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我给庄子做专访
15500700000012

第12章 随风逍遥,快乐人生

【引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穷的欲望,怎么会不窘困呢?如果已经感觉窘困了,还要继续沉迷,那是相当危险的。如果不注意控制欲望,做了善事就贪图赞赏,那么,做了恶事就必定要面对刑戮了。人应该跟欲望保持距离,要谨慎小心,从个人原则上不犯错误,保卫自身,保全天性,不给父母留下忧患,终享天年。

【专访】

人生活在社会里,无欲无求似不可能,但怎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绪呢?中医教导人们的做法是“恬淡虚无”。“恬淡”是指内心安静,“虚无”是指心无杂念。唯其心无杂念,心里安静,抛开一切超越现实的想法,少欲不贪,方能“皆得所愿”,满足比较实际的心理需求。所以应避免急躁、烦恼、焦虑、紧张、激动、不满、厌恶等不良的情绪。俗话讲知足常乐,此话不无道理,过于追求荣禄得失,贪图名利享乐,就会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心里也总是不能平静,就会徒增烦恼,耗精伤神。因此,“恬淡虚无”可作为人生出世的良方了。

许久以来,人们一直提倡追求一种恬淡无为的生活,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一种恬淡的生活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我们先来看庄子讲的一个故事。尧到华地巡视。华地守护封疆的人祝福他:“祝福圣人长寿!”尧说:“不要。”“祝福圣人富有。”“不要。”“祝福圣人多男孩。”“不要。”守护封疆的人说:“人们都求长寿、富有、多男孩,你为何不想要?”尧说:“多男孩就多恐惧,富有则多麻烦,长寿则多辱。”守护封疆的人说:“天生万民,自然会授予一定职事,富有使人共享,有何麻烦?天下太平,万物昌盛很好,长寿厌世可以离开人世而升天,无病、老、死之忧,有何不可?”守护封疆的人离去时,尧跟在他后面说:“请问该怎么办?”守护封疆的人说:“你回去吧。”

其实这个故事就从一定的侧面上揭示出了很多问题:尧拥有天下,拥有很多,他又怕失去,有些想放弃。那守护封疆的人告诉他,你可以通过与大家分享而拥有更多,同时不会失去,这多好。好东西越分享越多,越分享越好。孟子曰“独乐乐不若众乐乐”,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开怀大笑时,如果是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笑,就可以笑倒一大片,笑声多,欢乐多。独自微笑当然也是一大人生境界,但两个人一起微笑,那种微妙的快感也是很好的。多与少是平等的,有与无是平等的。

那么,这是不是与我们平时常常说的“既要拿得起,又能放得下”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对生活在当今的人们来说,可以用这句话来理解,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说,有人只能做到前者,因为“拿得起”是指一个人踌躇满志、春风得意时的心态,这时所谓的“拿得起”免不了有骄傲自夸的成分在里面;而“放得下”则是一个人遭受挫折或身处逆境时的心态,甚至有“激流勇退”的意思。

由此我们想到了歌德曾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不能永远做一个英雄或胜者,但一个人能永远做一个人。”人生在世祸福无常,悲喜难定。当你失意时,你也许会说:“不是我的我就放得下。”的确,人类社会从古至今,成功者几何?“拿不起”就应该勇敢尝试“放一放”,说不定你就会从中找出你真正所在的位置,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人需要学会适可而止,不管在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要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才有可能“比中而行”。

它与“中庸”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中庸”也就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也就是符合中道了。我们应该学会用“拥有”代替“占有”。但是很多人一直以来却并不理解这两词语的真正含义,什么是“拥有”、“占有”?“拥有”即此时可属我,彼时可不属我;“占有”即死死抱住,绝不让别人碰得半点。

“拥有”和“占有”两种观念,哪一种是更上层次的选择呢?

一般来讲,我们要讲“拥有少一点”好,因为那样才是清静无为的做法。但过了这阶段后,就可以“拥有多一点”了,因为那时你已经是个领头人物与中心人物,你不拥有多一点,反而不能带领万物前行。很多时候,我们必须拥有多一点,多到一定程度,就没有了。拥有到尽头,就会失去。有智慧的人不等手上之物被掠夺,就自己先放弃,这样就不会因失去而痛苦,却多了一分轻松的快感。注意,是“拥有”,不是“占有”。一个平时节约的人在勤劳致富后多花点钱,这是可以理解的。同样,获道之人因为与万物同归,引领万物,自然也是可以拥有多一点。

【专访总结】

落英缤纷,这是对花与树的双重解脱。满树繁花时,其实树本身觉得沉重,只有等繁花落尽,它才恢复轻松的自由之身,同时又期待新的花季降临……如此循环不已,莫有其极。所以我们不要做树,要做花,这样才潇洒自在,才能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