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金存在哪些风险
1.基金的风险
开放式基金是一种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工具,它不同于银行存款或国债,不能保证投资人一定获得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于开放式基金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流动性风险任何一种投资工具都存在流动性风险,亦即投资人在需要卖出时面临的变现困难和不能在适当价格上变现的风险。相比股票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有所不同。由于基金管理人在正常情况下必须以基金资产净值为基准承担赎回义务,投资人不存在由于在适当价位找不到买家的流动性风险,但当基金面临巨额赎回或暂停赎回的极端情况时,基金投资人有可能不能以当日单位基金净值全额赎回,如投资人选择延迟赎回,则要承担后续赎回日单位基金资产净值下跌的风险,这就是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
按照《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的规定,巨额赎回指基金单个交易日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10%。巨额赎回发生时,基金管理人在当日接受赎回比例不低于基金总份额10%的前提下,可以对其余赎回申请延期办理。对于当日的赎回申请,应按单个账户赎回申请量占赎回总量的比例确定当日受理的赎回份额。基金连续发生巨额赎回时,基金管理人可按照基金契约及招募说明书的规定,暂停接受赎回申请。上述情况一旦发生,投资者需要承担不能及时收回投资的流动性风险。
申购、赎回价格未知的风险开放式基金的申购数量、赎回金额以基金交易日的单位基金资产净值加减有关费用计算。投资人在当日进行申购、赎回基金单位时,所参考的单位资产净值是上一个基金交易日的数据,而对于基金单位资产净值自上一交易日至交易当日所发生的变化,投资人无法预知,因此投资人在申购、赎回时无法知道会以什么价格成交,这种风险就是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价格未知的风险。相对于短期投资人来说,这种风险对于长期投资人要小得多。
基金投资风险和封闭式基金一样,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险包括股票投资风险和债券投资风险。其中,股票投资风险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证券市场风险和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等,债券投资风险主要指利率变动影响债券投资收益的风险和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基金的投资目标不同,其投资风险通常也不同,收益型基金投资风险最低,成长型基金投资风险最高,平衡型基金居中。投资人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财务状况和投资目标的基金品种。
机构运作风险开放式基金由多个机构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机构的运作存在诸多风险,主要包括:
(1)系统运作风险:指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注册登记机构或代销机构等当事人的运行系统出现问题时,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2)管理风险:指基金运作各当事人的管理水平对投资人带来的风险。例如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决定基金的收益状况、注册登记机构的运作水平直接影响基金申购赎回效率等。
(3)经营风险:指基金运作各当事人因不能履行义务,如经营不善,亏损或破产等给基金投资人带来的资产损失风险。
此外,还有不可抗力风险,指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发生时给对基金投资人带来的风险。
2.三个“要知道。”
2006年底以来,“买基金一周赚20%”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得投资者对基金趋之若鹜,纷纷打听什么基金好买。但在欢天喜地的大好形势下,有三个问题是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一定要知道的。
(1)基金不是只赚不赔的
基金是个投资工具,赚钱是其基本的功能和存在的意义。股票型基金是通过集合投资者的资金投资股市来赚取收益的,基金的价值归根结底是由其投资的股票的价值所决定的。基金长期投资之所以能够赢利,其理论依据就是股票价格总体上具有不断向上增长的长期历史趋势,而非短期市场表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投资基金短期内不会出现损失,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投资风险问题。
股市在具有长期向上趋势的同时,其短期的变化还具有跳跃性的特征。所谓有跳跃性,也就是说股票价格短期内波动性较大的特性。更简单一点来说,就是股市有涨就有跌。但是,受基金契约的限制,偏股型基金资产投资于股市的资金往往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比如60%。这就意味着,在股市高点时投资基金的资金,有相当的比例也必须用来买股票。如果随后市场出现下跌,基金的净值就会随之下跌。这样的情况在2004年的国内股市中曾经上演过。
在2004年4月至2005年6月在市场下跌的行情中,上证指数下跌42.69%,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下跌20.42%,开放式偏股型混合基金下跌17.74%,开放式债券型基金也下跌了4.79%。
(2)基金的赚钱能力是参差不齐的
在股市处于牛市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基金都能赚取丰厚的收益,让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但实际上,基金的赚钱能力是参差不齐的,特别是熊市里面只有非常少的基金能够为投资者赢取正的收益。这一差别必须通过历史业绩的比较才能看出来,投资者最好是选择那些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牛熊市场转换考验的基金来投资。
2004年以来的三年时间里,国内股市经历了一轮完整的熊牛转换,一些优秀的基金也在股市涨跌的考验中脱颖而出。目前国内著名的基金评级人晨星和理柏也都提供了最长为三年的基金评级结果,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结果来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毕竟中国规范的基金发展不过才8年的历史,在已经成立的300多只基金中成立满三年的基金只有不到120只,很多2006年发行的基金更是刚刚成立就遇上牛市行情。应该说,以波动性巨大而著称的中国股市对这些基金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投资者在选择这些基金时应该保持谨慎。
(3)基金管理公司也是企业
基金管理公司是基金产品的募集者和基金的管理者,其最主要职责就是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负责基金资产的投资运作,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为基金投资者争取最大的投资收益。基金管理公司平时的运作受到以证监会为主的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但是这并不能完全避免可能产生的企业经营风险。
从本质上而言,基金管理公司首先是一个企业。既然是企业,赢利也就是其本能的存在目的。由于基金管理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以资产规模为基础的管理费,这就造成基金管理公司都有扩大其资产管理规模的冲动,以提高其管理费收入。当股市处于高点时,往往投资者对于投资基金的兴趣最为高涨。此时投资者更要注意少数基金公司出于自身赢利考虑进行违规营销推广,迎合投资者非理性需求的行为。
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规模如果出现快速扩张,往往需要在投资研究、风险控制、后台支持等各个方面及时加大投入,才能保证其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不出现大的波动。这也应成为投资者在目前基金大受追捧的形势下考察基金公司时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基金行业成立时间毕竟不长,行业的竞争和变化都十分剧烈。也就是说,简单地用老公司和新公司,大公司和小公司,合资公司和内资公司来衡量一家基金公司的好坏,都存在着不足之处,这也增加了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难度。
3.股票型、配置型基金受股市影响大
股票型基金、配置型基金与股市的关联度强,受股市波动的影响比较大。在牛市行情的带动下,截至2006年7月12日,股票型基金的最高回报超过了100%;而当股市进行大幅调整时,同样是这些表现优异的基金虽然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但仍然难以避免股市的系统性风险。2006年7月13日,股市以1736点开盘,下调80点,至1656点收盘,下调4.84%,当天所有股票型基金和配置型基金的净值全面下跌。这也使人回想起6月7日股市调整的情景,当天股市下调88点,跌幅5.2%。那些把大额资金投资于股票型基金的投资者在股市调整当天,大抵是透心凉的感觉了。
二、对待投资基金风险的正确态度1.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毫无疑问,投资的真正目的是获利,但收益率不应成为唯一考量的指标。选择具体的投资工具时,投资者要对自己的状况和投资产品本身的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投资者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近期内有没有用钱的计划、可投资的期限有多长、期望达到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等。其次,投资者需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风险偏好,也可借助专业的风险倾向测验,判定自己是风险偏好、风险中等还是风险厌恶,在此基础上,还要重点分析自己的财务状况,问一问自己到底能承担多大程度的损失,客观地评价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对于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来说,应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投资工具。妞妞是个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而妞妞买的华夏大盘精选则是一只积极操作的股票型基金,虽说波动幅度没有单只股票那么大,但是,也属于高风险投资工具,对妞妞来说,就不是很适合。
考察投资产品时,除了收益率之外,要关注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流动性、投资的分散程度、门槛高低等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就是安全性和流动性。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就是说,投资者希望能收回自己的钱,不希望投资遭受损失。所谓流动性是说是否具有良好的可变现能力,在投资者希望出售其投资的时候,能在现有的市场迅速变现,并且不会发生太大的损失。
没有任何一种投资工具在所有投资特征方面都优于所有其他投资工具。简言之,投资工具没有最好和最差的区别,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基金仍为普通投资者理想之选
股市最近的两次大幅调整已经告诉我们,把所有资产全部投在股票型或配置型基金上是不理性的,在股市调整时,会面临较大的风险。但这并不是说不能投资基金了,事实上,基金仍然是普通投资者的理想之选。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基金的吸引力在于收益性和流动性。基金的收益性,在上文的数据中已经有所体现,我们还可以看如下一组数据:2006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回报超过了60%,配置型基金的平均回报超过45%,债券型基金平均回报超过8%,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收益也超过0.9%。而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的税后利率是1.8%,还比不上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事实上,即便是6月7日股市回调当天,股票型基金和配置型基金净值全面回落,也在其后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重新回到之前的高度,尽显专家理财优势。
流动性也是基金优于银行定期存款、人民币理财等理财工具的显著特点。现在如果通过证券公司、银行等传统销售渠道购买开放式基金,在申购日的两天之后即可确认投资,在赎回日后最长1周内资金即可到账。更有不少基金公司开通了银联通、银基通服务,直接进行网上交易,不仅手续费打折,还可做到赎回申请后两天内资金到账。
此外,上文也提到,基金有很多种类,具有不同的投资风格。投资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基金,通过合理的组合,实现特定的理财目标。
3.分散投资,规避风险
分散投资是规避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策略,也就是所谓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妞妞投资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把所有家当都押在一只基金上,而适度分散则可以在市场波动中免受较大损失。分散投资有几种做法,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投资工具的多样化是其中常用的一种。现有的投资工具有银行固定收益类产品、债券、股票、基金、保险、房地产等,这些市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时上升或下跌,投资者可以在不同的投资工具之间进行分散,以减少经济波动的影响。
在某一特定类型的投资工具内也要进行分散。比如,投资者可以购买多家公司和多个行业的股票。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也应该在股票型、配置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基金等不同风险等级的基金之间做一个投资组合,具体到某个类型的基金,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基金公司的基金来分散。这样,在股市波动中,完全可以把损失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取得相对平稳的投资业绩。
此外,还可以在期限和购买时间上进行分散。去银行存定期,应避免攒足资金,一笔存入的做法,可以每个月存一笔,这样,未来每个月将有一笔存款到期,形成滚动式的储蓄方案,不至于需要用钱的时候,去动用大额定期存单,造成利息损失。投资股票和基金等证券类产品的投资者都知道,时机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因为投资时面对的是未来的市场,时机是很难把握的。避免时机选择不当造成的损失的方法就是在购买时间上分散,将一笔资金分成不同的时间段来投资,分散市场风险。现在的一些定期定额投资计划也可以自动帮投资者做到这一点。
个人投资者的另一个选择是投资专家理财产品,比如基金、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等,这些产品有专业的投研团队,而且,资金庞大,可以在相当数量的投资工具之间进行分散。选择专家理财产品可以规避个人投资者资金量小,难以进行分散的烦恼。
三、摆正心态警惕风险
任何投资都与风险相关联,越高的收益预期也意味着越高的投资风险。2006年基金带给投资者的高额回报可能使部分投资者忽略了基金背后的投资风险,对基金的理解已经发生扭曲,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1.基金收益随市场波动
基金是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证券产品,而证券市场不可能只涨不跌,即使在牛市中,也会面临阶段性风险。证券市场的波动必然会影响到基金净值的变化,也就是说,证券市场蕴含的投资风险也同样会体现在基金投资中。尽管基金有专家理财的优势,尽管基金作为一种投资组合有分散投资风险的作用,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认定投资基金就是包赚不赔的买卖。基金提供给大众的是一种理财服务,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基金应该是一种理财方式,而不是一夜暴富的捷径。
“资本市场能够长期带给我们的回报率,仍然将会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区间。这个区间永远不会是150%,也当然不会永远低于10%。”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如是说。
2.阶段性风险来临
2006年基金高收益的事实并不具有可复制性和连续性。2006年的高收益是建立在股市经历长期低迷压抑后爆发性上涨的基础上的,是在整个证券市场制度变革所带来的红利效应下实现的。目前,证券市场虽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整个市场环境根本好转,流动性充裕,但毕竟经历了一年多的恢复性的爆发式上涨,A股估值已趋于合理,市场继续大幅飙升的动能已然减弱,投资将不可避免地回到企业基本面的增长上来。因此,市场可能发生的结构性调整将给基金投资的收益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从短期来说,必须等待上市公司业绩公布。如果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及2007年一季度业绩能够达到预测甚至超过预期,那么国内A股的静态和动态PE都将获得有效下降,市场才有可能再次获得上升的动能。
进入2007年1月末,以金融地产为代表的前期龙头股进入调整期,市场震荡加剧,上证指数盘中震荡超过100个点的交易日屡见不鲜。1月31日沪深大盘更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大幅下挫,其中深成指创下了九年半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和历史最多单日下跌点数,沪综指下跌点数也高居该指数历史上的第二位。
统计显示,在2007年1月25日至2月5日的8个交易日内,四季报进入基金十大重仓股的297只股票平均下跌了8.44%,而基金核心资产下跌更多。
基金重仓股成为下跌重灾区,基金净值表现自然不尽如人意。统计显示,偏股型基金8个交易日平均跌幅为6.20%,基金净值无一例外都是负增长。从单只基金表现来看,有不少基金遭受重创,其中跌幅超过8%的有42只基金,个别基金的跌幅甚至超过10%。
3.收紧流动性信号越来越明确
其次,政策及管理层希望市场平稳发展的态度较为明确。
种种迹象显示,管理层收紧股市流动性的信号越来越明确。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禁止信贷资金违规入市;证监会要求证券公司对不合格资金账户进行全面清理;国资委对于国有企业炒股风险也高度重视,并将建立一套跟踪系统,对进入股市的国企资本进行监控;有关方面对百姓从全民炒股变为全民投“基”的现象也十分关注,新基金发行开始放缓、持续营销受到控制、大盘新股发行节奏加速等等,这些都将使市场流动性逐渐收紧。
而更多收紧流动性的举措可能正在酝酿之中,如国家有可能通过发行特别本币债券方式募集资金,向央行收购外汇储备进行海外投资经营;央行将进一步加大票据、准备金率等回收流动性的力度以及加息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也势必将有效收紧国内流动性泛滥的势头,而这一紧缩效应传导至证券市场也是可以预期的。
4.解禁股套现压力大
2007年,股改限售股解禁进入密集期,套现压力较大。其中,2007年2月限售股的解冻额度大幅上升为267亿元,比1月份的162亿元增加了100多亿元。2月份解冻的81家上市公司中,限售股占解冻前流通A股比例在30%以上的有29家,多于1月份的24家,为当月涉及解冻公司数量的36%。解冻的限售股占解冻前流通A股比例在60%以上的有11家,而1月份这一数据仅为4家。
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不佳或价值高估,毫无疑问,持股比例偏低、无话语权的“小非”套现的可能极大。由于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可以无需公告的限制而套现,广大投资者更无从得知具体情况。所以,限售股持股比例偏低、股东分散、较多无话语权的小非流通股东的上市公司是值得警惕的对象。
四、对风险的分类和预测
1.基金投资风险知多少
由于分散投资在不同的金融产品上,基金已经大幅降低了投资风险。但由于资本市场的波动和地缘因素的影响,投资者还是常会面临以下几类风险:
(1)本金风险
对于投资者而言,本金损失是最大的风险,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招募说明,考察基金的历史业绩,从基金的投资方向和实证业绩中预测本金承担风险的几率。
(2)利率风险
对于购买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类基金的投资者而言,利率是影响收益的重要因素。利率变化意味着债券价格的变化,利率上升则债券价格下降,基金净值可能下跌;相反,如果利率下降,债券基金净值有望上升。
(3)市场风险
一次市场崩溃就可能会使投资者的资产大幅缩水,所以市场风险是投资者最为担心也最难以把握的因素。短期风险难以预测,因此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市场风险承受能力。
(4)通货膨胀风险
回避通胀风险乃投资之根本,投资的根本意义就是延迟消费,而通胀对于投资就像腐烂对于存储,是必须回避的因素。一般投资者需要的投资收益率至少要高于通货膨胀率,这样才算是回避了风险。
(5)目标风险
如果投资收益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也会产生风险。投资者经常因为担心在证券市场上遭受投资损失而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同时又担心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日后的生活需求。所以,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激进还是保守的投资策略。
(6)时机风险
历史数据表明,在目前市场状况下,投资期在3年以上的投资者都能够获得盈利,但如果投资期较短,那么所冒的风险相对要大得多。如果投资期在6个月以内,盈亏的概率各为50%。
(7)流动性风险
此类风险通常发生于发展中国家的不成熟资本市场中,一旦基金面临巨额赎回,则基金管理者将被迫出售投资组合中的股票,从而造成市场单方面下跌。比如我国台湾地区,在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的过程中,由于节奏把握不当,造成封闭式基金遭到连续巨额赎回,促使股票市场直线下跌,基金净值损失惨重。即使在成熟、理性的市场,也可能会发生流动性风险,在市场出现普遍下跌的过程中,很多投资者由于丧失投资信心而赎回基金,也可能导致净值下跌。
(8)不动产增值风险
证券投资的根本意义就是通过牺牲当前消费机会而获得未来的更大的消费机会。但如果消费品的增值幅度高于证券的投资幅度,就带来了投资的实际损失。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房产等不动产市场,从生产角度来看,虽然房产本身并不产生价值,但它的价格可能会在短期有极大的上涨,以其为参照进行证券投资,也会产生实际收益为负的风险。
对于境内的基金投资者来说,目前首当其冲的应属市场风险。回避市场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随时调整投资组合和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前者属于主动型风险防范,而后者属于被动型风险防范。由于在现阶段境内基金只能单一地投资于境内股市和债市,如果因为政治、经济或资金流向等宏观因素,一旦股市和债市都出现整体下跌,那么即使是分散投资和定期定额投资也无法避免这种系统风险损失。投资者应密切留意市场动向,学会择时入市,并在市场不利时出货止损。
2.基金投资风险的预测
虽然基金投资风险的来源很多,但它的表现主要集中在收益波动和与系统波动的相关性方面。基金投资风险的预测方法主要是预期收益标准差法和β系数法,这是两个非常专业的金融概念,这里只做简单的介绍。
投资风险的预测方法都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基金的风险性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连续性,会按照一定的发展趋势发展,可以根据以前的风险预测以后的风险程度。否则,基金的风险预测无从谈起。
基金投资风险就是投资收益预期的不确定性,对于这种不确定性,金融计量中常常用统计学中的方差或标准差来度量。标准差法的物理意义就是基金净值的波动范围,标准差越大,说明投资收益的分散性越大,投资风险越大;反之,投资收益的分散性越小,投资风险越小。投资者可以从一些专业网站上查到基金的标准差,或者通过EXCEL等软件自己计算标准差。
收益标准差作为风险的测度值的局限性在于:当实际收益率水平高于预期水平时,投资者并没有风险,仅仅在它低于预期水平时,才构成真正的目标风险或本金风险,所以标准差预测法往往要和其他方法并用。
β系数法的思路是撇开非系统因素的影响,而仅仅考虑系统性因素对证券收益的影响。这是由于对于基金而言,其长期非系统风险近似为0,只需计算系统风险即可。衡量系统风险的标准便是β系数。β系数是反映基金收益受证券系统风险影响程度的一个参量,其计算公式为:
β=(某基金预期收益-该基金收益中的无风险部分)/(整个市场上证券总的预期收益-该基金收益中的无风险部分)
注:一般所谓收益中的无风险部分取国债收益率或银行存款利率。
由于β一定是大于等于0的,说明任何一种基金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于整个证券市场来说,β系数显然等于1。若β>1,说明该基金风险程度大于整个市场上的证券风险程度,并且β值越大,这种基金与其他证券组合相比,风险程度就越高,投资者要谨慎行事。若0说明该基金的风险程度小于整个市场上证券的风险程度,并且β值越小,这种基金与其他证券组合相比,风险程度越小。当β=0时,说明该基金的预期收益等于该基金收益中的无风险部分,或者说,该基金根本不存在任何风险(当然不排除非系统风险),这在理论上是一种极好的投资机会。
如果也考虑短期非系统因素对该基金收益的影响,即使系统性风险很小,β接近于0,但由于非系统风险可能很大,那么投资者在投资该基金以前,就不能再仅仅按β系数进行决策,必须得考虑其他非系统因素的影响。所以,β系数常与标准差法结合使用,β系数反映基金的系统风险,标准差反映基金双向的全部风险。
五、投资失败有原因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是每个投资人必须明白的第一要义。基金投资也是如此,投资者在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价格买入不该买入的基金,就会造成损失,如果对损失的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投资失败。投资失败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出现投资损失,另一类是没有实现预期的收益。
出现投资损失是投资者最为担心的事情。投资者购买基金后,短期内经常会因各种原因而导致基金净值跌破购买“成本价”,即所谓的“套牢”。投资者如果不能正视基金“套牢”现象,就难以实现基金“解套”的目的,从而出现投资损失。
基金“套牢”的原因主要源自投资标的市场风险、基金本身运作失误和投资人的不良操作。
1.回避投资标的市场风险
无论股票还是债券,基金的投资标的都是有一定的市场风险的,基金尽管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但不能完全规避风险。一般基金只能规避因购买单只证券所带来的非系统风险,而对整个证券市场波动所带来的系统风险无能为力。如果同类基金表现均欠佳,那么基金净值的下跌就很可能是由于整个证券市场的下挫引发的。投资者面对这种情况就要考虑通过自身的操作回避或降低投资风险。
回避系统风险的策略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赎回基金份额,转移投资风险
出现基金无法回避的系统风险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原有基金赎回,寻找投资其他市场的基金。例如当投资者购买股票基金时正值证券市场的阶段性顶部,在随后的震荡过程中投资者就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止损措施,将股票型基金赎回或转换成货币市场基金,这既起到了回避股票型基金净值下跌的风险,也充分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投资者还可以静观证券市场的变化,从而选择新的投资时机而重新买入。
(2)适时申购新份额,摊低申购成本
如果投资者持有的基金品种不方便赎回,并与证券市场的关联度极强,而且证券市场已经跌至运行周期的低谷,或者处于阶段性的底部,投资者完全可以在此时购买基金产品,起到摊低基金投资成本的目的。相反,如果当证券市场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之中,底部反转趋势不明朗,投资者就不宜追加投资,以避免陷入越跌越买的不良循环之中。
(3)利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
这是被机构投资者广泛使用的一种风险回避手段,即建立基金多头和衍生工具空头的适当组合,市场上涨的时候基金获利,而市场下跌的时候衍生工具空头获利。为了方便投资者选择,现在国外还出现了专门的衍生工具空头基金,即不断地卖空证券,以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回避的工具。我国即将出现的股指期货也可以成为我国投资者回避市场风险的较佳选择。
2.基金本身运作失误
基金本身运作失误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金的投资策略不符合市场的变化规律,二是基金管理人能力有限。前者的表现往往是持同种投资策略的基金业绩均不佳,而后者的表现则是单只基金的业绩明显低于同策略基金。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所采取的投资策略基本上是从市场成熟的国家照抄过来的成功投资策略,但这些投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证券市场。这种水土不服的情况很容易影响基金的业绩,比如在国外业绩优良而且广受欢迎的指数基金,来到中国后就成为市场上表现最差的基金品种。事实证明,采用国外的、“教科书”式的投资风格的基金,其业绩往往难以出众。
基金管理人能力也是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原因。一些基金经理的投资思想与基金公司的战略风格并不相同,所以很容易导致频繁更换基金经理,让基金的业绩难以持续稳定。而一些基金经理由于过分拘泥于投资“理念”,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也会导致基金业绩欠佳。
古人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对于基金本身运作失误导致的基金“套牢”,不论是否“套牢”,或被套的深度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这些基金。
3.投资人的不良操作
有时候问题并不出在证券市场,也与基金本身无关,而出在投资者身上。有些投资者在买入基金时信心十足,对未来充满憧憬,但真正一遇到风吹草动就惊惶失措;也有些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缺乏合理的分析,选择了不适合自身财务需求的基金产品。总体来看,在购买基金时投资者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漫无目的,难以操作
不同年龄阶段和财务状况的投资者有不同的投资目的。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前并不清楚自身的投资目的是什么,这样既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也难以确定何时应该继续持有,何时应该赎回。
(2)经常买卖,费用过多
根据市场时机的变化进行波段操作也是一种投资策略。但要做到每次都如鱼得水地高卖低买是很困难的,而且在每次交易基金的时候要考虑相应的费用,特别是认购费、赎回费、转换费。对于净值变化幅度小(即标准差较小)的基金而言,频繁交易所获得的收益是很难弥补交易成本的,而对于净值起伏较大的基金(如指数基金),适当的交易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
(3)品种繁多,过于分散
随着基金品种和数量的丰富,投资多只基金、构造个人的基金组合将成为一种趋势。但构造组合时要避免过于分散,一些投资者同时持有5只同种类型的基金,这样的投资就非常牵扯精力,而且由于同类型基金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持有过多的单一类型基金并不能回避风险。所以,在选择基金组合时,应包括多种类型的基金产品,而且对于同种类型的基金要分清核心基金和非核心基金,必要的时候应保留核心品种,而远离非核心品种。
(4)买后搁置,不闻不问
购买基金后,如果搁置一边不闻不问,就是对自己的投资不负责任。由于基金投资策略、个人投资目标以及承受风险能力都可能发生改变,所以投资者要定期观察并重新调整你的基金组合,以实现个人投资目标。
在有些情况下,尽管投资者持有的基金没有发生“套牢”的问题,但是却难以实现自身的投资目的。如果遇到此类情况,投资者首先应该审视一下自身的投资目标是不是可以实现的,比如一些投资者要求基金能够带来持续10年的收益率15%以上的稳定收益,这就超过了一般投资基金所能够实现的收益水平。此类投资者应该首先将理财目标制定得切实可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投资者选择的基金难以支持实现自己的理财目的。比如有投资者关注的是5年以后能够有较好的收益水平,但却又因为惧怕短期风险而只持有货币市场基金,而货币基金主要是投资稳健型金融产品,它不可能像股票型基金那样会有较高收益,也并不是长期投资的良好工具,所以这类投资者往往很难真正实现自己的投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