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FBI学读心术
15482100000023

第23章 以错误信息引导,让对方“原形”毕现

“情境再现”

FBI:经过查账,在你管理的账目上短缺了 200多万,你怎么解释?

主管:什么?这不可能!

FBI:事实就是这样,而且对方的账也查了,包括了对方的企业内账,只是

准确数字没最后出来。主管:上帝!怎么……怎么会这样?我……我想不……我不知道! FBI:如果你不解释清楚,这 200万最后算在你头上,可够你在牢里呆上个二三十年的。主管:不!不!你们一定搞错了,不可能这么大缺口。 FBI:绝对不会错,只是最后结果未出来。你只要把自己那些问题讲清楚,跟我们合作,我会考虑给予你最大的帮助。主管:我……我……我不知道……怎么合作啊…… FBI:很简单,你老实说,从中拿了多少?主管:我没拿那么多!绝对没拿那么多! FBI:没那没多,那是多少呢?

主管:大概……也就二十多万……

FBI:才二十多万?你确定?

主管:我确定啊!账本还在我手里呢!警官大人,我真的没有拿两百万啊!

FBI:嗯,我相信你,因为根本没有两百万的缺口。

“跟 FBI学读心术”

上面这个故事,整个审讯过程,FBI都在围绕一个编造的事实 ——两百万的财政漏洞,向主管进行层层击破。首先,主管的反应证明了他对财政漏洞的事已知,并确定漏洞不能有那么庞大。其次,在面对入狱的严重后果时,主管感到了恐惧,心理防线已经开始动摇。这时候,FBI察言观色,给出主管退一步的解决办法,暗示他只要交代出事实,就可以减轻处罚。主管在慌乱之中无法判断真伪,急于撇清自身,于是主动交代了自己所贪的金额。

试想,如果没有亏空两百万的错误信息引导,主管又怎么会主动承认自己有贪污行为,无中生有的两百万成为了案情进展的助推器。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谈话中,当我们意识到对方隐瞒了一些情况,但又无法完全掌握证据时,也可以采用“无中生有”的问话技巧,编造事实,给对方一个错误的信息,诱使对方主动说出事情真相,或者露出原形。

如今,一些面试官在招聘人员时,就经常会虚拟一些问题,或者营造一些假象,然后根据对方的反应来考验应聘者的思维能力和道德水平。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场景:

面试官:“假如你和上司拜访客户,会谈完毕后客户送给你们两张价值分别为八百元的话剧票。公司规定不许收取客户价值 700元以上的礼品,但你的上司表示对这个话剧很感兴趣。这时候你要怎么办呢?”

应聘者:“那我选择和上司一起去看。规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如果不收的话,会有损客户的心意,还会让上司失望。这样划不来。”

面试官:“如果那两张演出票换成两叠现金,你该怎么办呢?上司也喜欢钱,你会不会再遂他的意?”

应聘者:“那肯定不会,收钱是违法的,我不会那么做的。”

面试官:“但如果上司导跟你说,只要咱们都不说出去,就没人知道,而且他用命令的口吻让你收下钱,你做不做?

应聘者冷汗涟涟:“这……可能要到实际情况中才能做出应对吧。”

不必多言,这个应聘者已经失去了入选的机会。面试官模拟了一个假设事件,对应聘者的职业道德做出了考验。很显然,面试官不希望对方选择任何一个答案,因为收受客户礼品这是不允许的,素质不合格的人是不会被录取得。但应聘者却没有搞清楚这一点,面试遭到淘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类似的事情,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你问别人“哥伦布冒险航海绕地球时,最先到达的地方是现在的哪里?”然后给出非洲好望角和巴西两个选项,这时你不希望对方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因为冒险航海绕地球的是麦哲伦而不是哥伦布,题干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你想对方能做出第三种回答,但对方却往往陷入你给出的答案,选择其中一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想了解一个人,掌握他的内心世界,或者有求与某人时,就可以采用这样的问话策略,故意以“错误”信息引导,让其陷入你的思维陷阱,乖乖就范。当然,于我们自己而言,在面对他人,尤其是目的性极强的人时,就要三思而慎重,明白他人的说话意图,考虑清楚了再做出答复。

“智慧锦囊”

人们在面对突发状况和突如其来的事实时,往往经受不住刺激,心理防线很是脆弱。这提醒我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实打击时,一定要仔细分辨对方话语里的真假,对方说这个话的动机,然后慎重做出决定,而不要让对方牵着自己的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