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我给庄子做专访
15500700000053

第53章 识人先识己,识己先识心

【引子】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钎。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

——《庄子·列御寇》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预测天象还要困难;自然界尚有春夏秋冬和早晚变化的一定周期,可是人却面容复杂多变,情感深深潜藏。有的人貌似老实却内心骄溢,有的人貌似长者却心术不正,有的人外表拘谨内心急躁却通达事理,有的人外表坚韧内心却懈怠涣散,有的人表面舒缓而内心却很强悍。所以人们趋赴仁义犹如口干舌燥思饮泉水,而他们抛弃仁义也像是逃离炽热避开烈焰。

【专访】

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可见,识人读心是要在洞明世事、练达文章、交游广泛、阅历丰富的基础上才能达至的。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要想真正认识一个人,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道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简单的一句话就强调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防”字。

就是这种种理念,使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堵人为的心墙,大家你防着我、我防着你,多了冷漠与防备,少了关爱与热情。

应该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不可能天下大同;人群中也不是人人皆可做朋友的,人的性情和志趣千差万别。有的人之于我们,只是互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各自向着自己的目的地行进,不会产生碰撞,也不会产生感情的火花;而有的人,却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或是相知相携的朋友,或是互相掣肘的对手,甚或是敌人。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识人的心。

那么,如何来识人呢?

首先,识别一个人的好坏,平时特别要注意观察此人与谁要好,与哪些人交朋友。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从某个人的交友圈中,可以反映出此人的品行、道德和思想。如果与他交往相亲的人,都是一些品质良好、有素养、有度量的贤人,那么,此人就可委以重任;相反,此人若常常与小人相亲,来往的都是一些酒肉朋友,或是一些奸诈小人,则要小心防范。

其次,一个人富了,关键要看这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果仅仅靠口袋里的几个钱,到处炫耀,或是满足个人私欲,花天酒地,不务正业,则此人不能重用;反之,一个人富了,具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或是以自己的财富贡献于社会,造福于群众,或是以自己的财力培植有所作为的人,视金钱如粪土,视财物为身外之物,这样的人一定是胸有大志的人。

再次,如果某个人处于困境之中,要观察其操守如何。有的人虽处困境,意志却磨炼得坚不可摧,为官做事,正直正派,从不为不正之事,不出卖朋友,不取不义之财,不发不义之财,则此人人格完善,品行端正。相反,一旦“虎”落平阳,身处困境,就怨天尤人,唉声叹气,不思己之过,常责人之短,不思进取,碌碌无为,还有的人人穷志短,哪怕只有一点点机会,都不放过捞钱敛财的机会。尤其是一旦爬上高位,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不惜以身试法,这样的人心高气浮,不可为友。

第四,因工作而相处的人,最多是工作上的伙伴,需要的是合作上的默契与愉快,讲求的是能与之达成较好配合的技巧,而不需有太多的情感纠葛。只要工作上能合作愉快,不用考虑是否志趣相投。对这样的人应保持恰当的距离,因为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利益的冲突,一旦必须作出抉择的时候,人难免暴露出“自私”的一面。如果你事先已与之保持了恰当的距离,就不会因感情用事而蒙蔽了双眼,就能比较清醒冷静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防范,进退自如不致受到伤害。

第五,伙伴型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绝大多数。出于生存的需要,我们会与各式各样的工作、生意伙伴打交道。他们与你的生活关系密切,却万不可引为知己,不然,轻则会造成情感的伤害,重则会给你造成致命的一击。因为朋友了解你最多,“朋友”要击败你比陌路人强劲百倍,你的致命弱点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为着相同志趣走到一起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彼此之间意气相投,不会计较得失,追求着心灵的契合;情感浓烈时如陈年醇酒,年份愈久,愈陈愈香,讲求平淡如水的交往之道。他也许在你得志时不记得送你鲜花,但在你失意时定是第一时间出现在你面前的人!这种类型的人是上苍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是为了让我们在人生之路上不孤单。有的人也许一生也难遇到一个这样的朋友,有幸遇上,一定要用全部的真心去珍惜。

【专访总结】

“防人”是一种被动的姿态,虽是避免不受伤害最为保险的办法,但却像一只背负了重壳的蜗牛,沉重而寂寞;“识人”却是积极的为人态势,怀着一颗真诚智慧的心与人交往,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趋利而避害,使自己的人生之旅充满欢声笑语,一路轻松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