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治疗
1.1 型糖尿病人必须采用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必须接受外源胰岛素才能得以控制血糖水平和维持生命,必须要用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发病是因为它的胰岛分泌功能完全丧失,自己分泌不出胰岛素了,所以必须替代治疗。
2.2 型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失效后使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的病人,在口服降糖药失效的情况下,应当马上使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失效一般指的是胰岛素的促泌剂,包括磺酰脲类药物和非磺酰脲类药物。以前我们认为磺酰脲类药物,比方说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使用到6片如果不管用了,就应该开始打胰岛素,也就是说胰腺功能几乎衰竭,对药物刺激分泌胰岛素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胰岛素的促泌剂如磺酰脲类促泌剂好比是马鞭子,马跑慢了,我们打了6鞭子还跑不起来,说明这马已经筋疲力尽了,就应当开始注射胰岛素。但是现在医学认为,只要是口服3片胰岛素的促泌剂,仍没有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就应当立即注射胰岛素,因为那时胰腺器官已经对药物刺激几乎失去了反应,立即改用胰岛素对保护残余的一点胰岛分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3.存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
有些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或者有其他严重的疾病的患者,应当使用胰岛素治疗。比方说患者已经有糖尿病合并肾病了,或是肾功能不全,或者是眼睛的病变比较厉害以及出现感染等多种情况下,这都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另一种情况是有的患者本来就患有其他严重的疾病,比方说得肺炎、心血管功能障碍,或是有其他的一些内分泌疾病,必须要使用注射胰岛素治疗,且不能随便停药,以免出现生命危险。
4.应激情况下须使用胰岛素治疗
三类患者在紧急情况下需暂时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一类是平时控制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比较好,现在遇到了特殊应激状态,如突然发生肺炎、骨折、心肌梗死或心血管病,这个时候身体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会出现一个应激反应,为了保持新陈代谢平衡,升糖激素分泌迅速升高,导致体内代谢出现紊乱,原来平稳的血糖水平失控,这个阶段需要用胰岛素去治疗,等到这个阶段过去,升糖激素渐渐减少了,应激状态渐渐减轻,使用的胰岛素也应该逐渐减量,直到患者病愈,应激状态结束,血糖水平恢复到失控前水平,就可以把胰岛素停掉,再改用原来的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和原来是一样的,暂时性注射的胰岛素不会影响到口服降糖药的效果。
5.妊娠糖尿病患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
妊娠糖尿病,多由于孕妇体重升高太快,或吃了太多含糖分的食物导致血糖急速上升引发。在怀孕期间发现糖尿病了,这个期间应该用胰岛素治疗,因为妊娠期间孕妇身体情况特殊,如果不及时治疗,孕妇一直保持高血糖状态,给胎儿供应的糖就相应升高,胎儿就必须自己分泌胰岛素来降低糖分,同时把糖分转化为脂肪,长时间维持此状况胎儿将发育成巨大婴儿,造成分娩难产等情况。据数据显示,巨大婴儿天生血糖、血脂偏高,对孩子将来的生活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那为什么不能口服降糖药呢?这是因为口服降糖药除了有多种副作用外,还能够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的低血糖,胎儿血糖过低易发生胎死腹中的危险情况,所以这个阶段孕妇应该马上注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传送给胎儿,它的作用只是降低母体的血糖,所以在怀孕期间,应该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母婴都不会造成威胁。孕妇分娩后还应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直到病愈。另外,哺乳期间仍然不宜口服降糖药,因为药物成分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同样会造成婴儿低血糖现象,只有胰岛素不会通过乳汁进行传递,哺乳期间特殊阶段也应当用胰岛素治疗。
6.当糖尿病患者急于手术时须使用胰岛素治疗
还有一种应激情况,平时口服降糖药或通过饮食、运动疗法控制血糖的患者,因为其他的疾病急需手术,如突然得了胆囊炎、阑尾炎或意外骨折,必须马上进行手术,病人身体状况一定要调节到适合手术的状态,这时如果用口服降糖药调节血糖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可是手术不能等,只有及时注射胰岛素,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血糖调好,然后才能进行手术,这样的情况下手术是比较安全的,等手术结束患者病愈后,再根据血糖水平把胰岛素停掉,改为药物治疗或饮食、运动治疗。
胰岛素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体内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在人体十二指肠旁边,有一条长形的器官,叫做胰腺。在胰腺中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细胞群,叫做胰岛。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作用机理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胰岛素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1.根据作用时间分类
(1)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是最常用的一种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即胰岛素注射后至进入血液发挥降糖作用的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高峰(即胰岛素作用最强时间)为2~4小时,持续时间(即胰岛素作用开始后至作用消失时间)5~8小时。动物胰岛素有上海和徐州生产的胰岛素注射液,人胰岛素有诺和灵R和优泌林R。短效胰岛素应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还有速效胰岛素起效很快,餐前即刻注射即可,如果注射过早还会引起低血糖反应。静注只有在急症时(如糖尿病酮症或高渗性昏迷)才使用。
短效胰岛素适用人群有四类。一是重型、消瘦、营养不良者;二是轻、中型经饮食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无效者;三是合并严重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或乳酸酸中毒)、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硬化)和进行性视网膜、肾、神经等病变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者;四类是合并妊娠、分娩及大手术者。
因病人的胰岛素需要量受饮食热量和成分、病情轻重和稳定性、体型胖瘦、体力活动强度、胰岛素抗体和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使用剂量应具体化。可按病人尿糖多少确定剂量,一般24小时尿中每2~4克糖需注射1个单位。中型糖尿病人,每日需要量约为5~40单位,较重病人用量在40单位以上。对糖尿病性昏迷,用量在100单位左右,与葡萄糖(50~100克)一同静脉注射。此外,小量(5~10单位)尚可用于营养不良、消瘦、顽固性妊娠呕吐、肝硬化初期(同时注射葡萄糖)。
从临床上看,对于从来没有使用过胰岛素的糖尿病初期患者,必须首选短效胰岛素,餐后高血糖患者和处于急性感染期糖尿病患者也应使用短效胰岛素,均可达到不错的效果。
提醒患者,短效胰岛素注射部位可有皮肤发红、皮下结节和皮下脂肪萎缩等局部反应,故需经常换注射部位;少数可发生荨麻疹等,偶有过敏性休克,此时需用肾上腺素抢救;极少数病人可产生胰岛素耐受性,即在没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需用量高于200单位。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感染、使用皮质激素或体内存在有胰岛素抗体,能和胰岛素结合。此时可更换用不同动物种属的制剂或加服口服降血糖药。短效胰岛素有快速降低血糖的功效,因此,低血糖、肝硬化、溶血性黄疸、胰腺炎、肾炎等病人忌用。
(2)中效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1.5~4小时,中效胰岛素的起效和药效持续时间介于长效或短效胰岛素之间,作用高峰6~10小时,持续时间约12~14小时。进口的诺和灵N和优泌林N属此类。
中效胰岛素一般用于中、轻度糖尿病。治疗重度糖尿病需与正规胰岛素合用,作用出现快而维持时间长。对于血糖波动较大,不易控制的患者适合选用中效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通常用法是在睡前注射1次,一般从小剂量开始,用量视病情而定。如每日用量超过20单位者,应分2次注射。
使用中效胰岛素的注意事项有,当用药过量或注射后未按规定时间进食时,可表现为饥饿感、心悸、心动过速、出汗、震颤,甚至惊厥及昏迷等低血糖反应,此时可口服糖水,昏迷者应静注高渗葡萄糖液直至清醒。出现低血糖反应经常发生于皮下注射后8~12小时,初次用药者尤需注意;少数患者可因制剂不纯而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与紫癜;因中效胰岛素作用缓慢,不适合用于抢救糖尿病性昏迷;最后当机体产生抗体而发生耐药性时,则需要换制剂。
(3)长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如精蛋白锌胰岛素,也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小时,长效胰岛素起效缓慢,没有峰值但药效持续时间比较长,简单说,也就是能够长时间控制血糖,持续时间约24~36小时。国产的有长秀霖,进口的有得时、诺和平。
长效胰岛素用于治疗中、轻度糖尿病患者,重症须与正规胰岛素合用,有利于控制高血糖(通常每日皮注一次,时间与进餐无关,每日固定时间即可)。注射长效胰岛素也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糖反应,多为使用不当所致,胰岛素过量、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餐或进行较剧烈的体力活动(肌肉摄取葡萄糖增加)时,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少数人有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为全身性及局部性的过敏,局部性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红斑、丘疹、硬结,一般发生在注射胰岛素后几小时或数天。首次注射本品时,应密切注意病人对本品的敏感程度,防止过敏反应。三是注射部位脂肪萎缩,此种情况多见于年轻妇女,多为胰岛素制剂不纯所引起的脂肪溶解反应。注射部位出现脂肪增生,为胰岛素所致的脂肪生成反应,应该轮流更换注射部位。
长效胰岛素作用缓慢,不能用于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糖高渗性昏迷患者;中等量至大量的酒精可增强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的作用,引起严重、持续的低血糖,在空腹或肝糖原储备较少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因此在用药期间患者应忌酒。用药期间还应定期检查尿糖、尿常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眼底视网膜血管、血压等,以了解病情及糖尿病并发症情况。
(4)预混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是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的混合而成的制剂。短效胰岛素多用于控制餐后血糖,中效胰岛素控制基础血糖。预混胰岛素可以同时兼顾空腹及餐后血糖。
2.根据来源分
根据胰岛素的来源不同,可分两大类,即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主要是从动物的胰腺提取并纯化,主要有牛胰岛素和猪胰岛素两种。
(1)牛胰岛素
牛胰岛素自牛胰腺提取而来,分子结构有三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疗效稍差,容易发生过敏或胰岛素抵抗。动物胰岛素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患者可以轻松负担。
(2)猪胰岛素
猪胰岛素自猪胰腺提取而来,分子中仅有一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因此疗效比牛胰岛素好,副作用也比牛胰岛素少。目前国产胰岛素多属猪胰岛素。
(3)人胰岛素
人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是通过高科技的方法用基因的方法来合成,人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和你自己身上人的胰岛素的结构相似,相比动物胰岛素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价格较贵。进口的胰岛素均为人胰岛素。国内目前也渐渐开始具有生产人胰岛素的能力了。
动物胰岛素价格便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动物胰岛素,用好了也一样能够使血糖下降。但由于与人体自身生产的胰岛素在结构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因而当注射进人体后,人体的“防御系统”即医学上所称的免疫系统会发生排斥反应,因而导致某些病人注射的胰岛素不能发挥降低血糖的功效,注射的胰岛素剂量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导致胰岛素逐渐失效,少数病人免疫反应较严重,可出现皮疹、发热,全身发痒,甚至血压下降,休克等,这些病人就不能继续用这种胰岛素治疗,只能改用人胰岛素治疗。
与动物胰岛素相比,人胰岛素有前者不可替代的优点。首先是纯度高,所以它很少有什么不良反应;第二用量少,用动物胰岛素打30个单位的剂量,人胰岛素也许20个单位就够了,加上纯度高,用动物胰岛素2/3的量就可以控制血糖达标。人胰岛素还有一个优点,它的配置有不同的剂型,打起来比较方便。大家知道胰岛素有短效、中效和长效,那么人家厂家就可以把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混在一起,混在一起以后呢,用一支笔来打,注射起来非常方便,又无痛,可以做到方便、准确、安全、无痛。动物胰岛素不可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