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球消失记——诡异多变的气候
15477000000009

第9章 谁弄脏了地球的外衣(4)

据说,如今只有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无数英国文学作品中曾经描绘过的,沿街滚滚而下的黄雾,已消失了踪影。阳光驱散薄雾后,便是一片清明,让人难以想象当年迷离晦暗的雾中情景。对人类来说,生活在一个干净、健康的环境中是多么重要!

抢救工业重镇

群山怀抱的本溪是煤铁之都。数百根大小烟囱林立,黑龙、黄龙、灰龙在本溪上空终年翻腾。这里全年有近一半时间,30米开外见不到人影。本溪上空二氧化硫浓度,曾经突破过50年代伦敦烟雾事件的记录。这个被污染问题严重困扰的城市,曾经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引起过人们的许多关注。然而,它作为中国向环境问题宣战的先头部队,正在走着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本溪向来以钢铁、煤炭、水泥而响誉海内外,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基地,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伴随工业发展而至的不利影响——大气污染,使这个约43.2平方千米的城区,常年烟雾缭绕,城区内的400多家工厂,排污户就占了一半之多。从发电厂、炼钢厂、炼铁厂、焦化厂和水泥厂等林立的烟囱中喷吐着各色烟龙,翻卷升腾,遮天蔽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气盖,严实地罩在本溪上空。气盖之下,人们呼吸不适,市区白天能见度仅有30米。从卫星上看不到本溪。本溪市每年要承受9.1万吨烟尘和12.2万吨工业粉尘,全市每年排放有毒气体857亿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高达每立方米0.19毫克,大大超过了美国城市大气警报线标准,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居民每天出门必须带口罩,临街的门窗只得常年紧闭,他们不能在室外晾晒衣物、乘凉等,人们为呼吸不到新鲜、清洁的空气而焦虑不安。恶劣的环境不仅危害了本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地制约着本溪市的经济发展。深受污染之害的辽宁本溪市民发出了强烈的呼声:“谁能治理好污染,我们就选谁当市长。”

本溪的环境污染状况引起了中央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一个“抢救”本溪的计划,由中央决策层酝酿产生。1988年10月19日和21日,国家决定拨给本溪市7400万元治理资金和一部分政策资金,并将本溪作为全国唯一的污染治理试点城市。

1988年12月29日,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治理本溪市环境污染的决定》。至此,本溪市的7年治理规划得到了国务院环委会的批准,治理基金也基本落实。

群众的呼声,领导的重视,资金的保证,措施的得力,轰轰烈烈的治理本溪之战拉开了序幕。

曾有人说过,环境治理是“靠一张一张人民币擦去灰尘”。而在本溪庆幸的是环境治理这台戏靠的是群众集体的力量。

为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本溪市多次组织机关干部、企业领导进行环保法规的考试,以强化人们的法制观念。全市开展“评选10个环境污染严重单位”的活动来进行曝光,并限期进行治理。在治理过程中,本溪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本溪的玻璃纤维厂要搞锅炉治理,可是资金紧张,当工人们知道后,50元、100元慷慨解囊,集资完成了锅炉治理。在抓治理大气污染的同时,大搞植树造林,净化空气,栽植苗木1400万株,建成了范围为225.9平方千米的森林公园。

本溪向污染宣战3年,环境严重恶化的趋势渐被抑制,总体状况出现转机,城市上空的33条“孽龙”已有14条被制服。本溪市民欢呼跳跃:空气清新多了,屋外可以晾衣服,出门不必戴口罩了。治理初见成效的同时,本溪人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污染状况是由于历史上忽视科学规划造成的,他们绝不允许历史的悲剧重演。如今本溪人每办一件事,每建一个厂,都严格遵循7年治理规划,千方百计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确保不欠新账。几年来,本溪市共控制了10余个经济效益较好但污染严重的项目。为了加强环境管理,市政府与各局签订责任状,各局又与它的下属企业签,企业内部又一层一层签下去,责任状制度就像一层网,将本溪市的环境保护工作连接在一起。本溪的现象告诉我们,再多的投资,再详尽的规划,但如果管理上不去,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本溪首开中国重工业城市限期治污、全面大规模综合治理的先河,本溪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能力让蓝天碧水重现。难怪美国密执安大学派留学生到中国来攻读环境管理博士学位。因为在外国人的眼中,这实在是一项奇迹。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本溪一定以它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在中国不仅仅是本溪,其他城市的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据1988年12月17日《中国环境报》报道,乌鲁木齐市连续16天有弥天的烟雾笼罩在城市上空,致使汽车不能快速行驶,民航班机一次又一次延期飞行。又如1989年2月21日,古城西安市1988年冬天一直被烟雾笼罩着。据1988年12月1日以后的40天监测,大气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就有30天,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超过国家一级标准的几倍,西安机场整天被烟雾包围,50%的航班不能起飞。更为甚者,在80年代,曾有联合国的一个环保监测组织来北京检测,下了飞机将仪器打开一看,指针到了污染最高值,已超过了最大测量能力,使测量者大吃一惊。据全球大气监测网的监测,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这5座城市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日均浓度都在200微克/立方米~500微克/立方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3~9倍,均被划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中。

从1998年开始,北京已投入1200多亿元用于改善环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包括改造燃煤设施和搬迁污染企业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空气质量逐年改善。

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更是成为北京改善环境的助推器。1998年北京的蓝天天数约100天,2008年北京蓝天天数已经达到274天,比例高达74.9%,治理效果明显。

2009年3月30日,在国际奥委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世界体育与环境大会上,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主席施密特向北京颁发了体育与环境奖,并祝贺北京在“绿色奥运”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汽车尾气治理

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给予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十分方便的同时,可是它的尾气排放物,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我国某城市对该市的机动车辆尾气污染程度作了如下初步调查:该市目前拥有机动车辆13万辆,并以年增率15%的速度增加。机动车年排放一氧化碳4.4万吨,相当于该市工业企业一氧化碳排放量的46倍。市区主要交通道路中心点一氧化碳超标2倍以上的达65%,在车流量高峰之际,有的监测点一氧化碳浓度超标达6倍。在车流量比较集中的火车站,氮氧化合物超标0.18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该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已上升为主要的大气污染,而过去以二氧化硫为主煤烟型污染转变为以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为主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和二氧化硫为主的煤烟型污染并重的格局。为此,一些城市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如北京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北京大气污染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的决议》,以及市环保局组织《实施北京市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标准》。这些地方性法规,主要是控制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还广大市民一个洁净的大气生活空间。

汽车运行严重的分散性和流动性,给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技术带来一定的限制。除了要研制、开发汽车本身的尾气净化处理技术外,还应在汽车的燃料上想办法。这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汽车燃油的改用,采用其他多种绿色燃料,既可节约能源,又能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二是加强管理力度,报废更新,淘汰旧车,控制燃料使用标准,不合格的燃油不允许使用。

为了保护环境和国家资源,防止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而引起公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实行车辆分流行驶:城市人口稠密区域,交通密度高,汽车尾气的排放在某一时间又比较集中,故会引起该地区域在某一时间内,大气污染的程度会急剧增加,造成危害人类的健康。这时可采取汽车分流行驶。一方面可解决交通堵塞、乘车难;另外还可使该局部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程度有所减少,更好地贯彻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