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妇科产科常见病
15500100000013

第13章 早产

一、病症

妇女妊娠28~37周之间终止者,称为早产。正常情况下胎儿应在母亲子宫内生长发育38~40周的时间,才能发育成熟,降生人间。早产儿体重一般不足2500克,身长不超过45厘米。

由于早产儿的身体小、体重轻,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神经和消化系统发育不好。因此,早产儿离开母体后存活的能力差,必须给予特殊的护理才能存活,否则,将罹患各种病,使死亡率增高,早产儿的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51.8%,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预防早产是关键,即使早产儿存活下来,往往发育不良,常常遗留各种后遗症。

二、病因

造成早产的有以下三种原因:

1.母体原因

(1)生殖器官异常,如子宫畸形(双子宫)、宫颈内口松弛等。

(2)妊娠合并急性慢性疾病,如孕妇患流感、传染性肝炎、急性肾盂肾炎、贫血等。

(3)妊娠并发症,如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4)其他,如外伤、劳动、疲劳等。

2.胎儿、胎盘原因

如双胎、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儿畸形、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等。

三、诊断

1.临床表现

早产的临床表现与足月产的临床表现相似。

(1)宫缩:规则,间隔5~10分钟,持续30秒以上。

(2)见红:阴道有血性分泌物。

(3)宫口扩张:宫颈缩短,宫颈口进行性扩张大于2厘米。

2.鉴别诊断

先兆早产应与妊娠晚期生理性子宫收缩相鉴别,后者宫缩不规则,无阴道血性分泌物及宫口扩张。

四、治疗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一)先兆早产的处理

即胎膜未破,宫颈扩张初产妇在2厘米以内,胎儿存活,子宫内窘迫者,应设法抑制宫缩,尽可能使妊娠继续维持。

1.卧床休息

以减少子宫收缩。

2.药物治疗

(1)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能抑制子宫收缩,降低子宫肌肉对刺激物的应激性。副作用有使心跳快、血压下降。血糖增高、恶心、出汗、头痛等。临床上目前常用药物有:①苯氧丙酚胺:先静脉注入,当宫缩被抑制后改为肌注,24小时后改用口服。

②羟苄羟麻黄碱:静脉滴入,宫缩停止后改为口服。

③其他β2型受体兴奋剂:如服硫酸舒喘灵,宫缩消失后,继用2~3天停药,疗效虽不及上述两药,亦可采用,但有糖尿病、心血管器质性病变者禁用。

(2)硫酸镁:镁离子作用于子宫肌细胞,使平滑肌松弛,并拮抗钙离子对子宫肌的收缩作用。

注意:用药过程注意呼吸,膝反射,尿量等。

(3)前列腺素抑制剂:前列腺素刺激子宫收缩和软化子宫颈的作用,此类药物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或释放的作用,故而抑制宫缩,但前列腺素有维持胎儿动脉导管开放的作用,若缺乏时,可使动脉导管过早关闭而发生心力衰竭,故较少采用。

常用药物有:消炎痛、阿司匹林、保泰松等。

(4)给适当镇静药物。

(二)难免早产的处理

如宫缩规律、初产妇宫口开大2厘米以上,胎膜已破,此时早产已不可避免,应尽量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一般按正常分娩处理,并吸氧,给予维生素K1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分娩时初产妇应作会阴切开术。

预防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在分娩前给产妇糖皮质激素。用法: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或用倍他米松肌肉注射。

五、预防

(1)注意一般情况:如增加营养、预防感染,孕晚期禁性交。避免精神创伤,保持身心健康。

(2)高危妊娠者应增加休息,多卧床,特别多取左侧卧位,以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防止子宫自发性收缩,预防或减少早产的发生。

(3)有宫颈内口松弛者应在妊娠14~18周时,作子宫颈内口缝合术。

(4)有心脏病和肾脏病的适龄妇女怀孕前应到医院检查咨询,以决定能否妊娠和何时妊娠;一旦妊娠,要按期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以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5)要积极治疗妊娠贫血及其他合并症,尤其要做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防治。

(6)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发现胎盘血管疾病、羊水过多等,应积极治疗,同时做好双胎及双子宫的早产准备。

(7)孕妇应做好孕期卫生和保健,不要干过重的体力活,不要抬重物,不要攀高处,乘公共汽车要小心,以免挤压腹中的胎儿,造成外伤,引起早产。

(8)妊娠最后两个月一定要节制性生活。

孕妇一旦出现下腹坠胀、腹痛、阴道出血等早产预兆时,应立即卧床休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必要的保胎措施。

如果腹痛加剧,出血增多,说明保胎成功的可能性小,就会发生早产,应该做好护理早产儿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