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五千年未解之谜
15488600000015

第15章 稻作农业起源之谜

我国稻作农业的历史非常悠久,然而对栽培水稻起源于何地,学术界先后有华南说、云贵高原说、黄河下游说、长江下游说、长江中游说和多元说等等,迄今尚未定论。华南说是著名农学家丁颖教授率先提出来的。丁教授通过对我国浩瀚的古文献进行细究,“因而认定我国稻作可能发轫于距今5000年前的神农时代,扩展于4000年前的禹稷时代”,“我国的栽培稻是起源于华南”,“为世界稻作最古的国家”。丁先生的观点得到了童恩正教授的支持。他也认为中国栽培稻“可能是在纬度较南的云南、广东、广西地区”。日本学者安藤广太郎先生和我国的李润权先生也主张华南是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李先生指出:“在我国范围内追溯稻作栽培的起源中心。应该在江西、广东和广西三省的旧石器晚期遗址多做努力,其中西江流域是最值得重视的。”

云贵高原说

云贵高原说以我国柳子明教授和日本渡部忠世教授为代表。渡部氏提出亚洲稻起源于“阿萨姆·云南”,柳氏则主张源自云贵高原,然后“沿着西江、长江及其发源于云贵高原的河流顺流而下,分布于其流域或平原地区各处”。汪宁生、李昆声认为云南拥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植物种类多达15000余种,素有“植物之国”之称,现在稻种资料达3000多个品种,从海拔40米直到2600米都有分布,更因其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成为作物变异的中心,因而稻作起源于云南的可能性最大。日本的鸟越宪三郎更直截了当地主张稻作是起源于滇池一带。游修龄教授根据酶谱变异分析,也倾向西南起源中心说,并认为从此中心“分为西路沿金沙江进入四川长江上游,一直至陕西;中路从粤北、桂北经湘赣至华中,然后至黄河中游;东路沿海则在太湖地区形成独特的内容丰富的中心”。

长江下游说

长江下游说为闵宗殿先生率先提出的。然而对此全面论证的要数严文明教授。严氏以历史文献中的野生稻记录,栽培稻的直接祖本,即普遍野生稻的分布,考古发现中的早期稻谷遗存,从考古学角度结合作物学、生态学、历史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进行研究后,认为中国史前栽培稻的分

布图“是以长江下游为中心逐级扩大的;在公元前5000~前4000年,史前栽培稻已分布于长江下游到杭州湾一带,长江中游也可能有个别分布地点;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整个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苏北部已有较广泛的分布;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湖南、江西中部和浙江的中南部均有分布,有的已达到广东北部,北面则扩展到淮河流域以北;在公元前2000~前1000年,水稻已进一步传播到福建、台湾、广东,向西到四川、云南,向北已达山东、河南和陕西,大致已接近于现代水稻分布的格局”。杨式挺先生也认为长江流域,特别是下游的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栽培稻的一个起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