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村刑事法律常识(上)
15477200000007

第7章 刑法法律基本知识与常识(6)

交通肇事罪是结果犯罪,即交通肇事行为必须造成法定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才能构成犯罪。法定的危害结果包括三种情况:①致人重伤;②致人死亡;③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行为人的行为只有造成了以上三种危害结果中的一种或多种时,该行为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其他的危害结果,由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所以不能认定行为人犯罪。

什么是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犯罪行为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89年11月30日发布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职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第6条第3款规定:“非法强行闯入他人的住宅,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和居住安全,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立案。

(1)非法强行侵入他人住宅,经要求或教育仍不退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和居住安全的;(2)非法强行侵入他人住宅,毁损、污损或搬走他人生活用品,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3)非法强行侵入他人住宅,停尸闹事,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4)非法强行侵入并封闭他人住宅,致使他人无法居住的;(5)非法强行侵入他人住宅,引起其他严重后果的。

人民检察院能否对民事调解书提出抗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85条只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没有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对调解书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对调解书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什么是故意伤害罪,如何量刑

故意伤害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行为人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和过失。行为人事先对于自己的行为可能给被害人造成某种程度的伤害不一定有明确的认识,无论造成何种程度的结果,都在其主观犯罪之内。按实际伤害结果确定是轻伤还是重伤。

损害他人身体,可以表现为积极的行为,亦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如何认定故意伤害罪,要客观的全面的从行为人的主客观表现及这种行为的后果,在社会上造成的危害程度来认识判断。

我国《刑法》第234条第一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本条规定,只要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轻伤的应当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故意伤害案件中,如果案发前因为被害人有明显过错,被告人一怒之下失手将被害人致伤,情节明显较轻,且案发后被告人又能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一般应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犯罪行为所引起的附带民事赔偿,是属于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应具有惩罚性。

《刑法》第36条作了明确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分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即使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才能予以免予刑事处罚。

《刑法》第37条规定:“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其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什么是假冒注册商标罪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属于假冒注册商标犯罪。

什么是强奸未遂,能判几年

我国《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可见,强奸未遂应该按3到10年从轻或减轻处罚。

什么是抢劫罪,怎样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263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可见,抢劫罪的处罚有两个法定刑幅度,一是较低的法定刑幅度,适用于一般情形的抢劫罪,适用“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另一个是较重的法定刑幅度,适用于具有法定的8种严重情形之一的抢劫罪,适用“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应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的8种严重情形为: (1)入户抢劫的;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7)持枪抢劫的;

(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另外,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和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对于这两种抢劫罪,没有其他严重情形的,应综合全案情节,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法定刑幅度为基础,裁量决定具体应判处的刑罚。

审理抢劫案件的法律应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1.22 法释(2000)35号)

为依法惩处抢劫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刑法》第263条第(一)项规定的“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

对于入户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户抢劫。

第二条《刑法》第263条第(二)项规定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既包括在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船只,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售、乘客人员实施的抢劫,也包括对运行途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实施的抢劫。

第三条《刑法》第263条第(三)项规定的“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是指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有价证券和客户的资金等。

抢劫正在使用中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的,视为“抢 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第四条《刑法》第263条第(四)项规定的“抢劫数额巨大”的认定标准,参照各地确定的盗窃罪数额巨大的认定标准执行。

第五条《刑法》第263条第(七)项规定的“持枪抢劫”,是指行为人使用枪支或者向被害人显示持有、佩带的枪支进行抢劫的行为。“枪支”的概念和范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的规定。

第六条刑法第267条第二款规定的“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

什么是敲诈勒索罪,怎样处罚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要挟等方法,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2000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13次会议通过法释〔2000〕11号)。

根据《刑法》第274条的规定,现对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规定如下:(1)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1千元至3千元为起点;(2)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1万元至3万元为起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属于从犯,按照刑法规定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什么是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是指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行为。本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活动的声誉;同时构成对社会公共秩序的侵犯。本罪犯罪对象的印章,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侵犯国家机关或自然人的印章不构成本罪。

“印章”,是指上述单位依法刻制的公章或专用章;所谓“伪造”,是指无制作权的人,冒用名义,非法制作上述单位的印章的行为。

行为人犯罪的动机有多种,有的是为了取得不当利益,有的是为了非法营利,有的是为了实施其他犯罪活动而做准备等。

本罪是选择性罪名,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印章的行为,就可构成本罪。具体罪名可根据所伪造单位的印章来定,如伪造公司印章罪,伪造公司、人民团体印章罪,等等。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满可否执行死刑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指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的,给予两年的缓期,这就是《刑法》中所称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不是一个单独的刑罚种类,而是死刑的一种执行制度。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行为人罪该处死刑,如果行为人罪不该处死刑,则不能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2)不必立即执行,一般是指罪该处死刑的罪犯,有投案自首、立功表现或有其他从宽处罚的法定条件,或者犯罪主体在智力上存在明显障碍,或者被害人本身有明显过错等。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缓期二年执行期限届满,没有故意犯罪的,可以减为无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被判处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罪犯,在缓期2年执行期限内又重新故意犯罪,经查证属实,执行死刑,由缓期2年执行单位将材料报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呈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刑事辩护人和刑事诉讼代理人有什么区别

刑事辩护人是指刑事案件中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司法机关的指定,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依法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诉讼参与人,辩护制度和代理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的两项基本制度,在表面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最明显的表现在刑事辩护人与代理人都与案件处理后果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他们都不是基于本人利益参加诉讼的。但两者也存在着若干区别:(1)服务对象不同。刑事辩护服务的对象是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刑事代理的服务对象则是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2)产生根据不同。刑事辩护人参加诉讼的根据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授权或法院的指定,而刑事代理人参加诉讼的根据只能是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或其近亲属的授权;(3)诉讼地位不同。虽然辩护人与代理人和案件的处理结果都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但辩护人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以自己的意志进行辩护而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约束;而代理人不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其权限范围来自于被代理人的授权,是附属于被代理人的,依被代理人的意志从事代理活动;(4)诉讼任务不同。刑事辩护人承担的是辩护职能,即反驳控方控诉,论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罪轻、应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而刑事代理的职责在于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5)刑事辩护人享有的权利是由法律赋予的。不存在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授权问题,其授权也仅仅在于是使辩护人参加诉讼,而刑事代理人是否参与诉讼,在任何权限范围内从事诉讼活动均需授权决定。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

1. 接受告知的权利

(1)犯罪嫌疑人有权及时获知被指控的内容和理由,获知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侦查机关应当即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为何被采取强制措施或被讯问。(侦查机关应当即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是什么罪名以及相关理由)

(2)犯罪嫌疑人有权得知从何时起有权聘请律师为其提供帮助,有权委托辩护人等,侦查机关应当即及时告知。

2.获得法律帮助的权利

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本人和家属都可以委托)

3.委托辩护人的权利

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就是到检察院阶段),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内,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4.申请回避的权利

这是一项救济性权利,也就是犯罪嫌疑人如果认为侦查人员、检察人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有可能影响到公正性的,犯罪嫌疑人有权申请侦查人员、检察人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回避,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有权申请复议一次。这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阻止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介入,保证案件的公正性是非常重要的。

5.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6.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聘请的律师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1)取保候审的含义:所谓的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对没有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为了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2)取保候审的条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取保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