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五千年未解之谜
15488600000057

第57章 乐山大佛形成之谜

从乐山河滨举目望去,清晰可见仰睡在青衣江畔的巨佛的魁梧身躯,对映着湍流的河水,巨佛似乎在微微起伏。

那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联袂构成。仔细观察佛头,就是整座乌尤山,其山石、翠竹、亭阁、寺庙,加上山径与绿荫,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卷卷发鬓、饱满的前额、长长的睫毛、平直的鼻梁、微启的双唇、刚毅的下颔,看上去栩栩如生。再详视佛身,那是巍巍的凌云山,有九峰相连,宛如巨佛宽厚的胸脯、浑圆的腰脊、健美的腿胯。远眺佛足,实际上是苍茫的龟城山的一部分,其山峰恰似巨佛跷起的脚板,好似顶天立地的柱子,显示着巨佛的无穷神力。

综观全佛和谐自然,匀称壮硕的身段,凝重肃穆的神态,眉目传神,慈祥自如,令人惊诧不已。全佛长达4000余米,堪称奇绝。

然而,更令人称奇的是那座天下闻名的乐山大佛雕,恰恰正耸立在巨佛的胸脯上。这尊世界最高最大的石刻坐佛,身高达71米,安坐于巨佛前胸,正应了佛教所谓“心中有佛”、“心即是佛”的禅语,这是否为乐山大佛所暗示的“天机”呢?

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现在有一种推断:据《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冰”者为李冰,是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师,都江堰的创建者,“离堆”就是乌尤山。那么,在2100多年前古人就凿开麻浩河,造就了巨佛的头。唐代僧人惠净为乌尤山立下的法规:任何人不得随意挪动和砍伐乌尤山的一石一草一树一木,代代僧众都视此为神圣不可违犯之法规。因而才保证乌尤山林木繁茂,四季常青,使“佛头”千年完美无损。

那么,是否那时的人们对乌尤山即是“佛头”已有所悟了呢?专家认为,历史上并没有关于巨佛的文字记载和民间传说。那么,巨佛是纯属山形地貌的巧合吗?但为何佛体全身,人工的刀迹斧痕比比皆是呢?又为什么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开元年间,海通法师劈山雕凿乐山大佛,偏偏选中了凌云山西壁的栖鸾峰,并雕在巨佛心胸处呢?乌尤寺的僧人,身居佛中却未知巨佛。如今,经点破,再看乌尤山,竟犹灵佛所致。巨隐睡佛之谜恐怕一时还不能解开,或许未来的考古者能解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