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发现之旅-黄沙漫漫
15473100000012

第12章 澳大利亚沙漠(1)

澳大利亚的西南部,有一片在地图上找不到的沙漠。这里雨水稀少,干旱异常。夏季,这里的最高温度可达50摄氏度。因为没有高大树木的阻挡,狂风终日从这片沙漠上空咆哮而过。听不到野兽的吼叫,没有溪水潺潺,甚至连虫豸的呢喃都稀少,风是这里唯一的声音。任何人都会以为这是一片死亡之域,但事实却恰好相反。

澳大利亚沙漠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南部,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这里雨水稀少,干旱异常。夏季的最高温度可达50摄氏度。因为没有高大树木的阻挡,狂风终日从这片沙漠上空咆哮而过。风是这里唯一的声音。任何人都会以为这是一片死亡之域,但在1973年,澳大利亚一个叫夫兰纳里的植物学家在骑摩托车旅行时发现,这片沙漠中竟有大约3600多种植物繁荣共生。如果按单位面积计算,物种多样性要远远超过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因此,发现者称这里为沙漠花园。生长在这里的植物对水和养料的需求少得可怜,几乎是别处植物的十分之一。同时,这里所有植物的叶子都不是绿色的,而是带着各种鲜艳的颜色。更奇特的是,这些花朵都能分泌超乎想像的大量花蜜。

澳大利亚沙漠中的生物

澳洲是全球最干旱的大陆,在土著人聚居的内陆地区,横亘着坦尼米等大沙漠。澳北方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经济较落后,却是澳地域最大的地区,土著居民占总人口的28%。从90年代开始,澳北方地区政府推出了“沙漠知识经济”战略,使地区经济取得了蓬勃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

所谓“沙漠知识经济”,就是在沙漠地区及其周围运用传统或现代治理沙漠的知识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沙漠知识研究所的霍兰德先生向记者介绍说,现代沙漠知识包括生物学、生态学、科学用水、建筑设计、农业和园艺生产系统、道路建设和保养、矿业、边远地区卫生教育服务、太阳能和其他新能源系统等。传统沙漠知识是在沙漠地区进行土地和牧场管理、旅游经营、人烟稀少地区社会行政管理等。地区政府派出专家到小企业和当地土著人社会推广和传授沙漠知识。

澳大利亚沙漠

治沙治荒,保护环境是推广沙漠知识经济的中心环节。澳国土有75%是贫瘠或半贫瘠的土地,澳北方地区政府制定了免税、发放补贴和长期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公民尤其是土著人在沙漠地区开办私人农场。农场的经营方向必须是生态农业,把治沙固沙与发财致富结合起来。虽是个体经营,但治沙固沙的柳条树、灌木和草籽都是由北方地区研究和开发咨询委员会下属的研究所统一发放,按规划和标准的种植方法栽种,因此成活率高,效果明显。记者在称之为“红心脏”的北方地区驱车,沿途的沙地上都披上了绿色植被,甚至还有较大面积的沙漠绿洲。

澳大利亚沙漠

沙漠知识经济注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可持续性发展。澳的支柱产业是畜牧业,但是在沙漠地区并不适用。北方地区确定利用日光多、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大力发展园艺和水果业。如今,北方地区已成为澳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的主要生产基地,沙漠农场里瓜果飘香,由研究所推广种植的芒果、香蕉、椰枣和葡萄等时鲜水果出现在悉尼等大城市的超市里。他们还利用澳地处南半球的特独地理位置,生产反季节农产品,远销日韩和东南亚市场。

沙漠知识经济成功的关键在于知识的传播。为了让地处沙漠地区的居民接受新的知识,北方地区政府通过“沙漠知识工程”建起了沙漠电视广播网,利用现代通讯工具提供远程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定期传授最新沙漠知识。当地居民可通过双向电视或电话进行交流和咨询,也可通过因特网查阅沙漠知识信息库,获取有关知识。政府设立的前沿技术科学应用研究所,定期推广和示范沙漠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广泛的国内和国际联系,确保运用沙漠知识的居民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澳大利亚沙漠

澳大利亚人已从实践中认识到,未来是属于善于开发和运用知识的人们,对地处沙漠地区的人尤其是这样。澳已开发和积累了丰富的沙漠知识,在满足国内需求后现已转向出口,这是一个有10亿人口的市场。

问题在线

澳大利亚是怎样迅速发展的?

早在4万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于澳大利亚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现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总数是41万3千人(2001年人口普查)。据有关史料记载,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LuisVaezdeTorres)的船只驶过位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之间的海峡;同年,荷兰人威廉姆·简士的杜伊夫根号(Duyfken)涉足过澳大利亚并且是首次有记载的外来人在澳大利亚的真正登陆。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CaptainJamesCook)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片土地是英国的属土。

澳大利亚沙漠

英国人首先把澳大利亚作为一个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队共1530人抵达澳大利亚的园林湾(BotanyBay),当中包括736名囚犯。八天之后的1788年1月26日,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PortJackson)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个地方后来人口不断增长而成为澳大利亚现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这个名字的来由,是为了纪念当时的英国内政大臣悉尼(SYDNEY)。现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亚的国庆日。

1790年,第一批来自英国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亚,以悉尼为中心,逐步向内陆发展,至1803年,殖民区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亚。初期的殖民地仅赖以农业生存,其后便利用天然条件发展畜牧业。至1819年,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已有了较大发展。当时的麦卡瑟船长与妻子共同培育了澳大利亚最早的螺角羊。他们牧场的羊群总数达6000头。殖民地生产的羊毛不仅自给,而且向英国出口,为澳大利亚换回日用生活必需品。至1850年,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已很发达,羊只存栏总数达1800万头,当时英国进口羊毛总量的一半以上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和墨尔本已取代德国汉堡,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羊毛集散中心。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两州发现金矿。大批来自欧洲、美洲和中国的淘金者蜂拥而至。澳大利亚人口从1850年的40万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万人。其后许多重要的金矿被一一发现,同期还发现大量矿藏,这些发现,让澳大利亚迅速致富和发展。

英国人不断移居后,在澳大利亚大陆逐渐建立起六个各自为政的殖民区(现在成为了澳大利亚六个州,可理解为六个省),继新南威尔士、塔斯曼尼亚建立殖民区之后,西澳、南澳、维多利亚和昆士兰四处相继于1829年、1836年、1851年和1859年建立殖民区,到1900年之前,当时的六块地方使用同样的货币(英镑与便士),但各自为政,甚至各自发行邮票,仿佛六个国家一般。各殖民区之间和睦相处,联系也不断加强,建立统一的联邦势在必行。

1900年,全部六个殖民地的居民举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决,用投票决定是否把六个殖民地统一成一个联邦国家,投票结果是六个地方要统一,建立起一个单一的澳大利亚联邦。1901年1月1日,六个殖民区统一成为联邦,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同时通过第一部宪法。原来的六个殖民区遂成为联邦下属的六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