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向红军学习
15487300000017

第17章 在哪里建立根据地?

在什么地方开辟根据地,这是关系到革命力量能否生存和发展,能否实现走中国革命道路的大问题。毛泽东对此曾作了深入研究和实际考察,到过湘鄂赣等许多地方,走遍了整个罗霄山脉,才开辟了井冈山第一块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经过亲自实践和总结,他认为根据地建立应具备很好的群众基础,有很好的党,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有便古城会议旧址。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古城时,在毛泽东同志主持下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总结了秋收起义经验,确定了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思想。

利于作战的地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同时要距离敌中心城市较远,是两省或数省交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部位。并且,根据地建立又能对其他地区发生积极影响,使其不断向外扩展。

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弱小的红军到处遭到敌人 “围剿 ”的严峻情况下,根据地的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其中,群众条件又是首要的。建立根据地的一个基本目的在于发动群众,壮大革命武装,开展人民战争。有了群众基础,就可以建立红色政权,组建红军,同时就有了根据地建设,否则便难以实现这些目的。在中国革命战争初期,许多地方盘踞着反动势力,阶级阵线错综复杂,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比较低,在这些地方建立根据地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毛泽东说:“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过的地方。”(《毛泽东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 49页)根据地最早建立的江西、湖北、广东等地,都是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群众曾经大大地发动起来过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曾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经济的政治的斗争。当然,虽然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和党的存在,“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 ”(《毛泽东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 50页)。

地理环境对于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地一旦开辟,就会成为敌人进攻的目标,“进剿 ”与反 “进剿 ”将是经常发生的。因此,没有很好的地理条件,是难以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毛泽东之所以选择井冈山作为第一个根据地,其中一井冈山

个原因就是井冈山有一个很好的地理环境。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以宁冈为中心,周围 500里,纵横 80里,山高路陡,地势险要,峭壁耸立,进可攻、退可守;井冈山本地及其四周都是产粮区,便于红军筹粮;井冈山地处江西、湖南两省交界区,离长沙、南昌、武汉、广州等敌人统治的大城市较远,反动统治力量比较薄弱,便于利用敌人的矛盾,便于保存和聚集革命力量,并且,革命的影响容易传播出去,政治意义很大。1928年 6月 4日,中共中央在《给敌前委员会的信》中写道,井冈山根据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称赞它扼全国暴动中心地区湘鄂赣三省之 “枢纽 ”,占有 “中心地位 ”。确实,井冈山为后来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深入敌后,利用两省或数省交界敌统治薄弱的五台山、太行山、燕山和茅山等地建立抗日根据地,都是在吸取井冈山根据地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经验基础上的再发展。

根据地建立选择了有利的条件,根据地内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武装斗争等便有了很好的基础。这是中国革命战争走向胜利的最有战略意义的第一步。毛泽东作为这第一步的开拓者、引导者,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探索精神、求实态度和远大的战略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