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被羞辱,他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挫伤,尤其是虚荣心强的人,就会更加难以忍受,一怒之下可能什么冲动的事都做得出来。然而当羞辱你的那个人势力比你强大,那么你做出的冲动举动自然只会给你招来灾祸。
春秋时期,郑灵公在位期间,由公子宋和公子归生辅政。有一天,有人从汉江带回一个大鼋,献给灵公。灵公命屠夫炖肉汤招待朝中官员。这时,公子宋对灵公说: “我每次食指跳动,总要尝到好吃的东西。今天食指跳动了几下,果然又有好东西品尝了,你看灵验不灵验? ”
灵公听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你的食指跳动灵验不灵验,这一次还得由我决定! ”到了品尝鼋肉的时刻,郑灵公命令诸臣按官职大小,依次坐定。公子宋位居第一,洋洋自得,等着品尝。郑灵公却突然宣布,今天赏赐从最下席开始,公子宋便成了最后一个。
大臣们一个个得到了赏赐的鼋羹,纷纷称赞,眼看只剩下公子宋一人了,公子宋眼睁睁地等着屠夫呈上来鼋羹。谁知,这时屠夫向郑灵公报告说,鼋羹没有了。在众臣面前受到如此冷落和戏弄,公子宋真是怒火中烧。目睹公子宋的窘态,郑灵公开心极了,哈哈大笑,指着他说:“我本来是命令遍赐君臣的,谁料想却偏偏少了你一个人的。看来,这是命里注定你不该吃鼋肉啊。你看你的食指跳动要吃好东西的说法哪一点灵验呢? ”
为了挽回面子,公子宋完全失去了理智,遂不顾君臣之礼,突然起身走到郑灵公面前,将手探入灵公面前的鼎中,捏了一块鼋肉,放进口中,反唇相讥道: “我现在已经尝到了鼋肉,食指跳动哪一点又不灵验呢? ”说罢,不辞而别。
公子宋的言行,深深激怒了郑灵公。他当着众臣的面,愤愤地说: “公子宋也太无礼了,他眼中还有我这个君主吗?难道郑国就没有刀斧能砍掉他的脑袋不成? ”众臣吓得纷纷跪倒在地,连连规劝,郑灵公仍愤愤不已。
一场盛会就这样不欢而散。从此,郑灵公与公子宋结下了仇恨。公子宋因惧怕灵公找借口除掉自己,先发制人,在这一年的秋天派人刺杀了郑灵公。两年之后,郑灵公之弟追查公子宋指染君鼎之罪,将公子宋杀掉,暴尸于朝,尽诛其族。
君臣二人因一件小事而反目成仇,最后双方都死于非命,实在令人叹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为争面子,失去理智,闹矛盾,甚至冲动行事、大打出手的事,却屡见不鲜。如果只是为了挽回面子而拿真诚的友谊做交换,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那就太不值得了。
法国著名的女作家乔治 ·桑说: “不要去报复自己所受到的屈辱,而应当把它们看成自己前进的动力,让屈辱激励自己。 ”如果当时我们在面对欺辱时能够冷静一点,理智一点,或许就不会造成后来的局面了。一个理智的人,即使面对羞辱也能保持冷静,而不是一触即发或走极端,使自己在愤怒中迷失方向。
《孙子兵法》指出: “主不可以怒以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认为国君不可以因一时的愤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因为一个人愤怒过后可以转变为高兴,怨愤过后可以转变为喜悦,但国家灭亡了就再也难以恢复了,人死了就再也无法变活了。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为转移,有利则动,不利则止,这才是理智的行为。理智不但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胸襟,没有胸怀的人总是缺乏理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