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FBI学读心术
15482100000042

第42章 改变别人的态度和行为,就要先让他做出一定的承诺

“情境再现”

FBI探员霍尔陪同警长福特驱车来到一家农舍。这家农舍的主人温斯顿被指控杀人。警长说:“有人报案说你昨晚在穆萨酒家喝酒,那段时间只有你一个人,而半小时后,穆萨太太就发现丈夫被人勒死了。”温斯顿说:“那人肯定是搞错了,我答应了太太要戒酒的,我已经有一个月不沾酒了,更别提进什么酒吧了。”正说着,温斯顿的太太走了出来:“你戒酒了?我怎么不……”“亲爱的,这是误会,我答应了你戒酒就绝不会食言的。”温斯顿急忙打断了太太的话。警长看了看手一脸惊讶的温斯顿太太,知道他在说谎,但现在还没有其他证据,所以对他也无能为力,只好暂停询问。等警长走了以后,妻子怀疑地问道:“你戒酒了吗?我还以为你又把我的话当作耳边风呢。”“我的好太太,我怎么会对你撒谎呢,我发誓我戒酒了。”温斯顿望着妻子回答道。

虽然这次温斯顿侥幸过关了,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几年后,FBI还是掌握了充分的证据证明温斯顿的确是杀害穆萨的凶手。不过说也奇怪,自那次温斯顿对自己的太太保证说自己已经戒酒后,嗜酒成瘾的他就再也没有沾过。

一般情况下,人们一旦对他人做出承诺,就一定会尽力做到,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不会轻易反悔自己做出的决定,即使有什么别的想法,也会极力克制,努力使承诺与行为保持一致,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温斯顿,其实也是因为这一心理而戒掉酒瘾的。

“跟 FBI学读心术”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个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所以对某件事情,一旦做出承诺,就会要求自己去实现曾经许下的承诺,以使自己的言行与承诺保持一致。即使知道履行自己的承诺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人们也会去遵守。对此,心理学家托马斯·莫里亚蒂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

为了观察旁观者会不会阻止身边的偷窃行为,托马斯在纽约市的海滩上,做了两组类似的实验。

第一组实验开始时,实验人员随便找了一个人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实验人员会躺在距离研究对象不远处的浴巾上,吹海风享受美妙的音乐,但几分钟之后,实验人员会从浴巾上爬起来,向远处走去。这时,第二位实验人员会假扮成一个小偷,来到第一个实验人员刚才待过的地方,然后拿起收音机迅速地离开现场。

托马斯发现,在 20次同样的实验中,仅有 4人挺身而出,阻止小偷的犯罪行为,其他人都视而不见。

而后,实验人员又进行了第二组实验,与前面实验不同的是,后来进行的这 20次实验略有改变。这次当实验人员离开的时候,他会对身边的研究对象说:“您好,我想去游会儿泳,麻烦您帮忙照看一下我的这些物品好吗?”当然,每一个实验对象都答应了。

出乎意料的是,

这次实验中的 20人,有 19人挺身而出,成为阻止犯罪的孤胆英雄。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追赶着小偷,迫使其停下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而有的人则干脆问也不问,紧追上去,一把抢过他手里的收音机,并扬言叫警察来处理。

有人感到疑惑:两种相似的实验,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

其实,对此我们可以总结为“承诺一致原理”: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或选择了一种立场,就会有发自内心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来迫使我们与此保持一致。在试验中,当研究对象没有对物主做出承诺时,他就不会有太大的责任感,面对偷窃行为时往往会表现的无动于衷;而当他答应物主的请求代为看管物品时,就会肩负起一种责任,为了保持言行一致,不失信于人,往往会说到做到。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主动使行为与承诺保持一致,因为这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品行。一个人,如果言行不一就会失信于人,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很难立足。而且在人们看来,言行一致是和超凡的智力与坚强的个性是密切相联的,代表着坚定和诚实。这无形中就产生了一种有效的心理影响力,即用人们的承诺影响其行为。

俗话说:“言必信,行必果。”保持一致是人的普遍心理,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就可以利用承诺的力量来促使人们做出某种行为。例如,某公司为了刺激销售员取得更大的成绩,在每一个阶段开始之前,都会要求销售员定下自己的销售目标,并要求他们把销售目标写在一张纸上。这个目标一旦写下来,就等于销售员对公司做出了一个承诺。于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言行一致,销售员会加倍努力,在规定时间之内兑现自己的承诺。最终,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销售业绩。

“智慧锦囊”

在中国,大多数人骨子里都有“承诺一致”的潜意识,也就是说只要对方做出承诺,就会受到一种无形力量的牵制,不会轻易改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有求于人,想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就要先想方设法让其对你做出一定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