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我给庄子做专访
15500700000019

第19章 心性旷达,超然于外物之上

【引子】

某君与人对弈,以瓦罐博之,频胜;换金,负矣!庄子遂曰:外重者内拙。

——《庄子·达生篇》拿瓦器之类不值钱的贱物去赌时,可以从容应对,得心应手;而用铁钩之类价值较大的东西下注时,就显得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了;当赌注一旦换成贵重的黄金,更意乱神迷,难以控制把握好自己……庄子将之称作“凡外重者内拙”。

【专访】

你应处于保持本性、无所修饰的心境,交合形气于清静无为的方域,顺应事物的自然而没有半点儿个人的偏私,天下也就得到治理。

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双眼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双手能抓到问题的根本,处理问题得心应手;在别人认为无法处理的阻力处,他们总能够巧妙地化解和躲过;当别人将那些看得很重要的东西牢牢紧握时,他们却可以在瞬间放弃,之后,你会发现原来他们的放弃,是真正的睿智。

他们永远乐观、旷达,生命于他们从来就不是负担,而是仿佛置身于天堂。当生命结束之时,他们绝无悲凄留恋之感。

这与其说他们是一种十分健康的生命状态,毋宁说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我们来看两个故事吧。

坦山和尚和另外一个和尚走到一条河边。一阵大雨将桥冲走了,只能涉水而过。

这时,一位漂亮的妇人正好走到河边。她说有急事必须过河,但她怕被河水冲走。于是,坦山和尚立刻背起妇人,涉水过河,把她安全送到对岸。他和另外那个和尚默不作声地走了好几里路。那个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便对他说:“我们和尚是绝对不能近女色的,刚才你为何背那妇人过河呢?”

坦山和尚淡淡地回答:“啊,你说的是她呀。我在好几里路之前就把她放下来了,你的心里到现在还背着她吗?”

下面这个故事,是关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

爱因斯坦一向衣着随便。一次,他穿着一件破大衣在街上走,一位朋友见了,十分惊讶地问他为什么不换件新大衣?爱因斯坦幽默地说:“反正这里没人认识我,换不换新大衣有什么关系?”

几年后,爱因斯坦已经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这位朋友又在街上碰到了他,发现他还是穿着那件破大衣,于是说:“您怎么还穿着这件大衣,这跟您的身份太不相符了吧?”

爱因斯坦说:“用不着,反正这里的人都认识我了。”

这两个人物,都代表着一种与常人大不一样的生命境界,不妨将此称为“达者的生命境界”。对于在当今社会因为盲目竞争导致痛苦的人来说,他们的故事有着很直接的指导意义。

下面,让我们掌握这样一些生命智慧的理念。

达者就是一边进取,一边去解缚,从而得到人生的整体丰盈,获得潜能最大实现的人。从最完整的意义上来讲,达者应该包括如下三方面:

(1)对生命根本之道的通达

他们知道生命的珍贵,也懂得生命的局限,因此在生活中,时刻把握根本,不至于被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束缚住,更不会破坏自己生命的根本。

(2)“零阻力”的旷达

生活在海阔天空的世界里,总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不管生活中和心灵中有什么阻力,都能够巧妙地化解。

(3)内在潜能的达成

由于他们能够积极而谨慎地让自己的内在长处与外在的优势实现最理想的结合,所以,其内在的潜能,就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达者东西方都有,但是从概念上而言,西方却无这样的概念;而在东方,这样的人却是智者的楷模。实际上,这是东方人生智慧的精华。

首先必须明确,旷达者不是隐者,不是出家人,而是积极入世者。他们怀出世之想,做入世之事。而他们的入世,又有着一种心灵自由。

旷达者都有一颗“不粘”的心灵。所谓“粘”,就是心灵被动地屈服于对象,失去自主,尤其是对于名利等欲望,紧抓不放,过于执著,其结果如梅拉妮·贝提在《无所执泥》中所描述:“我们想要控制的东西,控制了我们的生命。”

旷达者的特点之一,就是“解粘去缚”。他把心灵的自由和自主,看得比任何其他事都重要。不粘就是“放下”,但真正的不粘是要将“放下”的念头也放下。这样才会有最彻底的心灵自由。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人有一天想要往墙上挂一幅画,就急忙忙地找来锤子和钉子。当他把钉子钉进墙后,却发现这个钉子根本挂不住这幅画。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往墙里楔一个小木楔子,然后再钉钉子。

他去找木头,找到木头发现太大,又去找斧子。找到斧子,发现对付木头不顺手,又去找锯子。锯子有了,又发现锯条断了,又去找锯条。这样一件一件东西找下来,等到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凑齐了,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他早就忘记了那幅画了。

其实,这很像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在行走,我们在奔波,我们终日忙忙碌碌,但是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很多时候,我们会置身于这样的茫然中。所以,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

有很多人一生追逐成功,渴望辉煌,不要说辞让天下了,连一个小位置,甚至一个小小的兼职机会都不肯放弃。因为我们耐不住寂寞,我们需要这种外在的辉煌来证明我们自己的能力。

有这样一句话,在真正的比赛中,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

这句话很耐人寻味。大家想一想,不管是100米赛跑还是马拉松,冠军跑到终点之前,观众席上是没有掌声的,只有当冠军冲过了线,掌声才会响起。所以,落后的运动员听到的掌声比冠军要多。

冠军是在寂寞中第一个冲到终点的人,而这种寂寞,最终会打开掌声的辉煌。

这句话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启发。古人的淡泊,古人的恬静,古人的辞让,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们要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终于可以开阔灵动起来。而今天,我们却希望用繁忙驱散心头的寂寞。

寂寞不是一件好的东西吗?有时候,寂寞并不意味着愁苦。没有感悟,才是愁苦;有了感悟,又发挥不出来,那也是愁苦。寂寞意味着一段静止下来的时光,当你自己独自面对寂寞的时候,有可能会看到你意想不到的境界。

【专访总结】

人人都希望真理在自己一边,但并不是人人都希望自己站到真理那一边去。缺乏智慧的人,总是要世界围着自己转。然而,真正的达者,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意志与智慧,但一定是建立在符合自然之道的基础上。他们放弃僵硬的主观意志,来适应万物。这就是尊重客观规律,按着自然法则去行事,顺势而为。

旷达者具有一种最积极的心态。所以,他们总能在他人忽略和轻视的地方,处处发现和发掘出“最好”来。他们认为人人都有最好的一面,处处都是最好的地方,任何地方都是最好的地方,任何时间都是最好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