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传习录的教育智慧
15485500000022

第22章 《神而明之教约》

【原文】

8.1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复,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备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参躁而急。参荡而嚣。参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口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口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参忽而惰。忽沮而怍。忽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口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紬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首其人。”

【译文】

每天清早,学生拜见行拱手礼后,老师要依序向每位学生提问:居家时爱亲敬长方面,是松懈疏所还是情真意切?温清定省的礼节方面,是欠缺着还是在实践着?在路上行走时,是否能谨慎注意而无任何放荡之处?一切言行心术,是欺妄怪僻还是忠信笃实?每位学生要求如实回签,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老师要随时给学生以委婉的教导和启发,然后,让学生各自回到座位上学习。

唱歌咏诗时仪容要整洁,心气安定。声音明朗,节奏匀称,不争不躁,不狂不,调频因畏难而气馁。久而久之,学生一到学校自然精神饱满,心平而气和了。每所学校依据学生的多少分成四班,每天安排一个班唱歌咏诗,其余的都在座位上神情严肃地静听。第五天时,让四个班在学校里一个班接一个班地唱咏。农历的每天初一、十五,把各学校召集起来在书院里会歌。

练习礼仪,必须做到静心、严肃。老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礼仪细节,审查学生的容貌举止,不容疏忽,不容懒惰,不容自满,不容羞怯,不容随意,不容粗野。做到从容不迫,但不迂腐迟缓;修行谨慎,但不拘否紧张。时间一长,礼貌自然能纯熟,德性自能坚定。学生的班次有如歌咏。相隔一天,就轮到一个班练习礼仪,其余的都在座位上神情严肃地静静观瞧。练习礼仪的那一天,可以免去作课外练习。每十天就让四个班在学校依次练习礼仪,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召集各学校在书院一起练习礼仪。

老师讲授功课不在数量多少,贵有精熟与否。依据学生的资质,能认识两百字的,只能教他认一百字。让学生的精神力量常有富足,那么,他们就不会因为新知识而讨厌学习,相反会因有自我收获则愿意学习。诵读时,一定要让学生专心致志,口读心想,一字一句,反复玩味。音节要抑扬顿挫,思想要宽广虚静。久而久之,学生自会礼貌待人,智慧与日俱增。

每天做工夫必须首先考察其德性,而后依次为背书、诵书,练习礼仪或作课业练习,读书讲书、唱歌咏诗。大凡练习礼仪,唱歌咏诗等,均是为了经常保养学生的童心,使他们乐于学习而不感到厌倦,没有空余时间去干歪门斜道的事。老师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就知道该怎样教育学生了。即使如此,此处也只作了一个大约的述说。毕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这句可谓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