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我给庄子做专访
15500700000057

第57章 朋友交往掌握好分寸

【引子】

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

——《庄子·人间世》猛兽临死时什么声音都叫得出来,气息急促喘息不定,于是迸发伤人害命的恶念。大凡过分苛责,必会产生不好的念头来应付,而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假如做了些什么而他自己却又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谁还能知道他会有怎样的结果!所以古代格言说:“不要随意改变已经下达的命令,不要勉强他人去做力不从心的事,说话过头一定是多余、添加的。”改变成命或者强人所难都是危险的,成就一桩好事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坏事一旦做出悔改是来不及的。

【专访】

用镜子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再好不过了。在朋友相处中,如果你对他人坦诚相待;那么他人对你也会坦诚相待,你对他人不信任,总是疑神疑鬼,同样,他人也会这样对你。所以,你想要他人怎样对待你,那么,你就需要怎样对待他人。所以,不要过分苛刻别人,一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那么,对方也一样会用相同的办法来对付你。因此,记住,与朋友交往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不要勉强他人成功,过度的要求反而会给对方带来压力,弄巧成拙。

庄子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保持宽容的态度,原谅自己,但对他人所犯下的错误却总是紧追不放,非要追究出一个所以然来。这种处事的方式是不对的。

有一位朋友和同事闹不愉快,他向同事说:“从今以后,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断绝所有的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说完这话不到半年,他的同事成为他的上司。这位朋友因讲过重话,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留下七分自己赏。”有些人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但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时刻都会为自己留条后路。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是不诚实,其实这并不是不诚实,也不是狡猾,而是说话本来就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也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另作长谈,这才是最机智的做法。

廉颇曾顽固不化,蔑视蔺相如,到最后,不得不肉袒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谢罪。郑庄公说话太尽,无奈何掘地及泉,遂而见母。因此,古语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凡事都能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在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务必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便收。

凡事都要留有后路,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宜留后路,以便需要时能够退身。”人生多变化,好花不长开,好景不常在。开车,你要有备用钥匙;银行里应有一些存款;与人相争,话不宜说太绝。总之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留下一个可回旋的空间。

我们在对待他人的时候,应该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将自己内心站在对方的位置去试想:“如果是他这样对待我,我会有怎么样的想法,我会不会感到难过,我会不会为此生气。”

有一个苦行僧,为了找到他心中的佛而四处云游,吃尽了世间的苦,可是他依然未能找到他心中的佛。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这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非常荒僻的小村庄。漆黑的街道上,村民们默默地你来我往。苦行僧转过一条巷子时,他看见有一团晕黄的灯正从巷子的深处静静地、慢慢地亮过来。这时,他听到有个村民说:“瞎子过来了。”

僧人听后很吃惊,就问那个村民道:“那挑着灯笼的真是一位盲人吗?”

“他真的是一位盲人。”那位村民十分肯定地告诉他。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提着灯,他自己又看不见道路,他甚至都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觉得荒谬和可笑?那灯笼渐渐近了,晕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游移到了僧人的面前。百思不解的僧人忍不住走上前,问道:“很抱歉地问一声,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

那挑灯笼的盲人很肯定地回答他:“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接着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

盲者回答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啊?”

但那盲人却坚决地说道:“不,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更加不解了。

盲者缓缓问僧人:“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

僧人说:“是啊,这是时常会遇到的事情。就在刚才,我还被两个不留心的人碰撞过。”

盲人听了,就很自豪地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个盲人,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也更让别人看见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听了,恍然大悟。

凡事想到别人的辛劳与付出,想到别人的困难与窘境,想到别人的期盼与等待,然后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开始为他人着想,为别人搭把手,为别人做嫁衣时,就是在为自己的成功铺路。

【专访总结】

如果我们真诚地对待他人,那么,他人也一样会真诚地对待我们,所以,很多的时候,不要总是在个人的得失方面计较太多,要懂得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