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我给庄子做专访
15500700000010

第10章 人为外物所动,只是浅薄

【引子】

肩吾问于孙叔敖曰:“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吾始也疑子,今视子之鼻间栩栩然,子之用心独奈何?”孙叔敖曰:“吾何以过人哉!吾以其来不可却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而无忧色而已矣。我何以过人哉!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其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方将踌躇,方将四顾,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

——《庄子·田子方》肩吾问孙叔敖说:“您三次作令尹而不昌盛显达,三次被免职也没有忧愁之色。我开始时对此怀疑,现在见您呼吸轻松欢畅,您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孙叔敖说:“我哪有什么过人之处啊!我认为它既然来了就无法推辞,它去了也无法阻止,我认为官职奉禄之得失非我所有,失去了而无忧愁之色而已。我哪有什么过人之处啊!况巨不知荣华显贵是在于令尹呢,还是在我自身?如果是在于令尹,则于我无涉;如果在我自身,则于令尹无涉。那时我正在驻足沉思,顾及四面八方之事,哪有工夫顾及到个人的富贵和贫贱哪!”

【专访】

一个人在人世间不能为任何外物所动,善于自持便能虚怀无己。对于外界的掌声和鲜花,要等闲视之,对其中的坎坷、泥泞和挫折要用平常心来看待,超脱于现实,无求于生活,一切就都会自然而然。大喜大悲,率性而为,此乃性情中人,世界在他们的眼里变得活泼起来。

那么,从上面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对官爵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其实,庄子对官位的态度也就如同他在上文中所举出的例子一样,即使被任命做了官也不要显示荣耀,而罢了官也不要感到沮丧。但世人为什么没有庄子对待官位的这种心态呢?为什么世人总是将官位看做是极力争取的一项荣耀呢?而在丢掉官位后又感到无比痛苦呢?原因就在于世人没有从庄子的角度认识到官位原本就是社会历史自然发展的产物,并没有哪个官位属于谁的说法,最根本的就是需要世人拥有一颗纯净的心,不为外物所动。

在庄子的思想中,官位俸禄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对待这些,我们应当顺其自然,而不应当将自己的心刻意定位在这里,刻意去追求,这样往往就会让人感到很累,因为官位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人的主观意识就能得到的,同时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就能回避的。人应当对其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追寻事物来去的自然法则规律,来之不必推却,去之也不必忧伤,这样人就不会被外物所动,这样,世界就会平和很多。

而生活当中的人却与庄子有着截然不同的思想,他们对身外之物看得很重。

生活中很多人对外界的一切东西都有着极其苛求的态度。

有些人在学习上的苛求,有些人在工作中的苛求,有些人在感情上的苛求,还有些人在生活细节上的苛求……

当然,“苛求”有利也有弊,比如有些人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到最好,即使可能未能达到先前预定的目标,却也能坦然处之。而有些人往往把“苛求”逼向钻牛角尖的程度,往往把事情想得太美好,过多地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一直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与现实社会脱节,不能客观地认识事情,一旦事情的发展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就变得消极,易走极端,甚至摧残自己的人生。

正如有位作家所说的:“这世界并不完美,它生成就是如此,而我们却是这世界的一部分。我们由这世界诞生,先天就带来了它所具有的好处,也带来了它天然的缺点。不要用苛求的眼光去看世界,而要以一种宽大平和的生活态度去面对。”

如果那些爱钻牛角尖的人能够及时地摆正自己的心态,客观地面对生活,他们得到的将更多,生活也会更愉快。

【专访总结】

中国有句俗话说:“知足常乐。”孟子也曾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面对外物的诱惑,我们应尽量享受已有的。这样生活就会是真实的,富有质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