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掌控你的心理
15492500000040

第40章 贪婪心理

求利之心人皆有之。

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

被大山掩埋的哥哥和黄金

在一个穷山村里,哥哥和弟弟相依为命。有一天兄弟二人一起去赶集,在半路上遇到一个有着白花胡须的老人。老人对兄弟俩说:“我是天上的神仙,今天得以与你们相遇实在是难得的缘分,我会奖励你们一些东西。”老人说完指着附近的一座山头告诉兄弟俩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那座山会自动张开一个口子,从这个口子进去能看到无数的黄金,可以随心所欲的拿走,但是必须在太阳下山以前走出山洞,否则洞口会自动合上,出不来的话就会被掩埋在山洞里。

兄弟俩牢牢记住了神仙的话,在家高兴的等着那一天的到来,并且为装满黄金准备了袋子。哥哥嘲笑弟弟准备的袋子太小了,弟弟却不以为然,因为弟弟知道黄金很重,袋子大了装满的话肯定背不动。哥哥准备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袋子,并为自己的未雨绸缪洋洋得意。

到了那一天那座山真的出现了一个洞口,兄弟俩顺利的进入了山洞。眼前的景象真的如老神仙所说,遍地堆满了黄金,晃得人睁不开眼。兄弟俩心花怒放,别提有多激动了,这是他们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见到这么多的黄金。惊喜之余,弟弟提醒哥哥赶紧往袋子里装黄金。他们装啊装,装了好长时间。弟弟的袋子小,比哥哥先装满。他告诉哥哥该出去了,否则等太阳落山了就出不去了。可是哥哥不甘心,他的袋子还没有装满呢。

弟弟劝哥哥说:“差不多就行了,你的袋子大,装满了怎么背的动呢?还不是徒劳。”哥哥不屑地说:“你懂什么,这么好的机会,当然得多拿些黄金了,错过就没有了。只要你帮我一起把袋子装满,我就有办法背出去!”弟弟只好帮哥哥继续装。好不容易装满了,太阳也差不多快下山了。弟弟催促哥哥赶紧往外走。弟弟的袋子轻,比哥哥走得快。哥哥很吃力的背着大袋子,艰难的走着。看着落后的哥哥,弟弟很是着急,他劝哥哥扔掉一部分黄金,减少重量,方便早点走出山洞。可是哥哥怎么也不听,他舍不得扔掉黄金。无奈的弟弟顾不了那么多了,就在太阳落山的一刹那,弟弟的双脚迈出了山洞。之后弟弟听见轰隆一声,回头看洞口已经被堵住了。可怜的哥哥因为舍不得满满的大袋黄金而被永远的埋在山洞里了。

“贪”的本义指爱财,“婪”的本义指爱食,“贪婪”指贪得无厌,意即对与自己的力量不相称的某一目标过分的欲求。它是一种病态心理,与正常的欲望相比,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反而是愈满足,胃口就越大。

贪婪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心不足,蛇吞象”。俄国作家普希金在其作品《渔夫与金鱼》中就描写了一个十分贪婪的老太婆,和这个老太婆一样,有贪婪病态心理的人,在对待金钱、权力、女色、美食、财产等方面永远是贪得无厌的。如广州民航局售票员易芳利用职务之便,伪造机票,贪污公款几万元,她尝到甜头后,变本加厉,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伪造3.73万余张机票,贪污人民币313万余元,等于一架“波音737”飞机在天空中白白地飞行一年。

凡贪婪之人,都是利欲熏心的。

美国开发初期,地广人稀,地价甚廉,当时土地的出售,是以一人一天所跑的范围为准。

因此,有一个人付了钱就开始拼命奔跑,从清晨到中午,此人丝毫不敢休息,唯恐稍有松懈就损失了一些土地。到了黄昏,眼看太阳就要下山,如果跑不回终点就要前功尽弃,因此,他开始不要命地狂奔。

但是哪里想到,当他费尽千辛万苦跑到终点时,人也立即倒地,气绝身亡,卖主只好将他草草的就地埋葬,而所占的不过就是一棺之地。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回生命呢?贪婪是一种会给人带来无限痛苦的地狱,它耗尽了人力图满足其需求的精力,可并没有给人带来满足。

一个神仙来到人间,用点石成金来试验人心,想通过这个法子发现不贪财的人,度他成为仙人。不想找了一圈也没碰上一个,被神仙变成金子的石头已经不小了,可那些人总是后悔选的石头不够大。

一天,神仙遇见一个人,便指着一块石头说:“我把这块石头点成金子送给你吧。”那人摇摇头。神仙以为他嫌小,又换了块大石头说:“我把这块最大的石头点成金子送给你。”那人还是不要。

神仙大喜,心说今天可如愿了,就进一步核实道:“小块金子不要,大块金子还是不要,你要什么?”

那人指着神仙的右手食指说:“请您行行好,把这根手指头换给我吧。”

人都有欲望,贫穷的人想变得富有,低贱的人想变得富贵,默默无闻的人想变得举世闻名,没有受过赞誉的人想得到荣誉,这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欲望和能力之间是必须成正比的。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寻求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和谐。在欲望和能力之间产生严重不协调时,或者抑制欲望的膨胀,或者增加自己的能力。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胜数,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其实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了累赘。

人有想拥有的念头不为错,但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总希望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孰不知在你贪婪地占有中,你的心灵也被腐蚀掉了。其实,我们拥有生命和快乐已是最大的拥有,又何必贪求太多呢?求利之心人皆有之,贪的心理就是在求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追求收益。然而,“物极必反”,过分地求利并不见得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可能使事态向预计进程的反方向发展。

在一个封闭的小山村,有一条浅浅的河流,水流很是缓慢,就跟山村村民质朴的生活节奏一样。在河的下游,有一条很窄的石缝,一股河水从石缝里经过冲刷到石缝下面一块鹅卵石上再缓缓的流走。不知道流经了多少年,鹅卵石居然被石缝中流出的河水冲出一个鸡蛋大小的圆坑。圆坑里堆满了细细的金砂。因为这个位置比较偏僻,鲜有人发现。

一天,村里的一位老汉砍柴的时候经过这里取水解渴,无意之中看到了圆坑里的金砂。喜出望外的老汉小心翼翼地把金砂捧回了家。

以后每隔一段时间老汉就会来取一次金砂,虽然数量有限,但也够老汉一家过上富裕的日子了。老汉不告诉任何人这金砂从何而来,包括他的妻子和儿子。只说是自己捡来的。村里人自然不相信。

人总有好奇心的,老汉的儿子为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就悄悄的跟踪老汉从而发现了金砂的来源。看着窄窄的石缝,小小的圆坑和细细的河流,儿子在寻思着怎么样能够获得更多的金砂,而不是小小的一捧。他埋怨爹爹不应该瞒着自己,心想只要把圆坑凿大,石缝变宽,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金砂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爹爹。

老汉想了想,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还怪自己脑子笨,就没想到这样的好办法。

父子俩一拍即合,匆匆找来工具叮叮当当一阵忙活就拓宽了石缝,凿深了圆坑。想着以后可以获得更多的金砂,父子俩不顾辛苦守在圆坑旁边,还以酒助兴。

可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见一粒金砂落到圆坑里。父子俩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失望而归。金砂为什么突然消失了呢?原来他们拓宽了石缝以后水流变大,金砂很难沉淀下来,都被冲走了。

喜欢贪图便宜的人不一定就能占到便宜,有时候千方百计地想占便宜,结果吃了大亏。正像《道德经》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一个人贪欲太盛,往往要被天道所损。

学以致用:

贪污之人大都是意志薄弱者,在金钱与物质面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知道贪婪之心不好,有的在谋得不义之财后,也曾想过金盆洗手,但也只是就此为止,在诱惑面前,仍然犹豫不决,把后悔与迟疑置于脑后,再一次伸出贪婪之手。那么,面对贪婪之心,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克制的方法呢?

(1)格言自警法:古往今来,仁人贤士对贪婪之人是非常鄙视的,他们撰文做诗,鞭挞或讽刺那些索取不义之财的行为。想消除贪婪心理的人,应牢记那些诗文和名言格言,朝夕自警。

(2)懂得贪婪的后果。一般来说,人们之所以会很贪婪,有一点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想过贪婪的后果是什么。例如,贪官贪钱,他们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地贪污不会被人发现,实际上这是一种很严重的侥幸心理。如果在贪污前能这样想:东窗事发的几率是100%,那么,很多人都会克制住自己的贪婪之心。因为相比于东窗事发来说,平静安稳的日子更具有吸引力。能想到贪婪的严重后果而不被侥幸心理所蒙蔽,贪婪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

(3)对金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的生活离不开钱,但这钱应来得正,不能取不义之财;钱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贪婪之心最终会阻碍自己的发展。

(4)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一个人对生活的期望不能过高。虽然谁都会有些需求与欲望,但这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每个人的生活有欢乐,也有失缺,不能搞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要想做到知足常乐就应该珍惜自己眼前的生活,“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