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
15491900000011

第11章 教育专家推荐的经典书目与优秀作品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然而在古今中外的书海中,难免鱼目混珠,高下掺杂。有的书孩子现在还读不懂,有的书根本不适合孩子读,有的书读了反而有害。教育专家推荐的书都是根据孩子的特点经过严格筛选的好书,对孩子的成长可谓是送去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1.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书目

(1)《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其内容按作品性质和乐调不同,分“风”、“雅”、“颂”三类。

“风”指“国风”,即各国土乐,共160篇,它是《诗经》中民歌的核心,多为口头的诗歌创作,其中有写劳动人民反压迫反剥削、追求理想的好作品。

“雅”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大部分作品是叙述周的祖先的史迹和武功。

“小雅”的大部分作品是周室衰微后的政治讽喻诗,出自贵族文人之手。

“颂”共计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周颂”中的诗大部分是反映农业劳动的情况和周室的繁盛,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

“鲁颂”和“商颂”是春秋时代供祭祀、姜飨之用的。

《诗经》的文学精炼生动,无论写景、写人、写物,都工于描写。它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创作才能和聪明才智,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2)《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丰的神话集。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神话,都出自《山海经》。“夸父逐日”说的是夸父与太阳竞走,渴得要命,“饮干河渭”后,欲“北饮大泽”未成,便渴死了。最后,化为桃林,为后人留下一片福荫。《山海经》表现了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

我国远古神话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它却是源于生活的。许多神话蕴含着积极因素,尤其是那些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具有神奇的感染力和鼓舞力,它对后世文学乃至文化具有很大影响。

(3)《封神演义》

由明代作家许仲琳写作的《封神演义》,是明中叶神魔小说创作风靡时的重要作品。作者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广集民间传说,又加上自己的艺术构思,写成了百回本《封神演义》。小说前30回主要写纣王凶残昏庸,武王在姜子牙辅佐下,兴兵伐纣。后70回写商、周交兵,阐教和截教参与其间,各施神通妖术,互相拼杀。结果,纣王自焚,武王夺取了天下,姜子牙发榜封神,凡人鬼有功者皆被受封,各有所归。作品假借历史事件,托古讽今,对明代社会现实进行了隐晦曲折的讥评。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三教合一”的思想。

《封神演义》意义最大、表现最成功的,是对暴君、暴政的揭露与批判。小说用许多笔墨暴露纣王设炮烙、造虿盆、剖孕妇、敲骨髓,残害忠良,涂炭生灵的罪行,这正是明中叶以后,厂卫横行,民不聊生的残暴政治现实的折光反映。作品对纣王的暴政从多方面进行了揭露。在朝廷内部,杜元铣、比干、闻达等忠臣冒死挺身反对;在外部,周武王、姜子牙和各路诸侯兴兵“吊民伐罪”,纷纷对暴君纣王进行了讨伐。哪吒敢于违抗父命,蔑视统治者的权威,表现了“犯上”的反抗精神。这种思想倾向,和小说中曾反映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封建伦理完全相悖。

小说在刻画人物和演绎故事时,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如姜子牙几生几死的奇特遭遇、哪吒由莲花化身和脚踏风火轮、土行孙的土遁、雷震子的肉翅振飞等,都有浓郁的神话色彩;而令人眼花缭乱、变化无穷的种种斗法,也以幻想的新奇和大胆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4)《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由清代乾隆年间一个不出名的小官孙洙,编写的。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孙洙与夫人徐兰英一起商讨切磋,编辑而成。

《唐诗三百首》从两千多名唐代诗人中,选择了77位,差不多将名家都囊括在内。在名家中又突出大家,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孟浩然、韦应物、杜牧的诗占全部选诗的三分之一。有些诗人比如陈子昂、张九龄等初盛唐之间的诗人,选诗虽少,但多为名篇。这样比较真实、合理而突出地反映出唐诗的成就与概况。同时书中也选了皇帝、诗僧、歌女、无名氏的作品,这不但扩大了所选作者的覆盖面,也准确反映了唐诗作者队伍的庞大与复杂。

《唐诗三百首》内容丰富多彩。重大政治事件,历史教训,人民疾苦;隐居,应试,落第,恩遇,迁谪,思山林,思归田;边塞,从军,生离,死别,相思,重逢,慈幼,慕亲;山水,登临,咏古,赋物,朝会,酬赠;听琴,赏画,观舞,读经。凡此种种,广泛包罗,合而观之,可以得到唐代社会生活和唐人心灵世界的一个艺术缩影。

《唐诗三百首》中所选的诗在艺术风格上也是百花齐放,令人眼花缭乱。陈子昂的激昂高峻,孟浩然的清新超妙,王维的诗中有画,王昌龄的自然雄浑,高适的慷慨悲壮,岑参的奇丽丰富,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刘禹锡的清俊稳缔,白居易的流畅通俗,李贺的离奇诡谲,李商隐的精工典丽,在这本诗选中都有体现,读者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5)《宋词选》

当代宋词研究专家胡云翼编写的《宋词选》,是以苏轼、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作为骨干,重点选录南宋爱国词人的优秀作品,同时也照顾到其他风格流派的代表作。这个标准虽然有时代的特征,但选编者有对整个词史建构的整体把握作基础,又的确“照顾到其他风格流派”,所以《宋词选》基本囊括了两宋主要词人的代表作,并收录部分无名氏作品,其覆盖面是较为广大的。在选编的近300首作品中,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代表性词人作品收入最多,另外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陆游、张孝祥、吴文英、刘克庄等名家次之,其他一些的词人作品虽少,但也都是代表作,因此这个选本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宋词的实际水平和成就,一般读者完全可以从中了解到宋词盛况,又能欣赏到宋词佳作。

尽管选编者有自己的标准,但此选本客观上还是全面呈现了宋词的多种风格,豪放、婉约两派各有特色,而且以年代为编次也基本展现了各种风格的发展变化。

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本书中,作者所作的前言,基本上描述了宋词发展的脉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阅读指南;另外,作者为该书作了较为详细的注释,每个作者都有小传和对其创作的概要讲述,注释注重疏通词意,每篇后附有简短评语,评述该词的思想及艺术特点,有时也采用前代流行的有关本事,这又为读者理解每一篇作品提供了微观的参考,既扫清了阅读障碍,又给人以一定启发。这也是《宋词选》的魅力之一。

(6)《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这部蜚声中外的小说,是明朝罗贯中根据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遗闻轶事、小说讲史等资料创作成功的,是在戏曲、平话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提高的。作品描写了东汉末与三国时期的几百次大小战争,反映了魏、蜀、吴三国在政治、军事上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污浊,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同时也展现了人民蒙受战祸的苦难和他们要求统一、安定的愿望。

《三国演义》所展现的战争,不论在作战的规模、作战的形式还是在作战的特点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然而,这部作品最突出的艺术成就还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以人物为中心来描写战争,反过来又以战争的锋刃来刻画人物。作品着力塑造的两个成功的中心人物诸葛亮和曹操,一个是才智超人、头脑冷静、斗争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他概括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而政治野心家、阴谋家曹操,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诡诈、残忍、多疑、机变等特点。其他人物也都性格鲜明,各具特点。如神勇威武的关羽,暴烈粗豪又粗中有细的张飞,浑身是胆、武艺高强的赵云,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气盛量小的周瑜,军事教条主义者马谡,自作聪明的蒋干等,一个个神态宛然,惟妙惟肖。

(7)《水浒传》

明代小说家施耐奄创作的《水浒传》是与《三国演义》同时出现的一部描写农民革命的优秀长篇小说。

宋末元初,宋江等36人在梁山水泊的农民起义是《水浒传》创作的历史根据。元代的戏曲又进一步发展了水浒的人物与故事。施耐庵与罗贯中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再创作,写成了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

作品展现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物纷纷卷入农民起义浪潮,如农夫、渔民、猎户、屠儿,以及社会各底层的受苦人等,在起义中各具丰采、龙腾虎跃的英姿,这些人尤以李逵、阮氏三雄、解家兄弟的形象最为鲜明。另一组形象是处于统治阶级下层的小吏,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戴宗等人;还有从封建地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贵族柴进、将门后裔杨志、大地主卢俊义等,由于阶级矛盾的激化、统治集团的腐败,终于被逼上梁山造反,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大军,演出了许多威武雄壮的斗争活剧,让人读来手不释卷,感动不已。作品通过高俅、蔡京、张都监、蒋门神、西门庆、祝朝奉等人,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和社会黑暗势力残害善良、鱼肉人民的罪行。然而,作品的错误倾向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水浒传》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主要是:表现手法练达圆熟,结构完整又富于变化,情节生动曲折,扣人心弦,语言明快,有声有色。尤其是众多的人物形象,一个个都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尽管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了,但是,那些活生生的起义英雄形象却永远在读者的心中巍然屹立。

(8)《西游记》

家喻户晓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根据唐代传记,宋、元话本和戏曲最后加工定型的。它以高度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把神话与故事融为一体,开拓了光怪陆离的魔幻天地,塑造了神奇多姿的艺术形象。全书共100回,主体是写唐僧师徒4人降妖斗魔,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经归于正果的全过程。作品内容丰富,结构宏伟而严谨,情节惊险而出人意料。作者贯通天地万物,划破阴阳五行,以富于幻想的绚丽色彩,描绘了一个浩茫无涯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中的人物,宛如社会中的人,但又具有神魔的法力,甚至赋予了动物的特征。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将人、神、动物的属性统一起来,幻想出浪漫主义色彩很浓的奇特形象,如孙悟空的灵巧、任性、活蹦乱跳的特点,长着一副火眼金睛,毛脸雷公的猴相;他身姿矫健,身手非凡,耍一根可粗可细的金箍棒,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显示其超自然的神性;他富于感情,爱憎分明,见义勇为,完全具备人间英雄好汉的人性。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调戏仙女遭贬,错投猪胎,形如肥头大耳的猪,但他粗鲁憨厚,好吃懒做,又难改贪色恶习,颇有些人情味。其他的妖魔,也大都从其动物原形出发,把他们的音容举止、作恶手段、害人本性等写得千奇百怪。

作者立足于人性,用人的心理和人际关系来充实这些艺术形象,这种浪漫、夸张的表现手法,既合理,又真实。作品中的谈谐、幽默感,亦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需要出发,常常是针对不同环境、不同对象,有时是善意的讥讽,有时是辛辣的讽刺,而不是单纯添几分笑料。尽管作品中的封建正统思想和宿命论倾向严重,但纵观全书,民主性的倾向仍然是流光溢彩的。它不愧为举世闻名的优秀神魔小说。

(9)《杨家将演义》

杨家将的故事由来已久,大概在杨业父子生存的时代,他们的英雄事迹就被当时的人民所传颂。死后不久,他们的故事就传遍天下,欧阳修说,杨业及其儿子杨延昭“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巷野竖,皆能道之。”

南宋时期,杨家将便以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出现在当时的舞台上。元代,杨家将的故事更加发展,这从元杂剧中有不少有关杨家将的剧本中得到证明,如无名氏的《杨六郎调兵破天门》等。

到了明代,即有人把有关杨家将的话本、杂剧和口头传说故事加以搜集、整理,编写成小说。当时有关杨家将的小说有多少种,不好考证,流传下来的有两种:一为《杨家通俗演义》,一为《杨家将演义》。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杨家将演义》在我国人民中间流传较广,影响也大。

(10)《聊斋志异》

清朝乾隆年间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可说是超群绝伦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收49l篇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大多写鬼狐花妖,但表现的却是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作品问世200多年来,一直被读者青睐。许多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人们不能不佩服屡试不中、一生贫穷的蒲松龄在文学创作上的巨大贡献。

《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有揭露封建黑暗统治的,有反对封建礼教的,有抨击科举制度的,有写男女爱情的。其中表现爱情的作品占多数。蒲松龄笔下的狐、鬼、花、妖乃至各种精灵,都可化成多情女子,与人相恋。可贵的是,作者不是单纯描写风流韵事,而是倡导自由婚姻,颂扬忠贞的爱情,向封建礼教挑战,这就使作品具有进步的社会意义。例如,《鸦头》中的狐女鸦头,她敢于违抗家长统治,不遵母命,坚决不当摇钱树,爱上了贫苦郎王文,双双出逃,终于结成患难夫妻。这就颇有社会意义。作品对封建制度的黑暗、腐败,以及封建统治阶级的贪暴不仁,也作了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例如《促织》一篇,对皇帝和地方官吏进行了有力地鞭挞。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众多,叫人目不暇接,但又没有性格模糊或千人一面的感觉,另外,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也很精美。

(11)《红楼梦》

清代杰出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光辉的艺术高峰。

她问世200多年来,一直为后人所珍爱,并形成了专门的研究学问——红学,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留下的基本稿是80回,题名《石头记》。乾隆年间,程伟元、高鸦第一次以活字印出,已是120回,书名叫《红楼梦》。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成的。续作中有些篇章和片断写得也还精彩,但总的思想、艺术成就与原著差距甚大,有的甚至背离了原著精神。

作品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和婚姻悲剧为中心,描写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其中又以贾府为主,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黑暗与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有力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作品除了表现以封建阶级叛逆者所代表的进步势力和与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封建家长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外,还描写了贵族地主与农民的矛盾,贵族统治者与广大奴婢的矛盾,封建卫道者与封建叛逆者之间的矛盾,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作者敢于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让故事情节像实际生活那样发生、演进,让人物在具体而复杂的环境中各呈其姿,从而让读者感到,生活就是作品中所写的那个样子,读来真实可信。在艺术结构上,它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以众女子的命运为副线,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把纷纭繁杂的人物群和错综复杂的事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严密、宏伟的艺术体,俨然成为封建末世社会生活的缩影。小说的语言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彩,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2.中国现当代文学优秀作品

(1)《毛泽东诗词选》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集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与诗人于一身,随着《沁园春·雪》的公开发表,他的诗名饮誉中国文坛。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和杰出领袖,毛泽东同志具有极为宽广丰厚的创作题材,他既有渊博雄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既有驰骋沙场的军事斗争经历,又有思想意识较量和经济建设的复杂体验,他的经历、思想境界、阅历和情怀感悟都有别于其他的诗家词人,这为其诗词创作奠定了坚定的基础。由于其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基,渊博的文化沉淀,超群的思维能力,出类拔萃的艺术才能,对人生哲理的发现、理解具有惊人地深邃与敏锐,这一切都决定了毛泽东同志能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无穷宝藏进行有效的继承与创造。由于毛泽东同志具有任何其他诗词名家不可兼得的诸多优点,使毛泽东诗词独具匠心,气势雄伟。一代词宗柳亚子曾对他的诗词评价为:“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毛泽东所具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和伟大人格,百折不屈的坚强意志和敢想敢为的社会实践,共产主义理想激励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及不落俗套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情感在其诗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昆仑崩绝壁、台风扫环宇”有力拔泰山之势;“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现了他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如“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他对未来寄予的无限期盼。

纵观古今诗词,毛泽东的作品的思想内容独树一帜、博大精深,艺术表现既注重借鉴传统精华,又富有革新创造,凭借着高度的思想性和巨大的艺术成就,他的诗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辉煌夺目的篇章。

(2)《女神》

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大师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新诗集。它以彻底摆脱旧诗格律束缚的独创精神和汪洋恣肆的自由创造,为诗歌形式确立了一种革命标志。诗人让诗的形式服从于自己感情的倾泻,让自己的情绪支配诗的旋律,运用诗剧的形式,把诗和散文、抒情和叙事熔为一炉,为新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女神》是产生于“五四”运动蓬勃兴起时代的新诗集。全诗集中体现了“五四”时代的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和对未来光明世界热烈追求与赞颂的时代精神。按题材与格调,全诗分为三辑:第一辑收《女神之再生》等3首;第二辑收《凤凰涅磐》等30首;第三辑收入的23首多是早期之作。

作者的“五四”时代精神集中体现在诗集的代表作《女神之再生》与《凤凰涅磐》里。在《女神之再生》,诗人借助共工和颛顼争战的神话故事,诅咒了军阀混战和现实,申诉了人民的苦难。诗人在《凤凰涅磐》中,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为素材,以凤凰“集香柴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此诗真切而形象地表现了旧中国的苦难及诗人对民族前程的忧虑。当时虽旅居国外的作者,通过对凤凰自焚再生故事的描述,既诅咒了黑暗的旧世界,也歌颂了祖国和民族,充分体现了诗人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自我牺牲精神及毁灭一切和创造一切的勇气与毅力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精神。

作品形式新颖多姿,富有创新精神。以诗剧形式结构,韵脚自然,节奏和谐,气势雄伟,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阿Q正传》

《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优秀小说,也称得上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之作。小说描写雇农阿Q在旧社会的残酷压迫和奴役下,养成了阻碍其发挥反抗精神的劣根——精神胜利法。

作品运用传统的艺术手法,简练而集中地塑造了阿Q这个落后农民的典型形象。阿Q在政治上只有被压迫,连姓什么的权利都没有;经济上一无所有,连出卖劳力都无法继续;思想上则是一副受尽屈辱、毫不觉醒的麻木相。他既有农民的质朴和愚蠢,又沾有游手之徒的狡猾,既是被侮辱和损害的失败者,又是一个以“精神胜利法”安慰自我而自轻自贱的人。作品通过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描述,不仅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而且充分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广大群众的精神奴役,并以此批判“国民的弱点”号召人民摆脱这种愚昧麻木状态而起来抗争。

小说以传统的白描手法,用简洁的文字,突出描绘了主人公阿Q的风貌和动作。全文既没有繁琐的写实,也无大篇对话。例如,作者对土谷祠,赵太爷家的厅、堂、楼、阁都没有详描细写,只简单地勾勒几笔,却恰如其分地烘托了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写阿Q时,着重写其头上的黄辫子和口头语“儿子打老子”;写他跟人打架时,不只一次地写他被揪住黄辫子在墙上碰响头,他老是说着“儿子打老子”,非常形象地把阿Q的精神勾勒出来了。

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说:“鲁迅是短篇小说的名手,他善于简短地、清楚地,在一些形象中表达一种思想,在一个插曲中表达一件巨大的事变,在某一个别的人物中表达一个典型。”这是对鲁迅小说的总评价,也非常确切地说明了《阿Q正传》的创作特色。

(4)《激流三部曲》

现代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由结构各自,独立、情节前后连贯的《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它通过一个正在没落、崩溃的封建家庭的全部历史,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荒淫无耻和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忍。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人们: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是吃人。它反映了“五四”时代的民主激流——知识青年的觉醒,热情歌颂了他们与封建势力的决裂与抗争。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成功地刻画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依靠劳动人民的血汗养肥的封建家庭中的各类不同性格的人物,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无可挽回的灭亡命运。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封建家族历史的最优秀的作品。

《激流三部曲》重点描写的高家,是“五四”到大革命前成都的一个封建官僚大家庭。这一家人无论男女老少,表面上读书知礼,实际上是个充满专制、伪善、庸俗、堕落的封建小王国,人与人之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特别是通过对高老太爷形象的刻画和对不争气的儿孙们的所作所为的揭露,充分说明了封建地主阶级内部早已溃烂得无可救药。

在“五四”运动的冲击下,这个封建王国发生了变化。作者通过对觉慧终于冲出囚牢奔向上海和觉民的逃婚,堂妹淑英的抗婚出走等的叙述,反映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影响,写出了旧家庭内部新力量的成长。

作者把各种家庭矛盾交织在一起加以描写,进行对比,更好地体现了其主题思想,情节也更生动,矛盾更为尖锐突出,使各类人物的面目在冲突中展现得更清晰。对人物的描写,则运用书信、日记、梦幻等多种形式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性格特点更为鲜明。加上作者非常熟悉封建家庭的生活,在作品里对封建家庭各种活动的真实描写,不仅加强了作品的认识价值,而且为人物的活动创造了特定的环境气氛。因此《激流三部曲》在控诉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上具有强烈的战斗意义,它曾激励了好几代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心。

(5)《子夜》

长篇小说《子夜》,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大师茅盾在思想创作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1930年春末夏初的旧中国,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军阀长期混战,加上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我国农村经济和民族工业遭到了严重破坏。与此同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正由低潮逐步走向高潮。

《子夜》正是在这一广阔的社会背景里,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斗争为主线,充分展开了既复杂又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30年代初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面貌,也再现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与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风起云涌的工农城乡革命斗争形势。

《子夜》的艺术特点是成功而生动地塑造了以吴荪甫为代表的90多个人物。作者把吴荪甫的两重性及其历史命运的描写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在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中加以典型化。使他同时在几条战线上作战,不停地处在胜利与失败之中,时而兴奋,时而忧虑,时而指挥若定,时而急躁不安。其野心、魄力、手段和冒险精神,在与买办金融家赵伯韬、中小民族资本家朱吟秋、亲属和他家庭内部成员的矛盾纠葛中,以及在同工人群众、双桥镇的农民群众的斗争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对吴荪甫的得力助手屠维岳,作者也用了不少笔墨来渲染他的“机警、镇定和胆量”。对依仗蒋氏政权的力量,在政治上、经济上不仅操纵了上海公债投机市场,而且还是扼杀民族工业的刽子手赵伯韬,虽然着墨不多,但他那狡猾、阴狠、剽悍及其玩弄女性的流氓本性,也暴露无遗。

《子夜》不仅艺术结构严谨、宏伟,且语言细腻、明快、色彩鲜艳,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6)《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我国著名作家、戏剧家老舍的重要作品之一。

《骆驼祥子》这部作品以20世纪20年代军阀统治下的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苦苦挣扎和沦于堕落的故事。20年代的北平,强权四起,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批因农村经济破产无路可走的劳苦人流入城市。然而,单凭出卖苦力并不能获得他们对生活的最低要求。因此,便出现了主人公祥子个人奋斗毁于社会黑暗高压之下的悲剧。小说深刻地挖掘了形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对吃人的社会制度做出强烈的控诉。

《骆驼祥子》是一部深刻的市民劳动者毁灭的悲剧。作家老舍以他精湛的现实主义笔法,从社会和性格两方面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发展演进过程,在现实社会的必然逻辑关系下,一个追求个人微小生活目的的劳动者,怎样被吞食、被毁灭。自然,祥子的性格悲剧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从自我追求到自我的毁灭,他都没有越出个体小私有者的境地。作家从透视市民社会的真实状况的角度,写成祥子的结局。这个结局,把长久地压在人们心上的祥子精神毁灭的阴影掀掉了,可以使人们更深更久地思索,痛恨或摧毁造成祥子悲剧的那个旧社会,这正是读者从这个悲剧中可得到的激励。

《骆驼祥子》出版后,影响很大,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1945年,该书英译本在纽约出版,立即风靡美国。

(7)《包身工》

现代文学家、戏剧家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通过外号叫“芦柴棒”的青年女工惨绝人道的遭遇,真实地反映了上海日本纱厂里失去人身自由的旧中国工人阶级的非人生活,有力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残酷压榨、迫害中国工人的罪行。作者将愤怒的感情融集在笔锋,警告喝血自肥的殖民主义者要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预言中国工人阶级的黑暗日子必将过去,黎明的到来是不可抗拒的。

《包身工》的作者运用精密的艺术组织能力和敏锐的政治眼光,有条不紊地用若干条线把那些残缺不全的素材串连起来,然后又串连在日本帝国主义怎样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在一块,残酷压迫和剥削中国工人阶级这条总的线上,给读者以极大的感染力。

作者在这篇报告文学里,对人物性格作了生动的刻画。并通过他们而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和半殖民地上的奴才是怎样互相勾结,令人发指地压榨中国工人阶级的。例如对抄身婆、带工头、拿莫温、东洋婆等人物的描写,不但写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阶级属性,而且一步步地追寻到他们都是帝国主义附属物的本质。例如抄身婆,虽然凶恶,但到底是最底层的奴才,她对芦柴棒终究因为怕做恶梦而不敢去碰一碰;带工头就完全不一样,他和帝国主义者分享从包身工身上压榨出来的血汗,因此他宁赔棺材也“要她做到死”。作品通过这些生动而具体的描绘,不仅表现作者高度的思想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唤起了读者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强烈仇恨。这正是《包身工》被人们称道的原因。

(8)《围城》

《围城》是创作出版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动乱年代,它展示的不是战火硝烟的世界,而是旧社会中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作者钱钟书是我国现代作家、著名学者,先后获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学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副博士学位。

《围城》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儒林外史》的艺术传统,对旧中国知识界的庸俗人生和丑恶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在《围城》中,作者以犀利的笔锋剥示、批判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病态文化心理。置身于中、西两种文化的边缘,背负着沟通“传统”与“现代”的使命,将他们抛入了一个自我矛盾、徒劳无为的尴尬境地,既丧失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又无法真正地融入西方人的现代理性,形成了一种自私、贪婪、虚荣、懦弱的畸病品格。作品通过对这些病态灵魂的刻画,展现出现代中国文化界令人触目惊心的殖民化状况,深刻揭示了中西文化在中国的畸形结合而导致的一场历史性的悲剧。钱钟书正是站在殖民化了的现代中国精神废墟上,以绝望中的清醒和悲凉中的戏谑来反省前辈知识分子艰难的文化变革所换来的悲剧性后果。

在《围城》的艺术特色上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人物塑造深刻精细,着墨不多而形象饱满。生动深入的细致描写、机智幽默的揶揄讽刺,丰富的比喻,构成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

特别是作者以其渊博的知识信手拈来,在作品中引用了大量中外历史和文学典藉、故事,从而使作品的人物、情节充满了哲学、文学和历史的意味,使讽刺艺术更增添了其理论和思想的深度。

(9)《雷雨》

《雷雨》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同一切经典性作品一样,《雷雨》也是说不尽的。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理解和阐释。有人把它读解为一部“暴露大家庭罪恶”的社会问题剧,认为它揭露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有人将其看作是一首展示人类生存困境的“寓言诗”,认为其反映了人和命运的永恒冲突,表达了作者对宇宙间压抑着人的本性而人又不可能把握的某种神秘力量的恐惧之情。也许正是这种可以进行多重阐释的可能性,赋予了《雷雨》以无限的艺术魅力。

剧中主人公蘩漪这一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人物画廊的一大贡献。在她的身上,闪耀着曹禺艺术才华的独特光辉,倾注了作家的充沛激情。作为一个个性初步自觉的女性,蘩漪在双重的悲剧中走完了她全部的心灵历程。一方面,她承受着周朴园封建专制的威压,心灵极度痛苦,另一方面,她拼命抓住周萍这棵弱不禁风的小草,试图以此摆脱自己的悲剧命运。“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交织在一起,使蘩漪在暴风雨中走向疯狂,也最终导致了周家的覆亡。蘩漪的反抗,自有一股摧枯拉朽的神力,与“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一脉相承。

《雷雨》是性格悲剧、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的统一体,因为在其中人物性格的形成、命运的倾向与社会的阶层充满了交织与联系。曹禺在刻画八个人物时是褒贬有别,立场鲜明的。他们有各自的性格特征与悲剧遭遇,刻画得最成功的是蘩漪的形象,关于她的女性心理分析以及她的象征意蕴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主要话题。作品借鉴欧洲古典主义的“三一律”,戏剧冲突高度集中、艺术结构紧凑精巧、人物语言充分性格化,显示了曹禺独特的艺术风格。

(10)《四世同堂》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是一部反映北方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心理状态,精神风貌和生活状况的现实主义杰作。

老舍以对时事的准确把握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体验,以及其毫不粉饰的写作风格、反映了在国家危亡时刻,受各种腐朽思想和反动势力束缚和压抑的北平人,在民族精神和心理素质上的许多弱点。并通过对人物生动而真实的塑造、描绘了北平中、下层人民逐渐成长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阅读这本书能给你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因而《四世同堂》被称为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四世同堂》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饱含怒、愤、傲、烈之情抒写而成一部被征服者的愤史。老舍以清醒的现实主义进行写作,丝毫不做作不粉饰,暴露了我们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态的许多弱点,这部作品不但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我们民族自省以自强的宝贵借鉴。

小说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在国家危亡的时刻,北平人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的束缚,所形成惶惑偷生、封闭自守、缺乏冒险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弱点与负担。

老舍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地认识生活的才能。一方面没有回避国民性中丑陋的一面;另一方面令人信服地描绘出了北平城里下层人民中逐渐增长起来的觉醒与反抗意识。《四世同堂》作为被征服者的愤史,不仅是老舍文艺写作的一个高峰,也是我国抗战文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11)《屈原》

《屈原》是现代文学大师、历史学家郭沫若创作的五幕历史剧,1942年1月完成。1942年3月出版,剧本上演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它不仅是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最优秀代表,而且也是当时乃至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众多历史题材作品的杰出代表。

剧本突出反映了屈原从祖国人民的利益出发所提出的“联齐抗秦”的正确主张同以南后为代表的楚国统治集团“绝齐降秦”的投降主义主张之间的尖锐斗争,表现了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爱国者横遭迫害的悲剧命运,热情歌颂了屈原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坚持正义坚贞不屈的崇高品格和雷电般激越深沉的性格。剧本还以婵娟的忠贞纯洁、宋玉的屈从变节以及南后的阴险毒辣,从不同侧面烘托了屈原形象的鲜明性格,深化了剧本的主题。

历史剧《屈原》的写作,正值“皖南事变”之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正处于最为艰苦的相持阶段。郭沫若将历史的真实与时代的呼声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了古为今用的特点。悲剧人物屈原在剧中被塑造得有血有肉,尤其是他那段“雷电颂”的独白,更为精彩。郭沫若所著的悲剧不是晦涩而复杂的,而是倾向鲜明,激情澎湃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也十分符合作家的总体创作风格。

《屈原》充分体现了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基本风格:从不拘泥历史成说,勇于对历史题材进行大胆的艺术再创造,以浓烈的现实精神构成了史剧创作的浪漫主义抒情格调,以抒情诗歌的穿插运用增强史剧的主情色彩。《屈原》以其磅礴的气势、精巧的构思、浓郁的情感和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确立了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重要里程碑。

(12)《红日》

当代作家吴强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日》是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我华东野战军在著名的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全歼蒋介石用美式装备精心培植的74师。这一胜利,不仅扭转了山东战局,而且震撼了蒋家王朝的根基,使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作品从军长沈振新及其所属部队在涟水防守战中与74师两次交锋受挫开始,一直写到在孟良崮全歼74师为止。通过对部队艰难的行军和殊死的搏斗场面以及部队休整、演习,后方医院和人民群众支前乃至男女爱情方面的描绘,广泛勾勒了色彩斑斓的部队生活。作品内容丰富,人物众多,结构完整,像一幅宏伟的油画,生动地再现了我军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作品最成功之处是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我军高级指挥员的刻画更为突出。军长沈振新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干部,战斗经验丰富,遇事冷静、果断,对部下了如指掌又要求严格;副军长梁波与军长不同,是一位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充满活力的指挥员,他不仅军事指挥出色,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小说对我军高级将领的成功刻画,主要是在同敌人的殊死搏斗中显示出来的。作品对敌人并没有漫画化,而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描绘了敌人的形象,既突出揭示敌人的凶残本性,又注意表现其各自的个性特点。如敌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懦怯,遇事迟疑不决;敌参谋长魏振钺老奸巨猾;敌师长何莽凶残、愚蠢;蒋介石的心腹、“常胜将军”张灵甫,则是刻画得最成功的反面人物,作品把他那骄横狂妄、刚愎自用、不可一世的个性,放在被我军重重包围的孟良崮这一特定环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3)《青春之歌》

当代著名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以“九·一八”事变至“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的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对林道静的成长过程和一大群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形象地展示了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烈之际,知识分子队伍的日益觉醒和分化,再现了党所领导下的青年学生的革命运动。这是一曲以高昂旋律谱写的歌颂革命青春的赞歌。

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成功地塑造了动荡不定的“一二·九”运动前后,我国知识分子的群像。像以卢嘉川、江华、林红为代表的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知识分子形象;以余永泽为代表的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以王晓燕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还有开始倾向革命,最后腐化堕落下去的知识分子形象;以及充满市侩习气、嘴脸丑恶的知识分子。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中,尤以林道静的形象更为成功。她的艺术形象,概括了我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革命知识青年的典型性格。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其中又以对比最为突出。如同类相比,异类反衬,或同一人物的前后期的对比,还有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来揭示人物不同的心理特征,或以个性化的细节来展示不同人物的精神世界与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或把人物的肖像描写同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相结合等。在结构上,作品是以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为主线。为了突出表现“林道静道路”的题旨,作者以卢嘉川、江华、林红作为林的引路人,暗示其成长目标;以余永泽、白莉萍所走的道路来反衬“林道静道路”的正确;以王晓燕的幼稚、纯真来衬托林道静的老练、沉着;以戴愉的叛徒行为来反衬林道静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这样,林道静这个典型形象便具有更加深广的社会意义。

(14)《红岩》

《红岩》是当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于1961年12月发表的一部4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这部根据作者狱中斗争生活的真人真事创作的小说一经问世,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被誉为“用烈士鲜血写成的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是“共产主义的教科书”,而风靡一时,三年中发行400万部,并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朝等多种文字发行于世界各国。

《红岩》中描写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发生在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高潮时期。这时期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将取得全国胜利,另一方面,国民党反动派为挽回败局,疯狂地镇压人民。革命与反革命的搏斗更加尖锐、复杂和激烈。《红岩)的作者曾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是敌人疯狂屠杀中的幸存者。他们通过小说,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为革命舍生忘死的英勇壮烈的斗争事迹,揭露了敌人的极端残暴凶狠,热情地歌颂了革命者在黎明前夕斗争中所表现的浩然正气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红岩》成功地塑造了以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小萝卜头等为代表的革命烈士崇高的形象,用真实、生动、感人的故事,讴歌了先烈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及高尚情操。

《红岩》在写作艺术上,善于运用典型情节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将压抑沉闷的狱中生活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成功的艺术表现,使《红岩》成为当代文学中反映我党地下斗争的壮丽史诗。

(15)《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汇编。

傅聪1954年1月赴波兰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波兰,后旅行欧美,定居英国。这期间父子二人以信件为纽带,维系着珍贵的父子情谊,通信时间为1954年1月~1966年6月。在信中,他将满腔的父爱和对生命的执著传送给儿子,希望他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和为人的品格,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20世纪70年代,其子将家父书信慎重编选后出版,以纪念父母逝世15周年。

《傅雷家书》中不仅记录了其一家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活动,也反映了傅雷先生光明磊落、律己恕人、忠厚执著的品格。情真意切、洋洋洒洒的信文之中包含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人生哲理和社会经验,凝结了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是一篇感人的教子篇。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写到此信的作用:“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思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这段话对于理解傅雷家书的意义很有份量。在那庞杂无际的句句行行之间,更体现出长幼两代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和精神抚慰。

(16)《寄小读者》

《寄小读者》是我国著名女作家、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冰心的散文作品。

“五四”运动带来了科学、民主、解放的呼声,作为祖国之未来的儿童的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有识之士认为:儿童有独立的人格,他们需要文学,应将“儿童的文学给予儿童”。《寄小读者》即在该思潮的激励下诞生。《寄小读者》一书是作者1923~1926年留学美国期间为北京《晨报副镌》“儿童世界”专栏所写的通讯,计29篇。通讯中作者将自己从北京到上海又从吴淞口到波士顿的沿途经历以及异国的湖光山色、风俗习惯、民间传说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诉诸笔墨、娓娓道来。

《寄小读者》这部散文作品,情感真挚,描述生动,其在清新隽丽典雅与浓郁的抒情中泛溢着温柔与忧愁风格;语言更兼有白话的流利晓畅和文言的古雅凝炼,读来宛如山泉流水悦人耳目,沁人心脾,清丽可人。展示了女性独特的审美世界:透明、单纯、充满爱意和温情。

(17)《平凡的世界》

作家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共三卷,有一百多万字。作者通过复杂的现实生活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的形象。在该书中,作者表现出人生的自尊、自强和自信。也表现了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洪流的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一次次苦难中展现出的顽强坚韧使人精神升华。《平凡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和抗争意识,它深情关注着普通劳动者的命运,体现了路遥一贯的创作特色,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巨著。

洋洋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不仅是路遥的创作高峰,也是中国文学的创作高峰。路遥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关键在于他的作品贯注了昂扬的奋斗精神。“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咀嚼着这些至理名言,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从这个意义上看,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将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18)《幻城》

《幻城》是一曲用唯美的意境、空灵的幻想、清冷的文字融合至纯至灵的人性谱写的对爱与自由的悲歌,它低低地吟唱,一直冷到人的心里去。每一个阅读此书的人或许都在那个孩子所营造的华丽梦境里清醒着,这样的一个梦境,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本身是一种奢侈。

漫天的雪、苍茫的天、横空飞过的凄厉的霰雪鸟、银色的梦幻城堡、黑色的玄武岩、怒放的火焰般的红莲、铺天盖地的樱花……神话就是在这样一种奇幻的意境下发生,或许那不是纯粹的神话,作者只是借助了神话的架构,因为充斥在神话中的是复杂的人性、人的至纯的情、人的至灵的爱、爱与自由在责任中的毁灭……

他们在吃上精致的食物、穿上华丽的衣服、接受最快速最便捷的科技信息的同时,还需要一点幻想、一点温情,需要一些值得他们信赖的同龄人去和他们沟通,以某种方式去贴近他们的心灵。而本书的作者——郭敬明——就是这样的一个同龄人,他的沟通方式,就是他的被称为奇幻小说或者推理小说的《幻城》。

(19)《我为歌狂》

《我为歌狂》的主人公是一群个性鲜明的高中生,每个人都是一枚特有的标签。不管放在人群的哪个角落,都能显示出他们才有的内容。

除此之外,还有滑稽精明的盖世爱、不要结果只要过程爱看帅哥的朱丽丽、时髦而爽快的冬冬、天生奴性爱打小报告的梅君严、自以为是的外表下掩盖着一颗热爱教育之心的冷老师。还有关键人物郎老师,他天生热情,充满理想,做事圆滑,深受学生喜欢。

这样一群个性特异的人,却有一个共同点:痴爱音乐。也是因为音乐,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用音乐演奏了一曲曲属于他们才有的青春之歌。

在这本书里,音乐是主题,爱才是灵魂。这一群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在经历了乐队的分分合合后,更深刻地理解了“爱”。在这个“爱”中,有对人的善良、真诚、包容和赞美。

因为对音乐的爱,叶峰和楚天歌这两个在音乐领域同样优秀的男孩子,从敌视到惺惺相惜再到互相赞美;因为对音乐的爱,从容这个永远优秀的好学生也开始懂得欣赏别人身上除学习之外的好;因为对音乐的爱,麦云洁这个固执的女孩子也开始懂得在有些时候,人也是需要变通、需要包容的;因为对音乐的爱,楚天歌这个一向对父母惟命是从的男生,也敢于争取自己想要的人生之路。

他们用自己对音乐的爱,改变了冷老师的教条主义;留下了郎老师原本要远离的心;还用他们对音乐的爱,换来了家人的理解,赢得了朋友的真诚……

3.外国文学经典书目与名著

(1)《鲁滨逊漂流记》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弃到智利海外荒岛,生活了5年后得救。英国小说家笛福(1660-1731年)受到这件事的启发,创作了《鲁滨逊飘流记》。

《鲁滨逊飘流记》是一部描写航海冒险的幻想小说。小说以主人公自述的方式讲述一个叫鲁滨逊的约克郡水手不安于平庸、舒适的家庭生活,总想干一番事业。他私自出海,寻找发财致富的捷径。不幸被海盗俘到北非,做了2年奴隶,在逃生的海船上遭遇风暴,孤身来到荒岛。但他很快克服了悲观绝望的情绪,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毅力独自生活了17年。后来,他偶然救了野人星期五。28年后他们最终获救回国。

鲁滨逊这一人物所表现出的顽强进取精神,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面貌。显示出了一个征服自然和命运的劳动者的智慧与英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残忍和贪婪的本色。在艺术上,小说语言自然、环境描写细致、虚构情节真实可信。小说于1719年发表后获得极大成功,作品从人物、主题以至写法都有所创新,开辟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初道路,笛福也因此成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长篇小说家。

(2)《少年维特的烦恼》

该书作者约翰·歌德,是18世纪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773年的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利欣根》是歌德的成名作,1774年,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给他带来世界声誉。这部小说出版后风行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少年维特热”。作品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就在于它通过维特这个叛逆者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揭露了上流社会的污浊庸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不可跨越的等级制度,对当时德国的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批判,反映了已经觉醒却仍软弱的德国进步青年的精神苦闷。

这部小说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它采取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穿插在维特书信中的“编者致读者”除外)。这种叙述方法非常适合于这部小说着重抒发主人公思想感情的特点。第二,这部小说在抒发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塑造维特这个多情善感的青年形象时,还借助于大自然景物的描写。维特书信中不乏风景描写的神采文字。

两百多年来,这部小说以其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和悲愤感伤的情调,深深震撼了一代代读者的心。

(3)《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中所收多为东方故事,最初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经18世纪一位曾在东方游历、并且精通阿拉伯文及其他东方语言的法国学者安敦·盖伦的翻译介绍才在欧洲流行。盖伦的译本是在1709年-1717年间分为数册出现。

盖伦据以翻译的原本得自叙利亚,约于100年前在埃及写作而成,不用说,自然是用阿拉伯文写成。不过,其中所说的故事要比这个年代古老得多,但到底有多么古老,那就无可奉告了。最早追溯这些故事的文献,是一位名叫马苏迪的阿拉伯人所编的一种历史辞典,约成书于公元950年。据编者马苏迪表示,在他那个年代,有一批译自波斯文、印度文、希腊文,以及其他语言的图书在阿拉伯人当中流行,而其中的《赫查尔阿夫善》,是“一本从波斯文译成阿拉伯文的书,其意为‘一千个故事’”。

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生动传神,有的还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它的故事形式,传奇的情节,都非常吸引人,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一本好书。

(4)《失乐园》

《失乐园》的作者约翰·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杰出的诗人和政论家,他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

在1638-1639年间,他以笔作枪投入到资产阶级反对王权和国教的斗争中,由于活动繁忙,弥尔顿积劳成疾,导致双目失明。尽管如此,他还是写作不止,以惊人的毅力,通过口授,完成了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宏伟史诗《失乐园》。该诗以圣经故事为素材,以磅礴的气势,奔放的热情,超自然的人物形象,激昂的语言反映了革命斗争的壮烈,革命者的博大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歌充满了诗人的激情。他运用比喻、排比、重叠等丰富的修辞手段采用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和神话故事中的典故,使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富有节奏感的诗行融为一体,艺术效果强烈。

尽管其中有不少拉丁语源的词汇与复杂的句法结构,使阅读有一定困难,它仍是英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以后的英国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失乐园》以《旧约创世纪》中神话的题材,创作而成的一部关于人类堕落的悲剧。它结构宏大,在时间上,上溯新宇宙的诞生,下至人类未来,旧世纪的衰亡;在空间上,又包括至高天国、人类乐园和地狱深渊。史诗包罗万象,形成一幅幅无边无际、色彩绚丽而又若隐若现的画面,情景极为壮观。

(5)《忏悔录》

《忏悔录》的作者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曾遭当局迫害,被逼逃亡。这中间,他完成了最能代表卢梭真心感受和思想的,也是最为世人熟知的自传——《忏悔录》。

《忏悔录》中,卢梭以极复杂的心情和极生动的笔触坦率地讲述了自己善与恶,美与丑、罪与罚的一生。他在称颂自己热爱自由、同情弱者、理想崇高、本性善良等种种美德的同时,又坦述了自己恶意作弄、沉溺女色、抛弃子女等种种恶行。书中,卢梭还历数了寄人篱下的非人待遇,进入社会后的被歧视和虐待以及种种他耳闻目睹的黑暗与不平。

《忏悔录》被公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对之后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卢梭开始了一个时代。

(6)《简·爱》

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通过一个小资产阶级女性反抗、奋斗的故事,表现了作者不满当时社会现实的进步立场。

《简·爱》这部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简·爱这一具有反抗性格的下层女性形象。作品通过女主人公简·爱在盖德海德舅母家、劳渥德学校、桑菲尔德府、圣约翰家四个阶段的生活经历,把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自私充分地暴露了出来。特别是揭露出劳渥德教会学校这一上帝仁慈体现的地方,却充满了残害儿童身心的罪恶。

作品刻画的简·爱与罗切斯特两个男女主人公,一反当时流行的漂亮温柔女性和风度翩翩男性的爱情故事描写,把女主人公写得其貌不扬,男主人公也冷淡古板。但人物性格则写得鲜明可爱,远比那些流行小说更深刻,更吸引人。

特别是女主人公虽出身平民,地位低微,人又长得矮小瘦弱,甚至姿色也毫不出众,在周围那些体面的贵族资产阶级妇女看来,她不过是个无足重轻、令人讨厌的女佣人。然而就是她,却有着独立自主的品格,坚定顽强的意志,充沛的青春活力,敏锐的才智,丰富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她蔑视金钱权势,反抗社会压迫,争取独立自主权利的奋斗精神,使她光彩飞扬,大大高出于看不起她的耶些贵族资产阶级妇女和歧视压迫她的整个虚伪自私的社会。

(7)《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国19世纪的戏剧家、小说家小仲马的代表作。

《茶花女》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埃的生活经历为主线,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作品在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时,用于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特别是作品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下级下流”。但更多的人们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1852年,经小仲马改编的五幕剧《茶花女》上演并获巨大成功。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他率先把一个浪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女子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作品通过对巴黎名妓玛格丽特生活经历的描绘,真实地展现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生活的糜烂,对他们虚伪和冷酷的面目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8)《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世界上公认为最伟大的小说,近代文学创作的一座丰碑。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是贵族地主,35岁开始写《战争与和平》,完成后有70万字,人物多达529位,五年后分期出版。

今天这部巨著被译成数十种文字,风靡世界,畅销不衰。作品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背景,以包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家族的家庭生活为主线,气势磅礴地再现了1805-1820年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广泛而细致地展示了俄国当时的社会政治和各阶层人士的生活原貌。

作品中有大量战争的描写,如申格拉本和奥斯特里茨会战,斯摩棱斯克大火,波罗金诺大会战,法军进入莫斯科,莫斯科大火,法军全面溃退等,但随着焦点的变换、交叉,一会儿又转到一场光芒四射的舞会,再转到两个人之间静静的谈话,再转到恋爱事件,再转到打猎场面,再转到彼埃尔加入“共济会”,再转到一位暴躁老亲王欺压未婚女儿的花边描写,再转到高层政治、青年的欢乐与悲哀、一位纯真少女险些被诱奸、圣诞夜的哑剧表演、订婚与结婚——一个个构思高明却显得不连贯的场景都环环相扣地发生在贵族的圈中。

这一切都使作品的主题“战争与和平”鲜明地镌刻在读者心中。而书中的主人公如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等人也一个个在战争与和平的洗礼中生动、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托尔斯泰热爱人生,热爱和平,他写《战争与和平》,其创作的核心思想是:表现出人生的杂乱无章、不连贯、变化万千、挣扎中的寂寞人类,看似全无目标。可是他也把自己的活力注入这件精品之中,所以我们为了它本身而接受了它并欣赏有加,就像真实人生一样。他为我们重新创造了我们都必须面对的大现象,带着我们走向未知终点的长河。

(9)《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最重要也最成功的作品。该作品于1954年荣获瑞典文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年迈的古巴渔夫在大西洋里和一条大鱼搏斗的故事。作者在一篇渔猎故事的框架中,生动地展现出人的命运。它是对一种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不仅没有丝毫褪色,相反,倒是经过时间的打磨而愈加光辉灿烂,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文学长廊中的经典之作,那位绝不低头的桑提亚哥老人也成为人类坚贞不屈与命运抗争的象征。

《老人与海》是一部充满魅力的优秀作品。故事富有戏剧性的情节逐步展开后,各个富有活力的细节积累起来,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只要是一个想从读中汲取力量的读者,就肯定不会错过这部作品。

(10)《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发表被认为是世界小说史上最引起轰动的事件。这是因为,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的土地上,人民开展了规模浩大的废奴运动,要求禁绝奴隶买卖和废除奴隶制。废奴文学应运而生。现实主义作家斯托夫人就是废奴文学的杰出代表。在她的代表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无情地揭露了南方奴隶制度的残暴,表明了人们废除奴隶制的决心和勇气。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表现出来的文学创作手法、美学观和宗教信仰,以及她的思想意识,至今得到后人的关注和评论。这篇不朽名篇,就是今天读来,仍能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同情和恐惧。

(11)《童年》

《童年》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书中讲述的是阿辽沙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经历,通过一个孤独孩童的视角来审视整个世界及人生。小说描绘了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重的小市民习气的丑恶的家庭及一个令人窒息的现实世界,并成功地再现了这个家庭的及整个社会的腐败、衰竭而趋向灭亡的全过程。可以说《童年》以其开创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价值。

《童年》成功地运用了典型概括和对照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忠实地描绘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实况及生活场景。

(1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描述了前苏联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红色政权所做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小说一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它鼓舞了千百万青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的精神,他的名字被公认为是那个时代共青团的象征。卫国战争时期,前线的苏维埃青年又在保尔·柯察金的精神鼓舞下同法西斯坚决战斗。他们在执行战斗任务之前,常常举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集体朗诵,为的是一次次回忆起保尔·柯察金如何勇于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

小说发表后被成百次地再版,3次搬上银幕,并被译成许多文字走向世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成为全世界共产主义青年行动的楷模,他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小说出版的同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为了表彰他忘我的劳动和卓著的功勋,1935年他被授予苏维埃的最高奖章列宁勋章。

这部小说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读来真切感人,有如身临其境。小说的全部描写都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展开。结构紧密、自然、真实、贴切。除主人公外,书中还刻画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资产阶级小姐冬妮娅、纯真的共青团干邵丽达以及那些“靠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排泄物而生活”的内地市侩。无论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是30年代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13)《哈里·波特》系列

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哈里·波特》系列小说已经被翻译成60余种文字,销售量超过2.5亿本,成为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目前,罗琳依然在遍布全球的“哈利·波特迷”们的热切期待下,创作《哈里·波特》的续集。

《哈里·波特》成为一种“全球潮流”,并长期不衰?主要得益于《哈里·波特》故事本身的魅力。

哈里·波特是一个10来岁的小巫师,骑着一把飞天扫帚在魔法世界经历了无数次冒险闯荡,凭借着大无畏的勇气与魔法界人人心惊胆战的伏地魔作斗争。但是,哈里·波特其实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就是一个有点淘气、不断违反校规的男孩,在生活中不断地有自己的烦恼需要解决,而我们也能在他所生活的魔法世界里寻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正如我们的学校里同样有可爱的捣蛋鬼“韦斯莱双胞胎兄弟”、有勤奋好学的“赫敏”、有率真而冒失的好伙伴“罗恩”、有惹人讨厌的死对头“马尔福”、有人人敬重的校长“邓布利多”。

《哈里·波特》对我们来说是亲切的,主角在魔法世界那些惊险而又神奇的经历能给我们带来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们感觉自己生活在了奇妙的魔法世界,给所有的大人小孩们提供了极大的幻想空间。

4.中外儿童文学经典与名著

(1)《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作者伊索是古希腊寓言作家。

寓言作为古希腊最早的一种文学体裁,长期在下层社会口头流传,主要反映下层社会的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而《伊索寓言》在其历史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方面,在反映阶级压迫方面都无疑堪称为古希腊寓言中的典范。

《伊索寓言》以其丰富的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手段,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巨大影响,不仅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有明显影响,而且在我国的明代时就出现了译本,一些故事已经是家喻户晓了。特别是《伊索寓言》还常常被中外文学家、政治家们引用在自己的作品或政论中,更显见其本身的内涵、价值和意义。

(2)《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阳光灿烂、岛屿星罗棋布的地中海世界,早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就产生了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和传说,这就是后来古希腊文学艺术赖以生长的土壤——古希腊神话。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童年”的世界观和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是较全面地反映古代希腊神话内容及风格的一部书。希腊神话与其他民族神话一样,相信神,相信命运,但它强调的却是人的力量、人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与现实的热烈追求,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阅读该书对于青少年知识视野的拓宽,道德情操的陶冶,人生信念的确立会很有帮助,同时还会给青少年以艺术美感的享受。

(3)《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全世界儿童都为之心动的家庭童话集,它极具创造力地把参差不齐的民间文学资料以完美、和谐的方式集中起来,不仅反映了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特色,更把握了深刻的智慧和儿童心理特征。它向全世界儿童开启了一扇创造力与想像力之窗。

《格林童话》是雅科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多年工作的成果。完整的共有211篇。它于1812~1864年间一共再版了17次,被译成70余种文字流传至世界各地。在德国,它更是除了《圣经》外最畅销的文学作品。它与《安徒生故事全集》、《一千零一夜》并列为“世界童话三大宝库”。

《格林童话》的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的都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主题: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智慧与愚昧、勤劳与懒惰、勇敢与怯懦之间的斗争。它的主人公基本上分为对立的两类:一类如公主、裁缝、士兵、农夫等善的化身;一类是如继母、巫婆、魔鬼、强盗等恶的化身。善良的人在最初遭遇不幸,而坏人得逞,几经周折,善人获得了成功,恶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时至今日,《格林童话》已在全球各地流传,是世人最熟知的德国文学作品。其中的经典章节,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等更被多次改编成动画和戏剧。

(4)安徒生童话

对于中国的少年儿童读者来说,安徒生是他们最早了解的一位欧洲作家。安徒生童话指安徒生创作的一系列童话故事。这些故事脍炙人口,为各国儿童、成年人所钟爱。

安徒生是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童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贫困生活使他创作的童话对下层人民的生活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揭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穷人鸣不平始终是安徒生童话的一大主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义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安徒生的童话有些故事带有明显的讽刺的特色,如《皇帝的新装》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奉承的丑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海的女儿》《野天鹅》《白皇后》则讴歌了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表现出“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安徒生的童话继承和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作品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大量运用人们的口语和民谣传说;语言生动、自然、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创造的许多艺术形象,如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

安徒生,这位童话大师一生不懈地进行创作,他把天才和生命全部献给了未来的一代,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版本的《安徒生童话选集》。认为安徒生的童话只属于儿童是不确切的,有些故事的思想深度和社会内涵也许只有成年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安徒生自己曾说,他写童话“不仅为教育孩子,而且也为教育成年人”。

(5)《木偶奇遇记》

这是一个流传于全世界的经典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叫皮诺乔的小木偶。他善良、任性、聪明而又顽皮,他不听爸爸的话,总是犯错误,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在挫折中逐渐成长起来,知错就改,变得诚实、听话、又爱学习,还能帮助父母,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了一个真正的孩子,和爸爸妈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故事情节新奇有趣,语言诙谐活泼,而小木偶皮诺乔始终在孩子们心目中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深受孩子们喜爱。他教育孩子们,应该做一个抵御诱惑,诚实、听话、热爱劳动和学习的好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木偶奇遇记》最初发表在罗马的《儿童杂志》上,引起轰动。1883在佛罗伦萨出版单行本。童话自发表以来,已经在世界上译成了200多种文字,并被多次改编成美术片和故事片,对后世的童话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爱丽丝漫游奇境》

《爱丽丝漫游奇境》是英国童话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代表作品,其中的小女主人公是一个叫“爱丽丝”的古怪女孩。

爱丽丝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有一天,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跟着一只穿背心的粉红眼睛的兔子钻进了兔子洞。从此以后,她遇到的事情就越来越奇怪啦!她一会儿变得只有8厘米高,一会儿又大得连房子都装不下,她一会儿和花儿说话,一会儿和毛毛虫聊天,她遇到纸牌做的红心王后,总是怒气冲冲地要砍别人的脑袋……

这是一本带有魔幻色彩的哲理童话,故事中那些看似荒诞离奇的事情其实都是现实生活常识的夸大反映,折射出美丽奇幻的光彩。

《爱丽丝漫游奇境》不仅适合小孩子看,也适合大人看。书中那奇妙大胆的想像给孩子们带来了童年的乐趣,而童话中所蕴涵的哲理又引起大人们的深思,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7)《骑鹅旅行记》

《骑鹅旅行记》原名是《尼尔斯·豪格尔森周游瑞典的奇妙旅行》,19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被誉为“常读常新”的巨著,被译为多种文字走向世界。自1950年始设立的“尼尔斯·豪格尔森儿童文学奖”,正是得名于这部杰作。作品发表70周年后,瑞典《晚报》曾派两名记者乘坐单引擎飞机,沿着书中描写的大雁飞行路线重游,并发表新闻及照片,受到广泛关注。日本曾将此书拍成动画电视系列片。

由于该书是因瑞典国教育部要求而创作的地理辅助读物,因此可以当作科普读物阅读,也可从中体会文学想象的魅力。对于达尔河的形成、乌普兰的传说、斯德哥尔摩的由来、海湾与半岛的形成的描述,形象而美丽。瑞典读者感到亲切,我国读者也不会感到无味。

另外,读者在美妙动人的幻想世界之中,应能关注主人公尼尔斯的所作所为,思索其新生前的努力和变化,从诗意溶溶的童话境界中品味做人的意义。

(8)《一颗倒长的树》

《一颗倒长的树》的作者克里山·钱达尔是印度著名作家,堪称印度“短篇小说之王”。

《一棵倒长的树》中描写了一个12岁的孩子拉姆沿着一棵倒长的树进行游历而展开故事情节的。

这篇童话通过拉姆地下之行的所见所闻,深刻地揭露了剥削制度下的种种黑暗,抨击压迫者、剥削者的贪婪残暴,对苦难中的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主张被压迫者起来反抗、争取幸福,赞同不同肤色的人民要加强团结。作者对压迫者、剥削者施以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地下世界是现实的反映,在声音的坟墓中关着诗人、作家、政治家反对国王的声音;天天有毒蛇咬死人的蛇城,就是现实中残酷统治人民的政府的写照;雅民的贪婪的父亲,就是现实生活中压迫者、剥削者的化身。作者无情地揭露了现实的丑恶,使这篇童话带有强烈的现实色彩,折射出深刻的生活哲理。

童话塑造了拉姆这一形象。他是个穷孩子,勇敢、诚实,愿意帮助他人。作者也感人地描绘了拉姆、雅民、珍珠公主之间的友谊。

作品文笔犀利、寓意深刻,具有很深的哲理性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9)《小王子》

《小王子》是一部哲理童话,是法国著名的理想主义英雄——圣埃克·苏贝里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它透过一个孩子清澈的眼光,向我们诉说成人世界的悲哀。它是一个还保持着童真的大人送给所有孩子和大人们的一块水晶,孩子们会因为它而喜悦,大人们则在感到喜悦、安慰的同时,还会体会到一丝淡淡的辛酸,因为“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可惜,只有很少的一些大人记得这一点。”

《小王子》是20世纪法国最畅销的书籍。倍受法国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小王子》是一部适合所有人阅读的童话,它蕴涵着一个忧伤而美好的哲理:只有保持孩子般的真性情,才能避免虚浮的表面,永远生活在事物的本质当中。

(10)《阿丽思小姐》

《阿丽思小姐》的作者陈伯吹,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

《阿丽思小姐》创作于30年代。“五四”运动后,许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其中,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传入我国后,对我国的童话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陈伯吹也被作品中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阿丽思深深吸引住了,于是决定将阿丽思这个人物形象移植到我国,安排到我们的生活中,通过阿丽思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有趣故事,让小读者们认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

《阿丽思小姐》自1931年春开始在《小学生》半月刊上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该作品创作到一半时,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爆发。陈伯吹将原有的创作计划打破,从第十二章开始,让阿丽思从天真的梦游回到严肃的现实生活中来;从欢乐的儿童游戏,转向重大的抗日救国主题,从而赋予了《阿丽思小姐》激发抗日救国热情的新的神圣使命。

(11)《稻草人》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童话创作的先驱,素有“语言艺术家”之称。他的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被鲁迅生先称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读惯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郑渊洁童话的小朋友们,应该去读读经典的《稻草人》,一定会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稻草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不会流泪,可是他软弱的身躯下却有一颗善良、伟大的同情心,作者通过歌颂稻草人,倾诉了旧社会人们的苦难。

不同于传统童话表现阳光向上、美好幸福生活的主题,这部童话集中的作品多反映的是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黑暗社会现实和人的内心世界,具有深刻的现实内容。今天的少年阅读这些童话,不仅可以认识过去的生活,还可以通过认识过去而理解现在的生活。

《稻草人》展现了叶圣陶高深的艺术功力,集中体现了作者运用朴实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一个稻草人的眼睛,亲眼目睹了深夜里发生的三幕悲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当时人民的苦难生活。

(12)《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由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上海,最初在《大公报》上连载。当时的上海,在国民党的统治之下,政治黑暗,经济混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饥饿已将大批贫民推向死亡的边缘。这一灾难也同时落在孩子们的身上。上海滩头,到处可以见到流浪儿在隙缝中乞讨生活,寻觅生活。看到这些孱弱的孩子,在自己的土地上竟得不到温饱,等待他们的是普善山庄的一辆辆拉尸车,张乐平作为艺术家的良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他决意用连环漫画的形式,为千千万万个“三毛”式的苦孩子,向当时的黑暗社会发出控诉。

张乐平在《三毛流浪记》中,以三毛在上海的流浪生活为主线,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三毛在流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成功刻画了一个惹人同情和欢喜的苦孩子形象。

(13)《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一所小学和在那里上学的一个女孩子的真实故事。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在一般人眼里“古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作者用轻松明朗的笔触、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一个小女孩的快乐童年生活。

书中的小豆豆在上课的时候,会对着窗外的宣传艺人说:“给我们表演一个吧!”也会对着屋檐下正在做窝的小燕子大声叫:“哎,你在做什么?”她会因为钻别人家的篱笆而将衣服撕破,并且就连衣服破的样子也和别人不一样:它不像是裙子被勾住划开的那样,而是从背上到臀部那里,共撕开了7个大口子,破破烂烂地像是背了一个掸子。她还会把捡来的5分的硬币藏在树林里以便有机会交给警察。她会在被家里的狗咬了之后还要求父母不要责怪狗。她甚至会因为好玩不小心掉进厕所里。她还有把灰泥当成沙丘而跳进去的经历……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大人眼中顽劣的孩子才会有的表现。

但是,小豆豆的一切行为都得到了巴学园校长的宽容和引导,让童年的小豆豆没有因为自己的“古怪”而产生被排斥的感觉。相反,她比很多普通的孩子得到了更多自由发展的机会。

(14)《布克的奇遇》

《布克的奇遇》是一部曾让少年儿童爱不释手的、充满向往的科幻小说。

这本记述一只叫布克的狼狗换身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包括很多成年人在内的儿童读者。科幻小说《布克的奇遇》一时间风靡全国,少年儿童争相传看。

《布克的奇遇》是我国著名少儿科普小说的代表作。

这篇科学幻想小说以马戏团动物演员狼狗布克为主角展开情节。全文共分6部分,书中记叙了布克被压死移植身体后,重新回到舞台成功的演出。小说结尾处的神来之笔讲了一个从小失去一条腿的小惠姑娘,竟然也站在舞台上燕子似的飞舞。今天看来这已不是奇迹,而在当时,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多么令人欢欣鼓舞。

(15)《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以真人真事为原型,记述了家喻户晓的前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卓娅和舒拉姐弟俩在父母的教育下,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就表现出许多优良品质:善良好学、诚实坚定、不怕困难、坚强不屈。例如,卓娅在有些功课学起来比较吃力的情况下,宁肯自己一个人做到深夜,也不要舒拉的帮助,充分表现出了她独立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韧性。舒拉是家里惟一的男孩,为了表现自己的阳刚之气,一向排斥说温情的话。可是,在卓娅生病期间,他承接了一些绘图的工作赚到些钱,他把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为姐姐购买衣料。从这些生活中的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点一滴所培养起来的优秀品质决定了他们在危难关头能够坚定、从容地面对考验。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不是一本用来打发时光、可读可不读的闲书,对那些行走在成长路上的孩子来说,它是一位很好的朋友,教会你如何变得坚强、善良和勇敢;对那些渴望让孩子变得幸福、高尚的父母来说,它是一位耐心的顾问,指引你如何言传身教,有效地与孩子们进行沟通,相信每一位用心读过这本书的人,不论年长或年幼,都会从中获益良多。

(16)《舒克贝塔历险记》

《舒克贝塔历险记》是郑渊洁最受少年欢迎的代表作之一。书中的舒克和贝塔是两只小老鼠,不过它们一点也不坏,而且还很可爱。舒克驾着电动直升飞机,贝塔开着电动坦克,它们一个是技术高超的飞行员,一个是优秀的坦克兵。它们两个好朋友到处历险,一路上帮助小动物们做了不少好事,与坏蛋勇敢地展开斗争,留下了好多好多精彩的故事!

它们还和一个叫皮皮鲁的小男孩成了好朋友,皮皮鲁虽然在学校里调皮捣蛋,是学校里的名人,不过他心地善良,热爱小动物,所以有很多动物朋友。

(17)《皮皮鲁传》和《鲁西西传》

皮皮鲁和鲁西西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笔下经常出现的小主人公,也是广大小读者心目中的小明星。

皮皮鲁和鲁西西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因为他们虽然只是小孩子,却有很多让孩子们羡慕的奇奇怪怪的经历,做出了许多一般的小孩子甚至大人也绝对做不到的“丰功伟绩”。他们是充满正义感、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作者郑渊洁说:《皮皮鲁传》和《鲁西西传》是分别写给男孩子和女孩子看的。他还说,男孩子(女孩子)看完自己的书后,一定要保密,千万别传到女孩子(男孩子)的耳朵里去!

皮皮鲁、鲁西西在中国拥有亿万读者,他们的名字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成为受法律保护的注册商标。目前其童话书刊已超过5千万册,也受到了台湾、韩国读者们的喜爱。

(18)《女生日记》和《男生日记》

《女生日记》和《男生日记》以两个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日记的形式,向我们展开了一个真实的孩子的世界。在日记里,他们有对成人世界的困惑;有对同学友爱的表达;有对自己内心的剖析;也有成长的烦恼;在《男生日记》里,我们还能看到吴缅笔下对美丽的西藏风土人情的描绘。

令人惊讶的是,通过这两本日记,我们发现,12岁的孩子也开始有他们对人生的思考。比如冉冬阳,她知道自己不是很漂亮,可是她也知道温柔善良是一个女孩子最可贵的品质。她也常常思考,为什么父母对她的期望只是要她做一个快乐的人,而不是成名成家。而吴缅认为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只要不畏艰险、百折不挠,那么他终将是个成功者。也许这样的话看起来像是大话,可是,它出现在一个12岁的男孩子的日记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那是来自他心灵深处的声音。

在《女生日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冉冬阳怎样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可爱的少女。她开始有对自己身体变化的迷惑;开始不喜欢有女孩子和她喜欢同一个男生;也开始理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被同情和被怜悯;她愿意和家庭不幸的好朋友梅小雅一起去体验生活的艰辛;在这本日记里,冉冬阳是个不太漂亮的女生,可是因为她善解人意,是所有人心中的天使,包括班上最调皮的男生都这样以为。

在《男生日记》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个性、有责任心、有冒险精神的吴缅。他愿意选择最危险的路程与父亲一起去西藏;也能在父母离婚之后主动承担照顾妈妈的责任,并能诚心诚意地接受妈妈身边出现的另一个男人;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他愿意拿起自己的萨克斯到歌厅去演奏。对待生活,12岁的吴缅充满了热情,他常常能在平凡中创造奇妙,在平淡里发现快乐。

当然,他们也会在日记里发发牢骚。比如冉冬阳,因为同学取笑自己的发型而心怀不满;因为在美国的好朋友没有升学的压力而心生羡慕。吴缅呢,他也会因为怪冉冬阳没有照顾好他的小狗而乱发脾气;会因为好朋友鲁肥肥也喜欢冉冬阳而心里犯酸;还会捉弄罗老师的男朋友胡博士,因为他觉得胡博士配不上他心里最喜欢的罗老师。

5.中外科普科幻名著与优秀作品

(1)《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是世界著名古人类学家理查德·利基所著的一本非常精彩的科普读物。利基曾任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是世界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该书以生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人类是如何起源的,并介绍了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尚未弄清楚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把读者引入一个充满魔力的、绚丽多姿的考古世界。

该书约10万字,共八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最初的人;第二部分,即第二章一个拥挤的人科;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不同各类的人)和第四章(人,杰出的猎人);第四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八章,分别是:第五章,现代人的起源;第六章,艺术的语言;第七章,语言的艺术;第八章,心智的起源。

(2)《理解宇宙》

《理解宇宙》的作者同许多人一样,不仅为各种科技的发展所鼓舞,而且也对宇宙的探索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在《理解宇宙》中,作者主要探索了什么是宇宙,以及宇宙的产生和发展,宇宙的无限的空间等问题。并对宇宙中上帝是否存在,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都作了生动而全面的说明。在书中,作者细致地说明了宇宙中生命的起源及意义,怎样在无限的宇宙中超越有限生命的问题。

(3)《火星漫游》

该书作者斯坦利·格劳门·温鲍姆是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主要先驱者之一。

他在少年时代就对科幻很有兴趣,参加科幻迷组织“小说家”的活动。他的作品简洁明快,生动活泼,技巧熟练,对新一代科幻作家影响巨大。

《火星漫游》的最大成就是外星人形象塑造上的重大突破。最早提出外星人这个概念的是19世纪法国天文学家兼作家弗兰姆马林。而在科幻小说里,外星人则始于英国威尔斯的笔下,他在《星际战争》里塑造了第一种外星人的形象模式——恶魔型。而《火星漫游》突破威尔斯传统,塑造了崭新的火星人形象——天真友好型。作者笔下的火星生物与火星的生态环境相适应,故而令人信服。从此以后,外星人就成为科幻的一种标志。不仅如此,温鲍姆的外星人形象模式的出现,为科幻的另一题材——第一次接触,即与外星人第一次接触,铺平了道路。因为只有友好交往,才能克服偏见,增进了解。

《火星漫游》的成功还表现在作者熟练的写作技巧、生动的人物形象、诙谐的人物对白、可信的生态环境及巧妙的情节处理上。故事一气呵成,自始至终给人一种新奇之感。尤其是小说中的地球人和火星生物,不同的外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过程,不同的生活规律,令读者既感到陌生,又感到亲近。这样的成功,在科幻小说里确实难能可贵。

(4)《奇妙的人体》

《奇妙的人体》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特邀我国科普创作界的一批著名科普作家,编辑出版的大型系列化自然科学普及读物——《少年科学文库》之一。

该书深入浅出、饶有趣味的介绍了我们人类自身各个器官是个什么样子,都有哪些功能。在这些介绍中融入了当今世界上最新的科技成果,寓教于乐,寓知识于趣味中,图文并茂说理性强,很容易被小朋友们接受并喜欢。该书自1992年发表以后,已连续4次出版印刷,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5)《昆虫记》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不朽的昆虫史诗。

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是人性化、悲壮的,但又不是凭空想像的,而是以精密的科学观察为基础的。法布尔采用的是与同时代其他昆虫学家们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正如他自己所说: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剖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时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得既可怖又可怜,而我则使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厂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蝉鸣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则探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如果不是深爱着大自然,如果不是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如果没有儿童般的好奇心和科学家的细致观察力,如果没有文学家的丰富想像力和哲学家的思维,法布尔能写出《昆虫记》吗?难怪罗曼·罗兰由衷地赞叹他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现在,让我们也随着大师的步伐来到“荒石园”,倾听虫子们的秘密吧!在这里,你将不仅得到知识的升华,还会激起你对大自然的热爱,你被一切生命的伟大精神而感动了,陷入深深的哲理思考中。

(6)《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科幻小说,该书向读者介绍了一次动人心魄的海底旅行。读者被带去海底惊险狩猎,参观奇异的海底森林,探访海底废墟,打捞价值连城的海底珍宝……

本书作者凡尔纳开西方和日本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奠基人,他将19世纪的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写进了这本小说,并且解释得天衣无缝。作者运用诗人的笔触,把“科学小说”写得诗意盎然,洋溢着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

《海底两万里》最先以连载的形式,于1869~1870年刊登于《教育与娱乐》杂志上。虽说当时法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的时候,但《海底两万里》一开始就得到了读者的欢迎,它所带来的“奇妙的异域风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7)《日本沉没》

《日本沉没》的作者是日本当代作家小松左京他最初从事“漫才”(类似我国的相声)的创作,1963年以《茶泡饭的味道》中选角川书店主办的科幻小说征文,从此走上了科幻小说创作的道路。《日本沉没》是作者发表于1973年的长篇科幻小说,这部小说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在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该部小说主要描写的是自然界给日本带来的巨大灾难,但实际上这种灾难的发生与人类自身对自然界的重大破坏也有很大关系,因此这部作品也向人类提出了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使它造福于人的重大问题,促使广大读者去思考。

《日本沉没》这本书运用了日本五六十年代恐怖、毁灭题材的科幻小说的写作手法,并以现代科技为手段,突破了传统的神话限制,而把科幻融入现实生活中。这部小说对日本的自然条件给未来的影响作出了深刻的描述,表达了无限的忧虑,同时也在着力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和方法。它用幻想的怪诞方式,写出了日本所面临的巨大危机,促使人们觉醒,来面对这严酷的现实,显得深沉,却无绝望的气息。

在小说中,作者对灾难前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展示了芸芸众生的群像图,对认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现实有重大作用。

(8)《发明的故事》

该书作者德博诺擅长各方面的写作,特别对思想方法问题有研究,经常发表帮助读者改进思想方法问题的论著。该书不是技术史,而是关于具体的发明和发明家的故事。

全书五卷,纵谈古今一系列重大发明,把浩淼的知识溶入一个一个的故事之中。

著名的天文学家哈雷曾在水深60英尺的地方呆了一个半小时。他呆在水里干什么呢?他在试验自己的发明——潜水钟,第一个降落伞的发明者,以超人的勇敢从离地3000英尺高的气球上跳下来。他幸存下来了,而许多跟飞行有关的发明者,却像滑翔的先驱者利连撒尔一样,招致了不幸。

通过讲述发明故事,实际上也是想告诉读者一种认识事物、探索未知的方法,鼓励青年开拓创新,勇于发现,其实有的发明道理很简单,并非是高深莫测,只要青年读者能更好地向大自然的未知世界进军,就会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发明。

该书有编者前言,每卷的开头又另有引言。编者在前言和引言中指出了一些发明规律,对有志于发明创造的科技工作者不无启迪,对活跃广大青少年的思想不无助益;指出了一些重要发明受到社会冷遇和一些才华横溢的发明家惨遭不幸的事实,为当前经济建设中的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了前车之鉴;指出了许多发明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对研究世界各国过去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发明的故事》不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发明史,它的语言通俗易懂。由于它的内容极其丰富而且和各行各业的人密切相关,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许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仅可以满足猎奇的快乐,而且可以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活跃思想和促进发明创造。

(9)《未来的故事》

《未来的故事》是美国诗人、短篇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的科幻小说作品。

爱伦·坡早年就开始文学生涯,在诗歌、小说和文学评论三个方面都有不凡的成就。

《未来的故事》是作者以未来的视角来解释科幻故事,把时间和空间以及科技进步统一起来,给人一种新奇感。在该书中,作者独特地运用了多种艺术特色,从而对后世的科幻创作产生较大的影响。《未来的故事》也许是最早采用未来的全新视角来寻求解释的科幻故事。该故事发生在2848年,爱伦·坡之所以能令人信服地将叙述者置于未来,并通过他来对比1848年,是基于这样的重要认识:未来将有巨大变化,未来将与现在不同。正因为这样,爱伦·坡才能用令人置信却又嘲讽诙谐的笔触来描述未来人(叙述者)对现在(1848年)的误解。叙述者对过去的事物常常混淆不清,张冠李戴,谬误百出,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们对未来的误解。正是层层误解增添了小说的戏剧性。爱伦·坡曾说:“他把滑稽提高到怪诞,把可怕发展成恐怖,把机智夸大成嘲弄,把奇特上升到怪异和神秘。”《未来的故事》自始至终保持幽默讽刺的基调。这主要表现在2848年的叙述者自命不凡的气势和常识性谬误的强烈反差。此外,作者把未来乌托邦描写成反面乌托邦。1000年后,皇帝仍坐天下,社会等级森严,人口过剩,人道原则只顾整体不顾个体,忘却了过去,抛弃了文化传统。置换时间、幽默讽刺和反面乌托邦是《未来的故事》的三大特色。

(10)《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有利于启发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好书,它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可以说《十万个为什么》是青少年最好的科学启蒙书籍。

《十万个为什么》之所以经典,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提出的大都是孩子们不懂却渴望了解的常识问题。讲解身边的科学知识,通俗、生动地描述深奥的科学内容,是《十万个为什么》与其它科普图书最大的不同,它使得《十万个为什么》更贴近读者,为读者所喜爱。

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无穷无尽的,世界上也决不止十万个“为什么”,但大干世界的种种疑问,仿佛总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闪光的金钥匙。

曾有人说《十万个为什么》是青少年最好的科学启蒙书籍,这种说法并不为过,因为它引导了几代青少年的人生道路。许多有所作为的科学家,都曾对《十万个为什么》爱不释手。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回忆说:“我们那时候能看到的科普读物远不如今天的丰富,印象最深刻的是《十万个为什么》。”“从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的讨论中,一种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就在身上悄悄诞生。”潘家铮院士说:“《十万个为什么》不仅青少年可读,而且全社会都可读,一辈子都可读。”

自《十万个为什么》诞生以来,各种版本已经不尽可数,有青少年版、儿童版、家庭版……甚至出现了多媒体版本。

《十万个为什么》不断散发出新的活力,随着时代和科学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新的科学内容。1998年,《十万个为什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科普类图书获得的最高奖励。1999年,《十万个为什么》被评为“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

(11)《脑力倍增法》

《脑力倍增法》的作者斯泰恩女士是撰写自我帮助方面畅销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咨询家和研讨会的主持人。她已经帮助成千上万陷入困境的人开启隐秘的大脑潜能,从而使他们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据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仅开发了自己大脑的10%的能量,90%的剩余空间未得到发掘,就连爱迪生、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也仅仅利用了2000亿个脑细胞的30%,如此巨大的可开发余地却留给人类一个斯芬克斯迷题。

《脑力倍增法》的副标题是“有效挖掘大脑深处的巨大潜能”,斯泰恩女士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使脑力倍增的几种方法,循序渐进地入手,而最后得到的却是脑力的双倍增加,读完这本书,不知不觉中你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拥有这本书,你将懂得如何解决面临的脑力挑战,如何将所学知识信手拈来,如何在理解能力和对待每个脑力挑战方面轻而易举地胜人一筹。

6.中外历史名著与优秀作品

(1)《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由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所著。白先生历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古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务。他还曾创办多种杂志并担任主编。擅长于中国史学史、中国回族史、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

《中国通史》共十二卷。第一卷为“导论”部分,论述与中国史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第二卷为“远古时代”部分,利用详细的考古资料探索原始社会的状况。第三卷为“上古时代”部分,主要论述有文字记载以来到秦灭六国时的历史。第四卷至第十卷为“中古时代”部分,陈述自秦汉至鸦片战争前的历史。中古时代的历史分为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等发展阶段。第十一卷、第十二卷为“近代”部分,详述自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

该书是对中国通史进行重新架构的一次跨时代的尝试,因而较其他版本的中国通史著作,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在体例上摒弃过去各家对各时代历史综述的习惯,在内容上,严格强调体现“通”的思想,重视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重视贯通古今的发展规律。该书一经出版便享有极高声誉。

(2)《世界通史》

《世界通史》由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于廑先生所著。吴先生曾获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曾担任武汉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史学会理事及主席团成员等职务,是新中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该书分为上古部分、中古部分、近代部分。

上古部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两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它起源于人类社会形成,终于公元5世纪后期罗马奴隶制国家崩溃。该书第一章对原如社会进行综述。其后分为四编:(一)公元前4000-公元前2000年末的埃及四亚奴隶制国家的发生、发展和爱琴海与印度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二)公元前2000年末——公元前1000年中埃及西亚奴隶制继续发展和亚洲、地中海奴隶制国家的兴起;(三)公元前1000年中期——公元前3世纪古代奴隶制的全盛;(四)公元3世纪~5世纪古代奴隶社会的危机和沦落及越南、朝鲜、日本的古代社会状况。

中古部分反映的是封建社会中以农奴或农民为主的被统治阶级同统治阶级不断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起自公元5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该部分共分为三编,分别介绍中古初期、中期、后期封建制度的产生、繁荣和衰落及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近代部分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确立、发展和走向衰亡的历史,它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1917年十月革命。它分为两个时期:(一)1640年到巴黎公社前夕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二)1871年到1917年的帝国主义过渡和形成时期。

《世界通史》力图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认识历史,确立了新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基本构架。该书文字通俗,适合大众阅读。

(3)《中华五千年》

当代历史学者王建吉、魏丽明编写的《中华五千年》丛书,描述了远古时期的神话、历朝历代的动人故事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故事是从“盘古开天地”开始讲述的。“女娲炼石补天”,“石刀石斧辟洪荒”、“炎黄战綦”、“尧舜禅让”、“大禹治水”、“启建夏国”、“商汤灭夏”、“盘庚迁殷”。

“女娲补天”、“勾践卧薪尝胆”、“商鞅变法”、“赤壁战火”……这套丛书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简洁风趣的语言再现中国历史五千年的风貌,讲述历史上著名人物的生平轶事,描绘历史上有名的事件和典故,追述中国文明发展的轨迹。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画卷。

正视历史,把握今天,展望未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有的意识。了解历史,诘问历史,从历史长河中发现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因子,抛弃传统观念中的糟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深刻的洞察力,才能对目前的现实看得更清楚,从而轻装前行,这是青少年阅读历史的最大的益处。

(4)《世界五千年》

由当代历史学者陈必祥编写的《世界五千年》一书,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绘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是本书力求突出的特点。

打开本书,我们会禁不住惊叹,人类最早的文明竟然已有12000多年的历史,同时会发现许多壮观的世界奇迹。

大西洋底的金字塔是谁建的?宽阔的路是谁铺的?精美的海底石柱又意味着什么?而亚里斯多德又如何了解大西洋底文明的秘密……以及,古埃及金字塔凝聚了多少奴隶的血汗;古巴比伦精美绝伦的建筑一一空中花园,真像一个人间天堂。还有印度的米诺斯王宫、埃及底比斯墓的木乃伊、我国雄伟的万里长城,都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世界五千年》文字通俗易懂,故事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不用死记硬背,就可以记住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因此,它还可以成为学习世界历史的好帮手。

(5)《科技五千年》

科技的进步演绎成文明的发展,文明的进化绝对离不开科技的推动。在人类文明5000年的历史中,有许多杰出的代表,有许多重大的发现,更有许多科技进步的成就。为了介绍科技5000年来鲜为人知的历史,耸人听闻的传说,令人称奇的考古发现,光怪陆离的神秘景观,当代科普学者赵显明、王建吉编写出版了《科技五千年》这部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好书。

该书融历史与知识为一体,在描述惊险奇特的历史景观之中,介绍了世界科技不断发展的历史知识,其观点新颖,视角独特,题材广泛,博古览今的特点,对青少年开发智力、启迪思维、丰富知识,了解历史都是大有裨益的。

全书篇幅浩瀚,却又衔接紧凑,20余篇的内容几乎每篇都是一个独立成章的传奇故事。从远古讲到现代,从地底讲到天空,从地球讲到星际,从人类讲到整个宇宙,挥洒飘逸,神思畅漾,内容丰富,可称奇观百科,史料充裕足以慑人心魄。

(6)《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由当代历史学家王桧林所编写的,全书共分五篇,第一篇叙述了从1919年5月-1923年12月这段时期的历史。

第二篇叙述了从1924年1月-1927年7月的历史。

第三篇叙述的是从1927年8月-1937年7月的历史。

第四篇叙述的是从1937年-1945年8月这一历史时期。

第五篇叙述了从1945年8月-1949年9月这一历史时期。

该书以全面的、发展的、综合的历史观为指导,建立了一个能完整反映这段历史,体现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国现代史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1919至1949年中国社会的面貌。在史实的叙述和立论评析中,努力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本书还从内在联系上对这一时期各阶级、各社会集团、各政党、各民族的活动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各领域的状况,作了比较全面的反映。本书针对以前的中国现代史专著不太注重经济史、文化思想史等方面内容的现状,充实了这方面的内容,增加了不少经济史实,对文化思想包括政治思想、文学艺术、哲学、史学、教育等,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述。因此,本书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7)《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著名历史学家胡绳编写的历史专著。书分上、下两册,共二十七章。

本书所讲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的前一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前的中国历史。但本书并不是以叙述这段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全貌为旨归,而是只叙述1840~1919年之间的政治史。即中国在经历了两千多年基本上停滞的封建社会以后,社会政治发生的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动荡和变动。这些动荡和变动从根本上和总体上说来是表现为旧的阶级虽然衰落但仍然存在,新的阶级虽然已经兴起但尚未取得胜利;旧时期的阶级斗争仍然残存,而新时期的阶级斗争已经兴起,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更使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复杂化,因为各阶级对于外国侵略者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而且其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本书作者对革命与改良、洋务运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成一家之言。因此,本书成为一部颇有影响的中国近代史专著。

(8)《新中国国史教育学生读本》

《新中国国史教育学生读本》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编写的。目的是反映共和国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并通过共和国的历史,对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全书共分为十六章: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第二章,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三章,向社会主义过渡;第四章,解决历史新课题的思路;第五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和整风、反右运动的进行;第六章,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及指导方针的失误;第七章,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及其中断;第八章,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第九章,“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第十章,“斗、批、改”运动与林彪集团的覆灭;第十一章,“文革”时期的经济和外交;第十二章,粉碎江青集团,结束“文革”灾难;第十三章,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途;第十四章,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全面展开;第十五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第十六章,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大步迈向新世纪。

《新中国国史教育学生读本》是向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的好教材。

7.其他类名著与优秀作品

(1)《漫话圣经》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在基督教社会里,每个家庭至少都会拥有一本。《圣经》既是一部世俗的珍贵的历史文献,又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人类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为了使读者既能了解《圣经》的故事内容,又能科学地理解它的意义,亨德里克·房龙花费了大量心血,把一部文字古奥、线索繁杂、卷帙浩繁的《圣经》变成一部兴味盎然的篇幅适中的著作。为此,全世界青少年读者都应感谢他。

《漫话圣经》是一部饶有趣味又充满知识的著作,它一出版,就立即取代了其他类似著作,风靡了全世界,不但青少年爱读,成年人也因为它流畅的文笔和严密的逻辑而爱不释手。几十年以来,它多次被译成新的一种语言,一次又一次地再版。尽管世界每天都在向前发展,它依然是读者的宠物。三联书店出版的施旅、于一译的中文本让我们中文读者也能领略到这本长销不衰的书的风采。

《漫话圣经》是所有介绍《圣经》的著作里最好的,最受欢迎的一部之一,它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文字优美。《圣经》的某些段落文字也极优美,但有些段落晦涩难懂,有些段落枯燥乏味。房龙不是把它们改写了,就是把它略掉。这部书的文字是引人入胜的。第二,篇幅适中。一个求知欲强的人可以在一天之内把它读完。第三,插图众多。房龙忍不住想表现一下他绘画的才能,在书里安排了100余幅插图,这些漫画式的插图使我们对古代社会增加了一些感性的材料。让读者有一个更加生动形象的认识,第四,线索清晰,逻辑严密,全书的框架就包含了基督教神学的基本教义,即信——望——爱。

(2)《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阿米琪斯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该书中饱含着一种震撼人心的伟大力量——爱,小至同学友情、师生之爱,大至民族之爱……

《爱的教育》讲述了“一个小学生一学年的故事”。书中小男孩恩利科讲述了100个感人小故事,包括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故事、父母在自己日记本上的留言以及每月班上所讲的故事,阐述了“爱”这个人类最伟大的主题。

教育离不开爱,老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做好成功的教育;成长离不开爱,孩子的心中没有爱,就不能健康成长;爱就像空气,无处不在,而人们又离不开它;爱就像春风化雨,让人的心灵变得滋润又丰富。

不过,《爱的教育》可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和诙谐活泼的语言,润物无声般地影响着人们。许多故事都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像《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等等。

(3)《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是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革命领导人之一。他与美国第三届总统杰斐逊一起起草、修改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独立宣言》,并全权代表美国出使巴黎,回国后任宾西法尼亚州州长。他被誉为“美国的完人”和“人道与理性的化身”。

富兰克林的一生是不寻常的。他出身寒微,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和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他至少是那一世纪里最多才多艺的美国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人们都能深切感受到他的影响。世界上恐怕没有人在富兰克林的名字面前无动于衷。因为即使你不是美国人,没有享受到富兰克林对美国民主所做的贡献,你总会享受到避雷针的恩惠,而它的发明人正是富兰克林。他的科学活动仅仅是他的副业,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他对谷物的生产,对新式火炉的革新,对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的一系列发明创造,都给后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贡献。

《富兰克林自传》包含着许多朴素的格言和智慧,颂扬了持之以恒的勤奋精神,尤其是他在道德的完善中所追求的13条有用的德行和指导箴言,影响了许多人。正如富兰克林自己所说:“致力于使年轻人相信,没有任何品行能像正直和廉洁那样可能给人带来好运。”

有人说是一部美国历史文献,也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美国圣书。但它无论是作为一部历史或权威文体,还是作为对青年进行教育的资料和教科书,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居里夫人传》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这个外貌柔弱的女子对科学、对真理的追求。她总是那样谦逊、缄默、沉着地战胜着命运在她面前设下的一道又一道障碍。

为了从沥青废料中提炼出镭,在整整8年的时间里,玛丽·居里像个奴隶一样工作。最恶劣的工作环境,最繁重和枯燥的体力活,以及放射性物质对身体健康的极大损害,这些是连最坚强的男子也忍受不了的,可这个柔弱的女子却面不改色地坚持了下来。

挚爱的丈夫突然辞别人世,她却依然面容沉静地忍受着痛苦,继续做着应做的工作,没有因为痛苦放纵自己一天。

这位女中英杰从来没有放弃做妻子、做母亲的义务。她不遗余力地支持丈夫的事业;她用尽全部热情抚养两个女儿。一个女儿成为著名的作家和音乐家,另一个则成为诺贝尔奖金的得主。

令人钦佩和赞叹的不只是她在科学上的成就,更是她高尚无私的品德。她本可以占据镭的发现权,从而获取暴利。而她却完全无偿地把它奉献给了全世界。一位新闻记者曾问她最想要的是什么,她回答说想要一克镭做实验,但是镭太贵了,她买不起。——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心灵纯洁到了这样的程度,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应该从镭的发现中获取什么利益。

(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9世纪有两大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这样说。

拿破仑战胜的是整个欧洲,海伦·凯勒战胜的却是她自己,战胜自己比战胜别人更加令人震惊。更何况,她是这样的一个人:她没有视觉,没有听觉,88年的生命中有87年被无边的黑暗和寂静所包围。然而,她却爆发出了不可思议的生命能量,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读书识字,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一生写出了14部著作,成为杰出的作家和教育家,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残废人公益事业。人们甚至想像不出她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在她的这本自传中,你将看到,她甚至比常人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丽,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惊奇赞叹。本书之所以感动人,并不仅仅在于它优美清新的文字,而更在于它那催人奋进的思想、真实动人的事迹、无处不在的对生活的热情。对于那些生活在困顿中的人,或者那些急于寻求人生幸福答案的人来说,本书是最好的导师。正如罗斯福夫人所说:“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它告诉我们,人类的伟大精神使得一切困境都有被战胜的可能。

这本书同样是教育可以创造奇迹的伟大范例。安妮·莎莉文老师感动世界的爱心正是海伦奋飞的精神羽翼,它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无私的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唤醒一颗被黑暗、孤独重重包围的灵魂,让它自由快乐地飞翔。

(6)《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史小说,它运用侦探小说的悬念、引人入胜的情节、清新易懂的语言来阐述从古希腊一直到20世纪整个西方哲学史,被誉为“全世界最易懂的哲学奇书”。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就获得了世界性的赞誉。德意志《星期日汇报》说:“贾德这本关于哲学的小说可谓空前的创作”;《新闻周刊》评价说:

“这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对于未曾修习哲学概论者而言,这是最佳的入门读物,对于修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的人而言,本书有助于他们重新温习……”

如果你想了解哲学,就把这本书当作哲学启蒙书。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哲学是一门坚硬如石头、枯燥如嚼蜡的学问,令人望而生畏。所幸的是,《苏菲的世界》,“它证明了哲学不一定是一些与现实脱节的学院人士躲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

(7)《再见了,可鲁》

《再见了,可鲁》,是关于一条叫可鲁的狗的一生的故事。日本作家石黑谦吾和摄影家秋元良平合作,追踪着可鲁12年来与人相伴的点点滴滴,用文字和数十幅精美的插图,娓娓道来,让人为之动容。一条狗的一生,是再简单不过了,而它折射出来的精神世界,却足以让每个人为之落泪。

感动源于人与狗之间那种单纯的信赖、忠诚关怀和互助。米兰·昆德拉说:“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联结。它们不懂何为邪恶、嫉妒、不满。在美丽的黄昏,和狗儿并肩坐在河边,有如重回伊甸园。即使什么事情也不做也不觉得无聊——只有幸福平和。”

阅读此书后,你会发现,可鲁是一只温柔、诚恳、忠诚的导盲犬,它就像我们身边最亲密、最值得信赖的朋友,而不仅仅是一只讨人怜爱的宠物。

(8)《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是一本精美而奇特的照片集,是一个叫蒂皮的法国小女孩和她的非洲野生动物朋友之间的合影。在小蒂皮的世界里,有很多的野生动物朋友:她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交换奶瓶喝奶,和小狮子一起睡觉,跟鸵鸟一起跳舞,甚至连最危险的豹子也尝试着去接近。

你或许很羡慕小蒂皮的冒险生活,但是又感到好奇,毕竟她所做的事情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你想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吗?难道她不害怕吗?或许可以在本书中寻找答案。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还配有小蒂皮自己所写的文字,在那简朴的语言中,你不仅可以感受到一个充满野性的小姑娘的纯洁可爱,还引发你对自然和人的思索……

法国小女孩蒂皮,1990年出生于非洲纳米比亚。她从小就跟着父母在非洲丛林中长大,因为她的父母就是专门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师。蒂皮从小就与各种野生动物嬉戏,用眼睛与它们交流,她似乎天生就具有与野生动物相亲的本领。大象、鸵鸟、变色龙、牛蛙、豹子、狮子、狒狒……这些给她带来快乐、惊险、幻想乃至皮肉之苦的野生动物,最终都成了她的好朋友。

10岁的时候,蒂皮回到了巴黎,写下了她和野生动物朋友们之间的动人故事和亲身感受,同时编入了130多张父母为蒂皮拍摄的宝贵的现场照片,这就是《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可亲可爱,极具趣味性,并且能够唤醒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出版后立即在小读者们中风行,并为大人们所深深喜爱,被译成德、日、英等文字,在全球畅销,有的译本销量达数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