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发现之旅-黄沙漫漫
15473100000001

第1章 撒哈拉沙漠(1)

撒哈拉沙漠总面积约9,065,000平方公里,可以将整个美国本土装进去,“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是从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引入的,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这块沙漠大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以前。

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东岸,东至红海之滨,横亘着一片浩瀚的沙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在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大致相当于非洲面积的1/3,或占世界沙漠总面积的1/3。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的原意是象征广阔的不毛之地,后来被人们喻意为大荒漠。按照地表的组成物质,荒漠有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之分。不过,人们通常把荒漠通称为沙漠。撒哈拉沙漠地处副热带高压带,气候炎热干燥,素有“热乡”之称。撒哈拉沙漠水源贫乏,植物稀少,地势平缓,平均海拔高度约300米左右,中部有三大高原和海拔3415米的最高峰库西山。高原上满布着潮湿气候时期流水所形成的干河谷。高原的外围是大片的岩漠和砾漠,再向外是沙海,沙漠里点缀着寥若晨星的绿洲。

近三四万年以来,撒哈拉地区的气候曾经历了几次明显的干燥期和湿润期的交替变化。

据研究,在距今4万年至2万年以前的时期里,撒哈拉地区是一个湿润气候时期。此时,降水量较大,地面蒸发量较小,植物茂盛,河流纵横,湖泊成群,洪水经常泛滥,原来的沙漠面积大为缩小。至距今2万年至1万年以前的时期里,这里气候变为干燥。此时,降水量减少,地面蒸发量增大,植物稀少,河流断水成为干河谷,湖泊缩小甚至干涸或咸化为咸水湖,风沙频繁,沙漠范围大大扩展。在这干燥期以后,这里的气候又趋向湿润。至公元前3500年前后,撒哈拉地区已变为高温潮湿气候。这时,雨量丰沛,草木繁茂,湖河充盈,水域面积达到最大。

撒哈拉沙漠

从公元前3500年以后,撒哈拉地区气候又趋向干燥,茂盛的森林逐渐转化为草原,成为黄牛、绵羊、羚羊、长颈鹿等动物的乐园,河马、水牛等动物绝迹,捕渔业也不复存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气候干燥程度加剧,只有公元前750年和公元500年前后有过两次短暂的雨水稍多时期。由于气候长期干燥,导致河流断流,湖泊变小、干涸或消失,植被枯萎退化,由草原变为沙漠,许多草原动物被迫退出撒哈拉的历史舞台。

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

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撒哈拉沙漠分为几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哈加尔高原,位于尼日尔的艾尔高原和位于乍得的提贝斯提高原,东部是最为荒凉的区域,为特内雷沙漠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最高点为位于提贝斯提高原中的库西山,海拔为3415米。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两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界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阿拉伯语称为“萨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语称为“苏丹”,意思是黑非洲。

人类在撒哈拉沙漠周遍生活的痕迹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了。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撒哈拉还不是一个沙漠,气候类似于现在的东非,在沙漠地带发现了大约有3万幅古代的岩画,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恩阿杰尔高原,描绘的都是河流中的动物,如鳄鱼等。同时也发现过恐龙的化石。但现在的撒哈拉自从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罗河谷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绿洲附近,已经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植被存在了。

现在还有大约250万人生活在撒哈拉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有属于阿拉伯语系的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撒哈威人和摩尔人;以及一些黑人种族,如图布人,努比亚人,萨哈威人和卡努里人。在撒哈拉范围内最大的城市是毛里塔尼亚的首都努瓦克肖特,此外比较重要的还有阿尔及利亚的塔曼腊塞特,马里的廷巴克图,尼日尔的阿加德兹,利比亚的加特和乍得的法雅。

50年代以来,撒哈拉沙漠中陆续发现了石油、天然气和铀、铁、锰等矿产资源,素称不毛之地的撒哈拉,现今被誉为“能源和矿产的宝库”。

撒哈拉变为世界上最大的荒漠以后,气候十分炎热干燥,植物非常稀少,沙丘连绵,戈壁无垠,地广人稀,在这样的地方,似乎应该是生命的绝境。其实不然,这里存在着300多种沙生动物。最招人喜爱的动物是羚羊,人们称它为“沙漠的儿女”。羚羊性情温和机灵,奔跑的速度很快,一小时可达60-70公里,特别喜欢同汽车赛跑,以沙生植物为食,其肉味美,皮可制皮革。

撒哈拉沙漠

沙漠中的狐狸,名叫沙狐,生性狡猾。人们喜欢把幼狐带回去喂养。可是,它贼性不改,喂大后,表面上看虽然很温驯,但是每到夜晚却外出偷食,骚扰四邻。沙狐生活在沙漠戈壁的草滩、丘坡上,昼伏夜出,行动诡秘敏捷。它们主要捕食沙鼠、野兔、鸟类和鸟蛋为生,也食爬行动物和昆虫。沙狐是珍贵的皮装原料。

大漠里还有大量的老鼠,一种叫沙鼠,它耐旱,以啃嚼沙生植物的根、叶、果为生,门齿发达,尤其喜欢啃啮植物根系。据考察,100只沙鼠的吃草量超过一只羊。沙鼠还到处打洞挖穴,营造规模宏大的地下工程,行路时如不小心,就会陷入鼠穴。沙鼠破坏植物根系,挖出的沙土掩埋大量的植物,加速草场沙化。

撒哈拉沙漠有许多多姿多色的鸟类,有百灵、沙漠莺、沙鸡、野鹅、鸨等。它们三五成群,有的居住在悬岩峭壁的风蚀洞里,有的出没在沙丘的灌木丛中……靠行走而少飞翔,具有特有的保护色,因而人们往往只听到鸟鸣声,而不见它的影子。鸵鸟是现代世界上最大的鸟,身高约2.5米,体重150公斤。鸵鸟是杂食性动物,很能适应沙漠环境,一般都群居;卵特别大,每只重1公斤左右;两翼已经退化,不能飞翔,可下肢却特别粗壮发达,在沙漠里奔跑如飞,每小时可达40公里,撒哈拉沙漠的鸵鸟,是世界沙漠中鸵鸟的奔跑冠军。

撒哈拉沙漠常见的爬行动物是蜥蝎。蜥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吃东西从来不咀嚼,哪怕像自身一样大的食物,也是一口吞下去。身上生着很厚的角质和鳞片。蜥蝎居住在洞穴里,或钻入沙丘,常和沙子打交道,为了防止沙子吸入肺腔,在鼻孔里生长着一种特殊组织,吸气时就立即竖起来,聚缩进气孔,使沙子不被吸入。另外,鼻孔里还有一对很发达的腺体,不时的向外流出粘液,排出鼻孔里积累的沙子。蜥蝎中最大最凶的是巨蜥。它身长1米多,皮肤似树皮,害怕阳光,白天钻入沙丘,晚上四处活动,行如穿梭,常常伏在树枝上“守株待兔”,捕食鸟、蛇、虫等动物,遇人便张开大口,发出凶猛的怪叫声,准备咬人。巨蜥咬了人虽然很痛,但往往因祸得福,从此对毒蛇具有了免疫力,使其能免遭毒蛇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