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实用养生宝典
15486500000011

第11章 心理健康的概念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颐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统一,提高健康水平。“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节奏的加快,价值观念的变革,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加上社会公害的日趋严重,致使各种精神疾病发病率上升。精神因素影响人类健康的情况将显得越来越复杂,“人类已进人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病已是当代社会中人类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根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由于精神、情志因素引起的疾病已遍及临床各科系统,不仅有精神机能性疾病,也包括有很多器官性疾病。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以预防致病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但对精神心理卫生重视不够。从现在疾病谱的改变可充分说明精神致病的广泛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经构成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胁,而这些病的产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人口素质,必须重视精神保健和心理疗法的研究和运用。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健康标准是,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完好的适应状态。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心理健康是关键,心理健康才是高水平的健康。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对心理卫生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对躯体疾病的防治,已把心理卫生渗透到医疗卫生部门和保健服务中去。究其原因是现代人不仅要应付迅速变化的生活,而且要处理好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竞争,心理负荷日益加重,由此造成的心理疾患也越来越多。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概念不同,如马有度编著的《中国心理卫生学》中写到:“卫生之道,就是预防之道,就是祛病延年之道。”“凡用心理卫生,即指其本义——保护心理健康。”由此可见,心理卫生是方法,是手段,是措施;而心理健康才是目的,是结果。正如苏联医学专家所说:“心理卫生也就意味着保护心理健康。”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环境能够高效率而快乐地适应,并且强调这种适应不仅要有效率,也要有满足感,还能愉快地接受生活规范。也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健康就是个人对环境的适应,一个人如果能充分运用所获得的习惯和技能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并能满足其个人的需要和欲望,就可以说这个人没有什么心理问题了。此外,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应显示出机体的效力、发动力和统一力,应表现出积极性、创造力、人格统一和个性化等。总之,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实,心理健康的概念很简单,用一句非常通俗的话来说,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指心理活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