄汗出,面色苍白,头晕气短等症。应多吃牛肉、兔肉、胡萝卜、山药、豆类、大枣、栗子、饴糖等食物。也可选《补气益阳类》中的方一“一味大枣茶”、方二“参芪强心膏”、方五“茯苳丸”。

二、阳虚

主要表现为面色恍白,手脚发凉,肢冷,易于汗出,口淡无味,便溏,脉虚弱等。或表现为性功能衰退,遗精,阳痿等症。应多吃羊肉、虾、海参、核桃等食物。也可选用《补气益阳类》中的方六“黄芪母鸡汤”、方七“杜仲羊肉煎”。

三、血虚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指甲淡白,心悸,失眠,多梦,健忘,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倦怠,视力减弱,脉细弱等症。应多吃桂圆、荔枝、黑芝麻、动物肝脏、动物血等食物。也可选用《补血益阴类》中的方一“人参猪肝羹”、方三“胎盘大补散”、方六“阿胶补血膏”。

四、阴虚

主要表现是手心、脚心发热,或长期低热,午后面颊潮红,口干眼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脉搏快而细弱等症。应多吃鸡蛋黄、鸭肉、猪瘦肉、银耳、甘蔗、西瓜、梨等食物。也可选《补血益阴类》中的方五“首乌延年丹”、方七“枸杞子茶”。

“进补”一词,无疑是适于身体虚弱之人。中老年朋友若身体很好,冬季可适当增加些营养,以补充寒冷所造成的能量消耗,不必刻意去补什么。即便是身体虚弱,也尽可能用食补,方便易行,效果可靠。

上文谈了进补和养生的关系及冬季饮食的注意事项。愿此文能帮助中老年朋友顺利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有道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